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貧困地區雲南怒江州實現「兩不愁三保障」

2020-12-12 中國青年網

怒江峽谷的千年跨越

——深度貧困地區雲南怒江州實現「兩不愁三保障」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

「我們村現在貧困戶沒有了,怒江東岸的3個村小組靠種草果,去年多數人家草果收入都有五六萬元,西岸3個村小組的村民靠打工掙收入,有的修美麗公路,有的幫別人種草果,有的去廣東珠海打工。」雲南怒江州福貢縣石月亮鄉拉馬底村村醫鄧前堆近日向記者描述村裡的變化。

在怒江邊當鄉村醫生37年的怒族鄧前堆,去年被國家表彰為「最美奮鬥者」。他眼中拉馬底村的變化,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正在發生的巨大變化的縮影。

怒江州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少數民族人口多,是全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的典型代表。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關心這裡的脫貧攻堅,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會見獨龍族群眾代表,2014年1月、2019年4月兩次給獨龍江鄉群眾回信,使怒江州各族群眾深受鼓舞。在國家、省及東西部扶貧協作支援下,怒江州堅持聚焦「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至2019年年末,全州累計脫貧22.35萬人,貧困發生率從56.24%下降到10.09%,獨龍族、普米族實現整族脫貧,貢山縣脫貧摘帽。全州農民人均收入從2012年的2773元提升到2019年的7062元。

今年6月19日,怒江州委書記納雲德鄭重向社會宣布:「到目前,全州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實現『兩不愁三保障』,貧困村達到退出標準,可以如期實現脫貧摘帽。千百年來壓在怒江各族人民頭上的貧困大山即將被徹底挖掉,實現從區域性深度貧困到整體脫貧的千年跨越。」

大峽谷天塹變通途

「幾年前怒江上修了橋,村民們不用溜索過江了。山上的貧困戶都搬遷到山下的安置點,山上沒搬遷的村子都通了水泥路。」鄧前堆說,他曾經在波濤洶湧的怒江上過溜索27年為兩岸群眾看病,被稱為「溜索醫生」。

6月16日,「中交怒江連心橋」建成通車,如一道彩虹橫跨怒江,連接州府六庫城市老城區江東江心片區。該橋全長197.12米,橋面寬22.8米,總投資1.04億元,由中交集團援建。

怒江過去交通閉塞,大部分群眾出行靠走路、過江靠溜索、運輸靠人背馬馱。開展脫貧攻堅以來,各級政府先後投入234.2億元推進怒江基礎設施建設。如今,怒江行政村公路硬化率達100%;完成怒江、瀾滄江兩岸36座「溜索改橋」,「過江靠溜索」的歷史一去不復返;怒江美麗公路及南延線建成通車,暢通的縣、鄉、村組公路,解決了群眾的出行難;全州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0.25%,農村供水保證率達93.17%;所有行政村通動力電,有公共服務和活動場所,廣播電視信號實現全覆蓋;蘭坪豐華通用機場投入使用,實現了怒江各族人民期盼千年的「飛天夢」;保瀘高速公路今年年底將建成通車,怒江即將結束無高速路的歷史。

天塹變通途,越來越便利的交通,使千百年來幾乎與世隔絕的怒江各族群眾看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越來越多的村民走出大山,到縣城、省城甚至廣東打工,踏上了脫貧致富之路。

「看到這麼多人去打工,我更有信心,出去打工的膽子更大了。」怒江瀘水市魯掌鎮登埂村低保戶村民褚秀梅說。2月25日,在政府組織下,褚秀梅、丈夫李東南和瀘水801名務工人員告別家鄉,搭乘22輛大巴車從六庫前往廣東珠海和東莞務工。這次勞動力輸出人數創下了怒江單次輸出人數之最。今年以來,怒江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7.4萬人,比去年增加了4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10.36萬人。

10萬貧困群眾搬出大山

過去怒江絕大多數貧困群眾居住在高山峻岭之上、峽谷縫隙之中,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近幾年怒江州建設67個集中安置點,完成了怒江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搬遷行動,全州10萬貧困群眾搬出了大山,拎包住進窗明几淨、家具家電齊全的新樓房,告別了茅草為頂、透風漏雨的篾笆房和木板房。在蘭坪縣通甸鎮易門箐安置點,搬遷前,弩弓村學生從家到學校的距離是30公裡,他們每周要在這條路上來回兩趟,學生和正梅說:「搬到這裡後,到通甸中學讀書,只要10多分鐘就到了。」

