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解不下去?先聽首民歌吧。雲南這個法院有間「民歌法庭」

2020-12-24 中國長安網

一段婉轉悠揚的梅葛調,一次與眾不同的糾紛調解……就在雙方當事人僵持不下之時,雲南省楚雄州姚安縣人民法院特聘的「梅葛」樂師開口了,她將法、理、情融入梅葛調中,唱給這對鬧離婚的小夫妻聽。

一段梅葛調唱完,讓雙方都有所觸動。這時,法官抓住時機,耐心地用彝族語盡力安撫雙方情緒,最終化解了雙方心結,這起離婚糾紛也止於訴前。

近年來,楚雄州姚安縣人民法院深化訴源治理、聚力多元解紛,加快構建多元化糾紛解決體系,促進矛盾糾紛多渠道化解,引導更多糾紛化解在訴訟前。

一段婉轉悠揚的梅葛調,一次與眾不同的糾紛調解

8月11日下午15時許,姚安縣人民法院梅葛調解室裡,雙語法官、雙語書記員正在用彝族語言和雙方當事人進行交流,對一起離婚糾紛進行調解。在他們身邊,還坐著一位身穿彝族服飾的「梅葛」樂師(調解員)。

雙方當事人面對面坐著,女方正向法官敘述自己想離婚的原因。「既然你想離婚,那我就跟你離!」丈夫也賭氣地說道。

就在雙方當事人各執一詞、僵持不下之時,「梅葛」樂師開口了,一段語調婉轉悠揚的梅葛調,將法、理、情融入其中,唱給雙方當事人聽。剛開始,男方的情緒還有些激動,慢慢地才逐漸平靜下來。與此同時,女方也忍不住用手捂住臉,傷心地哭了起來。

「法官+梅葛樂師」的「民歌法庭」,在多元解紛融入民族特色

這間「梅葛調解室」,是姚安縣人民法院打造的民族特色多元解紛功能室。

「梅葛」是什麼呢?姚安縣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長黃幸介紹,梅葛發源於姚安馬遊,被視為彝族人的「根譜」,現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梅葛雖沒有文字記載,但是有固定的內容和吟唱方式,通過口耳相傳,是「梅葛人」思想交流、耕耘勞作、訴說情感的重要手段。

「我們通過挖掘彝族梅葛史詩中關於民俗的記載,運用民間習俗調解,融合公正司法,實現民俗文化對司法的推動作用。」黃幸說。

「梅葛調解室從2019年7月開始著手建設,今年正式啟用。將民歌和法律結合,引入彝族梅葛樂師參與庭審,樂師在充分了解案情之後,把法、理、情等各方面的道理編成梅葛調,唱給當事雙方聽。」姚安縣人民法院立案庭雙語法官楊雪介紹。

「法官+梅葛樂師」的「民歌法庭」,作為一種多元化糾紛調解模式,既有對法律法規的實際運用,又融合了彝族的梅葛文化,讓彝族群眾能更快更容易地領悟司法的公平與正義。

打造訴訟服務中心,成為快速解紛一站式「門診部」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生活中的各類矛盾糾紛也日漸增多,其中相當數量的糾紛湧入法院,法院人少案多,人案矛盾日趨突出,給糾紛化解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

對於案件體量大的法院,引入社會力量,優化社會資源配置,可以快速、高效的解決糾紛,那麼對於案件體量小的基層法院,要不要開展多元解糾工作呢?

「當然要!因為許多形成訴訟的糾紛往往是『小』矛盾,在產生之初未能得到妥善處理,最後『小事拖大』,而人民法院作為解紛的專家,是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中的重要一環節,我們必須積極推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和姚安縣黨委、政府一起來構建新型的社會治理模式。」姚安縣人民法院院長肖光亮說。

走進姚安縣人民法院訴訟服務中心,除了頗具民族特色的「梅葛調解室」,這裡還有3間功能室,一間是姚安縣矛盾糾紛大調解委員會派駐法院人民調解工作室,由1名調解員常駐法院開展訴前委派調解工作。

另一間是專職調解室,由2名長期在一線辦案的法官開展訴前委派和訴中委託調解工作,主要負責調解法律關係複雜、調處難度較大的糾紛案件。姚安縣人民法院在人民調解之外,推行法院專職調解員入駐訴調對接中心,由經驗豐富的法官接受訴前委派和訴中委託調解。

還有一間是在線視頻調解室,調解員可通過人民法院調解平臺、「雲解紛」、微信等開展在線音視頻調解工作。

據介紹,調解員通過「雲解紛」調解的糾紛,當事人能達成協議的,可在線籤名併線上申請司法確認,需要法官出具調解書的,速裁法官當場審核、立案並出具調解書。當事人不能達成協議的,直接移交速裁法官快速審理。簡單案件還能當天開庭、當庭宣判。

