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城市氣勢和內涵的盛澤街景。 錢雲偉攝
盛澤的城市綠地,呈現獨特的美。 宋 嶠攝
上久楷·宋錦服裝秀,是盛澤絲綢文化的一張靚麗名片。 劉 莉攝
先蠶祠,綢都絲綢文化的根脈所在。 錢雲偉攝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
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命脈和堅實根基,也是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
蘇州江蘇最南端的建制鎮盛澤的靈魂就是絲綢。悠久的紡織產業歷史給了盛澤「千年綢都」的榮光,更賦予盛澤人轉型升級、走向世界的雄心。
蘇州市吳江區委常委、吳江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盛澤鎮黨委書記、中國東方絲綢市場黨工委書記範建龍說:「隨著強鎮擴權試點、鎮域發展建設和城市業態的變革,盛澤這個中國重要的絲綢紡織品生產基地和產品集散地,正迸發出無限的發展活力,未來展現在人們眼前的將是嶄新的『世界綢都』。」
「強鎮擴權」演繹現代管理經典
盛澤鎮總面積150平方公裡,總人口50萬左右,下轄8個社區、35個行政村,其中在籍人口13.5萬,有35萬多外來人口,人口數甚至超過了一些人口較少的縣。盛澤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吳江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呂偉峰說,盛澤鎮列入全國首批「開展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25個試點鎮之一後,從2012年起「強鎮擴權」邁出了實質性步伐,盛澤鎮在機構設置上突出「大部制」,設有2室8局,核定行政事業編制314個。經過幾年的探索,盛澤鎮的行政效率大大提高。
4月22日,在盛澤鎮行政服務大廳,一位年輕人不到半小時就拿到營業執照。
盛澤鎮行政服務局局長吳利根介紹,從2014年4月起,盛澤被列為開始經濟發達鎮一站式政務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到我們對探索再造涵蓋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400多項標準,2017年10月通過了中期驗收。以不動產登記為例,原來交易、交稅、登記受理,要排三次隊、三個窗口受理,現在只需跑一次、取一個號、排一次隊、交一套材料就辦好了;原來需要15個工作日,如今縮短為5個,大部分都能當場受理辦結;過去要到幾十公裡遠的區政府所在地辦的事,現在很多在盛澤就能辦了;部分還實現了不見面審批,「一次不跑、事情辦好」。2012年以來,盛澤鎮分4批承接上級下放的207項行政審批權限,截至去年底,共辦理自主審批事項2.92萬件。
盛澤有近1萬個法人單位,包括2500多家企業、近7000家商戶、加上醫院學校等事業單位法人,管理工作面廣量大, 「我們要管理好這樣規模的『超級鎮』,必須進行各種改革。」 盛澤鎮綜合執法局局長徐永泉介紹,目前盛澤綜合執法局人員近300人,其中有6個執法中隊,「絕大部分都是採用通過公選、招考等方式招聘的編外用工,現在運轉比較順暢。」
實踐證明,盛澤的強鎮擴權試點有力地提升了鎮域經濟發展的活力。2017年,盛澤鎮地區生產總值突破400億元,同比增長9.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2.5億元,同比增長15.2%;列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第十位。
鎮域建設譜寫產城融合新篇章
英國當代城市規劃大師彼得·霍爾在《文明中的城市》中說:「一個好的城市規劃,已經不是多建幾座大廈、多規劃幾塊CBD的問題,而是城市文化與經濟的高度融合。」
盛澤鎮總體規劃(2014-2030)修改方案提出,要把盛澤建設成以紡織產業為支撐、具有高品質城市環境、城鄉一體、產城融合的現代產業城市。
