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民族時報全媒體記者 周羽) 6月19日,記者從雲南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怒江專場獲悉,截至目前,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實現「兩不愁三保障」,貧困村達到退出標準,可以如期實現脫貧摘帽。怒江州實現了從區域性深度貧困到整體脫貧的千年跨越。
會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主要領導、相關部門負責人及基層幹部對怒江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情況進行了介紹。據怒江州委書記納雲德介紹,近年來,怒江州委、州政府始終嚴格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把打贏深度貧困脫貧攻堅戰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頭等大事、頭號工程,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狠抓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工作落實,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到2019年末,怒江州累計脫貧22.35萬人,貧困發生率從56.24%下降到10.09%,貢山縣脫貧摘帽,獨龍族、普米族實現整族脫貧,169個貧困村出列。
據介紹,怒江州通過開展深度貧困「百日殲滅戰」「大走訪、大排查」和脫貧攻堅「百日提升行動」等專項行動「補齊短板強弱項」。目前,怒江州農村住房安全有保障實現動態「清零」目標。所有學校全部達到「20條底線」辦學標準,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兩免一補」、貧困生資助、控輟保學等得到全面落實。州縣鄉村四級醫療設施不斷完善;村村都建有標準化衛生室,配備了村醫,符合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參保條件的貧困人口實現應保盡保,大病救治進展率達99.42%,家庭醫生履約率達98.34%。規劃建設了67個集中安置點,完成了怒江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搬遷行動,10萬貧困群眾搬出大山。
與此同時,怒江州的交通基礎設施實現從「爬坡溜索」到「美麗公路通峽谷」的跨越。近年來,怒江州把交通作為破解深度貧困的「卡脖子」工程來攻克,狠抓骨幹路網和綜合交通項目,打通外聯內通通道,解決區域性貧困制約。脫貧攻堅以來,先後投入234.2億元,紮實推進高速公路、國省道改擴建以及鄉(鎮)、村組公路建設,行政村公路硬化率達100%。完成怒江、瀾滄江兩岸36座「溜索改橋」。現如今,怒江美麗公路及南延線建成通車,成為引爆怒江旅遊、推動怒江發展的「振興之路」;蘭坪豐華通用機場投入使用,實現了怒江各族人民期盼千年的「飛天夢」;保瀘高速公路今年年底將建成通車,怒江即將結束無高速路的歷史。
怒江州還實現了產業生態實現從「毀林開荒」到「生態致富」的跨越。近年來,怒江州大力發展以草果為主的綠色香料產業以及蔬菜、水果、中藥材、生豬、肉牛等高原特色種植養殖業,出臺《關於在脫貧攻堅中保護好綠水青山的決定》《怒江州林業生態脫貧攻堅區行動方案》切實保護好綠水青山。通過群眾搬遷下山,生態修復上山,讓群眾既擺脫了貧困,也讓原居住地的生態脆弱區得以休養生息。實施「以電代柴」項目,培育群眾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綠色生活理念。3萬名貧困群眾當上了生態護林員,戶均年增收1萬元。組建185個生態扶貧專業合作社,2萬餘名貧困人口參與推進怒江、瀾滄江兩岸生態修復治理。紮實推進「怒江花谷」生態建設,與退耕還林、陡坡地生態治理、產業扶貧等有機結合起來,完成花谷示範點建設29個,累計種植各類觀賞苗木19.08萬畝。
轉載請註明來源《民族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