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巴洛克風格的納沃納廣場 環球之旅(41)

2020-10-19 野山的呼喚

圖1、從空中鳥瞰納沃納廣場

納沃納廣場(Piazza Navona)是羅馬八大廣場之一。它之所以著名,是因為這是一座巴洛克風格的廣場,有三座著名的噴泉,其中兩座是巴洛克風格的代表人物、偉大的建築家、雕塑家貝尼尼的代表作。廣場呈橢圓形,四周都是古老建築物,汽車不許進入。

圖2、沃納沃廣場

此處公元1世紀是古羅馬圖密善競技場,據說可容納3萬人。15世紀末闢為市場。1644年,廣場經歷了最重大的變化:教皇英諾森十世開始著手一項激進的巴洛克風格的重建方案。現在,周圍建築大多具有巴洛克風格,古味盎然,環境優美。

圖3、四河噴泉

位於廣場中央的貝尼尼的"四河噴泉"建於1651年,中央是一座方尖碑,方尖碑頂停著一隻鴿子,鴿子代表聖靈,象徵教皇權力至高無上。

圖4、一匹駿馬從山間爬出

噴泉用白色大理石雕成,構思奇特,造型精美。圓形的水池中,屹立著兩座假山,一匹駿馬和一頭雄獅從山間爬出,昂首瞠目,神態生動。池中的兩條大石魚,在波光折射下微微擺動。

圖5、代表歐洲的多瑙河

噴泉呈階梯型,泉水自高而下、順著鋸齒狀的假山無規則地流淌下來。河神們坐在方尖碑基座四角,有的屈膝而坐,有的手臂伸展,筋骨粗壯、肌肉豐滿、表情不一,分別代表著當時已知的四條大河:非洲的尼羅河、亞洲的恆河、歐洲的多瑙河以及拉丁美洲的拉普拉塔河。

圖6、代表拉丁美洲的拉普拉塔河

普拉塔河是南美洲的主要河流,阿根廷、烏拉圭和巴西以普拉塔河為界,西班牙文普拉塔是白銀的意思,16世紀的阿根廷是西班牙的殖民地,這裡普拉塔河代表美洲。普拉塔河神旁一堆硬幣表示富裕的美洲在為歐洲提供財富。

圖7、代表非洲的尼羅河神用布蒙住頭

為什麼埃及尼羅河神用布蒙住頭?其原因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以尼羅河代表的非洲充滿神秘感;另一種是貝爾尼尼特別看不上噴泉旁邊的聖依搦斯蒙難堂(Sant'Agnese in Agone)。據說有這樣一段軼事,貝爾尼尼在設計"四河噴泉"時說,"簡直不忍目睹的教堂",並將尼羅河神的頭用布裹起來;又說,"教堂如果倒了就麻煩了,"所以將拉普拉塔河神的神態雕塑的很恐怖,左手朝著教堂方向伸出去。貝爾尼尼和他的學生、教堂設計者博羅米尼是人所皆知的競爭對手,但我認為這段軼事是後來人編的。

圖8、代表亞洲的恆河

整個噴泉顯得更雄偉。可以說是貝尼尼非凡想像力下的產物,其影響所及,非筆墨所能形容。隨著泉聲不絕的流瀉,似有著不同的躍動,帶來強烈的立體感,體現出噴湧不息的生命力。

圖9、盾形徽章

噴泉雕塑中還有一個盾形徽章,上面有教皇的三重冠和兩把天堂的鑰匙。

圖10、海神噴泉

廣場北邊有一座"海神噴泉",是德拉波爾塔1574年作品。南面有一座"穆爾人的噴泉",也是貝尼尼的作品。三座噴泉各有特色,其雕像栩栩如生,使納沃納廣場具有獨特的魅力。

圖11、水池中央是海神波塞冬大戰章魚

波塞冬(Poseidon)是希臘奧林珀斯十二主神之一,是宙斯的哥哥,地位僅次於宙斯,九大行星中的海王星。他與宙斯共同戰勝了父親克洛斯之後,他負責掌管海洋,以三叉戟主宰水域,在水上擁有無上的權威,是大地的動搖者。他能呼喚或平息暴風雨,輕易地令任何船隻粉碎。

