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狂歡的科爾索大道 環球之旅(38)

2020-10-19 野山的呼喚

"條條大道通羅馬"。來到羅馬,發現條條大道通古蹟,有路就有歷史及歷史的痕跡。

科爾索大道又被稱之為"狂歡的科爾索大道",是縱貫義大利羅馬古城中心區的一條主要街道,筆直地穿過一大片以狹窄蜿蜒的小巷和小型廣場為特點的區域。南端在威尼斯廣場,北端是人民廣場,長度為大約1.5 公裡。在18、19世紀,這裡有羅馬的狂歡節,不論是貴族還是貧民,放棄一切禁忌,帶著面具,互贈鮮花、糖果,其熱烈的場面,使科爾索大道變得瘋狂。可惜的是羅馬成為首都後,這裡開始沉悶,要參加狂歡節,只有到威尼斯去了。

圖1、科爾索大道街頭舞

我們的遊覽是從威尼斯廣場進入科爾索大道,它雖然比羅馬市中心的大部分街道要寬,但仍然只有兩個車道和兩邊狹窄的人行道。街道上最吸引人的,當屬街頭舞。跳舞的都是小夥子,個個身手不凡。圍觀的人很多,你欣賞,就給錢,多少全看你的心情。女兒一看跳舞的都是帥哥,腳步就定住了。

圖2、科爾索大街

該街道因兩邊建築物高大,遮住了陽光,在酷熱的夏天,走在這裡要舒服的多。道路上,80%是遊客,雖然來自世界各地,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拿著地圖找景點,因為羅馬人幾乎都不懂英語,問路也是白問。這條路邊並無多少重要的名勝古蹟,但是兩側附近的地段名勝古蹟極為豐富,許多景點距此路不過兩三分鐘路程。前面提到的西班牙臺階、特雷維許願噴泉就在附近。在科爾索大街起點處。有一座米夏利大廈,原名波拿巴大廈(Palazzo Bonaparte)。拿破崙自滑鐵盧戰役失敗後,他的母親就一直住在這裡 直至死去。

圖3、哈德良大帝神廟的遺址

根據女兒的指引,我們來到了一座古怪的建築面前。建築前面是一排高大的石柱,顯然是古羅馬時期的。後面的建築是後來建的,走進去,只展出一個現代的抽象雕塑。這裡擺著一些椅子,後面還有衛生間,我們得以休息放鬆。女兒說,前面的柱子是古羅馬哈德良(又稱阿德利亞若)大帝神廟的遺址。

圖4、哈德良大帝

哈德良(Hadrian)是圖拉真大帝的養子,公元117至138年間古羅馬帝國的皇帝,羅馬帝國五賢帝之一。所謂的"羅馬五賢帝",分別指的是:涅爾瓦 (Nerva 96年- 98年)、圖拉真 (Trajan 98年-117年)、哈德良 (Hadrian 117年-138年) 、安東尼比約 (Antoninus Pius 138年-161年)、馬爾庫斯·奧裡利烏斯 (Marcus Aurelius 161年-180年)。五位羅馬皇帝在位期間是自奧古斯都之後羅馬帝國最強盛的時期,法律、道路交通、度量衡、貨幣制度等都在這一時期得到統一。

哈德良在位期間以強權統治鞏固了領土大於當今整個歐盟的古羅馬帝國。如今位於英格蘭和蘇格蘭交界處的長約73英裡、被聯合國列為世界遺產的"哈德良長城"即為哈德良在位時為標誌疆土邊界防線而建造。哈德良是一位博學多才的皇帝,在所有的羅馬皇帝中他是最有文化修養的一位,在文學、藝術、數學和天文等領域都造詣頗深。他下令興建或完成了至今依然聞名於世的羅馬萬神殿、雅典宙斯神廟和哈德良拱門等。另一方面,同性戀情也是這位皇帝個人生平和歷史的一部分,並通過許多建築和雕塑得以呈現。

