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被稱為「千湖之省」,我作為一名生長在長江邊上的湖北人,水,自是見過不少,但是到了桂林,真的是被灕江驚豔到了。我以前見過的所有的山川湖泊,在它面前都不值一提。我真的要吹爆它。
我一直記得小學時候的一篇課文《桂林山水》,那時候被逼著背了裡面不少排比句,到現在,一二十年過去了,許多句子我還記得: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是一塊無瑕的翡翠。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後移。
那時候,對桂林山水的嚮往便深深的紮根在心裡,我暗暗下定決心,以後一定要去桂林走一圈,見識見識甲天下的桂林山水。
直到2016年,我終於踏上了桂林的土地。
在火車上,就能感覺到景色的不同。湖北的山,或是我以前見過的山,從山底到山頂,都是平緩上升的,蜿蜒數裡。而沿途中遠遠見到的山,都是拔地而起,山壁像刀削斧劈一般陡峭,不容攀援。一座接一座的山峰,彼此相近,卻不相連。
第一天傍晚才到桂林,入住桂林火車站附近的如家。
「千山環野立,一水抱城流」的美景自是不能放過,放下東西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逛兩江四湖。
兩江四湖指的是灕江、桃花江、榕湖、杉湖、桂湖、木龍湖。環城水系全長7.33公裡,水面面積38.59萬平方米。據說北宋時期便遊人如織,興盛一時。
因為是傍晚,溜達過去的時候已是暮色四合,然而兩岸燈光璀璨,比白天更有意思。我一路看過去,兩岸燈光好像都是採用的太陽能技術,節能又環保。
最喜歡的就是日月雙塔,一金一銀兩座塔坐立水中,水上的倒影更添塔的恢弘。
第二天去了象鼻山。
我記得當年課本的配圖就是象鼻山,雖然網上看到有人說不值得去,但是擋不住我一顆神往的心。
下午烈日炎炎,終於到了象鼻山,發現網友說的挺對的,還是照片比較好看,現場看起來就比較平淡。
都說這象鼻山公園,本地人進來都是不需要門票的,早上七點鐘之前來的話,也不需要門票。
結束象鼻山之後,去了溶洞。
喀斯特地貌去的特色產品,不得不去一見。
溶洞裡千奇百怪的巖石,配上五顏六色的燈光,再加上講解員的解說,瞬間就變得靈動起來。
洞裡面的一隻千年烏龜,是活的,我還見它伸了伸腿。據說摸了龜殼就會有好運。但是上千年的龜啊,我硬是沒敢摸。
豬八戒照鏡子。
還有很多其他的,西遊記龍宮取景地也在裡面。裡面燈光比較暗,拍不出來效果。
第三天,龍脊梯田。
一路坐了好幾個小時的車,路很窄,一側就是很深的河谷,看得我心驚膽戰。在我頭暈腦脹快要堅持不住的時候,終於到了梯田腳下。
一路爬上去,山頂的景色讓我覺得剛剛坐車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據說是下秧或者收割前去,景色會更美。我去的時候田裡剛上水。
梯田路上賣東西的阿婆,買了東西才給拍照。導遊她們的頭髮不同的團法代表的都不一樣,有的是未婚,有的是已婚,有的是已婚已育,不過我都忘記了。
導遊說她們是不會剪頭髮的,梳頭的時候,頭髮掉了還要收集起來留著。
第四天,心心念念的灕江。
不知道是不是我去的不是時候,灕江的水也就是正常的水吧,沒有課文裡說的這麼誇張,根本不能清澈見底。
坐上竹筏的時候因為水,失望了那麼一小下。
但是很快,我的失望就消失的無影無蹤。
藍天,白雲,青山,碧水,隨著竹筏的前進,像是走進了一幅徐徐展開的畫卷,這才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遊。
可惜手機拍不出來,我不僅沒有拍出來,還拍的很暗。
二十元的人民幣的背景
最後,我真的建議所有去桂林的人,都要乘竹筏遊一次灕江。所有的照片啊,視頻啊,提供的景色都太遜色了。灕江的美,一定要親自去一趟才可以領略。
我已經計劃好要帶老公去一趟,他還沒有去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