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首發報告展望我國農業「將來時」——

2020-12-24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近日,農業部首次發布農業展望報告,預測未來10年,單產水平提高將成為農業增產的主要因素,農業產業鏈將進一步拓展延伸;糧棉油糖肉蛋奶等主要農產品市場供需繼續保持平衡態勢;農產品消費繼續保持較快增長,農產品價格在成本推動下總體呈上移態勢,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穩定增長—

未來10年,我國農業發展態勢將是怎樣?如何更好地運用市場信號引導農業生產?在4月20日至21日召開的2015年中國農業展望大會上,農業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發布《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15-2024)》,對我國未來10年的農產品生產、消費、價格、貿易走勢進行了展望。

據介紹,今年我國首次以農業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名義發布農業展望報告。專家指出,本次展望報告結合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特徵,把握今後一個時期農產品市場總體形勢,對中國農業發展趨勢的展望活動具有裡程碑意義。

糧食安全有保障

糧安天下,糧食安全問題最受關注。報告顯示,未來10年中國能夠實現「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糧食安全目標。展望大會執行主席、中國農科院農業信息所所長許世衛說,基於大量數據分析、模型系統運算和領域專家會商判斷,中國未來糧食供給安全有著充分保障。

「中國穀物將保持合理自給率,稻穀、小麥兩個口糧品種消費自給有餘。」報告預測,未來10年,中國穀物播種面積將保持總體穩定,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將進一步提升。2024年,中國稻穀、小麥、玉米總播種面積將穩定在13.6億畝以上,產量將達到5.8億噸,總消費量預計為6億噸。其中,稻穀產量預計穩定在2.06億噸左右,折合大米產量1.45億噸左右,大米口糧消費預計1.14億噸;小麥產量預計達到1.29億噸,小麥口糧消費量預計0.89億噸;玉米產量預計達到2.44億噸,玉米口糧消費預計700萬噸,飼料消費和工業消費預計保持較快增速,將通過適度增加進口實現供需平衡。

稻穀是中國人的第一大口糧,全國六成居民以大米為主食。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彭超表示,中國稻穀產量於2011年突破2億噸之後,2014年達到歷史最高產量20643萬噸。預計未來10年,中國稻米總產量將保持穩定,水稻種植面積將穩中略減,單產持續提高。他表示,未來10年,中國稻穀和大米價格總體將保持穩中有漲態勢。由於中國大米貿易夥伴有限,進口大幅增加的可能性不大。預計2024年中國大米進口320萬噸左右,僅比2014年增加60多萬噸。

主要農產品供需平衡

報告預測,未來10年,中國油料、蔬菜、水果、肉類、禽蛋、奶類等主要農產品生產繼續穩步發展,農業生產將繼續穩步發展,國內農產品市場供需將保持總體平衡。

蔬菜是近年來發展速度最快的農產品之一。中國農科院信息所副研究員孔繁濤預計,未來10年,蔬菜生產仍將穩定發展,但增速趨緩。預計未來我國蔬菜種植面積進一步增加的空間有限,播種面積、單產和總產量增速將趨於放緩。不過,隨著設施蔬菜的發展和生產技術的提高,單產水平將繼續穩步提升。同時,無公害、綠色和有機等蔬菜品種的比重將提高,生產將從注重產量向確保均衡供應和提質增效並重的方向轉變。

肉類也是百姓菜籃子的重要內容。中國農科院信息所研究員聶鳳英認為,儘管今年下半年生豬供需面將顯著改善,有可能會出現階段性的供需偏緊,但整體價格漲幅不會太大,全年生豬養殖將處於小幅盈利水平。長期看,未來10年,生豬和豬肉價格將在震蕩中上漲,受規模化水平提高的影響,波動幅度將會顯著減緩。 此外,我國牛羊肉消費整體處於穩步增長態勢。但受飼養周期、發展方式轉型和疫病等因素影響,牛羊肉供給偏緊的趨勢將繼續存在。預計未來牛肉進口呈繼續增加趨勢,羊肉進口穩定。

發展質量將明顯提升

「未來10年,我國農業發展質量將明顯提升。」農業部市場司司長張合成說,隨著農業轉方式、調結構戰略的深入實施,我國農業發展將由數量增長型逐步轉向質量效益型,主要農產品產量增速將放緩。代表科技進步的單產水平提高將成為主要的增產因素,農產品消費多樣化、優質化將逐漸成為一種趨勢,產量將進一步拓展延伸。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國強認為,今後我國將更加注重農業資源環境保護,注重統籌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在農產品國內消費快速增長並日益多樣化的需求拉動下,農產品進出口貿易將保持穩定增長態勢,特別是隨著與有關國家地區多邊雙邊貿易協定的實施,以及「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入推進,國內外農業發展與全球農業的互動融合將明顯提高。

