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人民襲擊了道德警車,要求釋放未正確佩戴頭巾的女性

2020-12-19 好奇心日報

多年來,伊朗的道德警察一直在騷擾那些沒有完全按照法律要求,即沒有在公共場合遮好頭髮和身體的女性,這些法律被稱為頭巾法令(hijab laws)。

道德警察會像其他警察一樣在街上巡邏,制止那些不嚴格遵循伊斯蘭教義的人們,例如未正確佩戴面紗、穿緊身褲,塗抹太多化妝品等。這個特殊的警察分類在伊朗境內存在的時間已經有 20 多年了。

頭巾被認為戴得不到位的女性通常會受到警告、拘留,有時還會被處以罰款或監禁。在一些情況下,警察還會使用口頭和身體暴力。

但 2 月 15 日,在德黑蘭 Narmak 社區的道德警察拘留了兩名年輕女子之後,憤怒的伊朗人襲擊了他們的警車,直到他們被迫釋放了兩名嫌疑人。這一事件最初在社交媒體上發出,後來得到了相關部門的證實。

許多社交媒體用戶讚揚了那些幫助釋放這兩名年輕女性的人,儘管也有人警告不要使用暴力。推特用戶 Assal Banoo 說:「那些沒有袖手旁觀並撤下道德警察車門的人真是太棒了。如果在過去 40 年裡我們能以這種方式站在一起,我們的情況會好得多。」

社交網站上的視頻顯示,一輛白色警車被人群包圍。現場的警察被迫向空中開槍,以驅散「擾亂」警察工作的人群。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 2 月 16 日援引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警官的話:「道德巡邏隊的警察之前警告過兩名沒有正確戴頭巾的年輕婦女。幾分鐘內,一群市民聚集在一起,阻止這兩名婦女被轉移(拘留)。」他說,人群撬開了車的一扇門。

這名官員還表示:「當這兩名女子下車後,人群也散開了,事情就結束了。」

伊朗婦女的頭巾戴了 40 年了,1979 年伊朗伊斯蘭革命衝擊的一個重要領域就是女性的服飾和髮型。但在此之前的 1930 年代,伊朗國王下令禁止女性戴面紗、頭巾,還授權警察在公共場合見到女性戴頭巾時強行摘除。但革命後的 1980 年代,當局頒布了一系列強制性著裝規則,要求所有女性都戴上頭巾(hijab)。

在過去的四十年裡,數以萬計的婦女因未完全遵守頭巾法令而受到騷擾和拘留。

但近年來,一些女性發起了零星的街頭示威活動,表達了對頭巾規定的反對,其中一些示威活動在社交媒體上瘋傳。2017 年 6 月開始,一個名為「白色星期三」(#whitewednesdays )的運動在伊朗婦女中間廣泛傳播開來。它的形式是伊朗女性在社交網絡上發布自己戴著白色頭巾或者身穿白色衣服的照片以表達抗議的態度,目的就是為了反對強制性著裝規範。

在過去 15 個月左右的時間裡,數十名女性在公共場合摘下頭巾,抗議著裝規定。

一些人認為,著裝規定是伊斯蘭當權派控制和歧視女性的一個重要元素。頭巾被視為伊斯蘭共和國的一部分,也是最明顯的符號之一。但近年來,許多女性挑戰這項法律,她們把頭巾戴在腦後,露出頭髮,化妝,或選擇短夾克,尤其是在德黑蘭北部的富裕地區。

2017 年 12 月 28 日,伊朗警方宣布將撤銷「強制佩戴頭巾」的伊朗頭巾法令,他們將不會再逮捕沒有佩戴頭巾的婦女。但這個宣布在當時也只是個構思,直到現在,伊朗婦女出門還得戴著頭巾。

