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新格局」白洋澱:「華北明珠」重現風採

2021-01-09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1月4日消息(記者杜震 孟曉光 保定臺記者張志武)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雄安新區成立三年多以來,白洋澱的生態環境不斷得到治理與保護,從上遊到下遊,從減汙到補水,多管齊下,「華北明珠」正重現風採。2021-01-04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在雄安新區白洋澱中的燒車澱,一個斷面水環境國控浮船站點由監控設備24小時自動記錄、傳輸水質數據。像這樣的監測點在白洋澱有5個,根據綜合監測,目前,白洋澱的水質是Ⅲ-Ⅳ類。

站點運維人員:這套儀器是太陽能供電,電導率、濁度還有PH是每一小時傳輸一次數據到國家平臺上,高錳氨氮、總磷總氮是每四小時傳輸一次數據到平臺上。

雄安新區設立之前,白洋澱上遊來水多為汙水處理廠排出的中水,水質長期為劣V類水。《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將白洋澱水質逐步恢復到Ⅲ-Ⅳ類。要實現這個目標,關鍵一招,就是上下遊協同治理。

保定市位於雄安新區上遊,白洋澱9條入澱河流全部流經保定。3年多來,保定市持續推進白洋澱上遊流域生態修復。

保定市委書記黨曉龍:突出工程治水,全力抓好汙水處理廠、雨汙分流、農村環境等十大重點整治工作,全面疏通清理白洋澱上遊河道。

目前,保定建成城鎮汙水處理廠49座,基本實現入澱河道兩側農村生活垃圾汙水無害化處理,漕河、拒馬河、孝義河等入澱河流正變綠變美。

保定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韓海軍:兩條有水入澱的主要河流中,水質優良比例由2016年的45%上升到90%。

2020年,白洋澱水質同比繼續好轉,但是,生態治理的腳步還不能停下。河北雄安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傅首清:這麼大規模的溼地生態系統的治理,需要通過系統地推進、協同地配合,後面的任務還很艱巨,就是要穩定實現Ⅲ-Ⅳ類的這個目標。

