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原」的「大文章」——遼寧省草原保護工作紀實

2020-12-11 中國網財經

  一個個小山丘,如同裹著黃綠色袍子的蒙古包,綿延著伸向遠方。一叢叢灌木零星點綴其上,驕傲地舒展著身姿。時值金秋,草原處處景象美。6年前,這裡還曾是一片裸露的荒山,當地人戲稱上山為「踩地瓜皮」。

  走進遼寧省北票市,就會親身體驗這一巨大變化。今年,遼寧省遭遇了60年一遇的大旱,滿山倔強生長的小草,見證了遼寧省各級草原和相關部門在改善草原生態環境中立下的汗馬功勞。

  雙項搭檔治沙化

  北票市位於遼西北地區,是遼寧省主要草原分布區,也是全省土地退化、沙化、荒漠化的集中區和生態脆弱區。

  根據《國務院關於促進牧區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遼寧省國家半牧區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政策實施方案》和《遼寧省國家半牧區落實草原禁牧補助政策實施方案》的精神,2012年,遼寧省康平、阜蒙、彰武、北票、喀左、建平等6個國家半牧縣(市)被納入國家草原生態補獎政策實施範圍。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沒有確權就沒有承包,沒有承包錢就無法下發。」遼寧省草原監理站站長陳曦介紹說。2005年,遼寧省草原權屬確定試點工作開始。2008年,省政府印發了《遼寧省人民政府關於草原權屬確定工作的指導意見》,全面啟動草原確權和承包經營工作。

  「在確權的時候,我們下了很多苦功夫。」陳曦說,「首先由縣級草原監理站對草原進行GPS定位,1500萬畝地都有它的地理坐標。待村裡進行公示後,鄉畜牧獸醫站、林業站、農經站、土地辦、鄉長等籤字,再由縣草原站報縣政府審批。如此,不但確權的結果能得到老百姓的認可,也使本次確權有了法律效力。」

  在確權的基礎上,遼寧省於2012、2013年,完成了177萬畝人工草場牧草良種補貼項目播種草任務,並按年度以每畝6元錢的標準發放草原禁牧,每戶500元的標準發放牧戶生產資料補助資金。

  2008年6月,遼寧省委、省政府召開了專題會議,審議並通過了《遼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建設方案》。2009~2011年,省政府投資3億元開展遼西北草原沙化治理一期工程,建設成效顯著。2012年起,在一期工程的基礎上,為進一步改善高山遠山草原的生態環境,省政府決定再用4年時間投資4億元,治理沙化草原400萬畝。即「1年1億元,建設100萬畝」,實施以圍欄封育、補播改良為主的草原沙化治理建設工程。

  山綠了,水清了

  「這兩年,大黃風沒了,霧霾沒了。以前冬天風颳得呼呼的,都是帶沙的,那種霧霾天氣太常見了。現在好多了,山變綠水變清。過去下雨,水一下山,都是通紅的,現在山上的水基本下不來了。以前發水譁譁的讓人心裡害怕,今年總共就發了一場水,還不太大。」北票市上園鎮勿拉草村村民馬萬昌說。

  在遼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區內,草原植被逐漸恢復,水土保持功能明顯改善。用草治理草原沙化,有「投資少、見效快、效果好」的特點。

  一般而言,治理地區當年就可以看到生態環境有了明顯的改變。三五年後,草便盤根錯節,形成如地毯一般的覆蓋層,過去囂張肆虐的流沙,也不得不乖乖地被降服。

  建設禁牧區,平均每畝需要投入100元,其中66元為圍欄、標語等設施的建設。陳站長算了一筆帳,現在圍起來的都是荒地,平均5畝地可以養一隻羊,而一隻羊的效益很容易達到1500元,相當於最好的一畝耕地的產出。

  遼西北地區號稱「十年九旱」,乾旱一直是困擾當地農牧業生產的大問題,糧食作物絕收的風險很大。今年,遼寧遭遇了60年一遇的乾旱,旱區大片玉米乾枯死亡。禁牧區內,即便是今年新種下的草,仍然能夠存活。當草長到第二年、第三年時,這樣的乾旱也只會影響產量,牧草決不會枯死。