圖12、丘比特和馬

波塞冬的神性廣泛,有強烈的侵略性和極大的野心,時刻想奪取宙斯天帝的寶座,但被宙斯發覺,把他放逐到地上受刑,幫助拉奧墨多王修建特洛伊城。此外他還常與諸神交戰,波塞冬曾經與雅典娜爭奪雅典,可惜最後還是敗給雅典娜。一怒之下,他曾經用洪水淹沒雅典。在爭奪雅典時,他變出第一匹馬,所以他也是馬匹的保護神。在海神的雕塑裡,往往都有馬。

圖13、海仙女涅瑞伊得斯

傳說原來的海神是涅柔斯,有50個女兒,都是海仙女,涅瑞伊得斯是其中一個。宙斯推翻父親統治後,波塞冬代替涅柔斯出任海神,涅柔斯一家住在愛琴海。

圖14、"穆爾人的噴泉"正面

"穆爾人的噴泉"1576年由波爾塔完成,1654年貝爾尼尼作了修改。中間的肌肉男摩爾人是貝爾尼尼後面加上去的,摩爾人站在大海螺上,正在扭一條海豚。人們歷來習慣於把中世紀西班牙的穆斯林叫做穆爾人(moro)。提起穆爾人,就使人不由得想起十五六世紀發生在西班牙的種族及宗教大迫害。

圖15、"穆爾人的噴泉"背面

一五二六年,西班牙全境的穆爾人被迫改信天主教。一五五六年,菲利普二世頒布法律, "異教"典籍和文化科學書籍化為灰燼,兒童被強行抱去接受天主教洗禮,反叛者被帶上苦役犯的鐐銬,排成長隊,走向流放路。受到迫害的達幾十萬人,有三萬多人被活活燒死。一六〇九年,菲利普三世國王發布正式命令,將所有穆爾人驅逐出西班牙國土,大規模的驅逐延續至一六一四年,已經改信天主教的三百萬西班牙穆爾人被迫離開了祖祖輩輩生活的家園。

圖16、特裡同鼓著腮幫在吹螺號

噴泉四個方向都有特裡同鼓著腮幫在吹螺號。特裡同是海神波塞冬的兒子,外形人身魚尾。傳說他吹響的螺號能掀起滔天巨浪。每個特裡同略有不同。噴泉分兩層,特裡同螺號裡噴出的水流到的是第一層,水池邊有四張"怪臉",他們噴出的水流淌第二層。

圖17、聖依搦斯蒙難堂

聖依搦斯蒙難堂(Chiesa di Sant'Agnese in Agone)是典型的巴洛克教堂,由著名建築師卡羅·拉伊納爾迪與弗朗切斯科·博羅米尼設計的。這裡曾是羅馬皇帝圖密善名字命名的圓環廣場,公元4世紀羅馬皇帝戴克里先殘酷迫害基督徒,13歲的聖依搦斯承認信仰基督教而在這裡被迫害致死,1652年在她殉難的地方建起了這座教堂。

圖18、教堂大門內側上面是巨大的風琴,下面是英若森十世的塑像,旁邊圍繞著天使。

博羅米尼不滿足於用古典建築的柱式去裝飾立面,而用一組由巨大的穹窿頂以及兩側的塔樓作為建築立面。塔樓第一層是正方形的,而第二層卻是圓形的,兩層之間是用一種斷斷續續的古怪簷部聯繫在一起,使傳統流派的建築師個個瞠目結舌。這座教堂最有特點的是,七座祭臺都飾有浮雕和石像,富有藝術價值。這是十七世紀中的革新形式:祭臺上所供奉的不是畫像,而是一系列的大理石浮雕像。進入教堂,教堂大門內側上面是巨大的風琴,下面是英若森十世的塑像,旁邊圍繞著天使。

圖19、雕塑《聖依搦斯之死》

這是費拉塔1664年完成的作品,聖依搦斯火刑殉教。雕塑表現出她大義凜然、無所畏懼、赴湯蹈火在所不惜。依搦斯是跟隨聖母瑪利亞的七位聖女之一。傳說依搦斯13歲時貌美如花,求婚者很多。但她不為所動,自稱除了耶穌以外別無所愛,矢志不嫁。那些沒得逞的歹徒向天主教告發她信基督教,當局把她投入娼門作為懲罰。