相關焦點

  • 農業部:我國休閒農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農業部:我國休閒農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10-22 16:24 來源: 農業部網站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休閒農業經歷了萌芽、起步和全面發展的歷史階段。天津市按照「串點成線、連線成片、整體推進」的理念,規劃休閒農業精品線路,引領休閒農業提檔升級,2013年休閒農業綜合收入26.3億元,同比增長31.5%。    ——產業類型豐富多樣。農業部提出了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多元發展等要求。
  • 麻辣財經:中國農業展望報告出爐,農產品供給有保障!
    對農業生產的後期走勢,有什麼樣的預測?4月1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今年春季農業生產和農產品保供工作情況,總體看今年農業生產形勢不錯。4月20日, 2020中國農業展望大會在京舉行,《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20-2029)》新鮮出爐。
  • 農業部就「農業結構調整」答記者問
    農業部認真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把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當作當前農村工作的重要內容,扎紮實實地開展了農業轉方式、調結構、可持續的各項工作,現在應該說取得了比較好的進展,也實現了今年農村工作、農業發展的良好開局。今天借這次新聞發布會,向大家介紹一下農業結構調整的一些情況。
  • 農業部關於印發《農業部國有農場農業職工負擔監測點管理辦法(暫行...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墾主管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辦公廳: 為加強國有農場農業職工負擔的監督管理,確保農業部國有農場農業職工負擔監測點規範運行,我部組織制定了《農業部國有農場農業職工負擔監測點管理辦法(暫行)》。現印發你們,請遵照執行。
  •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強調:統一思想 動員力量 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
    12月1日,農業部舉辦第59期每月講壇活動。農業部部長韓長賦為廣大幹部職工作了題為「關於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專題報告。當前我國正處在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關鍵階段,農業現代化進入全面推進、重點突破、梯次實現的階段。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既要借鑑發達國家經驗,又要立足國情,走中國特色發展道路。要按照五大發展理念謀篇布局,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突出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和質量安全底線思維,加快建設具備產能穩固、產品安全、方式綠色、設施先進、規模適度、市場導向等六方面特徵的現代農業。
  • 2020年中國農業展望大會召開 農業農村部:中國不會發生糧食危機
    央廣網北京4月20日消息(記者朱敏)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以視頻直播方式召開的2020年中國農業展望大會今天(20日)發布《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20-2029)》預計,2020年中國米麵油、肉蛋奶、果菜魚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能力和供給質量將進一步提升。
  • 農業部積極推進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大力發展鄉村休閒旅遊產業的決策部署,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紮實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局以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大會為載體,通過啟動中國美麗鄉村休閒旅遊行、組織專業論壇、開展推介對接活動、現場學習發展經驗等,積極推進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
  • 農業部九司長解讀《關於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
    農業部發展計劃司司長張合成、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曾衍德、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廖西元、農業部畜牧業司司長馬有祥、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張顯良、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司長唐珂、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局局長宗錦耀、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局長廣德福、農業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司長張天佐等對《關於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
  • 《中國農業嘉年華發展研究報告(2019)》正式發布