圖5、圓柱廣場

距神廟一直不遠,就是著名的圓柱廣場。羅馬城裡廣場特別多,古代的、現代的、大的、小的、著名的、非著名的廣場,星羅棋布,且又各具特色。最著名的有八個,除了前幾篇文章介紹的西班牙廣場、威尼斯廣場、共和國廣場以及現在介紹的圓柱廣場外,還有人民廣場、納沃納廣場、奎裡納勒宮廣場、坎皮多利奧廣場。以後將陸續介紹。

圓柱廣場呈矩形。北側是基吉宮,曾經是奧匈帝國的大使館,現在是義大利總理內閣會議廳。背後巨大的蒙泰奇託裡奧宮是義大利眾議院大廳。

圖6、圓柱上的雕塑

馬爾庫斯·奧列裡烏斯是羅馬帝國五賢帝時代最後一個皇帝,小的時候就被當時的羅馬皇帝哈德良注意到,因而得到特殊的教育。六歲即升為騎士階級,七歲入學於羅馬的薩利聖學院,並在這裡的到各種文化中精英的教育。他不但有非凡的軍事領導才幹,而且是一個很有智慧的君主,一個很有成就的思想家,有以希臘文寫成的著作《沉思錄》傳世。在整個西方文明之中,奧列裡烏斯也算是一個少見的賢君。

圖7、圓柱上的雕塑

奧列裡烏斯在161年3月7日繼位成為羅馬帝國皇帝,163年入侵亞美尼亞,成功的把日耳曼人遊掠部族趕出羅馬領土。值得一提的是馬爾庫斯.奧列裡烏斯在羅馬帝國掀起了中國熱,非常喜歡中國的絲綢,166年,組建使團和船隊遣使中國漢朝,這是當時世界最強的兩個國家的正式來往。馬爾庫斯·奧列裡烏斯的著名語錄有:"不對的事不用做,不真實的話不必說。""宇宙雖千變萬化,我們的一生卻由自我策劃。" "如果你對周遭的任何事物不舒服,那是你的感受所造成的,並非事物本身如此。借著感受的調整,你可在任何時刻都振奮起來。" "我死了以後,請在我的棺材上面開兩個洞,將我的雙手手心向上,讓人都看到…我什麼也沒有帶走 。"

圖8、基吉宮

廣場上的圓柱是古羅馬皇帝馬爾庫斯·奧列裡烏斯(Marcus Aurelius)的兒子為了紀念他父親在亞美尼亞、波斯等地的戰功而矗立的,曾作為羅馬城中心的標誌。該柱以圖拉真大帝勝利紀念柱為範本,柱身擁有螺旋狀的浮雕,記載著他的豐功偉績,但質量顯然比圖拉真大帝勝利紀念柱差一些。頂上的人像,原本是馬爾庫斯·奧列裡烏斯,1589年重修為天主教紀念物,教宗西克斯圖斯五世下令將保羅的銅像安放在圓柱頂部。

圖9、肖像畫家在作畫

廣場繪畫很多,有肖像畫,也有風景畫。肖像畫的畫法有漫畫型,也有寫真。畫家把他們的作品擺在旁邊,估計都是名人,我認出了歐巴馬、赫本。你坐在椅子上,很快就能按你的要求最完美地把你畫出來。

圖10、聖依納爵羅耀拉教堂

在科爾索大道的聖伊格納齊奧洛可可廣場(建築師菲利波拉古齊尼設計的),我們看見和耶穌會教堂機乎一模一樣的教堂,同樣是巴洛克式的風格,最大的區別是耶穌會教堂有三座門,而這座教堂只有一座門,而且正立面沒有人物雕塑。這就是以耶穌會教堂為範本而建的聖依納爵羅耀拉教堂(Santa Ignazio di Loyola),乾脆就以耶穌會創始人聖依納爵羅耀拉的名字命名。10