圖20、圓拱頂壁畫《天國的榮光》

教堂內的圓拱頂壁畫《天國的榮光》由費裡和科爾貝裡尼1689年共同完成。關於她殉道的方式則難以確定。達瑪穌說她是受火刑而死,安博和普登爵則謂她遭斬首致命,而有首著名的聖詩卻說她被割斷頸項的動脈而死。普登爵暗示聖女死前曾受過特殊的酷刑。後世關於她的傳奇故事,便是這樣演變出來,傳她曾被人赤身捆綁在那裡示眾,讓人嘲弄,但她的頭髮卻奇蹟似的長起來為她蔽體。死後被封為聖女。

圖21、主祭壇與浮雕《神聖的家庭》

主祭壇與浮雕《神聖的家庭》由多梅尼科.圭迪(Domenico Guidi)創作於17世紀。浮雕的中心人物是兒童時期的耶穌,在耶穌面前下跪接受禮物的是他的表弟兒童時期的約翰。約翰身後的女人是他的母親聖婦依撒伯爾,他母親後面的男人是他的父親匝加利亞。聖約翰就是使徒約翰,是雅各的兄弟,他們的母親為依撒伯爾,傳說是基督母親瑪利亞的妹妹,家資富有,曾資助耶穌和門徒。

圖22、教堂拱頂大型壁畫《聖女依搦斯入天堂榮耀》

教堂拱頂大型壁畫《聖女依搦斯入天堂榮耀》由喬凡尼·巴蒂斯塔·高裡於1667-1671完成。喬凡尼·巴蒂斯塔·高裡是義大利巴洛克藝術以及洛可可早年時期的藝術家,他最出名的作品是為羅馬耶穌教堂所做的大型拱頂壁畫《耶穌聖名的勝利》(我在《第一座巴洛克式教堂》一文中曾提到這幅壁畫),並且深深受到濟安·貝尼尼的影響。

圖23、浮雕《聖艾默恩齊娜殉難》

義大利巴洛克式的雕塑家費拉塔( Ferrata1610 - 1686年)1660年創作的浮雕《聖艾默恩齊娜殉難》。聖依搦斯殉難後有一個女孩在她墓前不停祈禱,她自稱艾默恩齊娜,是依搦斯奶媽的女兒,無論別人怎麼勸說她都不肯離開,還不斷為依搦斯申訴,最後被暴徒用石塊砸死。她死後也被封為聖女。在浮雕中,中間的是聖艾默恩齊娜,她後面是用石塊砸她的暴徒。

圖24、羅西(Rossi)的浮雕《聖亞勒克西之死》

聖亞勒克西(Saint Alexius )是一位東方聖徒,他原是參議院富有階層Euphemianus的獨子,為逃離父親給他安排的婚姻,偽裝成乞丐,住在敘利亞的埃德薩附近。他為窮人和兒童祈禱,並把乞討的食物分享給其他窮人。當地人相信他是"上帝的人",公元 412 年他去世後,人們才知道他是羅馬人,後來被尊為聖人。對他的崇拜在敘利亞發展很快,並在9世紀蔓延到整個東羅馬帝國。

圖25、浮雕《聖塞西莉亞之死》

浮雕《聖塞西莉亞之死》是拉齊(Raggi )1667年作品。 浮雕的左半部是教皇和他的隨從,右邊是為她祈禱的基督徒。在西方歷史上第一個聖人的肉身被奇蹟般保存的,是聖人塞西莉亞 (St. Cecilia) ,也就是後來被西方人尊崇的音樂的保護神。作為基督徒的塞西莉亞在公元177年被天主教當局殺害。1500年後的公元1599年,在對她下葬的大教堂整修時,人們在聖壇下方的發現了她的白色大理石石棺,打開後發現聖人塞西莉亞的肉身不但沒有一點腐敗的跡象,而且還保持1500年前被埋葬時的姿勢。一個月後,當著眾多大主教和各國的外交官員與代表,教皇克萊門特八世在主持了莊嚴大彌撒之後,親自將聖人的肉身重新葬於聖壇之下。

圖26、浮雕《聖尤斯塔斯的殉難》

這是馬爾他巴洛克式的雕塑家麥覺瑞卡法(Melchiorre Cafà1636-1667)的作品。他是雕塑家洛倫佐·加法的哥哥。據傳聖尤斯塔斯是羅馬皇帝圖拉真的一位將軍。傳說在一次狩獵時,他在一對牡鹿的鹿角間看到了一個發光的十字架,之後便皈依了基督教。隨後,在一次戰役勝利之後,他拒絕加入感謝羅馬神祇的隊伍,拒絕崇拜羅馬眾神,於是他成為了一名基督教殉道者,連同妻子和兒子一起被活活燒死。

