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上「體育課」 大學校園吹「運動風」「健康風」

2020-12-26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武漢大學的學生在引體向上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攝

  「我希望年輕的你們與國家、與時代的脈搏共振。體育教會我們永不服輸、永遠進取的精神,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冠軍。」

  近日,在天津大學2019新生開學典禮上,奧運冠軍、桌球大滿貫得主鄧亞萍為近5000名本科新生講授了大學生涯中的第一堂體育課,分享了對於「體育精神」的理解。

  又到開學季,體育課成為不少高校「第一課」的選擇。讓更多青年學子重視體育作用、掌握運動技能、養成鍛鍊習慣——如今,高校的「體育風」和「健康風」吹得正勁。 

 「第一堂體育課」:激發學生鍛鍊興趣

  在天津大學的第一堂體育課上,鄧亞萍講述了自己在艱苦條件下堅持訓練的經歷:每天綁著15公斤沙袋在廢舊澡堂裡訓練,冬天地上結冰打滑,夏天酷暑難耐……「不利的客觀條件不能阻止你前進的步伐。」鄧亞萍說。

  「希望通過這樣的講座,激發同學們對於體育鍛鍊的興趣和內生動力,發揮體育的育人作用。」談及「第一堂體育課」的目標,天津大學體育部主任吳金克說,學校要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鍊、養成終身鍛鍊的習慣。

  上周,西南交通大學的新生也迎來了第一堂體育教育課。7000多名新生跟隨奧運國際裁判員劉江和亞運會冠軍曾秀君一起「熱身」,以運動的方式開啟自己的大學生涯。

  同樣為新生集體上體育課的還有清華大學。不久前,4000餘名清華大學新生與學校全體體育教師面對面,聆聽清華人的體育故事,了解清華體育的內容和要求。

  事實上,清華大學的「第一堂體育課」由來已久,是由著名體育家馬約翰於上世紀50年代創立的。「無體育,不清華」的體育傳統與體育精神便由此而來。從2014年開始,清華大學恢復了這一傳統,重新開設「第一堂體育課」。

  在今年的體育課上,中國工程院院士、87歲高齡的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教授倪維鬥現身「課堂」。他通過自身經歷,講述了體育鍛鍊的重要性。倪維鬥說,體育鍛鍊不僅能夠讓身體強壯、磨鍊吃苦耐勞的精神,還能讓自己保持頭腦清醒,更高效地投入工作。

四川外國語大學師生展示排舞。 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攝

  「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體質「補課」刻不容緩

  50多年前,清華大學提出了「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的號召。隨著全民健身的日益深入,高校體育再度煥發活力。體育成績和體質指標,如今成了高校學子必須達到的「硬槓槓」。

  高校越來越重視體育,背後的原因其實有些「辛酸」。在不少專業人士看來,如今高校體育很重要的一項作用是「補課」——由於中小學階段缺失體育教育,很多基礎性的體育教育內容不得不在高校開設。而在歐美一些發達國家,掌握運動技能、養成鍛鍊習慣等體育教育的目標,其實是在中小學階段完成的。

  這些年,儘管中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出現積極變化,但學生群體連續多年體質下降是不爭的事實。2015年國民體質監測報告顯示,7歲到19歲的學生體質狀態中,大學生下滑最嚴重;2017年《中國學生體質監測發展歷程》指出,我國大學生體質呈下降趨勢,肥胖率持續上升,每5年提高2%到3%。

  大學生體質為何下滑明顯?專家表示,鍛鍊意識和能力的缺乏、生活方式的改變是重要原因。

  「很多家長希望孩子先把文化課學好,上大學後再鍛鍊,但實際上鍛鍊習慣的養成,鍛鍊意識、能力的形成,是從小就培養出來的,等到大學惰性就形成了,沒有動力了。」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副主席薛彥青表示。

  移動網際網路發展和電子設備普及,也讓不少大學生「宅」在了宿舍和教室,健身鍛鍊便成了「老大難」。

  為了提升高校學生的身體素質,我國對高校體育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2017年4月發布的《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指出,要持續提升青年體質健康水平,青年體質達標率不低於90%,引領青年積極投身健康中國建設。規劃提出,在學校教育中強化體質健康指標的硬約束,讓更多青年培養體育運動愛好,養成終身鍛鍊的習慣。