2018 年 3 月,伊朗司法部門表示,一名伊朗婦女因公開脫去頭巾抗議伊朗的強制性頭巾法令,被判處兩年監禁。而自 2017 年 12 月底至 2018 年 3 月,就有 30 多名伊朗婦女因公然無視法律脫去面紗而被捕。據 Mizan Online 報導,檢察官表示,對於那些鬆散佩戴頭巾的女性,可能會有一些「寬容」,「但我們必須對那些故意質疑伊斯蘭頭巾規定的人採取行動」。

不過近年來,許多女性也注意到著裝規定似乎變得更加寬鬆了。雖然幾乎每家商店和餐館的牆上都有要求婦女戴頭巾的標誌,但許多人都戴著只稍微遮住頭部的短圍巾。在伊朗的滑雪場還是掛著告誡女滑雪者「遵守伊斯蘭規定」的標示,但許多人還是摘下頭巾直接帶上滑雪帽。過去常在滑雪場出現的道德警察近些年來也變少了。違反頭巾規定的罰款也在減少,大約 15 美元的罰款比逮捕更常見。

對於評論人士和活動人士來說,德黑蘭的這起事件可能預示著,未來還會有更多針對道德警察的反抗行為。

「白色星期三」運動的發起人 Masih Alinejad 在 twitter 上寫道:「如今,伊朗人對道德警察非常憤怒。」

大西洋理事會的非常駐研究員、伊朗 Source 博客的編輯 Holly Dagres 說:「多年來,我們看到這種反擊——女性對道德警察大喊大叫,讓他們滾開,公眾有時會幹預。」

