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澳水鄉陷火海 10餘間棚屋燒毀無傷亡

2020-12-13 華夏經緯網

 

火災現場。香港文匯報圖

 

  中新網5月3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被稱為「東方威尼斯」的香港大澳水鄉2日發生一起三級火災,火乘風勢迅速蔓延,消防到場時已一片火海,並迅速波及周邊棚屋。

  消防隊動用7喉及3隊煙帽隊,以小艇開近著火的棚屋甚至涉水灌救,飛行服務隊直升機亦空投水彈支持,有勇學生為免爆炸,無懼熊熊烈火,助居民搬走石油氣罐,近2小時後才將大火撲熄,10多間棚屋燒毀,幸無人受傷,消防正調查起火原因。

  2000年,大澳棚屋亦曾發生四級大火,當時有140餘間棚屋焚毀,事隔13年昨再發生三級大火,有棚屋居民投訴消防設施不足,指政府沒正視大澳的消防安全問題。

  香港消防處署理新界西南區指揮官戴其偉回應稱,消防在接報3分鐘後已到場,火場10米外已有街井,強調救火水源及水壓都充足,為了得到更充足水源,才在街井以外再拖喉協助灌救。 

 

 

責任編輯:虞鷹

相關焦點

  • 香港大澳棚屋3級大火 燒毀10戶民居
    人民網5月3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有「東方威尼斯」美譽的香港離島大嶼山大澳棚屋,昨午發生3級火警,火乘風勢迅速蔓延,消防到場時已一片火海,動用7喉及3隊煙帽隊,以小艇開近棚屋甚至涉水灌救,飛行服務隊直升機亦空投水彈支持,有勇敢學生為免爆炸,不懼熊熊烈火,助居民搬走石油氣罐,近2小時後才將大火撲熄,10多間棚屋燒毀,幸無人受傷,消防正調查起火原因
  • 大澳棚屋失火 師生組隊救火
    大澳棚屋失火 師生組隊救火 2013-05-03 04:25:01  來源:大公報
  • 臺中逢甲夜市發生火災 8家商戶燒毀幸無人員傷亡
    臺中逢甲夜市發生火災 8家商戶燒毀幸無人員傷亡 2011年09月14日 22:13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被譽為「香港威尼斯」的大澳,棚屋居然是它的標誌!
    大澳是香港現存最著名的漁村,村落部分位處大澳島上,同時,大澳的水鄉風情獨特,故有「香港威尼斯」之譽。而棚屋是大澳的標誌,是18-19世紀漁民們的智慧結晶。上世紀80年代以前,大澳共有10個棚屋區。但是突如其來的一場嚴重的火災燒毀了二湧、三湧、沙仔面三個棚屋區的部分棚屋,有些居民不願意放棄原來的住所,他們又原地重建了大澳曾是一個主要漁港和駐軍鄉鎮,大澳百多年來為香港的產鹽區,現今仍為寧靜的漁村,往日有賴橫水渡聯繫,而居民也以小艇穿梭來往。
  • 行攝香港大澳 淳樸水鄉歲月悠悠(圖)
    2012年,隨著《舌尖上的中國》席捲全國,香港大澳漁村也以其美味蝦醬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影片中幾個畫面著實令人印象深刻:黃昏中,一艘艘斑駁的漁船緩緩駛回碼頭,面容安詳的疍家老奶奶認真仔細的製作著美味蝦醬,還有那一排排具有水鄉風情的棚屋,有別於香港國際大都市的繁榮喧譁,大澳水鄉處處體現著淳樸的氣息……
  • 漁歌唱晚 香港大澳水上棚屋