  《遼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建設方案》中規定,當完全禁牧區植被蓋度達到70%時,就可以作為打草場,割下來的草可以作為舍飼飼料。馬萬昌說:「草長高了,老百姓自然而然就上去割了。十分鐘就割一大捆,一天都管夠了。」

  對治理區的優良牧草加以利用,可以產生相當的經濟效益。據估算,500萬畝治理區,每年新增牧草產量近30萬噸,增加的牧草可養羊90萬隻,治理區已經逐漸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蓄水池。治理工作也帶動了當地飼養方式的轉變,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畜牧業健康發展和養殖規模化水平的提高。興草富民,仍需制度保駕護航

  截至2014年9月,通過圍欄封育、補播改良和鼠蟲害綜合防治措施等,遼西北地區累計治理沙化草原600萬畝。預計二期工程結束時,能基本覆蓋遼寧省內需要沙化治理的區域。

  然而,治理後的短期成效,如何長久延續下去?在政府主導的治理模式下,如何構建良性循環的管護鏈條,使已經治理的草原避免再一次退化的危險?在一些地方,仍有在禁牧區違法開墾、未經審批採砂等行為。偷牧、人為破壞圍欄等設施的現象也時有發生。

  草原仍需依賴強有力的管護才能生存。目前,每年由遼寧省財政撥付平均每畝0.8元的保護費用。遼寧省朝陽市草原監督管理所所長侯宇介紹說,目前治理區已形成一套以鄉鎮為基本單位的技術體系和監督管理機制,進行巡邏、處理違規事件等日常維護工作。「通過執法,老百姓的守法意識和自覺性慢慢提高,保護草原、關注生態的意識也樹立起來了。」

  在實際執法過程中,也面臨著很多困難。首先,草原執法缺乏專業的執法隊伍,護草員多是兼職,管護責任無法完全落實,也沒有統一的服裝。如此一來,執法權威難以樹立。其次,對於違規放牧等行為的處罰,現行法律中缺乏相應的法律依據,造成了執行的困難。第三,執法力量較弱。按照一個護草員看護5000畝草地,全省600萬畝治理區計算,全省共需要約1萬多名護草員。然而,當前遼寧省草原執法人員還不足300人,護草員僅1200多名。

  這是全國草原監理系統的一個縮影。我國有60億畝草原,全國草原執法人員僅有9800多名,平均下來每人就要承擔61萬畝草原的執法任務。除此之外,裝備落後、資金缺乏等問題,都造成草原執法力量的嚴重不足,使其很難承擔大面積的草原執法工作,適應不了強化草原執法監督的要求。現在,林業、耕地都有了嚴格的保護制度,草原也呼喚相應的保護制度建設,期待有更加專業執法隊伍保駕護航。儘管近年來草原監理隊伍和體系建設有了較大進展,仍需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如今,環科爾沁沙地南緣的草原阻沙帶已初步形成,不但遼西北地區生產生活環境大幅改善,就連遼寧的中部城市群,如瀋陽、遼陽一帶,也能免受沙塵暴的侵擾。以前,科爾沁沙地會以每年5~20釐米的速度向南侵蝕,每年損失的耕地僅彰武縣就達100多畝。

  「我們的草原是小草原,但我們做的是大文章。」遼寧省朝陽市畜牧獸醫局局長黃承均說,「草場雖小,可它養育的是一方水土,守護的是中部地區發展的生態屏障。」佔我國國土面積41%的草原,在整個生態系統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保護草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部分;修復草原生態,體現了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是惠及全國、利在千秋的大工程。