圖27、雕塑《英勇就義的塞巴斯蒂安》

教堂裡比較有名的就是這座聖塞巴斯蒂安的雕塑,是皮埃爾·保羅場的作品。塞巴斯蒂雙手被縛,但是神態安詳,嘴邊若有若無的笑意,完完全全看不出這是一個飽經折磨即將死去的人。在基督教飽受羅馬帝國迫害的年代,身為戴克里先皇帝弓箭隊長的塞巴斯蒂安,卻是一虔誠基督徒,他說服更多士兵信教,終於傳到皇帝耳中,不肯背叛信仰死在亂箭之下,卻在幾天後復活。作為上帝萬能的明證,復活後塞巴斯蒂安再次去找戴克里先皇帝,展示他的傷痕。這樣的平靜和堅定也許在皇帝眼中是最大的嘲諷,塞巴斯蒂安再次被判處死刑,這次是被活活打死。

圖28、廣場上的真人秀

在酷熱的天氣裡,遊人走過納沃納廣場噴泉時,都會洗洗手,或者在水池旁邊坐坐。廣場上再見真人秀,酷熱的高溫,穿上如此厚的道具服裝,真不容易。

圖29、廣場上的畫攤

到了傍晚,衣冠楚楚的紳士淑女們在這裡漫步,以他們為賺錢目標的賣藝和繪肖像畫的人隨之陸續來到廣場。每逢假日,廣場中匯聚許多攤販成為跳蚤市場。

圖30、廣場上的酒吧

廣場南邊,各種酒吧一字排開,下午和夜晚生意非常興旺。意大 利98%的人為天主教徒,但據說教規已"越來越人性化",一個標準的義大利公民,衣飾高雅而性感,步伐緩慢,晚睡晚起,沉溺於葡萄酒、濃咖啡和足球,整個下午泡在街邊的酒吧咖啡館,慢悠悠地聊天,喝著託斯卡納產的上等葡萄酒,啃著巨大的匹薩,打著花樣繁多的微妙手勢。

