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澳棚屋3級大火 燒毀10戶民居

2020-12-16 人民網

人民網5月3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有「東方威尼斯」美譽的香港離島大嶼山大澳棚屋,昨午發生3級火警,火乘風勢迅速蔓延,消防到場時已一片火海,動用7喉及3隊煙帽隊,以小艇開近棚屋甚至涉水灌救,飛行服務隊直升機亦空投水彈支持,有勇敢學生為免爆炸,不懼熊熊烈火,助居民搬走石油氣罐,近2小時後才將大火撲熄,10多間棚屋燒毀,幸無人受傷,消防正調查起火原因。2000年,大澳棚屋亦曾發生四級大火,當時有140餘間棚屋焚毀,事隔13年昨再發生三級大火,有棚屋居民投訴消防設施不足,指香港政府沒正視大澳的消防安全問題。

香港消防處署理新界西南區指揮官戴其偉響應稱,消防在接報3分鐘後已到場,火場10米外已有街井,強調救火水源及水壓都充足,為了得到更充足水源,才在街井以外再拖喉協助灌救。

學生拍門通知居民疏散

昨日大火火場為香港吉慶街近新基橋附近的棚屋,多有數十年歷史,由於在上次4級大火時未受波及,故較殘舊。火警於昨午3時07分發生,上址其中一間棚屋突起火冒出濃煙。由於當時風勢強勁,火勢一發不可收拾,轉瞬全屋陷入火海,並迅速波及周邊棚屋。其間附近的佛教筏可紀念中學舍監一度召集學生,到火場外圍的棚屋協助居民搬走石油氣罐,免被火波及發生爆炸,並協助拍門通知棚屋居民疏散。

消防接報到場時,多間棚屋已陷入一片火海,由於缺乏水源,須在河湧對岸接駁長喉經由新基橋拖喉救火,另有消防員乘小船開入湧內近距離灌救,亦有消防員涉水救火,飛行服務隊直升機則投擲水彈協助救火。火警在下午3時38分升為三級,消防共動用7條喉及3隊煙帽隊灌救,至下午4時59分將火大致救熄。火警中無人受傷,但10多間棚屋燒通頂。

船家開艇「義載」消防員救火

大火期間居民發揮互助精神,有人冒險衝入火場搬走有爆炸危險的石油氣罐,也有船家開艇「義載」消防員救火。香港民政事務署事後登記了11戶災民,晚上安頓入附近的公屋龍田棲身,並提供膳食及日用品,但居民大都希望能夠在原區重建。

居民投訴大澳消防設備不足

有經歷過2000年棚屋4級大火的居民表示,多年來要求香港政府改善大澳的消防設備,但至今區內防火設施沒有大改善。居民稱,這次火警消防員需在距離火場較遠的地方拉喉灌救,批評經歷上次4級大火後,10多年來政府沒有正視大澳居民的消防安全問題。

大澳棚屋在2000年7月2日曾發生四級火警,有140多間棚屋被焚毀,200多名村民痛失家園。香港政府事後允許受影響居民重建及恢復棚屋舊觀,但新建棚屋已用石屎柱躉取代舊式的木樁支柱,木屋也變成了鐵皮屋,連大澳最有特色的橫水渡,也被一座新建鐵索橋取代。 