相關焦點

  • 草原保護丨豐富而多樣的中國草原
    以下文章來源於林草新聞 ,作者張一諾 李娜 王辰 我國草原地廣物博,各類草地資源極其豐富,並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我國草原保護建設所使用的許多鄉土草種,就來自草原植物資源。 盧欣石介紹說,在我國荒漠化治理過程中使用的檸條,是草原上分布的一種錦雞兒屬小灌木,堪稱我國沙化草原治理的「生態衛士」。檸條還被引進到美國,由此擔負起草原種質資源國際交流的使命。
  • 草原保護丨中國的南方草原
    以下文章來源於林草新聞 ,作者顏國強 程航 一說到草原,人們總是會聯想到北方的內蒙古大草原,人們總覺得牛羊吃草、馬兒奔跑的生機勃勃的景象只會出現在內蒙古大草原。其實,我國南方也有滿眼青翠的草原風光。準確地講,草原在全國各省(區、市)均有分布。
  • 都蘭草原生態保護工作快速推進
    近期以來,都蘭縣建立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各項工作進展順利,草原承包、草原現狀、牲畜數量結構、牧戶、人口及經濟社會等基本情況摸底調查、匯總等室外完善工作基本完成。室內製圖、面積量算、草原使用權登記表、草原承包經營權登記表等整理匯總工作穩步進行。
  • 永葆「中華水塔」青春——甘肅省瑪曲縣生態保護工作紀實
    原標題:永葆「中華水塔」青春——甘肅省瑪曲縣生態保護工作紀實   原標題:讓「中華水塔」永葆青春——瑪曲生態保護工作紀實  坐落在黃河母親臂腕裡的瑪曲縣有32.78萬公頃溼地,是黃河上遊重要的水源涵養地、「中華水塔」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素有
  • ...毫不放鬆抓好草原生態保護 讓大草原不再遭受創傷永葆美麗容顏
    正北方網訊(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劉曉冬)6月22日至24日,自治區黨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石泰峰深入西烏珠穆沁旗、東烏珠穆沁旗、烏拉蓋管理區和霍林郭勒市調研草原生態保護治理和經濟社會發展等工作,督導煤炭資源領域違規違法問題專項整治,強調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 內蒙古持續推進草原生態保護修復
    「十三五」期間,內蒙古自治區劃定基本草原8.84億畝,完成草原生態治理3100.6萬畝。深化草原經營體制改革,落實草原所有權面積10.3億畝、草原承包經營權面積9.78億畝。  5年來,內蒙古嚴格規範草原徵佔用工作,共審核通過徵用使用草原申請事項6968件,涉及草原面積80萬畝。強化執法監督,共查處草原違法案件41424件。
  • 生物多樣性減少、草原退化 竟是草原保護項目導致的
    生物多樣性減少、草原退化部分草原保護項目竟變「生態殺手」草原修復治理須嚴格遵循生態規律記者近期在內蒙古部分牧區調研時了解到,近年來,隨著國家草原補獎政策和地區性休牧等保護措施的實施,內蒙古草原生態整體惡化趨勢逐步減緩,然而一些高產飼料地、草原沙地治理、網圍欄建設項目等本以保護為目的的行為,卻加劇了草原地區地下水位下降,生物多樣性減少,造成了部分地方草原退化
  • 內蒙古草原生態保護修復成效顯著
    張聿修 攝 人民網呼和浩特8月4日電(張聿修)4日上午,記者從內蒙古草原生態保護修復成效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內蒙古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緊緊圍繞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戰略定位,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持之以恆推進草原生態保護與修復,草原生態保護修復成效顯著,全區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 草原保護|內蒙古:敕勒川草原釋放綠色發展新動力
    攝影 王慧如今的敕勒川草原還建有內蒙古少數民族群眾文化體育運動中心、蒙古包會議中心、薩仁湖等多個功能區,成為集草原保護、草原修復、草原文化於一體,融合觀光、休閒、生態研學、體育運動、馬術、會議慶典等多功能的自然生態草原旅遊區。
  • 「草原神鷹」,織就文物保護天羅地網
    但與此同時,我國邊疆地區有大批文物、古墓、古遺址分布在偏遠的地區,由於這裡交通、信息、人力受限,文物保護工作具有很大難度,「文物犯罪分子有從中原向邊疆地區轉移的趨勢。」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永志告訴記者。該如何應對? 從2013年起,包頭開全國先河,在邊境地區推廣警民共建文物保護「草原神鷹」工程。
