「這是俺村通過實施一戶一宅、空心村治理、填埋廢棄坑塘整合的8畝地辦起的菌棒培育基地,要不是這俺村的17個大棚的香菇菌棒培育真沒個地兒,靠在外購菌苗,人力、物力、車費代價高,村集體經濟收入就會打折扣,這下好了,我們有了自己菌棒培育基地,減少中間環節,又讓村集體多了一份收入,關鍵還能給鄰村種植香菇產業提供菌種。」9月25日,記者在採訪時,葉縣仙臺鎮布楊村黨支部書記楊曉亮說。
在該鎮坡魏村,村裡收歸了13戶超佔的宅基地和一戶佔用村集體的荒片地。連片整理後,村裡充分利用其發展村集體經濟,引資100多萬元,辦起了黑驢養殖基地,每年可為村集體帶來收益超10萬元。
據了解,仙臺鎮按照縣委、縣政府工作部署,在落實「一戶一宅」、空心村治理上,採取「三清、四查、一會、一招」,做活發展村集體經濟這篇文章。
「三清,即按照一戶一宅政策,做到政策清;印發宣傳頁,逐村逐戶宣傳到人,讓群眾清楚政策,做到底子清;組織人員網格化摸清楚底子,哪些荒片、坑塘、土地應歸村集體,分類建立臺帳,做到收歸清;依據臺帳,逐地塊、片,逐戶拍照影像留存,依法依規收歸村集體,做到應收盡收。
「四查」,嚴格查實農戶超佔的宅基地;查實姑娘外嫁、老人亡故,常年無人居住瀕臨倒塌的房屋;查實農戶佔有村集體土地有無合同,依法依規收歸違規合同;查實村內閒置廢的養殖場、坑塘等村集體資源;實施資源整合,布局好規劃利用。
「一會」,各村專門成立規劃委員會,負責統籌規劃使用集體土地,對農戶需要辦理宅基地及其它用途的,由農戶寫出書面申請,規委會會議研究,報鎮土地管理部門依據相關政策報批備案,解決無宅基地農戶之憂。
「一招」,各村廣開招商引資渠道,利用收歸的集體土地,集中劃片整理後列入招商引資用地。同時,該鎮黨委、政府對村集體招商給予政策支持,協調信貸部門幫助貸款發展村集體經濟,簡化程序,並全程跟蹤服務,對村自行招商引資項目,鎮裡按規模給予獎勵。
「目前,我們全鎮已收歸超佔宅基地1220處,收歸坑塘167處,荒片地260餘畝,拆除280戶宅基地,收歸整合村集體土地 600畝,有26個村利用收歸村集體土地辦起了村集體經濟實體,招商引資項目15個。下一步,我們充分利用好收歸的土地做好招商引資、種養殖項目等發展村集體經濟後半篇文章,把每一分地都用到村集體經濟發展上。」該鎮鎮長劉科偉信心滿滿地說。
(王明禎 任曉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