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歷史: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城鄉居民十大日用品

2020-12-13 張再坤

黑白電視機,如天津產的北京牌電視機

熨鬥,又分為蒸汽熨鬥和電熨鬥

電熨鬥

家用縫紉機,有飛人牌、飛躍牌

黑白照相機,如上海照相機廠出品的海鷗牌相機

各地生產的肥皂

回力是中國最早的時尚膠底鞋品牌。在20世紀70年代,回力鞋幾乎就是運動休閒鞋類的唯一象徵;相比解放鞋而言,它簡潔鮮明的設計在那個同質化的時代顯得卓爾不凡。到80年代時,擁有一雙回力鞋在青少年中已經是相當牛的潮人標誌。

自行車是人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有天津生產的飛鴿牌、上海產永久牌等

各式中低檔手錶,有煙臺生產的北極星牌、上海產上海牌、南京手錶廠產鐘山牌手錶

蛤蜊油,又名瓦殼油、貝殼油、歪子油。

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人們的生活普遍貧困,日用品供應相對睏乏,而蛤蜊油的作用僅限於防止皮膚皸裂。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收音機算是一件家用電器,是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進入平常人家。

相關焦點

  • 山東蒙陰岱崮「人民公社大食堂」,重溫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記憶
    人民公社大食堂是一座由原「三線」軍工廠民豐機械廠(9381廠)遺存廠房改建的「人民公社」,重現了上世紀七十年代中國社會的場景,讓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的人倍感親切。人民公社食堂位於蒙陰縣岱崮鎮上山下鄉度假區內,隱匿於沂蒙群崮之間。
  • 圖說歷史:解放初期及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照明工具:煤油燈
    自清末,煤油燈被引入中國。解放初期及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時候,農村家庭大都使用煤油燈照明。最簡單的煤油燈如下圖,利用用過的墨水瓶或藥瓶,先在蓋上打一個圓孔,然後將牙膏或白鐵皮製成的燈芯模插到圓孔裡,用棉花或布條做燈芯,在瓶內注入煤油,用火柴點上就可照明。最簡單的煤油燈。用藥瓶做成的最簡單的煤油燈。
  •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農民的集體記憶——供銷社
    中華全國供銷總社,簡稱供銷社,現在依然存在,不過它深深的植根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農民的記憶中。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布成立,它在華夏大地上算是一個全新的政體,伴隨而來的是全新的經濟體制,1950年成立中華全國合作社聯合總社,負責統一管理全國供銷、消費、信用、生產等的合作社。
  •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成人電影海報 你想收藏哪張?
    原標題: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成人電影海報 你想收藏哪張?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成人電影海報 你想收藏哪張?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成人電影海報 你想收藏哪張?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時,世界格局呈現多極化的發展趨勢,美國經歷一系列的戰爭後身心疲憊,嬉皮運動、性解放浪潮及各種反戰運動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其中 「要做愛,不要戰爭」等口號在坊間流傳。大部分人一起看成人片在當時是一種正常的生活解壓方式,而由於80年代前錄像機還未進入美國家庭,所以他們只能通 過在電影院看成人片。
  • 老物件:七十年代的十大「名牌」,件件都是回憶
    鳳凰牌自行車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鳳凰牌自行車是熱賣的緊銷產品,擁有一輛鳳凰牌自行車可以讓一家人倍有面子。飛人牌縫紉機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縫紉機是結婚的標配之一,就好比現在的房子一樣。北京牌電視機1958年3月,天津無線電廠試製出我國第一臺國產電視機——「北京牌」黑白電視機。
  •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鄧麗君被稱為歌后,還有一個鳳飛飛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鄧麗君被稱為歌后,還有一個鳳飛飛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能被稱作歌后的,除了鄧麗君,就只有鳳飛飛了。鄧麗君總是頂著風飛飛的光環,鄧麗君比鳳飛飛大七個月,但是鄧麗君在1962年憑藉自己溫潤甜美的歌喉名聲大噪。
  • 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東湖公園竟長這樣!這段記憶老蓬江...
    本文原標題:《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東湖公園竟長這樣!這段記憶老蓬江人都未必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邁上新臺階抓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重大機遇,攜手港澳加快推進相關工作,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憑票購買的自行車,如今成了健身工具,少有人騎