傈僳族小夥友向福是福貢縣石月亮鄉依陸底扶貧搬遷安置點村民,2019年2月全家從高山上老村子搬到山下怒江邊的安置點,住進了新樓房。記者去年底來到他家拜訪時,友向福彈著一把紅色的吉他,唱起了優美歡快的《棒球之歌》:「甜蜜甜蜜,甜蜜的棒球,想不到有甜蜜的日子……」近年來珠海企業在移民新村建了棒球車間,村民們在家門口就可以打工,友向福為表達心中的喜悅,用民歌曲調創作了《棒球之歌》。

在依陸底安置點裡的棒球車間,數十名傈僳族村民圍坐桌前,穿針引線,轉眼縫製出一個個白色的棒球。67歲的老漢此友和妻子都在這裡縫棒球,家裡是貧困戶,妻子當了護林員。他笑嘻嘻地說:「我來這裡幹活,一個月工資七八百元,可以增加點收入,早日脫貧!」曾經在深圳打工兩年的年輕婦女友前你動作麻利,一天能縫十七八個棒球,1個月就有1000元收入。「在家門口打工還能帶孩子,我願意長期在這裡幹。」友前你說。

為讓搬遷安置點的群眾穩得住、能發展,怒江州在安置點建設了41個扶貧車間,設立了52個就業創業服務站(點),轉移就業47977人,易地扶貧搬遷家庭實現了戶均1.85人就業,「樓上居住、樓下就業」成了許多搬遷群眾新的生活方式。

「兩不愁三保障」全面實現

「我們村現在『兩不愁三保障』的問題都解決了!」鄧前堆說。他長期關注群眾看病和村醫待遇問題。「現在雖然有兩戶村民因為大病返貧,但是村民們收入增加、有醫保,全村沒有因為沒有錢看不起病住不起院的情況了。我們村醫的工資今年每人漲了500元,我每個月工資收入到2200多元了!」鄧前堆說。

近幾年來,怒江州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短板弱項,全州開展農村危房改造「回頭看」和農村危房大排查,農村住房安全有保障實現動態「清零」目標;所有學校全部達到「20條底線」辦學標準,全面落實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兩免一補」、貧困生資助等政策,持續鞏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成果;全面落實控輟保學「四步法」,確保適齡兒童少年不因貧失學輟學;完成了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4萬群眾的普通話培訓;完善了州縣鄉村四級醫療設施,不斷加強醫療機構能力建設;村村都建有標準化衛生室,配備了村醫,符合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參保條件的貧困人口實現應保盡保,大病救治進展率達99.42%,家庭醫生履約率達98.34%。

綠色成為怒江最耀眼的底色

福貢縣子里甲鄉子里甲村農戶木付迪,2016年被選聘為生態護林員,在管護好森林的前提下,帶頭發展林下種養業,他家5口人,人均純收入從2016年2500元增加到2019年的12000多元,真正實現了「一人護林,全家脫貧」。

近幾年來,怒江州大力發展以草果為主的綠色香料產業,實施百萬畝草果、百萬畝核桃提質增效。目前,全州主要香料作物種植面積達144萬畝,覆蓋建檔立卡貧困戶1.13萬戶3.78萬人。綠色香料產業園區建設穩步推進,綠色香料產業逐步成為怒江的脫貧致富產業。

同時,怒江有3萬名貧困群眾當上了生態護林員,戶均年增收1萬元,帶動12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穩定增收脫貧。全州實施「保生態、防返貧」生態建設鞏固脫貧成果行動,組建185個生態扶貧專業合作社,2萬餘名貧困人口參與怒江、瀾滄江兩岸生態修復治理,推進「怒江花谷」生態建設,與退耕還林、產業扶貧等有機結合,累計種植各類觀賞苗木19.08萬畝,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2018年,貢山縣獨龍江鄉脫貧出列,直過民族獨龍族整體脫貧。這兩年脫貧後的獨龍江鄉又有哪些變化?「一天一個樣,一年大變樣,現在獨龍江除了草果外,羊肚菌、重樓、葛根等特色生態產業和旅遊業開始顯現成效,獨龍江3A級景區已創建成功。」獨龍江鄉鄉長孔玉才在6月19日的怒江新聞發布會上說。他在現場用獨龍語唱了一首《幸福不忘共產黨》。「這首歌全鄉男女老少都會唱,表達了我們獨龍族同胞對共產黨的感恩之情。」他解釋說。