相關焦點

  • 香港大澳水鄉陷火海 10餘間棚屋燒毀無傷亡
    香港文匯報圖   中新網5月3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被稱為「東方威尼斯」的香港大澳水鄉2日發生一起三級火災,火乘風勢迅速蔓延,消防到場時已一片火海,並迅速波及周邊棚屋。  消防隊動用7喉及3隊煙帽隊,以小艇開近著火的棚屋甚至涉水灌救,飛行服務隊直升機亦空投水彈支持,有勇學生為免爆炸,無懼熊熊烈火,助居民搬走石油氣罐,近2小時後才將大火撲熄,10多間棚屋燒毀,幸無人受傷,消防正調查起火原因。
  • 大澳棚屋失火 師生組隊救火
    圖:大澳棚屋失火,現場冒出大量濃煙          【本報訊】大澳棚屋昨三級大火上演英雄故事,一間棚屋失火後迅速蔓延,濃煙烈焰轉眼吞噬附近棚屋,並多次傳出爆炸響聲,有年輕街坊英勇背茠曭憐k離險境,附近中學數十名師生也義不容辭,組隊走近火場快手搬走部分石油氣罐
  • 被譽為「香港威尼斯」的大澳,棚屋居然是它的標誌!
    大澳是香港現存最著名的漁村,村落部分位處大澳島上,同時,大澳的水鄉風情獨特,故有「香港威尼斯」之譽。而棚屋是大澳的標誌,是18-19世紀漁民們的智慧結晶。上世紀80年代以前,大澳共有10個棚屋區。但是突如其來的一場嚴重的火災燒毀了二湧、三湧、沙仔面三個棚屋區的部分棚屋,有些居民不願意放棄原來的住所,他們又原地重建了大澳曾是一個主要漁港和駐軍鄉鎮,大澳百多年來為香港的產鹽區,現今仍為寧靜的漁村,往日有賴橫水渡聯繫,而居民也以小艇穿梭來往。
  • 香港大澳:有200多年歷史的棚屋
    大澳偏居香港大嶼山島西南一隅,是個小漁村(見上圖)。距離香港城市中心———中環、灣仔有30分鐘快船另加50分鐘汽車的路程,人稱香港的「西極」。  周末的大澳,遊人如鯽。各地慕名而來的訪者,一刻也不能放下他們手中的攝像機:一對外國男女蹬著自行車,穿行在大澳的小街小巷,一直瞪著好奇的眼睛;關帝廟裡,聚著一批遊客,而向他們作介紹的是位外國導遊。
  • 漁歌唱晚 香港大澳水上棚屋
    想親睹香港難得一見的水上棚屋,便要前往位於大嶼山西北端的大澳漁村。平實的土地無法給蜑民帶來安全感,遂使他們在潮汐漲退的海床上以木材搭屋,水上棚屋由此而來。此後,蜑民世代在水上棚屋聚居,延續至今。從梅窩或東湧搭乘公交車,約一小時到達大澳漁村。大澳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老漁村,大澳村落被一條河道分隔,河堤兩旁是百多年前由漁民蓋搭的棚屋。棚屋建築在豎立於水面的木柱之上,戶戶相連,櫛比鱗次。漁民多以舢舨出入,漁村的淳樸風貌歷歷可見,使大澳享有「東方威尼斯」之美譽。大澳居民大部分是客家人,以捕魚為生,過著寧謐質樸的水鄉生活。大澳曾是香港的主要漁港和駐軍鄉鎮,也是百年來漁鹽業的重地。
  • 香港大澳漁村:海邊的「浮城」往事
    香港電影《浮城》講述一個普通香港漁民成長為社會名流的傳奇經歷,影片中水上人家的畫面,也是昔日大澳人生活的寫照:一家人蝸居在一艘小船上,漂泊在一片汪洋大海上,海望不到邊際。  在大澳,水、陸兩種居住形態和諧共生,生活在棚屋或者漁船上的人們自稱「水上人家」。然而,上世紀50年代末,大澳漁業式微,這些「水上人家」站在了生活的十字路口。
  • 香港大澳漁村:海邊的「浮城」往事!
    為了延續傳統婚禮習俗,從2000年起,大澳鄉事委員會每年都會舉辦一場水上婚禮。今年10月下旬,港珠澳大橋開通,大澳成了「距離大橋最近的村莊」。沿著山路階梯抵達虎山觀景亭,遊龍般的港珠澳大橋便映入眼帘,令人嘆為觀止。
  • 香港遊玩 | 香港最後的水上人家——大澳棚屋
    大澳,位於香港新界大嶼山,東北面是香港國際機場,西北面是南中國海。大澳,有非常多的標籤:香港」威尼斯「《龍的傳人》拍攝地香港最美落日觀賞地香港現存唯一的棚屋漁村距離港澳珠大橋最近的陸上村莊鹹魚、蝦醬和魚肚」大澳三寶「產地怎麼樣,有沒有覺得每一個標籤都值得動身前往。
  • 香港大澳:有200多年歷史的棚屋 - 人民網地方聯報網
    距離香港城市中心———中環、灣仔有30分鐘快船另加50分鐘汽車的路程,人稱香港的「西極」。    周末的大澳,遊人如鯽。各地慕名而來的訪者,一刻也不能放下他們手中的攝像機:一對外國男女蹬著自行車,穿行在大澳的小街小巷,一直瞪著好奇的眼睛;關帝廟裡,聚著一批遊客,而向他們作介紹的是位外國導遊。    大澳有兩樣東西吸引人:200多年歷史的棚屋和日落。