圖11、教堂內寬敞的大廳

走進教堂,感到雖然比不上耶穌會教堂,但仍稱得上富麗堂皇。教堂裡是十字架形設計,有一個後殿及眾多小禮拜堂。莊嚴的科林斯壁柱、裝飾華麗的祭臺、彩色大理石、栩栩如生的人像、大量的鍍金,製造出極為華麗的效果。引人入勝的是由耶穌會的藝術家安德裡亞∙波佐( Andrea Pozzo)於1685年設計的屋頂繪畫,教堂因經費問題沒有像耶穌會教堂那樣,在前廳建一個巨大的橢圓型拱頂,只好讓波佐畫一個。

圖12、屋頂假象繪畫特色的壁畫

波佐充分運用數學的透視原理,將長36米,寬17米的彎曲穹頂變幻成通天的直線建築,繪畫中有柱有拱,有一種三維的效果,以擴闊人的透視和空間感,營造出一些幻覺上的遠景。把人們帶入無窮無盡的想像之中,成功完美地繪製出一幅極其壯觀的景象。如不仔細觀察,會誤認為是畫在橢圓拱頂上。主角聖依納爵在眾天使的簇擁下,飛上天界,受到耶穌和聖母的歡迎。四個角上還有天使與女神分別圍繞著四個牌子,上面寫著四大洲的名稱,代表著耶穌會傳教於全世界。波佐這種假象繪畫特色的壁畫則可以說是精湛之中的精湛,完美之中的完美。假象繪畫又稱幻象繪畫,這種繪畫技法最初由出生於公元23年的古羅馬自然主義畫家,同時通曉自然科學、天文學、詩歌文學、心理學和冶金學的普林吶(Pline)創造。

圖13、華麗的祭壇

這座教堂最初是毗鄰的羅馬學院的教堂,1584年羅馬學院搬進較大的新建築,成為宗座額我略大學。古老的教堂不足以容納17世紀初許多國家的2000多名學生。教皇格雷戈裡十五向他的侄子盧多維科盧多維西主教建議,在學院建立一座獻給耶穌會士創始人的新教堂。該教堂興建於1626年到1650年。建築師賀拉斯·格拉西(Orazio Grassi)。教堂內的彩色大理石、栩栩如生的人像浮雕、裝飾華麗的祭壇、廣泛的鍍金和耳堂的"圓頂"上的油畫,都產生了喜慶和奢華的效果。

圖14、教皇格列高列十五世( Pope Gregory XV)和他的侄子華麗的墓碑。

坐在石棺上的是教皇格列高列十五世;石棺下兩個小天使捧著的畫像,則是侄子紅衣主教盧多維科盧多維西。在教皇格列高列十五世逝世六十年後,皮埃爾·萊格羅斯和皮埃爾·艾蒂安·蒙諾特設計建造了教皇格列高列十五世的這座紀念碑。

圖15、聖依納爵的雕像

這裡也有個聖依納爵的雕像,是Camillo Rusconi的作品。和耶穌會教堂門口的雕像一模一樣。

圖16、圓形穹頂繪畫

教堂的原穹頂比耶穌會教堂的原穹頂小,窗戶也少,光線比較暗。但是每個小禮拜堂的頂部繪畫及牆壁上的雕塑都很突出。左耳堂的聖依納爵羅耀拉小禮堂滿飾大理石、青銅及寶石工藝,是波佐於1695-99年間所完成、祭臺下葬有聖依納爵羅耀拉的遺體。

圖17、《聖路易吉·貢扎加的榮耀》

在右側的小教堂裡,有法國雕塑家(Pierre Le Gros the Younger)1697年創建的大型大理石高浮雕《聖路易吉·貢扎加的榮耀》。聖路易吉·貢扎加是義大利貴族貢扎加家族出身的耶穌會會士,出生於神聖羅馬帝國曼切華公國卡斯蒂廖內德萊斯蒂維耶雷,在羅馬學院(該教堂前身)求學期間因照顧流行病患者而死。他於1605年列福,1726年列聖。

