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奧斯卡歷屆的獲獎名單中,最佳影片都是英語片,還沒有外語片獲得過最佳影片。其中84屆奧斯卡獲獎影片《藝術家》是一部默片。而《寄生蟲》作為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外語片,不僅導演奉俊昊感到驚訝,相信許多人和奉俊昊導演一樣感到激動。
看到獲獎名單後,小編十分激動去觀看了奧斯卡的頒獎視頻。當一群亞洲面孔站在頒獎臺上,小編也是十分激動的。大家都說《寄生蟲》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是奧斯卡開始走向國際的表現。
《寄生蟲》獲得奧斯卡後,先是被印度製片人PL Tenapan指控抄襲,接著川普又對《寄生蟲》獲得奧斯卡獲得最佳影片表示不滿,其次網上還有許多人對《寄生蟲》的情節提出質疑,對《寄生蟲》人物設定方面有過度誇張和臆想的成分。但誇張和荒誕黑色幽默的劇情下,隱含了邏輯自洽的社會現實,呈現了複雜的人性衝突,階級悲劇,化繁為簡,增加了戲劇的衝突。
《寄生蟲》的成功並非偶然,在韓國這樣藝術氛圍濃厚,影視環境豐富的環境下。在加上社會學畢業的奉俊昊導演,他的作品大多具有社會性,在人物設定一反平常,一個個普通的人物,將人物去英雄化,最後的大反轉情節,和結局的兩面性。總是在平常的故事中增加戲劇衝突,將最殘酷的現實表現給觀眾。在給觀眾震撼的同時,也引起思考,奉俊昊拍的不僅僅是社會,更是人性。
在奧斯卡的頒獎舞臺上,小編看著一群亞洲面孔,不僅開始思考什麼時候可以有中國人站在這個舞臺上。中國電影的巔峰之作《霸王別姬》獲得金棕桐獎後,中國電影人都覺得是中國電影的崛起的開始,誰知卻是損落的開端。
周知的體制審查逐步收緊的原因,90年代之後中國大陸的電影質量開始呈現斷崖式下跌。程凱歌導演在接受採訪時說過,《霸王別姬》放在今天未必能拍。而韓國被稱為棒子的韓國電影人,卻在90年代韓國進入了民主化,廢除審查制度後,在自由的創作的環境下,百花爭鳴。
近幾年韓國電影,給人的感覺越發大膽,挖掘社會問題和人性選擇的社會類題材的影片,不僅突飛猛進,而且研究出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也出現了一批優秀的導演等,韓國電影在國際各大電影節大風異彩。而且包括韓流在內,韓國對國際的文化影響力不斷加大。《寄生蟲》取得巨大的成功的背後,也代表著韓國在文化輸出方面的實力,是一個正真的文化強國。
而我們有五千年的優秀文化歷史,正真能走出國門弘揚中國文化的少之又少。我們國內是真的沒有好的電影人,還是沒有合適的土壤。就像《霸王別姬》中說的「不瘋魔,不成活。」當中國電影「瘋魔」那天,我想在世界各大國際大獎的舞臺上,一定不缺優秀的中國電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