相關焦點

  • 納沃納廣場——羅馬最美麗的巴洛克式廣場
    納沃納廣場(Piazza Navona)位於義大利羅馬,由圖密善皇帝於公元86年建成,廣場呈寬闊的橢圓形,是羅馬最美麗的廣場。1644年廣場經歷了最重大的變化,教皇英諾森十世開始著手一項激進的巴洛克風格的重建方案。
  • 羅馬最美麗的廣場 納沃納廣場
    納沃納廣場(Piazza Navona) 位於羅馬中心區,它是羅馬最美麗的廣場。納沃納廣場坐落在由圖密善皇帝於公元86年所建的擁有3萬個座位的大型競技場的遺址上。現在廣場仍然保持著橢圓形輪廓,正好與阿戈納利斯競技場的形狀相配。廣場的名稱就源於該運動場。
  • 義大利 羅馬 納沃納廣場
    早餐後帶著滿腹溫暖,來到期待已久的納沃納廣場。這裡因有著三座著名的噴泉而成為巴洛克藝術的聖地,吸引著世界上無數的遊客。位於廣場中央的四河噴泉,是濟安·貝尼尼的作品。四河噴泉背後的聖埃格尼斯教堂位於廣場中段,是一座巴洛克風格的天主教堂,正面有著非常複雜精妙的立面雕塑裝飾、穹頂和鏤空十字架,和對面 的四河噴泉遙相呼應,非常壯觀。而相較之下內部的裝潢則沒有那麼出色,就是一般教堂的模樣。廣場北端的尼普頓噴泉是博爾塔的作品,描繪的是羅馬神話中的海神尼普頓,即希臘神話中的波塞冬。
  • 納沃納廣場(Piazza Navona) ——羅馬最美麗的廣場
  • 羅馬廣場風景畫:納沃納廣場、聖彼德羅廣場-帕尼尼|美術作品
    A.D 17C-18C義大利畫家_喬瓦尼·保羅·帕尼尼(Giovanni Paolo Panini 生於1691年6月17日 至 1765年10月21日),是一位羅馬畫家和建築師,主要以「風景畫」而聞名。作為一名畫家,帕尼尼最出名的是他對羅馬遠景的描繪。帕尼尼最著名的作品包括他對萬神殿內景的描繪,以及他的維都特畫,畫中描繪了羅馬的景色。
  • 巴洛克最著名的藝術大師——貝爾尼尼(二)
    「羅馬是貝爾尼尼的羅馬」。傅雷語。這個說法並不算誇張,因為在羅馬,巴洛克的建築,廣場上的雕塑噴泉,貝爾尼尼的身影無處不在,至少,羅馬城的主要風格是他確立的,這點確信無疑。更大範圍的說貝爾尼尼的藝術理念影響了整個義大利,甚至整個歐洲。
  • 羅馬狂歡的科爾索大道 環球之旅(38)
    女兒說,前面的柱子是古羅馬哈德良(又稱阿德利亞若)大帝神廟的遺址。羅馬城裡廣場特別多,古代的、現代的、大的、小的、著名的、非著名的廣場,星羅棋布,且又各具特色。最著名的有八個,除了前幾篇文章介紹的西班牙廣場、威尼斯廣場、共和國廣場以及現在介紹的圓柱廣場外,還有人民廣場、納沃納廣場、奎裡納勒宮廣場、坎皮多利奧廣場。以後將陸續介紹。圓柱廣場呈矩形。北側是基吉宮,曾經是奧匈帝國的大使館,現在是義大利總理內閣會議廳。
  • 三座噴泉一個教堂組成的納沃納廣場,羅馬生活縮影,就在市中心
    如果你去過羅馬,請問你對於羅馬最深的印象是什麼?就我而言,那肯定是數不勝數的古建築,以及數量繁多的精美教堂、造型各異的噴泉了,似乎走在羅馬街頭每隔500米你絕對會見到我說的三樣中間的一樣。在羅馬的市中心就有這樣一個廣場,它擁有三個噴泉和一個教堂,被稱為羅馬最美的廣場。
  • 私房遊記之羅馬篇——納沃納廣場 Piazza Navona
    2011年6月24日,我們從巴黎坐火車到達羅馬火車站,坐上40路公交車,4站以後下來,開始尋找旅館。Jay問了報刊亭的老爺爺,他看錯了地址,指給我們旅館地址對面的Navona廣場,結果我們扛著行李跑到了這個後來我們十分喜歡的著名的納沃納廣場 (Piazza Navona)。納沃納廣場 (Piazza Navona) 尼普頓噴泉:位於廣場北端,博爾塔作品。尼普頓是羅馬神話中的海神,即希臘神話中的波塞冬。
  • 那沃那廣場海神噴泉:「海王星與章魚的戰鬥」雕塑,羅馬人氣聖地
    海神噴泉位於羅馬那沃納廣場的北端。1570年恢復羅馬Aqua Virgo渡槽後,立即開始將供水管延伸至戰神廣場地區,這是該市人口最稠密的地方。修復供水管時,在市內興建了幾個噴泉。16世紀時,海神噴泉(沒有雕塑)和在廣場另一邊的摩爾人噴泉均由G Della P設計,由教宗額我略十三世資助。下部採用白色大理石,上部採用當地石材。在接下來的300年,噴泉保留,沒有雕像,直到1870年義大利統一,羅馬成為義大利首都後,於1878年,增加了「海王星與章魚的戰鬥」雕塑。沃納廣場位於義大利羅馬歷史中心區,是羅馬最美麗的廣場。
  • 羅馬古城一日行