相關焦點

  • 新白洋澱紀事——「華北明珠」70年變遷
    初夏的白洋澱,水清葦綠,暖風習習,遊船途經之處波光粼粼,猶如鑲嵌在華北平原上的一顆璀璨明珠。3月1日至7月10日,河北省保定市分別利用王快水庫、西大洋水庫、安格莊水庫和旺隆水庫,向白洋澱及多條主要河道進行生態補水,預計總補水量1.7億立方米。「華北明珠」重綻風採白洋澱之於雄安,猶如西湖之於杭州。
  • 多家央企深度參與 強力支撐京津冀協同發展
    5年前的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專題匯報,明確提出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開啟了京津冀大變革、大發展、大跨越的歷史性一步。俯瞰京津冀,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宛若「鳳凰展翅」,經過生態治理的白洋澱讓「華北明珠」名副其實,天津港往來船舶川行不息……5年來,「軌道上的京津冀」提速發力,「藍天下的京津冀」攜手並肩,「科技創新鏈條上的京津冀」深入探索,一次次跨越和深刻改變的背後,都有著中央企業深度參與的身影,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等國家戰略所引領的深層次變革,正深刻改變國家區域發展版圖,為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力支撐
  • 「京津冀 協同發展新格局」天津提升載體促承接 有序疏解北京非...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過程中,天津市加強園區載體平臺建設和政策支持,有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推動形成產業升級、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由北京中關村發展集團與天津市寶坻區共同建設的京津中關村科技城一小時車程可達北京、天津和大興國際機場。2022年年底,京唐、京濱城際高鐵通車後,寶坻將成為樞紐站,交通更為便利。自2017年啟動建設以來,科技城目前已有316家市場主體落戶,北京轉移來津項目佔到總引進項目比例的67%。
  • 省旅發倒計時|「一帶五區」旅遊發展新格局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
    第五屆河北省旅遊產業發展大會將於9月3日至4日在張家口舉辦。借承辦第五屆省旅發大會之機,張家口市將以「京張體育文化旅遊休閒帶」為牽引,突出京津冀協同發展,助力北京冬奧會籌辦,推動「旅遊+」融合發展。自從2014年,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以來,張家口市緊緊抓住歷史性窗口期和戰略性機遇期,立足「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功能定位,著力推動交通、生態、產業一體化建設,不斷深化公共服務領域合作,協同發展步入提速期。
  • 「瓣瓣同心·協同五年譜新篇」白洋澱荷葉連天猶如畫卷一般
    圖為白洋澱新安北堤木棧道美景 張瞬晗 攝8月3日 ,「瓣瓣同心·協同五年譜新篇」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一行來到白洋澱新安北堤木棧道。   圖為白洋澱新安北堤木棧道美景 張瞬晗 攝  圖為澱內荷花盛開 張瞬晗 攝  據了解,白洋澱是華北平原最大淡水溼地系統,素有「華北明珠」
  • 原文:華北明珠白洋澱的圖例
    白洋澱被稱為華北明珠,他位於河北省保定市安新縣,這裡是旅遊的好去處,也吸引了不少攝影愛好者前來採風。浩瀚的白洋澱乘船在蘆葦蕩和蓮花花園之間穿梭非常舒適,如果你想拍照,請找一個好的角度。
  • 新白洋澱紀事
    初夏的白洋澱,水清葦綠,暖風習習,遊船途經之處波光粼粼,猶如鑲嵌在華北平原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70多年前,著名作家孫犁先生的《白洋澱紀事》,奠定了新中國文壇「荷花澱」流派基礎。《小兵張嘎》《雁翎隊》等文學作品,更給白洋澱染上了濃鬱的文化和傳奇色彩。  然而,白洋澱並非一直都那樣浪漫和傳奇。
  • 5.23華北明珠白洋澱·千年樹林一日遊
    Day 1廊坊✈白洋澱【車程2.5小時】早指定時間地點集合,前往「華北明珠」白洋澱,欣賞白洋澱溝壕縱橫、葦澱相連的奇特地形地貌,春有蒹葭青青,夏開碧荷嫣紅,秋風臨池戲水,冬雪裝點嬌容,這裡淺水環抱,民居散落,保留了大自然原生態的淳樸,遊客置身其間,可盡情享受白洋澱的水闊,天藍,風清,景奇之美。
  • 京津冀司法行政協同發展開新篇
    1月7日,京津冀三地聯合召開司法行政系統協同發展工作視頻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黨中央關於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部署要求,全力構建京津冀司法行政協同發展新格局。
  • 京畿大地起宏圖——京津冀協同發展五年間
    新華社北京2月27日電題:京畿大地起宏圖——京津冀協同發展五年間新華社記者春為歲首,攜希望和夢想出發。五年前的早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這是歷史性決策、戰略性謀劃。京津冀人口1億多,面積21萬多平方公裡,雖山水相依,但發展卻「胖瘦不均」。戰略指引,架梁立柱。五年來,從規劃綱要,到跨行政區的京津冀「十三五」規劃,再到12個專項規劃……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體系不斷落實落細。舍一時,謀長遠,三地協同發展步伐不斷加快。
  • 眺望「十四五」,加速奔跑的京津冀