    想親睹香港難得一見的水上棚屋,便要前往位於大嶼山西北端的大澳漁村。平實的土地無法給蜑民帶來安全感,遂使他們在潮汐漲退的海床上以木材搭屋,水上棚屋由此而來。此後,蜑民世代在水上棚屋聚居,延續至今。從梅窩或東湧搭乘公交車,約一小時到達大澳漁村。大澳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老漁村,大澳村落被一條河道分隔,河堤兩旁是百多年前由漁民蓋搭的棚屋。棚屋建築在豎立於水面的木柱之上,戶戶相連,櫛比鱗次。漁民多以舢舨出入,漁村的淳樸風貌歷歷可見,使大澳享有「東方威尼斯」之美譽。大澳居民大部分是客家人,以捕魚為生,過著寧謐質樸的水鄉生活。大澳曾是香港的主要漁港和駐軍鄉鎮,也是百年來漁鹽業的重地。
  • 老照片:三十五年前的香港,赤柱商鋪大澳漁港
    現今這裡已成為外國人與香港富商的住處,無數豪華建築不斷出現。調景嶺,位於香港新界西貢區將軍澳,原是寮屋區,近年發展成將軍澳新市鎮的一部分。調景嶺一地可考的最早名稱叫「照鏡環山」(或作「照鏡嶺」);因為當時該地的海灣規圓如鏡、平靜無波,故被漁民稱作照鏡環,陸上山崗叫照鏡嶺。
  • 悠閒的小漁村 九十年代的香港大澳
    大澳位於香港新界大嶼山西部,是香港現存最著名的漁村,村落部分位處大澳島上。大澳的水鄉風情獨特,故有「香港威尼斯」之譽。大澳遠離煩囂的市區,較少受到都市化的影響,所以仍舊保留早期香港的漁村風貌。大澳風景秀麗盎然,水道上的高架屋──棚屋,是漁民的居所。
  • 香港離島特寫:大澳的水上人家
    「望沿岸處只見小屋遍布,大澳化水彩美麗圖;看廟宇,歷遍風霜滿路途,壯懷善心天天有善報。」一首以香港十大自然勝景為主題的廣東歌曲,描繪出大澳這個位於香港大嶼山一隅的百年村落。作為香港現存最著名的漁村,大澳以其錯落的棚屋、蜿蜒的水道、窄細卻喧囂的街市吸引了不少市民遊客,更為香港多元化的城市風格增添一筆古舊質樸。
  • 香港大澳漁村:海邊的「浮城」往事
    新華社香港11月11日電 題:香港大澳漁村:海邊的「浮城」往事  新華社記者 洪雪華 朱宇軒  伴隨著喜慶的民樂和鑼鼓,一場別開生面的水上婚禮吸引了眾多遊客駐足觀看。  香港電影《浮城》講述一個普通香港漁民成長為社會名流的傳奇經歷,影片中水上人家的畫面,也是昔日大澳人生活的寫照:一家人蝸居在一艘小船上,漂泊在一片汪洋大海上,海望不到邊際。  在大澳,水、陸兩種居住形態和諧共生,生活在棚屋或者漁船上的人們自稱「水上人家」。然而,上世紀50年代末,大澳漁業式微,這些「水上人家」站在了生活的十字路口。
  • 香港大澳,暑期五大主題親子遊
  • 香港大澳漁村:海邊的「浮城」往事!
    香港電影《浮城》講述一個普通香港漁民成長為社會名流的傳奇經歷,影片中水上人家的畫面,也是昔日大澳人生活的寫照:一家人蝸居在一艘小船上,漂泊在一片汪洋大海上,海望不到邊際。在大澳,水、陸兩種居住形態和諧共生,生活在棚屋或者漁船上的人們自稱「水上人家」。然而,上世紀50年代末,大澳漁業式微,這些「水上人家」站在了生活的十字路口。
  • 大澳遊記
    若要從海上看看維多利亞港及沿途的青馬大橋,也可從中環坐渡輪至梅窩,再乘車至大澳。我們十人住在香港的不同角落,大家約好在東湧集合(各顯神通),然後乘車至大澳。不一樣的是,湘西的民房是吊在河邊而大澳的棚屋是吊在海邊的。這些簡易棚屋開始是用木頭造的,供漁人家棲身用的。大澳曾經大火,燒毀了不少木造棚屋,後來就改用鐵皮造屋,既省成本,又能防火,當然舒適度就大打折扣了。每戶漁家都有一機動小艇,供漁戶出近海及在漁村裡穿梭之用,這點又像我故鄉閩東的海上漁排社區,那裡船是唯一的交通工具。
  • 香港大澳漁村 領略東方威尼斯淳樸風貌
