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主力部隊挺進東北的同時,根據「向北發展,向南防禦」戰略方針和部署,中共中央要求新四軍軍部及大部分主力儘快北移山東。
1945年9月26日,新四軍軍長陳毅在參加完中共七大返回華中的途中,收到中共中央的電報,要求他取捷徑直達山東,接替羅榮桓的工作。10月4日,陳毅抵達中共山東分局駐地臨沂。為了適應新的形勢,加強黨的領導,12月18日,中共中央決定,將山東分局與北上的華中局合併組成中共華東中央局(簡稱「華東局」),饒漱石任書記,陳毅、黎玉任副書記。華東局統一領導山東、華中兩大戰略區的黨政軍工作。華東局成立後,原屬山東分局的膠東、渤海、魯中、魯南、濱海5個區黨委,直接由華東局領導。
10月初,新四軍各部隊開始北移。恰在此時,國民黨軍一部從徐州沿津浦路向濟南急進。為阻止國民黨軍北進,保衛山東解放區,新四軍主力一部加快了北移的行動。10月下旬,新四軍第二師第四旅、第五旅,第四師第九旅和第七師抵達魯南,隨即與山東軍區第八師會合,編為津浦前線野戰軍,陳毅兼司令員,黎玉任政治委員。10月25日,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抵達臨沂。12月,新四軍第一縱隊抵達莒縣。為更好地統一指揮山東和華中的部隊對敵作戰,1946年1月7日,中共中央軍委決定津浦前線野戰軍改為山東野戰軍,陳毅兼任司令員、黎玉任政治委員。新四軍軍部與山東軍區合併,陳毅任新四軍軍長兼山東軍區司令員。
為使新四軍主力暢通無阻,快速北上,中共莒縣縣委部署臺濰公路沿線各區迅速組織人力、物力搶修抗戰時期被破壞的公路。各分區委接到任務後,幹部包村包段組織大批民工,以聯防、村為單位,日夜突擊,僅用三四天時間,就將臺濰公路莒縣段全部修通。莒縣縣委還部署沿臺濰公路的村莊設立兵站,備足糧草,供應北上的新四軍。
入莒的新四軍幹部、戰士,大多為江蘇、浙江、江西等省的南方人,乍到山東首先遇到的是生活不習慣。為此,中共山東分局要求有關區黨委,要像歡送子弟兵出徵那樣歡迎新四軍入魯,要從生活上照顧好新四軍。莒縣縣委根據山東分局指示,對新四軍入莒後的生活需要,照顧得十分周到。新四軍所到之處,莒縣人民群眾寧肯自己吃糠、地瓜葉,甚至吃樹葉、野菜,也要把用小麥、玉米、高粱做的煎餅送給部隊;婦救會、識字班的婦女前去問寒問暖,搶著縫洗衣服、鞋襪;許多老大娘把自己賴以換取油鹽的雞蛋拿出來,甚至殺掉正在下蛋的老母雞,送給部隊的傷病員。這充分體現了莒縣人民對新四軍的真摯感情和對戰爭勝利的迫切心情。
往期回顧:
每周學黨史第72期│抗日戰爭勝利後日照的形勢(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吳寶書 丁兆霞 通訊員 潘維勝 範歆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