圖18、小禮拜堂牆上菲利波德拉瓦萊的雕塑《天使報喜》

左邊的小教堂有一座大理石祭壇,由菲利波德拉瓦萊(Filippo Della Valle)1649年的雕塑《天使報喜》。

圖19、人民廣場

穿過了科爾索大道,我們來到了人民廣場(又稱波波洛廣場)。人民廣場位於科爾索路北端人民門前,是一座由兩個半圓形構成的橢圓形廣場,是我們在羅馬看到的最大廣場。從古羅馬時代起,人民廣場就是進入羅馬城的重要通道之一。該廣場完工於1820年,是著名設計師瓦拉狄爾(Giuseppe Valadier)的作品,廣場中央4座石獅噴泉間有一座高36公尺的埃及方尖碑,碑頂立有十字架。這是奧古斯都皇帝慶祝羅馬徵服埃及從埃及帶回來的第一塊方尖碑,其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4世紀。從建築學角度判斷,這一廣場應該是經歷了文藝復興、巴洛克和新古典主義三個時期而逐漸形成的。

圖20、高大的方尖碑和"雙子教堂"

廣場南面有兩座相似的巴洛克式教堂,擁有"雙子教堂"的美稱,是在17世紀時為了讓人民廣場更有特色而建立的,分別是"在蒙特桑託的聖瑪麗亞教堂"(Santa Maria in Montesanto)和"聖瑪麗亞神跡教堂 "(Santa Maria dei Miracoli)。蒙特桑託(Montesanto)是"聖山",這個名字是指以色列的卡梅爾山。這兩座教堂雖然具有對稱性,但有些區別,前者的穹頂為橢圓形的,而後者的穹頂則為圓形。

圖21、"在蒙特桑託的聖瑪麗亞教堂"內大廳

"在蒙特桑託的聖瑪麗亞教堂"教堂建於1662年7月15日,由吉羅拉莫.加斯塔爾迪( Girolamo Gastaldi) 樞機主教贊助,1679年完工。最初由Carlo Rainaldi設計,最終由Carlo Fontana完成。18世紀增加了一座鐘樓。教堂裡聖人的雕像據說是貝爾尼尼的設計的。現在的祭壇由盧多維科吉米尼亞尼於1685年設計。左邊的第一座小教堂是聖露西亞清真寺(聖露西)。第二座教堂致力於聖瑪麗亞馬格達萊納德帕齊(Santa Maria Magdalena de Pazzi),由Carlo Rainaldi設計。

圖22、在蒙泰桑託聖瑪麗亞教堂的園穹頂

在蒙泰桑託聖瑪麗亞教堂有一個十二角形的圓屋頂。1904年8月10日,未來的教皇約翰二十三世安傑洛·朱塞佩·龍卡利,在這座教堂被牧師朱塞佩·克佩佩利任命為祭司。1953年,Ennio Francia主教確立了藝術家群體的傳統。在十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天到六月二十九日,每周日都會舉行一場大眾聚會,由一位藝術家讀書,並以音樂為動畫。在群眾結束時,為藝術家們祈禱。由於這些原因,該教堂也被稱為藝術家教堂。

圖23、人民門外側

人民廣場北面的人民門,白色大理石雕成,是昔日古代羅馬帝國相當重要的出入關口,建成於三世紀,比廣場形成要早得多。出了人民門,便是弗拉米尼奧廣場,能看到圍繞著羅馬老城的城牆。我們曾在廣場外某餐廳吃過一頓美味的義大利飯。

