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刑事律師朋禮松:大學生G某涉信用卡網絡詐騙案,獲不起訴處理

2020-12-20 杭州刑事律師朋禮松
作者/朋禮松律師 杭州刑事律師

電信網絡詐騙、涉案金額達9萬餘元、畢業大學生、這是G某信用卡網絡詐騙案給人的外觀呈現。通過會見到閱卷,從爭取不批捕,至向承辦檢察官遞交詳實的不起訴法律意見,我們從案件事實出發,並輔以「情理」辯護,終為G某換來了最後免予刑事處罰的相對不起訴。

辦案經歷

G某涉電信網絡詐騙案,系允道刑辯團隊自偵查階段之初介入的案件,由我和團隊主任葉斌律師合辦。2019年1月份介入該案後,我們先是第一時間會見了G某,向其了解涉案情況。其後,我們在37天黃金期內成功阻擊逮捕,說服檢察院對G某不予批捕。

在取保候審之後,G某也回歸社會,回到了正常的生活學習之中,後在2019年6月份,聽聞其被武漢某高校計算機技術專業錄取為碩士研究生,有機會得以繼續進行學業深造。關於案件進展,鑑於此案涉案人員較多,此後公安機關將案件移送檢察院審查起訴。案件移送後,我們先行聯繫了閱卷,閱卷後便與檢察官取得了聯繫,向其陳述了我們的初步意見。後案件歷經一退、二退等程序,我們根據補充偵查的情況,在合適時機,再次向承辦檢察官提出了可以適用認罪認罰,以及對該案後續處理的建議(不起訴建議)。隨後,我們向檢察官遞交了一份詳實的建議不起訴的法律意見書。

在法律意見書中,我們從G某的涉案時間、涉案經過、參與行為、涉案金額、地位作用等方面入手,提出可以免除處罰的量刑建議,也提出認罪認罰並不影響不起訴的適用,並結合G某的實際就學情況,輔以「情理」辯護,希望檢察院能慎重考慮G某的「特殊」身份,對其作出不起訴決定,並附上了G某的《研究生錄取通知書》。

記得在《意見書》的最後,我們如是說:

「···希望檢察官能考量G某尚需學習深造的特殊情況,念其還是一個剛二十歲出頭的學生,念其系偶然涉嫌犯罪,能夠對其作出不起訴決定,讓其還能在自己的學業道路上繼續深造,能夠通過自身的學習,來彌補自己的犯罪行為給他人造成的傷害,也讓其通過自身學習,更加懂法、守法。」

中間因為疫情原因,案件也是一拖再拖,直至最近,檢察院終於對G某作出了不起訴決定。想起此前和承辦檢察官溝通時的對話與情景,再到如今拿到這個案件結果,真的需要感謝檢察機關、承辦檢察官的「通理」與「共情」。我們懸著的心,也終於可以放下了。

我也知道,每個人都應為其所犯罪過(或是犯錯)承擔相應的責任,這是一個成年人對自己行為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底線要求。但他們卻也不是都應被投人入獄,有些人仍可獲得救贖。我相信,G某是那個值得被法律寬恕、獲得救贖的少年。期待他日後畢業,走出象牙塔以後,能是一個懂法守法的有為青年。

辦案思考及相關提示

在我們的辦案過程中,確實會經常碰到一些年輕的大學生朋友,因涉嫌犯罪被抓,G某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其中還有很多人甚至還站上了被告席。他們大多成年不久,剛從學校步入社會,大多因相信招聘網站上各大小公司開出的誘人薪資,後經面試入職公司,所從事的工作也多以銷售、客服、話務員等為主。但就在他們努力工作之時,卻在不知不覺中把自己變成了「犯罪分子」。其中很多人,輕則判處緩刑,重則達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在留下犯罪記錄的同時,也毀了自己的青春。

此前,筆者也曾寫過一篇短文,針對大學生就業中的刑事風險及有效規避,做了一些簡單總結,並提出了一些淺陋的看法。現刊文於此,也希望對那些涉世未深、正尋找工作的年輕人,有所裨益吧~

「1」他們為何會在「正經」工作中,陷入刑事犯罪?