    臨近歲末,京津冀協同發展再次傳來好消息。作為雄安首個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高鐵雄安站將於年底投入運營,京雄高鐵開通也將進入倒計時。京雄高鐵將是連接北京與雄安新區第一條建設開通的外部主幹交通線路,對疏解非首都功能、帶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意義重大。
  • 津保鐵路開通 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實現「一橫」
    28日,天津至保定的鐵路開通運營,京津冀「四縱四橫一環」軌道網實現「一橫」。  根據《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一體化規劃》,京津冀地區將形成「四縱四橫一環」路網格局,而津保鐵路是率先實現的「一橫」。由此,京津冀進入了1.5小時圈,三地全面實現高鐵互聯互通。
  • 【瓣瓣同心·協同五年譜新篇】 白洋澱荷葉連天猶如畫卷一般
    圖為白洋澱新安北堤木棧道美景 張瞬晗 攝  國際在線河北頻道消息(張瞬晗):8月3日 ,「瓣瓣同心·協同五年譜新篇」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一行來到白洋澱新安北堤木棧道。圖為澱內荷花盛開 張瞬晗 攝  據了解,白洋澱是華北平原最大淡水溼地系統,素有「華北明珠」之稱,143個澱泊星羅棋布,3700條溝壕縱橫交錯,在調蓄洪水、調節氣候、涵養水源、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 「鳥類王國」白洋澱見證雄安新區綠色發展
    安新縣自然資源局溼地保護區管理中心工作人員齊明介紹說,根據2002年白洋澱溼地保護區成立時的科考報告記錄顯示,白洋澱有野生鳥類192種;經過新的觀測與圖片整理,到2015年白洋澱野生鳥類為206種。位於雄安新區的白洋澱被稱為「華北之腎」,其80%以上水域分布在安新縣。
  • 我國發布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發展規劃
    據農業部3月31日消息,農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人民銀行、銀監會近日聯合印發《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發展規劃(2016-2020年)》。  《規劃》提出,推進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發展,必須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統籌生產保供給、互動協作保安全、聯防聯控保生態、提質增效促增收為主攻方向,著力深化改革創新、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推動生產要素合理流動與資源高效利用,探索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新方向、協同發展新模式、「四化同步」新路徑,努力形成目標同向、措施一體、優勢互補、利益相連的現代農業協同發展新格局,為區域一體化發展提供基礎支撐
  • 京津冀紡織服裝產業協同創新高校聯盟揭牌
    京津冀紡織服裝產業協同創新高校聯盟揭牌 2015-09-19 17:21:00於俊亮 攝   中新網保定9月19日電 (呂子豪 於俊亮)19日,由北京服裝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天津美術學院、河北大學等11所高校共同成立的京津冀紡織服裝產業協同創新高校聯盟在河北容城開幕的白洋澱(容城)國際服裝文化節上揭牌。
  • 白洋澱水鄉風情,不愧為華北明珠。雄安新區規劃後,水更清天更藍
    白洋澱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華北大地上,因此被稱為華北明珠。白洋澱的蓄水量達到十三億立方米,是目前河北省最大的淡水湖泊。白洋澱並不是一個湖泊,實際上它是由一百多個大大小小的湖泊組成,只是因為白洋澱的面積最大,因此統稱為白洋澱。
  • 白洋澱:汩汩清流入澱來
    上世紀60年代以來,由於上遊攔蓄來水、大規模開採地下水、人類活動等因素,這座華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陷入水量減少、水位下降、水質汙染的窘境。未來,經治理後,青葦綠樹、洌灩水光、白鷺歡躍紅荷間的美景,將吸引更多人一睹白洋澱新風採;「清水流花蘆葦蕩,木船蓮蓬野鴛鴦」的優美畫面將再現眼前。
  • 【觀察】京津冀:「一核」帶動 優勢互補 協同發展
    ,攜手津冀兩省市,系統推進,協同發展,打破「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從全局出發,發揮各自優勢,逐步探索突破了部分體制機制障礙,在產業、交通、生態、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實現共建、共管、共享、互利,圍繞首都形成核心區功能優化、輻射區協同發展、梯度層次合理的城市群體系,一個綠色、智慧、宜居的世界級城市群在華北大地崛起。
  • 華北明珠白洋澱,素有華北之腎美名,不可錯過的打卡聖地
    炎天的白洋澱,氣溫高的嚇人,能夠到達三十多度。即使只是在船埠上散溜達,就能出一身的汗。即使是如許,每一年或是有很多旅客到達這裡,去看華北很大的淡水湖。搭船旅行白洋澱,漸漸深刻,越湊近湖水區,便能感覺到絲絲涼意,頓感清新很多。坐在遊船上,接續經由一片片的蘆葦蕩,就像是一場冒險之旅,水面上接續冒著水汽,煙波浩渺,就彷佛到達了人世瑤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