「姚安縣人民法院積極開展分調裁審工作,能將案件審理的周期大大縮短,同時一審息訴服判率也有明顯提升。」黃幸介紹,由6名員額法官組建的速裁團隊,專辦簡易速裁案件,實現由30%的法官辦理全院70%的簡單案件。

截止今年7月,速裁快審團隊共受理案件461件,佔全院一審民事、行政案件的75.7%,結案407件,結案率達88.3%,調撤率達65.1%,平均結案天數21.5天,速裁快審團隊辦理不予受理、準予撤訴、駁回起訴等結案方式的案件平均審限為15日。

織密多元解紛「一張網」,分流調解案件

「目前,姚安縣人民法院已建成一支特邀調解隊伍,包含律師、婦聯、醫療、勞動爭議、銀行、保險等行業,覆蓋全縣所有村(居)委會,打造楚雄州基層法院中類別最全、力量最多的糾紛多元化解大平臺。」黃幸說。

姚安縣人民法院選聘了105名特邀調解員,其中有14名會雙語的調解員,形成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行業性專業性調解、律師調解全方位立體式的多元調解體系。全縣共設有9訴訟服務工作站和2個訴訟服務點,實現糾紛「終端」與訴訟「前端」無縫對接。

今年1月至7月,姚安縣人民法院共分流調解案件586件,訴前委派調解416件,訴中委託調解170件,調解成功353件,調解成功率60.2%,司法確認72件。

開創「送達+調解」一體化模式,網格員送達時先行調解

「我們在開展網格化送達的過程中,積極探索『送達+調解』的一體化模式。」黃幸說,2016年,姚安縣人民法院在全省率先開展法律文書網格化送達試點工作。經過四年多的實踐,網格送達員隊伍逐步成熟、穩定,同時在工作中,網格送達員熟悉鄉村民俗,助推解紛的作用日益明顯。

在此基礎上,2019年姚安縣人民法院力推「全員調」的工作思路,將77名網格送達員變更為「網格送達員+網格調解員」。將司法事務納入網格員職責清單,充分利用網格送達員「人地兩熟」的特點,在送達的過程中對矛盾糾紛開展先行調解,力促矛盾糾紛柔性化解在基層。

2019年開展此項工作以來,通過網格調解員先行調解成功後,到法院撤訴的案件有97件。網格化送達+調解,取得「一舉兩得」的社會治理效果。

深化訴源治理,積極參與社會治理

此外,姚安縣人民法院還主動參與到社會治理中。今年,楚雄州開展「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大比拼工作,姚安縣委將訴源治理、多元化解矛盾糾紛工作作為「標杆」,列入省級標杆進行比拼創建。為提升訴源治理的工作實效,今年3月,姚安縣委政法委將「萬人成訟率」的指標納入地方平安建設考核體系,各鄉鎮、職能部門參與訴源治理的職責、任務更加清晰、具體。

各部門之間上下聯動、凝聚治理合力,形成人員聯合、力量聯動、資源共享的工作格局,有效將各類矛盾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從源頭上減少訴訟案件的發生,全力維護社會穩定。

截止今年7月,姚安縣人民法院民商事案件新收609件,同比收案下降了4.8%,實現收案數量明顯下降。(雲南長安網)