    ,一座遍布教堂聖殿的宗教聖地(有700多座教堂)。我們從南面走入鬥獸場南廣場,廣場西南側是君士坦丁凱旋門,西側是古羅馬廢墟。來到特萊維噴泉,遊覽後前往西班牙廣場,在廣場南側有聖母無染原罪紀念柱(「聖母無染原罪」是天主教教義),紀念柱頂端是懷孕的聖母瑪利亞。
  • 納沃納廣場是羅馬最美麗的廣場,這裡還有非常著名的四河噴泉!
    這裡有很多民間藝術家,所以又稱作藝術家廣場。海神噴泉是博爾塔 Giacomo Della Porta在1574年設計和建造的,中間的雕塑是海神尼普頓 Neptune(希臘神話叫波塞冬Poseidon)大戰章魚,四周圍陪伴有丘比特的是海中仙女涅瑞伊得斯 Nereidi納沃納廣場很大,始建於公元十五世紀,據說原來是擁有3萬個座位的大型競技場,所以現在仍然保持著橢圓形輪廓。
  • 羅馬一定要打卡的地方,一個廣場有三座噴泉,從早晚都人潮湧動
    羅馬也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的中心城市(另一城為佛羅倫斯),這座古城保留著讓人難以置信的世界遺產建築,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譬如古羅馬鬥獸場、萬神廟,羅馬國立博物館,君士坦丁凱旋門、艾馬努埃爾二世騎馬的鍍金大銅像等等,每一個都是藝術的奇蹟遺存,可以說這是一座整個城市都是世界遺產的博物館。
  • 羅馬市政廣場和聖彼得鐐銬教堂 環球之旅(40)
    在威尼斯廣場西南面的卡比多利歐山丘上的卡比多利歐廣場(Piazza del Campidoglio),曾是羅馬政治的中心,也叫市政廣場(The Capitol )。從威尼斯廣場的維託裡亞諾紀念堂前方向南行幾十米,有一個大理石建的一百二十四臺階直通卡比多利歐廣場。該廣場是建築和雕刻的綜合體,被稱之為羅馬最美的廣場之一。
  • 義大利羅馬威尼斯廣場 環球之旅(37)
    古羅馬帝國第一任皇帝奧古斯都(公元前63年-公元14年)一生致力於擴建羅馬,晚年有句名言:"我接受了一座用磚頭建造的羅馬城,但留下了一座大理石的羅馬城。而這裡,也是帝國廣場大道後的莊嚴背景。得益於數百部在此拍攝的電影,威尼斯廣場非常出名,是羅馬五條最主要街道的節點,"大道"的開端,羅馬老城區的中軸線,從這裡出發的一條筆直的道路,一直延伸到羅馬的人民廣場。
  • 它是羅馬最美麗的廣場,在懸疑小說裡卻成了主教喪身之地
    因此,有人說,這本書,分明就是一部羅馬教堂導遊圖。確實有不少影迷或是書迷,按圖索驥,走訪了書中所提及的這些景點。小說中代表元素「水」的雕塑,就是在納沃納廣場(Piazza Navona)——這個充滿了藝術氣息的廣場上,紅衣主教慘死在廣場上的噴泉裡。
  • 納沃納廣場,比羅馬任何別的廣場有更舒展的空間,看著很漂亮
    汽車被禁止入內的,納沃納廣場(Piazza Navona),比羅馬任何別的廣場有更舒展的空間。白天鴿子在天空飛翔,一幅悠閒的景象。夜晚衣冠楚楚的紳士淑女們和遊客在這裡漫步,以他們為賺錢目標的賣藝和繪肖像畫的人陸續來到廣場。
  • 義大利旅行筆記之五|美麗的納沃納廣場
    )    羅馬遊,第三天   主要景點:國中國梵蒂岡、聖天使堡、納沃納廣場離開梵蒂岡城國,我們順著大鑰匙的方向,走不遠就看到了高高的聖天使堡。(May 拍攝)因為累了,我等著等著就有點不耐煩了,催促了好幾次,他們這才依依不捨地離開天使橋,我們就奔赴計劃中的納沃納廣場了。納沃納廣場離聖天使堡非常近,拐過幾個小巷子就到了。納沃納廣場 文藝氣息濃鬱
  • 漫步羅馬的歷史中心
    我曾經四次遊歷羅馬,都是自由行,每次都是住在羅馬歷史中心,我對羅馬街道的熟悉程度超過我對北上廣的熟悉程度。雖然羅馬有點髒亂差,但羅馬對旅遊者仍然有很強的吸引力,用餘秋雨的話說:全世界所有城市,只有羅馬配的上「偉大」這個稱號。在我看來,羅馬是一座歷史、藝術的城市。這是羅馬的市樹:羅馬松(義大利語發音是「碧諾」)。從羅馬經常乘坐計程車到市中心48歐元。
  • 納沃納廣場,西班牙廣場,萬神殿,羅馬景區建築宏偉大氣十分少見
    這個假期就想去境外看看與眾不同的建築,和羅馬風格的藝術氣息,所以提前就預定了機票。飛機上享受了一頓豐盛的義大利風味飛機餐,但是確是半夜兩點被叫起來享用的飛機餐,真是太難忘了,而且空姐都是外國人,並不是中國空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