圖24、人民門內側

人民門外側有雕塑,內側也很漂亮。1653年,瑞典女王克裡斯蒂娜皈依天主教。據說當年為了迎接瑞典女王前來羅馬訪問,特聘請建築師貝尼尼負責重新裝飾。門內側雕刻著"祝你旅途如意"的字樣。在人民門內兩側,也有兩座教堂,北端教堂別看貌似平常,卻擁有羅馬其它教堂無法相比的藝術珍藏,這就是人民聖母堂(Santa Maria del Popolo)。這是羅馬文藝復興時期的第一座教堂,由教皇保羅四世於1472年修建,有平圖裡基奧、多布拉馬特、拉斐爾、貝尼尼、卡拉巴喬等的作品。該教堂關門早,我們沒趕上,很遺憾。以後有朋友去,千萬別錯過。

圖25、海神波賽東雕塑

廣場的東西兩面各有一組雕像,下面流出泉水。西邊是海神波賽東。因正趕上太陽西下,為躲陽光,我照了一張側面仰視的相片,不太理想。在酷熱的天氣(估計在三十四五度)裡行走兩個小時,我們都有些疲勞,夫人腳不太好,走路有些困難,我們坐在海神波賽東塑像下陰涼處休息,譁譁外冒的泉水從出水口溢出流進一個扇形水池裡,增加了絲絲涼意。羅馬市共有3000座噴泉,每一個廣場幾乎都設有噴水池。這些原本只是蓄水用途的噴泉,隨著國力鼎盛愈來愈講究美觀,而出現瀑布、湧泉、滑泉、噴泉等不同的給水形式,再配合充滿神話色彩的雕塑與水池造型,逐漸成為市民休憩聚會的場所,更進而成為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圖26、羅馬城守護神鵰塑(下面是"母狼乳嬰"的雕塑)

東面一組雕像是母狼乳雙嬰和羅馬城的守護神。著名的"母狼乳嬰"故事記載了有關創建羅馬古城的傳說。公元前7、8世紀,羅馬國王努米託雷被其胞弟阿姆利奧篡位驅逐,其女兒西爾維婭與戰神馬爾斯的孿生兒子羅慕洛和雷莫被阿姆利奧拋入臺伯河,幸遇一隻母狼用奶汁哺餵成活,後被一獵人養育成人。兩兄弟長大後殺死了阿姆利奧,並迎回外祖父努米託雷重登王位。努米託雷把臺伯河畔的7座山丘贈給他們建新都。羅慕洛以自己名字命名新城為羅馬。這一天是公元前753年4月21日,後定為羅馬建城日,並將"母狼乳嬰"圖案定為羅馬市徽。

圖27、真人秀雕塑

廣場柱子邊,有一尊雕像,一動不動。走近一看,是真人秀。酷熱的天氣下,穿著厚厚的衣服,戴著手套、帽子,長時間的一動不動,其熱及苦,旁人很難體會。吃這碗飯真是不容易。誰給錢,他就和誰合影,擺出各種姿態。

圖28、街頭工匠

在科爾索大道,出了古蹟、商店外,引人入勝的就是各式各樣的街頭藝人、工匠及鮮活的藝術。羅馬的所有街道裡,科爾索的街頭藝人及工匠算比較多的。我們看到一個手工藝製作者,是用鐵絲製作各種掛鏈。他還有一種本事,你把你的英文名字寫給他,他能用鐵絲做出漂亮的手寫體名字掛鏈。

圖29、街頭畫《最後的晚餐》

在一座建築前的較寬人行道地面上,出現了一幅巨大的畫作《最後的晚餐》。耶穌身邊的四個聖徒圍著耶穌,表情豐富,如同剛剛從某個教堂的壁畫上降落地面……有一個人正跪在地上用彩筆在繪圖。我開始以為是直接畫在地面上,心想費了這麼大工夫畫的畫,完了再擦掉,太可惜了。走近仔細看,原來是畫在一張很大的紙上。要把如此大的紙上塗滿顏色,不知要耗費多長時間。我在那兒靜靜地看了一會兒,很希望看到有人買他的畫。可是只有看的人,沒有買的人。估計這樣大的一幅畫,價格不會太低。