並不是說,年輕人在入職公司工作時,就已經知曉公司及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是在進行違法犯罪活動,而是在自己的工作中,他們缺乏必要的違法犯罪認識,對一些存在違法犯罪嫌疑的行為未引起重視。當然,這個跟新興行業的崛起、公司類型的多樣化、犯罪方式的新穎化等有關。作為剛步入社會、辨別能力較弱的年輕人,很難去甄別公司真偽、經營項目正當與否,經營模式合規與否,而犯罪分子又大多通過開設公司,以合法經營的幌子實施相應的犯罪行為。加之在實際工作中,他們往往聽信公司老闆或主管的「一面之詞」,以及相對較高的薪資誘惑,多抱有僥倖心理等,對所從事工作的實質後果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所致。

「2」他們該如何避開這些犯罪"暗坑」呢?

第一,摒棄「有營業執照,有正規辦公場所,就是正規公司」的錯誤觀念。

在實際辦案過程中,很多年輕人總向我們重複一句話:「我看到公司有合法的營業執照,有正規的辦公室,我覺得應該是正規公司。」但實際上,很多公司往往借著公司外殼而實施違法犯罪活動。比如我們辦案中碰到的保健品銷售詐騙、現貨期貨平臺詐騙、淘寶代運營詐騙、理財產品非法集資等。公司往往都有合法的營業執照,也有較大規模的辦公地點,但在實際經營過程中,卻使用一些欺騙手段等欺騙客戶,或騙取某種不當利益,或是進行非法經營,並美其名是國家鼓勵創業、業務需要、擴大業績等。所以,這種「有營業執照,有正規辦公場所,就是正規公司」的錯誤觀念應該摒棄,應學會多方考察公司的經營實質。

第二,堅決遠離那些「看起來就不正規」的公司。

社會上這類公司或工作還是比較多的,比如可能涉娼、涉賭、涉毒行業,代辦刻章,代辦證件,代開發票等。這些行為或相關行業,要麼是明顯的違法犯罪行為,要麼就是走在違法犯罪的邊緣。一旦被查處,輕則治安違法,重則涉嫌犯罪,切不可貪圖高薪、貪圖輕鬆而去觸碰。

第三,入職前做好行業所涉法律法規的了解與學習,做好一定的公司考察。

正如前面所言,新興行業或新興業務的出現,對很多年輕大學生而言,往往是陌生的,如新型電子商務、金融證券投融資、現貨期貨平臺交易等領域。所以在確定入職前,要學習所涉行業領域的法律法規,了解行業的相關規範。繼而還可審查公司從事相關業務是否具備相應資質(而非單純具有營業執照),了解公司有無負面新聞,類似經營模式的公司有無被查處等。

第四,留意行業或公司的異常情況,多持懷疑之心,不抱僥倖心理。

在日常工作中,多留意公司是否存在異常情形,如客戶頻繁投訴、有關部門上門檢查、行業內有其他類似公司被查處、老闆被調查、長期拖欠工資等,對這些異常情況,要多方問詢了解詳情,並保持警惕,情況不對的要及時辭職,不要抱有僥倖心理。

第五,求職前後向專業人士諮詢,避免陷入被動。

其實,最好的防範應該是事前防範,入職前對行業或公司有疑惑的,可找專業人士進行諮詢,比如律師和有關行政管理部門的人員,了解公司經營行為正當與否,讓自己心裡有數。入職後,也可在發現公司異常時諮詢專業人士,一旦情況不妙應及時辭職,避免越陷越深。

所以,年輕的大學生朋友們,作為這個社會的新人,當了解社會複雜、人心難測,誘惑與風險常在。在找工作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好基礎的考察工作、學習工作,並保持警惕小心,不可「因小失大」,也不要被利益所誘,遠離那些違法犯罪的「暗坑」。