「這些情況變得越來越普遍,因為社交媒體可以記錄正在發生的事情,這給了更多伊朗人反擊的動力。」

題圖來自豆瓣電影《一次別離》

相關焦點

  • 伊朗美女裁判在工作中,未按照法律佩戴頭巾,不敢回國怕坐牢?
    如果說現在哪個國家最難受,那麼當屬伊朗了,從目前的國際形勢來說,伊朗正處於內憂外患的階段,外面有美國虎視眈眈地看著,內部也有民眾爆發抗議,因此在國際之上也有部分的伊朗人民因為各種原因不願意回國,根據外媒體報導,32歲的伊朗女國際裁判,邵雷.巴亞特就是因為在比賽當中沒有戴頭巾,結果被伊朗當地的媒體惡意抨擊
  • 在伊朗,最近有這麼一群男人也戴上了頭巾…
    話說,大家應該都知道,伊朗的女性是被強制要求佩戴頭巾的在伊朗,不佩戴頭巾的女性被視為家族的恥辱,被比作腐壞的糖果,會招致蠅蟲。 平常伊朗街頭...你能看到這樣的條幅...伊朗街頭,每天都有許多道德警察在巡邏,沒戴頭巾的女性一旦被發現,將面臨罰款甚至坐牢的處分
  • 韓靜儀:在伊朗戴不戴頭巾,像是場貓鼠遊戲
    「#戴頭巾的男人#(#meninhijab#)」,是一個由伊朗自由派女記者瑪思赫在Facebook上創立的話題,旨在呼籲男性關注身邊戴頭巾的伊朗女性,體驗她們的日常感受,並抵制伊朗政府推行的強制性佩戴頭巾政策。瑪思赫要求每位參與的男性自己戴上頭巾,並與不戴頭巾的母親、妻子或女兒合影並上傳照片。
  • 圖看世界:風靡伊朗的「女性摘掉頭巾」活動 (組圖)
    海外網6月16日電 在伊朗,女性必須佩戴名為希賈布(hijab)的伊斯蘭頭巾,但是去年,360萬伊朗女性因沒有佩戴頭巾被警告、罰款或者拘留。定居在美國的伊朗記者和活動家Masih Alinejad希望改變伊朗這一現狀,她開始鼓勵伊朗女性解放他們的秀髮並發布照片,並稱這一活動不帶任何政治色彩。這就是去年在網際網路上名噪一時的「伊朗女性短暫的自由」活動。
  • 戴頭巾的女性需要被拯救嗎?穆斯林女性時尚裡的政治與信仰
    1979年伊斯蘭革命後不久,該國的婦女就被法律規定必須佩戴希賈布(hijab,指穆斯林婦女穿著的面紗或頭巾,也指穆斯林風格的服裝,譯者注)或符合伊斯蘭教法的服飾。但是,刑法典中並沒有明確希賈布的定義,所以女性在決定穿什麼時擁有一定的靈活性。
  • 中國美女球迷戴頭巾前往伊朗觀看球賽,伊朗球迷:「為什麼中國女人...
    此前,伊朗隊還未嘗敗績,而且未失一球。果然,中國隊沒能頂住伊朗隊的攻勢,下半場僅開場30多秒就猝然失球,又折損一名球員。在這樣被動的情況下,中國對最終0比1不敵伊朗隊,基本失去進軍世界盃的希望。當然,絕大多數球迷對此表示理解,畢竟我們的實力上與伊朗隊還存在著不小的差距,能夠戰勝韓國已經是非常不容易了。當天,有大批中國球迷前往伊朗首都德黑蘭,來到現場為國足吶喊助威。
  • 伊朗美女選手因比賽中拒絕戴頭巾被國家隊開除,後代表美國比賽
    而在伊朗,有這樣一位美女棋手則成為了全世界關注的焦點,她才僅僅18歲就獲得了國際大師、國際女子大師兩個稱號,關鍵是她還貌美驚人。可是,她的行為卻飽受爭議,在伊朗國內她成為全民公敵,但是也有很多國際媒體讚賞和支持她對自由的嚮往。
  • 摘掉頭巾的伊朗女人有多美?
    在這個主頁上,伊朗的女人們勇敢地曬出了自己摘掉頭巾的照片。對伊朗歷史有所了解的朋友應該知道,自1979年伊斯蘭革命以來,伊朗政府要求婦女們在公共場合必須佩戴頭巾,就連到伊朗旅行的外國女遊客必須遵守這一規定。
  • 土耳其允許女性士兵佩戴頭巾,專家:為修憲公投爭取民意
    土耳其允許女性士兵佩戴頭巾,專家:為修憲公投爭取民意 澎湃新聞記者 於瀟清 李怡清 2017-02-23 19:29
  • 伊朗最美女棋手拒絕宗教犧牲,一塊頭巾成為世界英雄
    一塊頭巾改變了美女棋手世界身為國際冠軍、國家戰隊棋手應該有無上榮耀,然而,伊朗的西洋棋女棋手Dorsa Derakhshani卻因為被國家隊開除成為全世界網紅,起因是一塊小小的頭巾。Dorsa Derakhshani 出生於1998年,年僅18歲的美女已是西洋棋冠軍,因為比賽時候不帶頭巾,而被伊朗國家隊開除。