圖30、噴塗畫

還有一種作畫,看起來簡單快捷,但需要細緻及很高的操作水平。這種作畫的過程很特別,一手用一些刻有圖案的模板遮擋,一手用噴罐裡的顏料噴繪,隨畫面構圖不斷地更換模板和顏料。工匠身手敏捷,技法嫻熟,與其說在作畫,不如說在表演。各種顏色的噴罐交替拿起,晃動,噴色,放下,令人眼花繚亂,目不睱接。感覺就像是在觀看雜技裡的拋接,或是酒吧中的花色調酒……

圖31、噴塗畫家在作畫

很快,美麗精緻的畫面出現了,有羅馬古蹟,也有山水雪松,還有鯨魚躍水。觀看的人報以掌聲,有人掏錢購買。這是我第一次目睹噴塗繪畫,極有特色。義大利人的手工技巧享譽全世界,凡是手工技術含量高的如皮鞋、家具、服裝等,在世界上都是最好的。

無論是街頭藝人,還是畫家、工匠,都沒有什麼執照,也不見什麼城管幹涉,相反,使羅馬增添了魅力。一個國家,既然不能把人民的就業包下來,就應該寬鬆一些。中國原來有各種各樣的街頭藝人、工匠,創造了中國獨特的文化,現在許多都絕跡了。有些只能在電影裡看到。