今天的怒江大峽谷,山更青了、水更綠了、天更藍了,怒江州森林覆蓋率達78.08%,居全省第二位。貢山縣成功創建國家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州創建正在開展,藍天、碧水、青山讓怒江成為雲南一張亮麗的生態名片。

(本報記者 張勇)

(來源: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實現「兩不愁三保障」
    本報訊(民族時報全媒體記者 周羽) 6月19日,記者從雲南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怒江專場獲悉,截至目前,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實現「兩不愁三保障」,貧困村達到退出標準,可以如期實現脫貧摘帽。怒江州實現了從區域性深度貧困到整體脫貧的千年跨越。
  • 春來怒江——雲南怒江州深度貧困地區水利脫貧攻堅紀實
    地處高山峽谷的怒江州,是全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的典型代表,22個少數民族佔全州人口的93.97%,貧困發生率曾高達56%,是習近平總書記一直深切牽掛的地方。今年11月14日,雲南省政府宣布包括怒江州瀘水市、福貢縣、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等最後9個縣市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怒江州歷史性地告別了延續千年的絕對貧困。
  • 把「兩不愁三保障」落實到村到戶到人
    「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  制度保障「穩脫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貧困縣摘帽後,要繼續完成剩餘貧困人口脫貧任務,實現已脫貧人口的穩定脫貧。  座談會後,重慶第一時間研究出臺了《關於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的實施意見》,制定《重慶市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實施方案》。
  • 雲南最後8個深度貧困縣今年摘帽 去年19個縣摘帽
    12月8日,國新辦在昆明舉行雲南脫貧攻堅情況新聞發布會,雲南省委書記阮成發在介紹深度貧困地區脫貧工作時這樣表示。據介紹,雲南有27個深度貧困縣、3539個深度貧困村,主要分布在迪慶、怒江、昭通、曲靖、紅河、文山、普洱等州(市),其中「三區三州」的迪慶州、怒江州有7個縣。
  • 「三區三州」貧困地區有哪些問題? 專項巡視列清單
    其中,「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所涉及的青海、甘肅、西藏、新疆、雲南五省區,其反饋情況受到廣泛關注。  「三區三州」地區包含西藏、四省藏區、南疆四地州和四川涼山州、雲南怒江州、甘肅臨夏州,因其貧困發生率高、貧困程度深,一直是集中力量攻克貧困的難中之難、堅中之堅。  近年來,黨和國家不斷加大「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脫貧攻堅力度。
  • 雲南深度貧困地區貧困發生率下降到3.52% 9個民族整族脫貧
    人民網昆明3月19日電 (李發興)雲南立足邊疆、民族、貧困、山區「四位一體」的基本省情和發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協調的現實省情,堅持把解決深度貧困地區、深度貧困群體問題作為重中之重,從組織領導、幫扶力量、政策舉措、資金投入等方面傾斜聚焦,集中力量打硬仗、攻堡壘,補上區域發展短板,有效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 德州市全面實施脫貧攻堅 實現「兩不愁三保障」
    26日,記者從德州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擴大)會議上了解到,德州市將紮實做好脫貧攻堅「回頭看」,著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並出臺相關工作方案,於9月1日至30日對全市所有農戶
  • 攻克最後的貧困堡壘!雲南這9個貧困縣怎麼做?
    目前全縣「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基本解決,各項指標能夠確保在6月30日前全面達標。接下來,會澤縣還將集中查缺補漏,補齊短板弱項,聚焦「兩不愁三保障」,聚焦「脫、穩、防」三大重點,再發力、再衝刺,確保6月30日前啃下最後的「硬骨頭」。
  • 向深度貧困「堡壘」發起最後總攻——寫在「三區三州」脫貧攻堅...
    「三區」,指西藏,新疆南疆的和田、阿克蘇、喀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四地州,以及青海、甘肅、四川和雲南四省藏區。「三州」,則是指甘肅臨夏州、四川涼山州和雲南怒江州。當打開一張中國地形圖,在西北、西南一帶能找到的最險峻和最高寒的地方就是「三區三州」。「三區三州」跨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雲貴高原、黃土高原,是中國最大的深度貧困地區。
  • 一年內「三入怒江」,尋求深度貧困地區貧困代際傳遞破局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曾兩次提到一個地方——雲南省怒江州。這裡是我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也是少數民族邊境地區。因為地勢險峻,當地大部分地區不適合耕種——深山中,連蓋學校都成了問題。惡劣的生存環境和基礎條件,一度讓怒江人認定貧困是他們揮之不去的夢魘。