    會上,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北京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農業嘉年華專業委員會主任張天柱代表課題組發布了《中國農業嘉年華發展研究報告(2019)》(簡稱《報告》),《報告》由北京中農富通園藝有限公司、中國農業大學農業規劃科學研究所、北京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農業嘉年華專業委員會聯合編撰,從國家頂層政策、發展現狀與趨勢、理論體系研究、分級體系設計、具體案例實踐等多維度全方面梳理,提出農業嘉年華創新發展的模式和路徑,為我國農業嘉年華的發展提供科學的理論體系與實踐指導
  • 聽聽農業部專家怎麼說!
    聽聽農業部專家怎麼說!2017年1月17日,農業部舉行新聞發布會,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唐珂介紹,2016年玉米進行種植業結構調整,調整「鐮刀彎」等非優勢產區面積近3000萬畝,2017年還要繼續調減1000萬畝。調減以後種什麼呢?近日農業部發布相關報告,布瑞克整理一部分讓大家先睹為快!
  • 澳大利亞農業部報告:中澳關係惡化重創農業出口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澳報告:中澳關係惡化重創農業出口本報記者 趙覺珵對於世界第四大農產品出口國澳大利亞而言,2020年並不好過。澳大利亞農業部門最新發布的報告稱,受中澳關係惡化的衝擊,以及早前乾旱的持續影響,今年澳大利亞農產品出口將遭到重創。這份由澳大利亞農業與水資源部下屬的農業資源經濟局12月6日發布的最新季度報告預測,2020年至2021年,澳大利亞農產品出口將下降7%至447億澳元(約合人民幣2170億元),為近5年來最低水平。
  • 農業部副部長:切實推進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
    中新社北京9月26日電 (記者 陳小願)中國農業部副部長餘欣榮26日在北京會見前來參加第十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以下簡稱農交會)的臺灣代表團時強調,兩岸農業互補性強,交流空間廣,合作潛力大,要切實推進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  臺灣代表團由嘉義市農會、財團法人農村發展基金會、臺灣傑出農民協會成員組成。
  • 農業部落實中央政策 推動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合作
    展現全局眼光 打開全新局面——農業部積極推動海峽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報導之一     不斷適應新形勢下的新變化,農業部穩步推進中央有關方針政策的落實,廣泛開展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統籌謀劃,統籌安排,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產生了很好的影響。
  • 馬英九:當選後將設"農業部" 振興臺灣農業
    8月24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省農會今天上午在臺南縣走馬瀨農場舉辦農業政策座談會馬英九承諾當選後儘速設立「農業部」,振興臺灣農業。 據報導,「立法院長」王金平致詞時表示,農業政策過去幾乎只是配合工商業發展來制定,導致農民長期遭到犧牲;臺灣需要能使農村有特色、農民收益增加、又能保障農民權益的農業政策。
  • 設施農業在我國的發展情況及前景與存在的機遇
    近年來,隨著傳統農業向產業化、規模化的現代農業轉變,設施農業蓬勃發展起來。在這一過程中,設施農業存在哪些問題,發展前景如何?國際上有哪些可以借鑑的經驗?帶著這些疑問,我們採訪到了農業部、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與代表企業領導、專家,從不同角度剖析了設施農業在我國的發展情況及前景與存在的機遇。
  • 匈牙利農業部公布250億福林農業補貼計劃
    原標題:匈牙利農業部公布250億福林農業補貼計劃 來源:駐匈牙利大使館經濟商務處5月22日,匈牙利農業部表示,將分三步公布經濟保護基金項下的250億福林(約合7786.5萬美元)農業補貼計劃,幫助農業生產者、行業協會組織、食品工業領域企業渡過難關。
  • 2017中國國際農業循環經濟與生態修復發展論壇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循環經濟協會首席政策研究專家齊建國、農業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首席專家李景明、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副所長董紅敏、丹麥諾維信生物煉化亞太區總監周世豐、巴斯夫(中國)有限公司可生物降解材市場開發經理Mr Rowan Williams、中國循環經濟協會農業循環經濟與生態修復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何心剛、土壤環境修復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高傑出席會議,專委會副秘書長潘文智主持會議。
  • 《河南農業農村發展報告(2020)》發布
    《河南農業農村發展報告(2020)》發布 2020年01月13日 08:42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張杰 字號 內容摘要:1月10日,由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組織召開的
  • 孟加拉擬調整大米進口關稅 我國稻穀託市時間提前
    在我國,我國有關部門發布通告,針對今年特殊情況,切實抓好早秈稻收購工作,經商國家有關部門同意,決定將2020年早秈稻最低收購價預案執行起始時間從原定的8月1日起予以適當提前。 同時,緬甸43家大米出口公司獲得我國海關總署認可,獲準向我國出口大米。此前,我國對緬甸的大米實施了配額制,僅允許11家緬甸公司向我國出售大米。
  • 美國農業部海外農業局發布了7個國家的農業生物技術年度報告
    據中國農業轉基因管理公眾號日本:該國是人均轉基因食品和飼料進口量最大的國家之一。2019年,日本進口了1600萬噸玉米、320萬噸大豆和240萬噸油菜籽,這些農產品大多是轉基因產品。瓜地馬拉:2019年3月15日,瓜地馬拉和宏都拉斯批准了統一的農業生物技術法規(用於農業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技術法規),並於2019年10月1日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