  • 伊朗禁忌 | 女生到伊朗旅遊要注意5 件事
    以下5點是女士們在伊朗時基本需要遵守的規則: 在公眾場合必須穿戴頭巾伊朗曾經是一個頗為西化的國家,當時的女性不單不用戴頭巾,更可隨意穿著熱褲短裙。不過,自從1979年精神領袖霍梅尼(Khomeini)發動伊斯蘭革命,推動政教合一後,伊朗政府便立法規定9 歲以上的女性在公眾場合必須戴上頭巾(Hijab),否則會視為反革命的行為。
  • 穆斯林為什麼要戴頭巾?
    由此不難看出,穆斯林女性佩戴頭巾的初衷便是隱藏自己身體的部分部位。正因如此,在穆罕默德去世後沒多久,阿拉伯帝國擊敗拜佔庭與波斯,一路狂飆突進開疆擴土的時期,穆斯林女性並未被強制佩戴頭巾。正是在與穆罕默德相隔幾代的宗教學者編纂的聖訓之中,出現了具體的要求裹頭巾的要求:如在《布哈裡聖訓實錄》中,多人傳述稱,穆罕默德的妻子曾表示,穆斯林女性應該裹頭巾,並遮蓋頸部與胸部;而穆罕默德本人則指出,一名女性在月經初潮之後做禮拜時必須裹頭巾。
  • 伊朗要求英國釋放被扣油輪 直布羅陀延長扣押期
    (原標題:伊朗要求英國釋放被扣油輪 直布羅陀宣布延長扣押期)
  • 阿拉伯頭巾的佩戴方法
    阿拉伯頭巾的佩戴方法 2016-08-02 17:06:01 來源:全球紡織網 雖然對於阿拉伯人來說佩戴阿拉伯頭巾
  • 伊朗女孩頭巾下的真實生活:地下室的美髮沙龍
    原標題:伊朗女孩頭巾下的真實生活:地下室的美髮沙龍作者|趙卓群在伊朗,女性在公眾場合必須戴頭巾,但這並不能阻擋伊朗姑娘對美的追求。尤其是年輕女性,她們巧妙遊走在時尚與法律邊緣,把頭巾松松垮垮搭在頭上。
  • 阿拉伯女性戴的頭巾為什麼有的可以露出臉,有的只能露出眼睛?
    總的來說,有的地區要求蓋住頭髮(Hijab頭巾),有的要遮住臉和手(Niqab頭巾和Abaya罩袍),有的則要求全身遮蓋——連眼睛都不露出(Burqa波卡)。希賈布頭巾(Hijab)這是全世界流傳範圍最廣的一種服飾,通常被外媒用作各種穆斯林女性頭巾的總稱。
  • 川普威脅伊朗 指責伊朗襲擊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 稱將追究責任
    據華盛頓消息稱,本周三,川普政府發文指責伊朗發動了一系列針對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的火箭彈襲擊,並警告其不要再次發動襲擊。 川普在推特上寫道:「我們在巴格達的大使館周日遭到幾枚火箭彈的襲擊。三枚火箭彈發射失敗。猜猜他們來自哪裡:伊朗。」
  • 伊朗胡澤斯坦省禁止女子拳擊,女運動員被迫流落他國
    最近伊朗全國聯合會允許伊朗婦女報名參加拳擊比賽,但條件是她們必須由一名女性教練指導並在比賽中戴上頭巾。 當她獲勝後原計劃與法籍伊裔教練一道返回德黑蘭,卻在巴黎戴高樂機場得知自己已被伊朗政府通緝,罪名是在比賽中穿著背心和短褲,違反了伊朗針對女性的服裝禁令。
  • 伊朗女拳手為國爭光贏得獎盃,卻因比賽中沒戴頭巾遭到通緝
    為國爭光的運動員都是英雄,但是就在最近,在伊朗有一位拳擊冠軍引發了很大爭議,因為她在打比賽的時候沒有戴頭巾,而且穿了露胳膊的衣服,所以她將會以「穿著暴露」的罪名面臨牢獄之災。薩達夫卡德姆出生於1994年,是一名伊朗籍的拳擊手,在本月13號的一場業餘比賽中,薩達夫卡德姆作為伊朗首位女子拳擊選手擊敗了法國業餘拳擊世界冠軍安妮沙爾文,拿到了伊朗女子拳擊在世界比賽中的首個冠軍,比賽時薩達夫卡德姆穿的伊朗國旗配色的衣服非常好看,在伊朗國內還引發了購買熱潮。這座獎盃的含金量雖然不高,屬於二流獎盃,但是它對於伊朗女性卻有著非常大的意義。
  • 伊朗女性終於走進了那座名為「自由」的球場
    仔細看這名伊朗女球迷脖子上掛的身份證件你會發現,上面有一張被黑色頭巾包裹得只能露出臉部的照片。在伊朗的公共場合,女性是被強制要求戴頭巾的。對她們而言,別人的日常是她們的奢侈。也正因為有了如此強烈的對比,這張看似普通的照片才會讓無數人為之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