  • 「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如何脫貧?國家林草局:「十三五」期間...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發布會現場了解到,「三區三州」是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難啃的硬骨頭,林草部門採取了哪些舉措助力「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呢?對此,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扶貧辦主任、規劃財務司司長閆振表示,「三區三州」是我國貧困程度最深、脫貧難度最大、脫貧任務最艱巨的地區。
  • 【兩會連連看⑦】向深度貧困堡壘發起總攻——甘肅等六省區「三區...
    全國兩會期間,甘肅日報聯動新疆日報、西藏日報、青海日報、四川日報、雲南日報,就「三區三州」脫貧攻堅主題進行聯合採訪報導,全景展現六省區向深度貧困堡壘發起的強勁總攻。《甘肅日報》2020年5月27日8版甘肅:啃下「硬骨頭」 攜手奔小康在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布楞溝村一扶貧基地,一名村民採摘黑木耳。
  • 雲南提前一個月完成「三區三州」地區農網改造升級攻堅任務
    中新網昆明6月29日電 記者29日從國家能源局雲南監管辦公室(以下簡稱「雲南能監辦」)獲悉,近期,在怒江州農網改造升級重點管控項目——110千伏七棵樹輸變電工程順利投產後,雲南提前一個月完成國家「三區三州」地區農網改造升級攻堅任務。
  • 國網加快「三區兩州」深度貧困地區電網建設
    國網全面加快「三區兩州」深度貧困地區電網建設  未來三年投資210億元,實現深度貧困地區人民由「用上電」向「用好電」轉變  中國電力報 中電新聞網訊 記者朱怡報導 3月19日,記者從國家電網公司召開的「三區兩州」深度貧困地區電網建設動員會上獲悉,2018~2020年,該公司將投資210億元,圍繞「一個目標」、突出「四個聚焦」,抓好「七大任務」,全面推動「三區兩州」農村電網提檔升級,實現深度貧困地區人民由「用上電」向「用好電」轉變。
  • 彩雲之南揮別千年貧困——寫在雲南8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之際
    針對「三區三州」的迪慶、怒江,深入實施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工程;針對邊境一線,實施興邊富民工程改善沿邊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解決深度貧困問題是重中之重,雲南推動資源和力量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
  • ...全國政協圍繞「深度貧困地區脫貧問題」開展專題調研活動紀實
    5月8日,全國政協副主席盧展工率「解決深度貧困地區脫貧問題」調研組在雲南怒江州瀘水市調研。調研組來到洛本卓白族鄉金滿村建檔立卡戶尼尖光的腳房內,他講起了他們家的遭遇:老伴先天殘疾,喪失勞動能力,除了能做飯之外,其他什麼活兒也幹不了。「這家扶貧工作難做了,除了家裡的30多畝地,沒有其他任何經濟收入。我們只能通過社會保障實施政策性兜底扶貧,保證他們的基本生活。」
  • 四川涼山州雲南怒江州甘肅臨夏州交流脫貧攻堅經驗
    原標題:四川涼山州雲南怒江州甘肅臨夏州交流脫貧攻堅經驗  中國甘肅網10月10日訊 據甘肅日報報導 (記者 鄒海林) 日前,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第三次聯席會議在臨夏州召開。
  • 雲南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據新華社昆明12月8日電 (記者楊靜、趙家淞)記者8日從國新辦在雲南昆明舉行的脫貧攻堅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雲南全省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困擾雲南千百年的貧困問題得到了歷史性解決。
  • 怒向「深貧」覓勝方——雲南怒江州脫貧攻堅故事
    而今,沐浴著新時代的光輝,怒江人民又將書寫人類反貧困歷史的新篇章。作為全國深度貧困「三區三州」之一,怒江州是雲南乃至全國脫貧攻堅的「上甘嶺」。全州4個縣(市)均為深度貧困縣,255個行政村中還有225個貧困村,16.4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為38.14%,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0倍以上。
  • 青年大學習第十季第一期課後習題答案 兩不愁三保障是指什麼 國家...
    (多選)  A.防範化解重大風險  B.精準脫貧  C.汙染防治  D.懲治腐敗答案:ABC  2、兩不愁三保障是指______。  A.不愁吃、不愁穿;保障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  B.不愁吃、不愁穿;保障義務教育、就學就業和住房安全  C.不愁吃、不愁住;保障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就學就業  D.不愁吃、不愁住;保障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勞動安全答案:A  3、_____是指針對不同貧困區域環境、不同貧困農戶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