相關焦點

  • 關於民歌有話說
    王人天民歌,就是民間創作演唱的歌,是一切民間歌曲的總合,它包括了山歌、小調、孝歌、童謠以及其他在民間演唱的歌曲。掛紅詞、端公司娘唱的調子、洞經歌曲、喊(劃)拳歌、畢摩詞等都屬於民歌。民歌由於產於民間,便有了健康和不健康的兩類,有的甚至已經是落後愚昧迷信的了。
  • 《40首民歌大聯唱》,好不容易才找到的!收藏起來慢慢聽!
    《40首民歌聯唱》是中國唱片總公司從1986年開始推出的系列專輯,第一盒面市之後,總銷量就超過了四百萬盒。這個系列盒帶的熱銷,更出乎人們的意料之外,無論是年紀大小都很快地喜歡上了以聯唱的形式加上特別的編配串燒而成的中國各地民歌。包括演唱者,都是那個時代紅極一時的大腕,如李玲玉、屠洪剛等。
  • 厲害了,77歲老人將錄100首廣元民歌!誰認識?
    下鄉就先自己唱,唱完了再問聽的農民有沒有會唱的,哪怕只能得一兩句也高興的不行。而上世紀80年代,還在鄉間傳唱民歌的人也不多,有時候陳定懋一天也碰不到一個。 「碰到一個就如獲珍寶,特別高興。那時候沒有錄音機,全靠手記。」回憶當時搜尋廣元民歌的情形,現在陳定懋還歷歷在目。 廣元民歌有一些鮮為人知的特殊歌種,廣元煤歌是其中之一。
  • 臺灣民歌竟然是這個樣子的,很多人應該都不知道吧
    今天要給大家聊一聊的是臺灣地區的民歌。我們以往講的民歌大抵都誕生於勞動人民群眾之間,而且也是青山綠水之間,容易產生民歌。所以說明個有著非常明顯的清新、自然的風格。但是我們今天要說到的這個臺灣地區的民歌呢,它這種清新自然的風格是沒有問題的。
  • 《中華好民歌》北漂選手現場淚奔 泰式民歌獲贊好評
    原標題:《中華好民歌》北漂選手現場淚奔 泰式民歌獲贊好評    12月6日本周六晚22:00,河北衛視《中華好民歌》如約而至。節目中,6名新生代歌手放聲高歌,精彩演繹了本期「相思成歌」的主題。「這期選手每位都是長得漂亮歌又甜。」美聲天后柯以敏打趣說道:「能把老歌唱出自己的韻味,都不簡單。」
  • 哪首民歌曾經驚豔到你的耳朵?
    中華幾千年的文化,孕育出了風格各異的民歌,它們敘述的故事或沁人心脾,或震撼人心……表達各不相同。「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隻花~」中國豐富的民歌唱響了人們的心,在你的心中,哪一首是最美的?哪些民歌驚豔了你的耳朵,讓你久久不能忘懷?
  • 陝北民歌總是情——記陝北民歌新秀蘇文
    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陝西省音樂家協會會員,陝西省「百名青年文學藝術扶持人才」,陝西省陝北民歌研究會理事。 求學路上男兒有淚不輕彈 蘇文出生在清澗縣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受文藝世家的薰陶,從小就喜歡唱陝北民歌,還喜歡雕刻、捏泥塑,而且捏得惟妙惟肖。
  • 中國經典民歌100首,太難找了,收藏好慢慢聽!
    各省經典民歌《北京》《天津》《上海》《重 慶》《山 東》《湖北》《遼寧》《吉林》《黑龍江》《臺灣》《海南》《雲南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經典民歌經典民歌經典民歌——整理自網絡舉報/反饋
  • 雲南具有民族特色的4首民歌,每一首都是經典,會唱的人都老了
    雲南位於祖國的西南邊陲,是一個神奇而美麗的地方,也是一個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自然而然也就出現了很多的經典的歌曲,但大多都以民歌為主,雖然是民歌,但是很多歌曲的影響力度遠遠大於流行歌曲。今天小編帶領大家了解一下雲南最具特色的4首歌曲,歡迎小夥伴們在評論區給小編留言探討。
  • 騰格爾唱民歌《鐵蛋蛋》,想起女兒,不經淚流下來
    大家對於騰格爾估計都挺熟悉的,他來自內蒙古大草原,然後我們的客棧這次也在內蒙古搭建的,所以就邀請了本地的名人騰格爾,騰格爾以他拿獨特的音色和那標誌性的長辮(雖然現在沒有了),而被大眾所熟知,而已經好長時間沒有露面的他,這一次來到了客棧,在裡面免不了要唱歌的,但是在唱到一首民歌《鐵蛋蛋》的時候,正在興頭的騰格爾突然哽咽,是因為什麼呢?
  • 專輯7:《鳳陽花鼓》李谷一演唱中國民歌精選
    李谷一保存下來的民歌基本除了《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專輯中有幾首外,都集中在這張專輯裡。專輯中最值得推薦的是李老師演唱的幾首雲南民歌,特別是《小河淌水》,李老師唱得很空靈、很縹緲的感覺,被很多歌迷贊為最好的版本,另外還有哈薩克民歌《燕子》、陝北民歌《送大哥》也非常不錯。對其中的幾首民歌,李老師後來在上海群星璀璨電視歌會中重新編曲配器後演唱過,感覺就特別好。