  • 香港大澳漁村~香港威尼斯,棚屋,交通路線分享
    疫情期間的香港,周末遠離城市的喧囂,去離島走走也是很好的解壓方式。當然還是要戴好口罩的。好久前就想去大澳,大澳的路途較為奔波,我是暈著車走進大澳漁村的,密密麻麻的水上棚屋,縱橫交錯的水道於橋梁,到處晾曬的蝦醬和海鮮,這些都是大澳標誌性的風景線,沉積著香港漁區歷史文化。大澳漁村給人淳樸和悠然的感覺。在大澳,可以租漁船遊覽大澳,近距離觀看棚屋。大湧橋,一座鐵製的吊橋,也是大澳的標誌之一,還可以出海看白海豚,至於能不能看到海豚,就得拼運氣了。
  • 香港大澳漁村:曾經的「水上人家」,如今漁民變導遊
    香港電影《浮城》講述一個普通香港漁民成長為社會名流的傳奇經歷,影片中水上人家的畫面,也是昔日大澳人生活的寫照:一家人蝸居在一艘小船上,漂泊在一片汪洋大海上,海望不到邊際。在大澳,水、陸兩種居住形態和諧共生,生活在棚屋或者漁船上的人們自稱「水上人家」。然而,上世紀50年代末,大澳漁業式微,這些「水上人家」站在了生活的十字路口。
  • 香港離島特寫:大澳的水上人家
    「望沿岸處只見小屋遍布,大澳化水彩美麗圖;看廟宇,歷遍風霜滿路途,壯懷善心天天有善報。」一首以香港十大自然勝景為主題的廣東歌曲,描繪出大澳這個位於香港大嶼山一隅的百年村落。作為香港現存最著名的漁村,大澳以其錯落的棚屋、蜿蜒的水道、窄細卻喧囂的街市吸引了不少市民遊客,更為香港多元化的城市風格增添一筆古舊質樸。
  • 東方威尼斯 水鄉大澳棚屋遊
    被譽為「東方威尼斯」的 大澳 ,擁有著密密麻麻的水中棚屋和縱橫交錯的水道,令這個充滿獨特風情的小漁村,彷彿世外桃源的樂土。在大澳,你可以坐遊覽船出海看中華白海豚;逛遍巷弄的海味乾貨店;品嘗街頭小吃,讓KKday小編帶著大家出走大澳漁村,公開交通方式、必到打卡地方、必吃美食,一起感受這個鄉郊地方獨有的風味!前往大澳漁村的交通方式要前往大澳漁村,可到港鐵東湧站乘搭11號大嶼山巴士直接到達,或者是先乘搭昂平360纜車或巴士到昂坪,再從昂平乘21號巴士前往大澳。
  • 迪斯尼義工協助大澳居民維修棚屋(圖)
    迪斯尼義工協助油漆棚屋  人民網香港8月14日電 (記者 黃拯)香港迪斯尼樂園度假區行政總裁金民豪今天聯同50多名迪斯尼義工,與國際慈善組織「仁人家園」一起,幫助經濟困難的大澳棚屋家庭維修房屋,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素質
  • 香港大澳漁村:海邊的「浮城」往事
    香港電影《浮城》講述一個普通香港漁民成長為社會名流的傳奇經歷,影片中水上人家的畫面,也是昔日大澳人生活的寫照:一家人蝸居在一艘小船上,漂泊在一片汪洋大海上,海望不到邊際。 在大澳,水、陸兩種居住形態和諧共生,生活在棚屋或者漁船上的人們自稱「水上人家」。然而,上世紀50年代末,大澳漁業式微,這些「水上人家」站在了生活的十字路口。
  • 香港大澳漁村
    大澳是香港上最早開發的漁村之一,有「香港威尼斯」之稱。建於水上的「高腳屋」是這裡一大特色,居民以小艇穿梭來往。
  • 香港大嶼山、大澳漁村(一日遊)
  • 香港最古老的漁村——大澳和「香港仔」
    順著海濱公園前往避風塘,能夠看見不大的海港,揚帆出海的船隻,以及大小舢板、艇戶、水上渡船等。海風吹來,還會聞到那只有漁村才獨有的海腥味道。休漁期間,避風塘桅杆林立,無數大小船隻停泊,依然是一派海上漁村生活。
  • 有些人總會離去,有些時光總會停留(香港大澳漁村棚屋)
    香港大澳漁村棚屋【時間】:2013年3月13-14號【行程】:深圳福田口岸——落馬洲(地鐵)——紅磡(轉地鐵
  • 最後的大澳漁村——香港金融之城另一面
    棚屋背倚海岸,以杉木、坤甸木柱子打樁,牢牢插進水中,然後用木板搭建一至兩層小樓,帶有曬臺和木梯。作為疍家的傳統民居建築,水上棚屋在颱風頻繁的海邊,簡樸而堅實,成為漁村一道古老的風景線。  一大早,勤快的漁家女人們便開始洗衣服、晾曬衣被。晨風中,那些五顏六色的衣衫,點綴著漁家平實的生活。大澳漁民們的捕魚船大多是疍家老式木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