相關焦點

  • 義大利羅馬威尼斯廣場 環球之旅(37)
    古羅馬帝國第一任皇帝奧古斯都(公元前63年-公元14年)一生致力於擴建羅馬,晚年有句名言:"我接受了一座用磚頭建造的羅馬城,但留下了一座大理石的羅馬城。而這裡,也是帝國廣場大道後的莊嚴背景。得益於數百部在此拍攝的電影,威尼斯廣場非常出名,是羅馬五條最主要街道的節點,"大道"的開端,羅馬老城區的中軸線,從這裡出發的一條筆直的道路,一直延伸到羅馬的人民廣場。
  • 羅馬市政廣場和聖彼得鐐銬教堂 環球之旅(40)
    在威尼斯廣場西南面的卡比多利歐山丘上的卡比多利歐廣場(Piazza del Campidoglio),曾是羅馬政治的中心,也叫市政廣場(The Capitol )。從威尼斯廣場的維託裡亞諾紀念堂前方向南行幾十米,有一個大理石建的一百二十四臺階直通卡比多利歐廣場。該廣場是建築和雕刻的綜合體,被稱之為羅馬最美的廣場之一。
  • 羅馬巴洛克風格的納沃納廣場 環球之旅(41)
    Navona)是羅馬八大廣場之一。其原因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以尼羅河代表的非洲充滿神秘感;另一種是貝爾尼尼特別看不上噴泉旁邊的聖依搦斯蒙難堂(Sant'Agnese in Agone)。喬凡尼·巴蒂斯塔·高裡是義大利巴洛克藝術以及洛可可早年時期的藝術家,他最出名的作品是為羅馬耶穌教堂所做的大型拱頂壁畫《耶穌聖名的勝利》(我在《第一座巴洛克式教堂》一文中曾提到這幅壁畫),並且深深受到濟安·貝尼尼的影響。
  • 漫步羅馬的歷史中心
    我曾經四次遊歷羅馬,都是自由行,每次都是住在羅馬歷史中心,我對羅馬街道的熟悉程度超過我對北上廣的熟悉程度。雖然羅馬有點髒亂差,但羅馬對旅遊者仍然有很強的吸引力,用餘秋雨的話說:全世界所有城市,只有羅馬配的上「偉大」這個稱號。在我看來,羅馬是一座歷史、藝術的城市。這是羅馬的市樹:羅馬松(義大利語發音是「碧諾」)。從羅馬經常乘坐計程車到市中心48歐元。
  • 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一) 環球之旅(25)
    這座方尖碑是羅馬皇帝卡利古拉從埃及亞歷山大城的市集廣場運來羅馬的,起初被豎立在競技場中央。教宗西斯篤五世(Sixtus V)在位時,建築師豐塔納於1586年的3月至9月間,動用了150匹馬和47部絞盤機,才把這座巨大的石碑矗立在現在的位置上。方尖碑碑尖上的釘死耶穌的十字架(後聖彼得被倒釘在上面)是後來加上的。
  • 義大利古羅馬建築的傑作萬神殿 環球之旅(24)
    它始建於公元前3 世紀的阿格裡巴時代,是當時的羅馬執政官阿格裡巴為慶祝亞克興戰役獲勝,向其嶽父奧古斯大帝表示敬意之作,後毀於公元80年發生的火災。到了公元2世紀初,阿德裡亞諾皇帝(哈德良)在原址上進行了重建。他命人在柱頂過梁上刻寫上銅質的刻文,記述了神殿興建的原委。女兒強調,古羅馬的建築,首先要看大競技場,其次就是萬神殿。
  • 羅馬古城一日行
    ,一座遍布教堂聖殿的宗教聖地(有700多座教堂)。自從2011年第一次來到羅馬後,我就夢想有朝一日能獨自穿行羅馬古城。來到特萊維噴泉,遊覽後前往西班牙廣場,在廣場南側有聖母無染原罪紀念柱(「聖母無染原罪」是天主教教義),紀念柱頂端是懷孕的聖母瑪利亞。
  • 巴黎凡爾賽皇家園林 環球之旅(88)
    其他是2008的傑夫·昆斯(Jeff Koons),2010年的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2012年的瓊娜·瓦斯康絲勒(Joana Vasconcelos)和2013年的居斯帕·皮諾內(Giuseppe Penone)。
  • 從羅浮宮到凱旋門 環球之旅(89)
    站在羅浮宮前,向西望去是一條筆直而寬闊的大街,先是看到小凱旋門(卡魯索凱旋門),接著是杜伊勒裡公園,後面是協和廣場上衝雲霄的方尖碑,再往前看是古建築林立的香榭麗舍大街,街的盡頭是戴高樂廣場和巴黎凱旋門。這條大街串連著巴黎許多名勝古蹟、紀念碑和著名街道,被稱為是巴黎的「歷史軸線」和「凱旋大道」。
  • 義大利歷史名城維羅納 環球之旅(43)
    現在,維羅納城中心的交通幹道依然保留著古羅馬時代的網狀結構,羅馬時代的三條主要大道:奧古斯圖斯大道、高盧大道以及波斯突米亞大道都要經過維羅納,由此,維羅納被視作義大利第二大的「古羅馬化」城市。圖7、競技場廣場東邊是世界上現存第三大的橢圓形競技場阿雷納圓形競技場(Anfiteatro Arena),在義大利境內規模僅次於羅馬大競技場。