  • 海南民歌歷久彌香
    「海南民歌內容豐富,形式活潑,風格獨特,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魅力十足。」謝鋒說,近幾年,也有不少年輕音樂人以海南民歌為元素,用普通話演唱整首歌曲,這對於海南民歌創新發展亦有積極推動作用。「民間喜歡民歌的群眾人數還是比較多,但是民歌流傳途徑卻比較單一。」謝鋒說,很多人想聽想學想唱但是找不到,不知道去哪裡找這些民歌。
  • 陝西榆林這個千年古縣自古出美女 民歌好聽 還有獨特民居古城
    陝西榆林這個千年古縣自古出美女 民歌好聽 還有獨特民居古城陝西此縣出美女 民歌狂野讓人沸騰 有完好窯洞古城!在陝西榆林,有一個縣聽名字就知道水土養人,是出了名的「美人」縣,一直以來流傳著一句對當地女性的讚譽,帶著濃烈的陝北味道,即「米脂婆姨」,廣為人知,這個縣就是米脂縣。傳說古代著名美女貂蟬就是出自米脂,或許多少有爭奪文化符號的意味在裡面,但此地自古出美女有環境滋養的因素,也有歷史上文化碰撞、民族融合的原因。
  • 在抖音聽19歲傈僳族姑娘唱非遺傈僳族民歌
    「果果莫若格拉布,批批莫套格拉布,達瓦勵板哈圖,票給哈貢幾,票奔幾莫標色,米屋落特克友」,一首《玉龍戀歌》,唱出了傈僳族男女堅貞不渝的愛情,以及戀愛中的阿哥阿妹難捨難分的畫面;「不管你來自哪裡,也不管你是誰,你不敬我麼我敬你,你不愛我我愛你,讓我們一起幹酒醉,讓我們一起幹酒醉」,一首《幹酒醉》,唱出了傈僳族兒女豪邁、重情重義的性格。
  • 河南新縣:大別山區「飛「民歌 (圖)
    民歌在新縣一代代傳承,傳承的不僅僅是文化的傳承,更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  21日,新縣文化館館長陳世松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他之所以走上文藝工作,是與兒時聽民歌分不開的。在那個時代,與夥伴一起放牛,放牛娃的歌聲時常讓他沉醉。受到民歌薰陶的他對民歌有特殊的感情,使他走上創作民歌、傳承民歌、發揚民歌的道路。
  • 大理故事:人稱創造新民歌旋律的大師—禾雨
    在一次戰鬥中,眼看一位叫李根旺的戰友飲彈犧牲,他即刻編了一首《保家鄉》的歌表達自己的哀思和憤慨,歌聲很快傳開,據當時唱過這首歌的人回憶說,那是「從傷口流出的歌」。在洱源縣風羽壩打土匪馬老六的戰鬥中,在戰友們「不唱歌怎麼打仗,要打仗就要唱歌」的激勵下,他即興的歌一首又一首地在戰地流淌了出來,傳播開去。
  • 商南的民歌
    在傳統的習俗活動中更離不開民歌,例蓋房奠基、營業開張等活動中的儀式歌;婚嫁娶親中的「迎轎歌」、「拜堂歌」、「撒帳歌」、「鬧房歌」等;老人過生日有「祝壽歌」,親人亡故後,要唱「輓歌、孝歌」等。還有各種隨想曲、大實話、倒轉連、顛倒顛、反唱歌、十八扯等等。簡直是無地不歌、無事不歌、無時不歌;總之,民歌是勞動人民心靈深處的聲音。
  • 經典中國民歌 100首(典藏版)
    相約天籟迴響聽一首好歌,享美好生活民歌,歌頌著五顏六色的生活;民歌,吟唱著悲歡離合情緣;民歌,記錄了起起伏伏的過往,最具風情而又最貼近生活的民歌,細緻的描繪著生活百態,傾訴著中國不同民族對生命的感悟.....
  • 唱響山西民歌 「晉之音」民歌賞析音樂會舉行
    9月11日晚,太原工人文化宮演藝中心燈火輝煌、座無虛席,一場既有專業講解賞析,又有示範演唱,名家薈萃、別開生面的「晉之音」山西民歌賞析音樂會精彩上演。&nbsp&nbsp&nbsp&nbsp品鑑經典,聆聽天籟,二十餘首山西經典民歌響徹大廳,給省城市民帶來一場高水準的民歌文化盛宴。原汁原味的民歌演繹,讓觀眾油然而生對家鄉故土、對經典文化的熱愛與崇敬。
  • 彌渡山歌(名家說民歌)
    這是一首雲南漢族山歌。彌渡地處滇西高原,是一個富饒的民歌蘊藏地。它的北部有雲嶺、怒山,南部有哀牢山、無量山,加上相距不遠的洱海和大理石林,可謂依山傍水,景色宜人。首段四句全部是興、比,後段開始也是興句,到「花轎搭起走起來」才最後揭開了題旨,這種含蓄的表現手段,是很「南方化」的。它的音樂也如唱詞,開始的兩小節長音,是南方民歌中常見的「引腔」,接下來,是四個勻稱而較快的短樂句構成的全曲的主體部分,然後,「引腔」再度出現,把音樂引入尾聲,就是第四樂句的原樣重複。全首民歌很清晰地分成:起(引腔)——平(四個短樂句)——落(引腔+第四樂句)三個部分,結構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