#法律#

相關焦點

  • 杭州刑事律師朋禮松:「消費維權」式敲詐勒索案,獲不起訴處理
    作者/朋禮松律師 杭州刑事律師敲詐勒索、惡勢力犯罪集團、涉案金額20餘萬,這些關鍵詞摻雜的案件,換來最後的酌定不起訴,想來是一個難能可貴的結果。但作為該案審查起訴階段的辯護律師,從一個經歷者的角度來說,內心仍覺得這是一個被「妥協」的結果一、辦案過程該起案件系本人於審查起訴階段介入,在介入之前,當事人Z某已被逮捕。律師介入案件後,先是第一時間聯繫檢察院,安排了閱卷事宜。在拿到案卷之後,經過初步閱卷,對案件的指控事實形成基本認知後,便前往看守所會見當事人Z某。
  • 杭州刑事律師朋禮松:刑事案件中,「退贓退賠」到底該如何退?
    作者:朋禮松律師 杭州刑事律師最近朋友圈裡,有很多同行或是法律類公眾號都在轉發一篇文章,大致標題好像是「積極退賠退贓應成為詐騙類犯罪減輕處罰的情節」。對於那些主觀不存在犯罪明知,或者客觀上所提供的工作,並不能歸屬為「幫助吸收資金人員」(此處應作狹義理解),則不應作為涉案人員處理,故其獲取的基本工資,應屬合法收入,不應予以追繳,不應要求其退出。再者,從規範本身來說,上述《意見》並未將員工的基本工資納入追繳的範疇。
  • 首例股票大宗交易涉詐騙案將於21日在南京開庭
    來源:中國經營網原標題:獨家|首例股票大宗交易涉詐騙案將於21日在南京開庭本報記者 郝成 南京報導新一輪再融資熱潮到來之際,國內首個股票大宗交易涉詐騙案,迎來開庭。《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夏某等人涉詐騙案,將於11月21日在南京鼓樓區人民法院開庭。夏某,系澳大利亞籍華人,其擔任江蘇某私募基金公司(以下代稱「A公司」)法定代表人,該公司一名交易經理,則被起訴至棲霞區法院,暫無開庭信息。該案最初為一起民事糾紛,後經相關方報案,轉為刑事案件。
  • 起訴黑老大劉漢、劉維的檢察官,擬獲表彰
    原標題:起訴黑老大劉漢、劉維的檢察官,擬獲表彰小夥伴可還記得四川劉漢、劉維兄弟特大涉黑案,以及江蘇「崑山反殺案」?可知它們之間有何聯繫?2014年5月,「黑老大」劉漢、劉維一審被判處死刑。2018年8月,崑山「龍哥」劉某襲擊於海明,不料被奪刀反殺。
  • 熱搜|山東律師詐騙案:收1200萬元「撈人」還是騙錢?
    【財新網】一場與生意夥伴的股權糾紛,讓山東淄博商人王慶軍被拘留、逮捕、起訴。他的兒子王永剛為了讓父親儘快出來費盡心機,巨資聘請律師,各處奔走運作。  最終,王慶軍還是等到400多天的法定羈押期滿,才得以取保候審,走出看守所。
  • 信用卡逾期多久會被起訴?起訴後如何應對不吃虧
    一般來說,持卡人逾期三個月將會以信用卡詐騙罪被銀行起訴。信用卡逾期會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首先是複利和違約金,銀行的利滾利懲罰措施不會讓持卡人輕鬆應對;然後是徵信汙點,相比每一位持卡人都對徵信的重要性有一定認識吧?
  • 【理論研討】孫立波、汪翔:網際網路背景下信用卡詐騙罪與涉信用卡詐騙罪的實踐區分 ---以劉某、王某詐騙案為視角
    故此,劉某和王某等人利用偽基站發送虛假簡訊的行為,應當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對於非法方式獲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資料的行為的規定來予以評價,屬於竊取、收買、騙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
  • 香港法律專家詳解12名涉偷渡港人法律處理程序
    當然如果他們在內地還構成了其他另類的犯罪,我們目前不知道,可能還會另案處理,這也不一定,也無謂揣測這一方面的情況。涉及到犯了哪種刑罰,就根據內地的刑事訴訟法來處理。目前我了解到的是還沒有到審查起訴的階段,應該還正處在偵查的階段。
  • 和順縣人民檢察院對一起信用卡詐騙擬不起訴案件進行公開聽證
    黃河新聞網晉中訊(畢旭)近日,和順縣人民檢察院對一起信用卡詐騙擬不起訴案件進行公開聽證,晉中市人民監督員、縣人大代表、縣政協委員、律師代表、民營企業家代表作為評議員參與監督評議,和順縣法院、縣公安局相關人員參加。
  • ——伊通警方破獲一起因信用卡墊還引發的詐騙案
