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博物館「熱河生物群」大展明日開幕,揭秘中生代的龐貝城

2020-12-11 北京日報客戶端

今年度最值得期待的北京自然博物館大展「熱河生物群——揭秘中生代的龐貝城」來了!

熱河生物群(Jehol Biota)是距今約1.31億至1.20億年生活在東亞地區的一個古老的生物群落,以我國的冀北-遼西-內蒙古中東部等地區為主要產地,以東方葉肢介、三尾擬浮遊和戴氏狼鰭魚為代表。這一時期的環境溫暖潮溼,伴有旺盛的火山活動,水生生物多以淡水湖泊為家。火山噴發出的有毒氣體導致大量生物死亡,火山灰很快將生物遺骸覆蓋,讓化石得以極為理想地保存下來。「中生代的龐貝城(a Mesozoic Pompeii)」之稱正是因此而來。近三十年來,遼西熱河生物群大量珍稀化石相繼發現,從而使得這一地區生物組合類型越發豐富,為地球生態系統演化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線索和例證。其中就包括了「帶羽毛的恐龍」「飛上藍天的恐龍」以及「人類的曾祖母」等諸多「明星」生物化石60多種。

先讓我們見識幾位將在這次大展上露面的「明星」們:

這是有胎盤動物的祖先類型攀援始祖獸。這具標本不但保存了完整骨骼,甚至保留了部分毛髮和軟骨組織。

有胎盤動物的祖先——攀援始祖獸

因為噴發在空中的火山灰迅速掩埋,因此保存下了古生物的最真實樣貌,比如這兩具珍貴的化石標本,就連古生物的皮膚保存都依舊清晰可見。

保存有皮膚的大型禽龍類——楊氏錦州龍

著名的「恐龍木乃伊」——鸚鵡嘴龍的原始埋藏

接著請出大名鼎鼎的「飛上藍天的恐龍」,古生物學家研究發現,顧氏小盜龍具有的羽毛結構和功能已經能夠讓恐龍告別陸地,開啟天空飛翔模式。甚至在更進一步有關恐龍羽毛的研究中,科學還原了顧氏小盜龍羽毛的色彩,使我們有幸目睹這位「黑羽精靈」的風採。

已知發現最早的具有色素色的小型獸腳類恐龍——顧氏小盜龍

接下來介紹的這位,則代表了原始鳥類的出現,聖賢孔子鳥的羽毛狀態與小盜龍又有不同,為鳥類演化史提供了又一有力證據。

原始基幹鳥類——聖賢孔子鳥

以及被稱為「第一朵花」的早期被子植物——遼寧古果等珍貴的植物化石標本。這些石板上的植物在告訴我們,早在一億多年前開花植物就已經悄然出現,是它們揭開了新生代被子植物繁盛的序幕。

早期被子植物——遼寧古果

這些還只是此次大展部分展品,此外還包括翼龍、奇異帝龍、「中華四朵花」等在內的其他重要化石發現都將在展廳中等待觀眾的到來。更加值得青少年觀眾期待的是,該特展的展陳設計由合作方臺中自然科學博物館扛鼎,該館的資深展覽設計人員將中華傳統文化形式如皮影、拉洋片、相聲等精心融入其中,為觀眾講述古生物演化的科學故事。這種趣味性、藝術性與科學性相結合的展示方式,不知是否會讓青少年觀眾們倍感期待?

特色互動設計項目圖

本次「熱河生物群——揭秘中生代的龐貝城」大展是一次「高端」化石藏品的匯聚,也是北京自然博物館研究實力與成果的集結展示。「收藏自然歷史遺存與物證,專注自然科學研究與科學傳播,精心服務社會與公眾」是北京自然博物館的辦館理念,經多年積累、收藏了大量「熱河生物群」和「燕遼生物群」的古生物標本,業已開展相關科學研究並不斷取得新成果,在Nature、Science等國際著名科學雜誌發表了多篇專業成果。

本次「熱河生物群——揭秘中生代的龐貝城」大展為公益展,展期為2020年11月28日至2020年12月20日。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 孫樂琪

