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獲取更多與美食相關的內容,請點擊右上角「關注」哦~」
文丨食小斯
【做排骨時請牢記這「3不放」,肉香味正還不腥,一頓能吃一大盤】生活好了之後,我們總能「變著花樣」的品嘗著各類美食,每周餐桌是上的菜,也不再拘泥於大白菜,魚、肉、海鮮總是「輪番上陣」,甚至偶爾在餐館裡吃到好吃的,都忍不住回家親自動手「操練」一番。
可大多時候我們所謂的「成果」和大廚比起來,被瞬間「秒殺」,究其根本,要麼少一些比較重要的步驟,要麼則是用錯了調料。在過去,大廚做飯都是有講究的,什麼肉配什麼菜,什麼飯配什麼湯,都一點不能馬虎,老廚師們經常掛在嘴邊的「緊鍋魚,慢鍋肉」、「豬不椒,羊不料」,都是從長年累月的經驗中總結出來的,記住了準沒錯。
排骨的烹飪要比青菜稍微麻煩一些,又要焯水,又要去腥的,常有朋友因處理不好,導致肉又腥又柴難以下咽,出現這種情況,大多是因為使用調味劑的方式或用量不對,跟排骨本身沒什麼關係。並不是什麼調料都適合燉排骨,也並非調料越多越好。我記得我第一次做排骨的時候,不懂調料的用量,加了八角和丁香,而且為了能讓味道「更香」,丁香還特地加大了量,結果出鍋之後,排骨只有濃濃的丁香味兒,而且很苦,根本沒法吃。
這就是胡亂使用調料的結果,當然也更加證明了,排骨也是「有脾氣」的,記住這「3不放」,肉香味正還不腥,一頓能吃一大盤,不然那麼貴的排骨,因放錯調料而浪費掉,未免太過可惜。
一不放料酒
這裡說的不放料酒,是指燉排骨的時候。使用料酒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去腥,而炒菜的時候,鍋是敞開的,加了料酒,很快就會揮發掉;而燉排骨主要以「燜」為主,加了料酒之後,味道揮發不出去,反而有一種奇怪的口感。而加料酒這個步驟,在給排骨焯水的時候放一點就可以了(還有生薑輔助),燉的時候無需再加。
二不放花椒
豬不放花椒,羊不放八角。花椒有一種「特殊」的味道,又澀又重,若放在排骨中,首先會影響肉自身的香味,其次花椒會使肉質發緊,吃起來很硬,所以燉排骨的或肉的時候,儘量不要放花椒。
三不放山楂
山楂可以使肉更軟爛,但同為酸性食材,山楂和豬肉作用後,會激發出豬肉本身酸味,讓其吃起來變得很奇怪,很影響口感,所以即便燉的時間長一些,也儘量不要使用山楂(可以使用壓力鍋或電壓力鍋,前者味道更好,後者更省事)。
綜上:
想要做好排骨或者肉類食物,一定要選好調料,山楂、花椒、料酒等調料的使用,要選好適用於哪種「場合」,做排骨的時候是不用放的。而有時候,越是普通、原始的材料,作用越大,比如蔥姜,燉排骨或者燉肉的時候放一些,去腥提味兒,簡單省事,一頓吃一盤都不過癮。
結語:
我是食小斯,認真分享生活中烹飪技巧與美食經驗,感謝每一位朋友的支持與鼓勵,獨享不如眾享,喜歡可以【分享】【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