    隋唐大運河畔的河南省滑縣道口古鎮,廢棄多年的紙廠車間改造成了五鳳園酒店,門前廣場上展示的十幾輛嶄新鳳凰自行車,吸引人們駐足端詳,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大都有過節衣縮食攢工資買自行車的經歷。(王子瑞 攝)這輛綠色的自行車,應該是郵政部門定製的吧!
  • 珍貴老照片:七十年代的上海,七十年代的臺灣,七十年代的香港
    珍貴老照片:這一張照片是70年代末,上海南京路的抓拍照,從照片上看去當時的南京路已經是人來人往!珍貴老照片:這一張照片是七十年代的北京天安門廣場的抓拍照,從照片中看去,當時的北京人出行基本上都是騎自行車,那時候的人生活簡單,人們也都十分樸實!
  • 綠皮火車變食堂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型蒸汽車改造似穿越時光
    2016年3月18日訊,昨日,山東建築大學火車餐廳是將退役的東風5610號綠皮火車與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解放型蒸汽機車放置在校園之後,火車8節車廂改造成「火車餐廳」。 據了解,這個火車餐廳是將退役的東風5610號綠皮火車與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解放型蒸汽機車放置在校園之後,火車8節車廂改造成「火車餐廳」。不少學生稱,每天伴隨著音樂,與同學一同在火車上吃飯,真是一種享受。 來源:中國網
  • 河北武強「千年大集」:再現冀中南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農村生活場景
    崔志平 攝中新網衡水9月26日電 (崔志平 郝燁)26日,在第二屆衡水市旅遊產業發展大會(簡稱「旅發大會」)期間,河北省武強縣街關古鎮·千年大集再現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冀中南農村生活場景。在旅發大會期間,「千年印記」衡水市第二屆民俗文化節在河北省武強縣街關古鎮·千年大集舉行。
  • 少為人知的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紅色革命」影像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不只有一般媒體報導中資本主義的燈紅酒綠和紙醉金迷,亦有普通的底層大眾以及為大陸「紅色革命」所激蕩的左派。而蒙敏生正是憑藉相機記錄了這少為人知的一面。今天微信,分享其中涉及「紅色革命」的部分影像,對比彼時大陸「革命」影像,意味複雜。「人在天堂,很難理解地獄。蒙敏生先生的作品就在兩者間觀望。憑一心熱血和有點幼稚的憧憬,碰出些創意的火花。」
  • 陶東風:《七十年代》與破碎的七十年代
    其中很多冠以「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等紀年標題。北島和李陀主編、北京三聯書店2008年版出版的《七十年代》就是其中影響較大的一本。不管作者和出版社主觀意圖是什麼,也不管讀者的消費心理是什麼(反思抑或消費),這類著述的出版總是一件好事。魯迅先生早就批評我們這個民族一直存在嚴重的遺忘症,或刻意、或無意地迴避歷史,迴避記憶,特別是一些讓人痛苦的災難記憶。
  •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報》文章引述了毛澤東指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祖國上下廣大知識青年響應偉大領袖毛主席的號召,積極上山下鄉,插隊落戶,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隨即在全國開展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活動。
  • ...上世紀六十年代「學大寨樣板」,到如今打造黨建綜合體 儋州石屋...
    「廣東學大寨的樣板」從儋州市城區駕車,沿北部灣大道向西行駛約2公裡,拐進一條林蔭大道再走幾分鐘,你就會看到一個特別的村莊:迎面是一個低頭拱背、奮力前行的孺子牛石雕,村口掛著「中國村官精神館」大牌子,村裡一排排的二層建築,有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氣息。
  • 2021年城鄉居民醫保繳費登記20日截止
    2021年度城鄉居民醫保參保繳費登記工作將於2020年12月20日截止,除符合中途參保條件的情況外,因個人原因未按時參保繳費的,2021年度中途不予補繳。尚未繳費的城鄉居民要抓緊時間了,以免影響下一年度保障待遇。市醫保中心、市稅務部門特別通過媒體向市民詳解十大徵繳熱點問題。
  •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報》文章引述了毛澤東指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祖國上下廣大知識青年響應偉大領袖毛主席的號召,積極上山下鄉,插隊落戶,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隨即在全國開展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活動。
  • 在浦東圖書館 「中國知網」免費用 進口卡拉揚六七十年代珍藏版CD...
    原標題:在浦東圖書館 「中國知網」免費用,進口卡拉揚六七十年代珍藏版CD套裝竟然也有   「中國知網」免費用,
  • 珍貴老照片:七十年代的上海,七十年代的臺灣,七十年代的香港
    珍貴老照片:這一張照片是70年代末,上海南京路的抓拍照,從照片上看去當時的南京路已經是人來人往!珍貴老照片:這一張照片是七十年代的北京天安門廣場的抓拍照,從照片中看去,當時的北京人出行基本上都是騎自行車,那時候的人生活簡單,人們也都十分樸實!
  • 上世紀80-90年代江城武漢老照片,重回舊日時光
    武漢這座城市,是一座歷史悠久的英雄城市,是已經具有了3500年歷史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這裡是中國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是中國著名的江城,中國第一大河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在城中交匯,形成武昌、漢口、漢陽三鎮鼎立的壯美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