編輯 王雯淼

流程編輯 劉偉利

相關焦點

  • 「熱河生物群—揭秘中生代的龐貝城」展在北京自然博物館開展
    11月28日,「熱河生物群——揭秘中生代的龐貝城」展在北京自然博物館開展。展覽由北京自然博物館與臺中自然科學博物館、財團法人臺中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共同舉辦。圖為市民在展覽上參觀展品。
  • "中生代的龐貝城"現身北京自然博物館
    「熱河生物群——揭秘中生代的龐貝城」11月28日起將在北京自然博物館開幕,這是該館的年度大展。「帶羽毛的恐龍」「飛上藍天的恐龍」以及「人類的曾祖母」等60多種生物化石將現身。熱河生物群(Jehol Biota)是東亞地區古老的生物群落,生活在距今約1.31億年至1.2億年。在我國,冀北——遼西——內蒙古中東部等為其主要生活地區。
  • 「中生代的龐貝城」現身北京自然博物館,重現火山灰下的遠古生物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熱河生物群——揭秘中生代的龐貝城」11月28日起將在北京自然博物館開幕,這是該館的年度大展。「帶羽毛的恐龍」「飛上藍天的恐龍」以及「人類的曾祖母」等60多種生物化石將現身。熱河生物群(Jehol Biota)是東亞地區古老的生物群落,生活在距今約1.31億年至1.2億年。在我國,冀北——遼西——內蒙古中東部等為其主要生活地區。這一時期環境溫暖潮溼,伴有旺盛的火山活動。火山噴發出的有毒氣體導致大量生物死亡,火山灰很快將生物遺骸覆蓋,讓化石得以極為理想地保存下來。
  • 「熱河生物群」11月28日起亮相自然博物館
    原標題:「熱河生物群」今起亮相自然博物館 「飛上藍天的恐龍」很搶眼11月28日,「熱河生物群——揭秘中生代的龐貝城」展覽在北京自然博物館開幕。「飛上藍天的恐龍」、「第一朵花」、「恐龍木乃伊」……眾多人們耳熟能詳的古生物「明星」亮相展廳。
  • 恐龍時代「龐貝城」:火山噴發與化石埋藏
    1.2億年前,熱河生物群的火山碎屑密度流裹挾恐龍奔向湖泊,恰當的溫度、速度與路線,才可能留下一塊完美的化石。最起碼在距今1.2億年前熱河生物群的區域內,恐龍的死亡、遺體搬運與化石完美保存很多情況下與火山碎屑密度流緊密相關,這得到了中美學者最新研究的證實。2月5日,《新證據表明火山碎屑密度流導致了熱河生物群的特異埋藏》一文發表在英國《自然·通訊》雜誌上。
  • 國內唯一的黑露脊鯨標本,在大連自然博物館
    北檸想著元旦去逛博物館,可惜元旦博物館都閉館,所以只好把安排提前,今天就過來打卡啦。這次選擇的是北檸在大連最熟悉的博物館-大連自然博物館。在之前北檸已經來過自然博物館好多次,因為自然博物館相比其他的真的離我好近吶,只需要坐幾個站地的公交車就能到,而且物館這種環境太適合散心或者思考了,還免費向市民開放,刷身份證就可以隨意進,所以北檸非常喜歡來這裡。
  • 豐寧古生物化石博物館:讓遠古生命「活」起來
    北京等地的自然博物館、地質博物館,只要是有化石的地方,他們都想法找到,帶著水和乾糧,進去一待就是一天。中科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中國地質科學院……只要聽說有研究化石的專家,他們就慕名前去拜訪。
  • 南京古生物所等揭示中生代傳粉昆蟲麗蛉生態位分化
    【字體:大 中 小】 該研究於9月17日在線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本次發現的麗蛉來自於白堊紀中期的緬甸琥珀和中國早白堊世熱河生物群及侏羅紀的燕遼生物群。
  • 重慶最大自然博物館,藏有一億年前的恐龍骨架?完美復刻古生物界
    重慶自然博物館是一所綜合性自然科學博物館,也是重慶最大的自然博物館,前身為盧作孚先生的「中國西部科學院」,1981年改為重慶自然博物館。館內設有《地球奧秘》、《生命激流》、《恐龍世界》等七大板塊,共有藏品11萬餘件,遊客在這裡能科普到動物、植物、古人類、舊石器等學科。參觀重慶自然博物館無需消費,只需領取門票即可。
  • 十大備選 古生物博物館介紹
    與季強博士合作對中華龍鳥進行研究和鑑定,證明中華龍鳥是恐龍向鳥類進化的最初生物,對鳥類的起源重要研究意義;與由海魯博士合作對龜背龍化石進行研究,認為該生物是介於龜與龍之間的動物,對於研究動物進化和鳥類變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與首都師範大學任東博士合作開展對白堊紀早期地層被子植物的研究;與瀋陽師範大學古生物研究所孫革、周長富合作對遼寧巨龍進行研究鑑定認為是中生代遼西首次發現最大個體的植食性恐龍,對於中生代白堊紀熱河生物群恐龍的演化和生活環境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 黑龍江省海倫大峽谷發現罕見白堊紀生物群化石