    想親睹香港難得一見的水上棚屋,便要前往位於大嶼山西北端的大澳漁村。平實的土地無法給蜑民帶來安全感,遂使他們在潮汐漲退的海床上以木材搭屋,水上棚屋由此而來。此後,蜑民世代在水上棚屋聚居,延續至今。從梅窩或東湧搭乘公交車,約一小時到達大澳漁村。
  • 香港大澳漁村~香港威尼斯,棚屋,交通路線分享
    疫情期間的香港,周末遠離城市的喧囂,去離島走走也是很好的解壓方式。當然還是要戴好口罩的。好久前就想去大澳,大澳的路途較為奔波,我是暈著車走進大澳漁村的,密密麻麻的水上棚屋,縱橫交錯的水道於橋梁,到處晾曬的蝦醬和海鮮,這些都是大澳標誌性的風景線,沉積著香港漁區歷史文化。大澳漁村給人淳樸和悠然的感覺。在大澳,可以租漁船遊覽大澳,近距離觀看棚屋。大湧橋,一座鐵製的吊橋,也是大澳的標誌之一,還可以出海看白海豚,至於能不能看到海豚,就得拼運氣了。
  • 被譽為「東方威尼斯」的香港大澳 只不過是僅存的原生態漁村而已
    位於香港新界大嶼山西部的大澳,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老漁村。大澳漁村全部都是在水上搭建的「棚屋」,是現代繁華的香港難得一見的水上棚屋了。由於大澳漁村依舊保存著過去的風貌,所以成為香港現存最著名的漁村景觀,2006年香港舉辦的「香港十大勝景選舉」,大澳名列香港十大勝景的第七名
  • 大澳漁村:別樣的香港印象(組圖)
    在香港的某個角落,我邂逅了她的另一種美。那是一個叫大澳的地方,位於香港大嶼山的西北端。漫步在大澳漁村木質的小橋上,看著往返的悠悠的小船和漁民……小村故事也很多。  「香港威尼斯」漁村真面貌  大澳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老漁村,仍保留了香港開埠初期那古樸的漁村面貌。
  • 香港現存最著名的漁村——大澳,不為人知的小美好
    這次也是經過一番研究,對大澳這個著名漁村有了興趣,雖然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沒有直達,也沒有妨礙我這次「不購物」的香港之行。 大澳漁村 | 香港威尼斯 對於大澳這個漁村,相信應該不會太過陌生。
  • 香港大澳漁村:曾經的「水上人家」,如今漁民變導遊
    香港電影《浮城》講述一個普通香港漁民成長為社會名流的傳奇經歷,影片中水上人家的畫面,也是昔日大澳人生活的寫照:一家人蝸居在一艘小船上,漂泊在一片汪洋大海上,海望不到邊際。在大澳,水、陸兩種居住形態和諧共生,生活在棚屋或者漁船上的人們自稱「水上人家」。然而,上世紀50年代末,大澳漁業式微,這些「水上人家」站在了生活的十字路口。
  • 香港大澳有個古漁村,家家戶戶門前放條船,租一次只需數十元
    大澳位於香港新界大嶼山西部,是島上最早被開發的漁村,縱橫的水道和水上棚屋湊成了這裡的獨有水鄉情懷,故有香港威尼斯之稱。居民約有2000多人,主要是客家人。這裡曾是主要漁港和駐軍鄉鎮,香港產鹽區,現今為寧靜的漁村,大澳位處離島,遠離煩囂市區,較少受到都市化的影響,所以至今仍保留早期香港的漁村風貌。小漁村依水而居、這裡的居民處事淡然,無論是街市待沽的海貨,還是偶然得見的以船代步,都會讓你有穿越之感,仿佛來到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老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