  • 盟草原工作站在北京林業大學舉辦草原保護與利用技術培訓班
    為進一步加強盟林草局與北京林業大學合作交流,充分發揮北京林業大學教學科研優勢,提高林業草原生態建設科技水平,提升我盟草原工作者業務能力,盟草原工作站委託北京林業大學草業與草原學院舉辦了興安盟草原保護與利用培訓班,全盟各旗縣市草原站和綠水種畜場共13人參加培訓。
  • 「大政策」助力草原重生
    ■2011年,我國正式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政策,中央財政安排補助獎勵專項資金136億元  ■這是建國以來我國在草原生態保護方面安排資金規模最多、覆蓋面最廣、補貼內容最多的一項政策,涵蓋37.1億畝草原,惠及千萬牧民  一項被譽為新時期我國草原保護建設和牧區發展的「大政策」,2011年起正式在全國8個主要牧區省份實施
  • 為保護384隻羊,被暴風雪重傷的「草原英雄小姐妹」,後來怎樣了
    《草原讚歌》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65年發行的動畫片《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主題曲。值得一提的是,該部動畫片並非純屬虛構,而是由真實的事件改編而成。事件裡的主人公——龍梅和玉榮,她們曾憑藉堅定的信念,與暴風雪抗爭20個小時,保護了384隻羊,被譽為「草原英雄小姐妹」。替父放羊事件發生在1964年2月的塞北草原,當時那兒正是最嚴寒的季節。
  • 滿洲裡市完成2019年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資金發放工作
    為促進養殖戶增收,加強草原生態建設,改善草原生態環境,滿洲裡市採取有力措施,積極開展2019年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資金發放工作。2018年草原確權後,滿洲裡市草原總面積為46.52萬畝,其中市區草原面積為26.53萬畝,扎賚諾爾區草原面積為19.94萬畝。
  • 寧夏出臺法規保護草原林地植被
    本報訊 記者潘從武目前,全國各地對禁牧區域內放牧行為的查處等工作主要由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承擔和實施,但是還沒有法律、法規賦予鄉(鎮)人民政府在禁牧封育中有行政處罰的權力,鄉(鎮)人民政府在禁牧封育中面臨著有責無權,處罰沒有法律依據,缺少管理手段的尷尬。
  • 青海被忽略的大草原,雖然比不上祁連山大草原,但依然美麗非凡
    行走在青海,發現了一片被人忽略的大草原,也許算不上青海最美草原,和祁連山大草原不是一個層次,卻因為王洛賓的《在那遙遠的地方》而聞名華夏。為什麼叫金銀灘草原呢?主要是由於草原上河水兩邊一邊開著白色小花,一邊是黃色花朵,十分漂亮。這裡已經被開發成遊樂景區,都是騎馬等遊樂設施。
  • 黑河市林草局召開全市2020年林業和草原工作會議
    4月1日,黑河市林業和草原工作會議在市林草局召開。會議書面傳達了全國、全省林業和草原工作會議精神,書面交流各縣(市、區)林草局2020年工作安排。市林草局黨委書記、局長向進作講話,圍繞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總結2019年林草工作,分析當前面臨的新形勢,安排部署2020年林業和草原工作。
  • 【聚焦甘肅草原】河西走廊草原之生態環境保護篇(圖)
    ——河西走廊草原之生態環境保護篇  本報「聚焦甘肅草原」上一篇報導的甘南草原,碧色遍野、柔曼溫宛的風姿,像一位清漫秀麗的女子,相比之下,本篇推出的河西走廊草原,其雄渾大氣、廣袤遼闊的豐骨,像一位粗獷壯美、不拘小節的男子。
  • 我國草原資源和生態保護任務依然艱巨
    呼倫貝爾草原、那拉提草原、巴音布魯克草原……我國是一個草原大國,有天然草原3.928億公頃,約佔全球草原面積的12%,位居世界第一。 然而,受自然、地理、歷史和人為活動等因素影響,我國草原生態保護欠帳較多,生態保護與發展利用的矛盾依然突出,草原資源和生態保護任務依然艱巨繁重。
  • 湖南:保護修復永葆草原生態之美
    中國綠色時報通訊員 李利拉日前,湖南省林業局組織開展「走進湖南大美草原」宣傳活動,邀請多家媒體走進湘南4個代表性草場——城步南山牧場、新寧黃金牧場、江永燕子山草場、>郴州仰天湖草場,近距離感受草原的生態之美,倡導全社會重視草的作用,認識草的功能,保護好湖南的草原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