    李蔣銘 攝中新網哈爾濱12月18日電 (記者 王妮娜)12月18日,白堊紀黑龍江海倫生物群化石研究調查成果發布會在哈爾濱舉行,經國家權威機構的地質研究、古生物化石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反覆考察論證,在海倫大峽谷發現的罕見白堊紀生物群,海倫大峽谷古生物群遺蹟位於黑龍江海倫國家森林公園,谷長10餘公裡。
  • 河北省地質博物館開館免費參觀!揭秘地球奧妙感受世界級寶石魅力
    12月23日,河北省地質博物館正式開館,展館共4層,包含大量標本、圖文和模擬場景。其中位於2層的礦物巖石廳格外吸引人眼球,和田玉、岫玉、獨山玉、綠松石四大名玉在這裡均有展示,世界上最大的雙盤方解石、世界級的祖母綠、海藍寶石、西瓜碧璽等珍貴寶石應有盡有,稀少罕見的宣化戰國紅瑪瑙、阜平煙色水晶等體現河北特色的寶玉石也陳列在內。
  • 黑龍江海倫大峽谷發現罕見白堊紀生物群化石
    經國家權威機構的地質研究、古生物化石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反覆考察論證,在海倫大峽谷發現的罕見白堊紀生物群,包括蕨類植物莖幹化石、裸子植物木化石以及恐龍化石和鱉化石等,極具歷史和科研價值。海倫大峽谷古生物群遺蹟是研究東北地區恐龍時代植被、古環境、古氣候,探討東亞、西歐和北美地區白堊紀植物群關係的重要依據。
  • 黑龍江省海倫大峽谷,發現罕見白堊紀生物群化石
    18日,白堊紀黑龍江海倫生物群化石研究調查成果發布會在哈爾濱隆重舉行。經國家權威機構的地質研究、古生物化石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反覆考察論證,在海倫大峽谷發現的罕見白堊紀生物群,包括蕨類植物莖幹化石、裸子植物木化石以及恐龍化石和鱉化石等,極具歷史和科研價值。海倫大峽谷古生物群遺蹟是研究東北地區恐龍時代植被、古環境、古氣候,探討東亞、西歐和北美地區白堊紀植物群關係的重要依據。
  • 《龐貝末日》曝製作特輯 揭秘龐貝城重建始末
    《龐貝末日》劇照  搜狐娛樂訊 由《生化危機》系列導演保羅-安德森執導,基特-哈靈頓、艾米莉-布朗寧主演的3D史詩災難片《龐貝末日》將於8月15日登陸中國大銀幕近日,《龐貝末日》曝光了一段製作特輯,在曝光的這段製作特輯當中,重點揭秘了影片主創為了還原歷史史實所進行的龐貝城重建過程,讓觀眾可以提前感受這座永恆之城獨特的魅力。
  • 「恐龍來了——重返中生代」即將在貴州省博物館展出!
    據悉,「恐龍來了——重返中生代」特展即將於2020年8月28日至11月28日在貴州省博物館展出,為期3個月。由貴州省博物館主辦,自貢恐龍博物館協辦。 此次展覽將帶領遊客穿越到2億年前的陸地,重返中生代,與中生代的地球霸主們親密接觸。展覽中可以看到天府峨眉龍、李氏蜀龍、太白華陽龍、和平永川龍等數十具形色各異的恐龍化石。此外,《侏羅紀時代》裡讓人記憶猶新的霸王龍也在此次展呈之中,長約11米的完整骨架,極其令人震撼!
  • 文化|「恐龍來了——重返中生代」即將在貴州省博物館展出!
    文化|「恐龍來了——重返中生代」即將在貴州省博物館展出!」特展即將於2020年8月28日至11月28日在貴州省博物館展出,為期3個月。由貴州省博物館主辦,自貢恐龍博物館協辦。8月28日上午9:30舉辦開幕式,以迎接遠道而來的「恐龍天團」和第一時間前來參觀的遊客。 此次展覽將帶領遊客穿越到2億年前的陸地,重返中生代,與中生代的地球霸主們親密接觸。展覽中可以看到天府峨眉龍、李氏蜀龍、太白華陽龍、和平永川龍等數十具形色各異的恐龍化石。
  • 白堊紀黑龍江海倫生物群化石研究調查成果發布會在哈爾濱舉行
    本次活動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瀋陽地質調查中心、中國地質博物館、中共海倫市委、海倫市人民政府主辦,旨在通過信息發布、實物展覽、主題論壇等活動,進一步宣傳、推介海倫大峽谷森林公園古生物化石,助力海倫特色地質文化旅遊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