盛澤鎮副鎮長、建設局局長姚文明介紹說,以「一心、兩軸、三帶、多片區」為布局,成為盛澤今後經濟社會力量增長的新方向。「一心」是一個城市公共核心;「兩軸」是兩條城市發展軸,舜湖西路是城市服務功能的城市動力軸,建設路是城市空間魅力軸線;「三帶」是三條城市活力帶,貫穿核心區至潛龍渠公園的中軸景觀帶是新城內最大的開放空間和公共中心,從潛龍渠公園至京杭大運河西岸布置了一條公園式、生態化、開放性的濱水休閒帶,沿市場路布置集中商業、商業公園等商業設施以延伸盛澤老城區經濟活力,形成市民活力帶;「多片區」分別是商務辦公功能區、商務商業功能區、商業公園功能區、文娛會展功能區、濱水公園區、思博園文化片區和生態宜居社區。
盛澤新城是盛澤西部的門戶和城市形象的集中體現區。核心地段2.5平方公裡,這裡規劃有總部經濟、高檔餐飲業、五星級酒店、高檔居住區、高檔商務區等。如今,南華大樓、立新集團、南麻商會等10多幢近100米高的大廈拔地而起,蔚為壯觀。
當很多都市都在為「城市病」困擾時,今天的盛澤卻做到了城市規劃與自然風貌、文化遺存的統一,一座座新建的公共建築無不把絲綢文化元素融入其中。盛澤標誌性建築科技中心和會展中心,科技中心被賦予「化繭成蝶」的美好願景,與會展中心「城市之繭」的概念遙相呼應,從盛澤繭、絲、綢出發,凸顯了盛澤悠遠的絲綢歷史和文化內涵,同時加以建築元素和手法的詮釋,使人感受到英姿勃發、積極向上的城市精神。
不久前,盛澤到一家高校招聘,有的大學生說,我好歹是縣城出來的,現在大學畢業還要到一個鄉鎮去嗎?當這些大學生到盛澤一看,眼睛亮了,說「盛澤哪是一個鎮,分明是一座時尚而文化氣息濃鬱的城市」。
「四通八達的交通格局,又一次拉開了騰飛的盛澤縱橫開闔的發展版圖。」呂偉峰說,規劃中的滬蘇湖城際鐵路將穿城或貼城而過。這條高鐵通車後,不僅把盛澤與四大綢都中的蘇州、湖州連接在一起,而且還將帶動盛澤融入大上海經濟圈,加速人流、物流、資金流的對外融通,實現跨越式發展。
好戲連臺的是,連接吳江與蘇州的軌交4號線開通後,又一條軌交S19也納入規劃之中。根據規劃,S19線從吳江一直通到盛澤地區。這條地鐵一旦通車,以後盛澤直達蘇州市區的時間將再次縮減,真正實現「無縫對接」。
業態變革鑄造世界時尚之都
「盛澤的大小企業家們眼裡都瞄著世界最前沿的紡織技術和工藝,發展韌勁越來越強勁,這裡已經成為世界流行面料的集散地和風向標。」 呂偉峰自豪地介紹。
千百年來,絲綢成了盛澤連接中國與世界的紐帶。
今天的盛澤,有很多以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命名的道路,比如「敦煌路」「哈密路」「廣州路」等等,都蘊藏了絲綢文化的獨特內涵。
盛澤經濟發展的日新月異,受惠於優秀文化的傳承,而隨著經濟的飛速增長,人們的自信心也不斷增長。在今天盛澤人看來,傳統產業要告別「傳統」,不但技術上創新,更呼喚業態的變革。
2016年8月,2008北京奧運會全球火炬手服裝主創設計師楊潔帶領幾個盛澤人,第一次登上了米蘭國際時尚舞臺,用盛澤紡織企業選送的面料,融入蘇州園林、江南水鄉、崑曲、蘇繡、蘇扇等「蘇意」元素,第一次亮相就徵服了國際時尚界!
此後,「盛澤軍團」頻頻出擊,一發不可收。盛澤面料「走出去」的步伐越來越快。去年一年,共組團參加國際大型服裝面料展會活動25次,足跡遍及五大洲20多個國家和地區。從1月的德國法蘭克福紡織品展覽會、慕尼黑面料展,2月的巴黎服裝展到4月的東京時尚服飾展覽會、從7月的墨西哥國際時裝和面料展,8月的韓國國際紡織展覽會、俄羅斯輕紡產品展覽會到11月的杜拜國際紡織服裝及家紡展、澳大利亞「中國紡織服裝展」,盛澤紡織面料軍團每到一地都是一道搶眼的風景。東方絲綢市場管理辦公室主任胡偉彪自豪地說,改革開放讓盛澤成為新綢都,今後盛澤面料將以更大的力度走出去。
與盛澤頻頻驚豔國際舞臺相對應的是,世界紡織服裝行業大咖、設計大師和採購商紛紛把目光聚焦盛澤。義大利、法國、韓國等地知名設計師也隨之慕名而來,開設工作室,直接指導當地企業如何生產花樣面料。在第四屆江蘇(盛澤)紡織品博覽會上,巴西面料採購商Carlos說:「盛澤是個世界著名紡織產地市場,只用一個上午,我就找到了滿意的面料。」
呂偉峰介紹,盛澤當下正進行著一場廣泛而深刻的城市形態轉型:未來呈現在世人面前的盛澤,一面是東方紡織城五彩繽紛的T臺走秀,川流不息的紡織交易,共享創意盛宴的設計大咖;一面是圓明小鎮的新穎文脈旅遊業態、宋錦文化園裡的古樸雅致,還有風姿迷人的15平方公裡原生態農耕區。這不僅僅是古老的「千年綢都」,更是融合傳統與現代、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綢都」。
策劃/庾 康 王 君 馬天琦
撰稿/沈國儀 顧玲玲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林秀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