    然而最近,伊通警方卻破獲了一起因信用卡墊還引發的詐騙案。事情經過2020年7月4日,伊通公安局永盛派出所接到董某報警,稱自己在幫別人墊還信用卡的過程中被騙子騙走了九千餘元。在刷完第二筆時,男子突然提出想上廁所,便藉此理由下車,此時信用卡中還差9300元額度未套現,然而董某在車裡苦苦等了許久也未見男子回來,同時留下的這張信用卡也被鎖定,董某才意識到,自己是被騙了。了解這一情況後,教導員陳良,民警谷雙賀趕往銀行,發現信用卡裡的額度已經被全部套空,通過信用卡登記信息,民警們查找到該卡的主人姜某,並通過一系列偵查,鎖定了嫌疑人董某的住處。
  • 兩口子共透支26萬餘元 集安法院公開宣判一起信用卡詐騙案
    近日,集安市人民法院公開宣判一起信用卡詐騙案。被告人李某某、徐某某夫妻二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惡意透支信用卡,數額巨大。法院審理認為,被告人李某、徐某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惡意透支信用卡,數額巨大,其行為均已構成信用卡詐騙罪,公訴機關指控的事實和罪名成立。被告人李某、徐某到案後如實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實,均系坦白,且無前科劣跡,在審查起訴階段認罪認罰,依法予以從輕處罰。被告人徐某犯罪後已全部歸還銀行欠款本金,可從輕處罰。
  • 十年來律師刑事業務的九大變化
    作為律師的傳統業務,刑事辯護業務曾長期處於徘徊狀態。偏低的刑事辯護率,一度的「低端」地位,顯示著刑事辯護的尷尬處境。由於不看好前景,曾有不少刑事律師紛紛投身其他法律業務領域。而近十年來,律師刑事業務獲得空前的重視,至今已呈現非常活躍的狀態。
  • ...刑事手段插手民事糾紛,民營企業不是『唐僧肉』,也不是『軟柿子』
    再比如,對民營企業及其負責人涉經營類違法犯罪的,依法可不予刑事追訴的就不捕不訴,但要向有關主管部門提出依法給予經濟處罰的檢察意見。張軍強調,在這方面,要轉變傳統觀念、做法——不以犯罪處理好像就不足以體現從嚴,而沒有把經濟處罰、民法調整也看作「懲罰」「治理」。
  • 最高檢張軍:防止刑事手段插手民事糾紛,民營企業不是「唐僧肉」
    再比如,對民營企業及其負責人涉經營類違法犯罪的,依法可不予刑事追訴的就不捕不訴,但要向有關主管部門提出依法給予經濟處罰的檢察意見。張軍強調,在這方面,要轉變傳統觀念、做法——不以犯罪處理好像就不足以體現從嚴,而沒有把經濟處罰、民法調整也看作「懲罰」「治理」。
  • 大額透支信用卡逾期未還,是否涉嫌信用卡詐騙?
    分享 實錄 洞察案例轉述這是檢察機關與公安機關近期召開的涉民營企業刑事案件通報座談會上提到的案例林某是中交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他曾經用自己申請的額度100萬的白金信用卡進行大額支付,而後逾期未還,兩個月後林某還清了拖欠銀行的本息
  • 唐山遵化偵破4起網絡詐騙案!
    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遵化市委網信辦聯合遵化市公安局緊盯涉疫情違法犯罪,特別是持續加大對群眾反響強烈的以出售口罩、體溫槍等防疫物資為名,實施網絡詐騙違法犯罪的打擊力度,認真梳理案件線索,重拳出擊,於近日再破4起網絡詐騙案,採取刑事強制措施1人。
  • 通過信用卡套現借款給別人,借貸關係無效!
    文/常遇春律師(山西嘉玉律師事務所)近年來接觸到很多關於民間借貸的諮詢,發現有不少諮詢者均是通過信用卡套現後再把錢轉借給相對方。關於此種方式借款和普通的借款關係有什麼區別以及是否受法律保護呢?本文將通過下面的案例予以詳細說明。
  • 涉案金額上億的信用卡詐騙案再次出現 17人被判刑
    信用卡作為日常支付工具,已經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普及,然而,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信用卡詐騙案件的頻繁發生,給持卡人帶來了極大的困擾。近日,一起信用卡詐騙案曝光,多名被告人成立信用卡詐騙工作室,在1年時間內累計詐騙信用卡資金高達1億元人民幣。
  • 起訴上海迪士尼的大學生獲啄木鳥獎
    起訴上海迪士尼的大學生獲活動上,中消協公布2020年「啄木鳥獎」獲得者,為起訴上海迪士尼的大學生王潔瑩。中消協表示,「華東政法大學學生王潔瑩,作為新一代年輕消費者的代表,不向消費侵權行為妥協,不畏經營者強勢,依法依規理性維權,為廣大消費者爭取合法權益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