  • 相約狂歡之旅 「2016香港環球嘉年華」成功開票
    長城網6月7日訊(孫向向)世界級狂歡不夜城進駐石家莊啦!6月5日,「2016香港環球嘉年華」校園開票儀式在石家莊站在河北工程技術學院啟動。活動將於2016年7月23日至10月18日在石家莊市橋西區龍泉農場舉行,石家莊及全省人民將有機會領略到一場前所未有的世界級娛樂狂歡盛宴。
  • 羅馬太美了,在我看來,義大利的其他城市都無法與之相比
    「讓我把羅馬描述一遍,我倒寧願把義大利其他城市給說上四遍。」18世紀初,法國政治家夏爾·德·布羅斯在寫給家鄉朋友的一封信裡這般提到,「羅馬太美了,在我看來,義大利的其他城市都無法與之相比。」旅途伊始,德·布羅斯就已經對羅馬充滿了好感。
  • 羅浮宮的古希臘、古羅馬雕塑 環球之旅(81)
    羅馬神話中的黛安娜,對應於希臘神話的阿耳忒彌斯(Artemis),是宙斯的女兒、狩獵女神、月亮女神、奧林匹斯山上的12主神之一。關於黛安娜的雕塑作品非常多,這件作品可能是最著名的一件。這件雕塑中,黛安娜的聖獸——梅花鹿跟隨著她,她的一隻手正在從背著的箭筒裡抽出一支箭。
  • 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三) 環球之旅(27)
    第1位手持長矛的是聖郎吉諾(S.Longino),是貝尼尼1639年的作品。耶穌被釘十字架時,郎吉諾是羅馬總督派去的行刑兵,耶穌死後正是他把手中的長槍刺入耶穌胸膛來驗證他是否已死。耶穌的血順著長槍流下濺入郎吉諾的眼睛,治好了他的眼病,他頓悟耶穌真的是神的兒子,後成為聖徒。這支長槍被稱作"郎吉諾之槍",成為六大聖物之一。
  • 寧波鄞州羅蒙環球樂園攻略
    羅蒙環球樂園位於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鄞州大道中段1099號,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是4個迪士尼那麼大!園區內擁有羅曼蒂克大道、夢幻世界、神秘大陸、冒險之旅、歡樂廣場及傳奇島六大主題區,讓你仿佛置身於一個「迷你世界」之中。
  • 獅城夜色激情 利來國際F1環球之旅狂歡新加坡
    這場堪稱冠軍試金石的比賽將在9月17日拉開帷幕,利來國際也為相約獅城的盛會準備了「體育競猜開寶箱 狂歡新加坡」的專題活動。   對於資深F1車迷而言,那英的成名曲《白天不懂夜的黑》就是為新加坡站而唱的。作為F1歷史上首場夜間大獎賽,新加坡賽道也是亞洲第一條F1街道賽道。賽道單圈長5.067公裡,共有23個彎道,並以逆時針方向行進。
  • 寧波鄞州羅蒙環球樂園貼心攻略
    羅蒙環球樂園位於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鄞州大道中段1099號,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是4個迪士尼那麼大!園區內擁有羅曼蒂克大道、夢幻世界、神秘大陸、冒險之旅、歡樂廣場及傳奇島六大主題區,讓你仿佛置身於一個"迷你世界"之中。
  • 感受冬日暖陽 打卡樂華城環球冰雪狂歡盛典
    抖音裡,秦嶺雞窩子的冷杉吸引了遊客們成群結隊的打卡拍照,現在有個地方,不用跋山涉水,不用堵車爬山,一樣有夢境般的冰雪,一樣可以拍出酷炫的「大片」,而且還有百老匯風格的歌舞盛典,超炫的跨年煙火狂歡派對,你願不願意帶著心愛的人一起去感受一下!樂華城環球冰雪狂歡盛典將於12月24日正式拉開帷幕,活動期間,多項精彩主題內容等著您的到來!
  • 2016世界級「環球狂歡不夜城」強勢惹火石家莊
    「2016世界級環球狂歡不夜城」(香港環球嘉年華·石家莊站)將於2016年7月23日——10月18日在石家莊市橋西區龍泉農場舉行,石家莊及全省人民將有機會領略到一場前所未有的世界級娛樂狂歡盛宴。開園前一晚(7月22日),環球嘉年華星光演唱會將作為「2016世界級環球狂歡不夜城」活動的開幕式火爆開啟為期88天的娛樂狂歡盛事,屆時,眾多港臺歌手及國內外重量級樂隊等娛樂明星將強勢加盟,環球大咖,值得期待,一同歡聚國際第一莊環球不夜城。
  • 阿爾及利亞的故事之古羅馬遺址(二)傑米拉古羅馬遺址公園
    傑米拉(DJEMILA)位於古城塞提夫附近,首都阿爾及爾以東300多公裡的山崗上,車程3個多小時,交通便利,是阿國國內面積最大的遺址,先看一張位置圖:是世界上最壯觀的古羅馬遺址之一,有廣場、神殿、王宮、凱旋門、以及可容納3000人的歌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