  「胡蘿蔔加大棒」:鼓勵學生走向運動場

  近年來,我國多所高校實行體育改革,用量化的「硬指標」鼓勵學生走向運動場,提升身體素質。各所高校「奇招」頻出,卓有成效。

  2017年,清華大學「不會遊泳者不能畢業」的舉措引發了公眾熱議。根據規定,新生入學後必須先參加遊泳測試,凡不通過者必須在兩年內參加培訓課程並達到要求。清華大學還開設了50多個項目的體育課,並通過體育協會、體育課外競賽、體育活動等形式帶動學生參加健身運動。

  浙江大學的體育課程改革,則將體育課程劃分為課內體育與課外體育兩部分。學校還研發了一款手機應用,用於學生跑步「打卡」——只有每學期跑滿48次,每次跑步超過一定距離(男生3.5公裡、女生2.5公裡),才能獲得滿分。

  吉林外國語大學在體育課之外,為學生設置了不同的鍛鍊計劃:大一學生要早起運動,冬季長跑,夏季做廣播體操;課業負擔較重的大四學生,也要達到一定的跑步裡程數,以實現「體育教育不斷線」的目標。

  「現在大學生晚睡晚起現象很普遍,早起鍛鍊既是體質的訓練,也是一項自控力訓練。」吉林外國語大學學生馬卓說,經過幾個學期的「強制性」運動,很多同學的身體素質和精神面貌有了積極的變化。

  隨著高校體育設施建設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國內賽事選擇在高校體育場館舉辦,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學校體育的發展。

  上個月舉行的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在賽事組委會的統一部署下,共有包括山西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在內的10餘所大中專院校承辦了多項比賽,這些學校的體育場館條件也因此得到了很大改善。通過在學校比賽,也營造了體育氛圍,增強了學生鍛鍊意識。

  今年5月,天津科技大學承辦了全國蹦床錦標賽。該校學生周海霞說,很多同學之前對蹦床運動並不了解,但觀賽經歷培養了同學們對蹦床運動的興趣,也激勵大家投入到體育鍛鍊之中。(劉 嶢 林嘉偉)


  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相關焦點

  • 鄉村小學颳起「運動風」
    而在教室外,今年剛修葺一新的籃球場時刻「準備」著,等待孩子們的到來……「叮鈴鈴……」隨著下課鈴響,五年級一班的孩子終於等到了上午的體育課。趁著天氣晴好,他們迫不及待地跑向運動場。「去年冬天,籃球場還是坑坑窪窪、雜草叢生,那時我們並不像現在這樣期待體育課。」稚氣未脫的陳家宏說。
  • 文明校園校園遍吹文明風
    本報記者 周 珂300——第二屆自治區文明校園數量。23.7%——各級文明校園總數在全區所有學校的佔比。100%——全區學校參與文明校園創建實現全覆蓋。這不僅是體現成效的數字,更是我區各地各學校綿綿用力、久久為功抓文明校園創建,讓學校遍吹文明風,處處見文明的有力佐證。
  • 北京東城食藥監局走進校園 開啟食藥安全「開學第一課」
    人民網北京8月31日電 正值開學季,為進一步做好校園食品藥品安全工作,提高廣大師生的食藥安全意識和自我防範能力,保障全區中小學校、幼兒園食藥安全和師生身體健康,北京市東城區食藥監局在全區啟動「開學第一課·食藥安全進校園」系列宣傳活動。
  • 居家學習身體鍛鍊「欠了帳」,當下中小學體育課該怎麼上?
    文雙全說,上體育課,老師略微要求一定強度的耐久跑,一些學生就會出現呼吸不暢、擺腿困難的情況,少數學生還有頭暈、心悸、出虛汗的情況。矛盾居家學習身體鍛鍊「欠了帳」,開學複課後又不能聚集「很多學生疫情期間沒有養成運動習慣,參與運動的積極性和心理調適能力都相對較弱。」
  • 合肥中小學開學第一課 文明禮儀綻放校園
    除了例行的升旗儀式外,每所中小學校和幼兒園的開學典禮各具特色。合肥在線特派出三路記者,現場感受文明禮儀之花綻放在校園的美好景象。      開學第一課:主題是講文明懂禮儀   合肥在線訊  新學期開學啦!七點多鐘,合肥市的大街小巷就出現了萬千小兒郎背起書包上學堂的壯觀景象。
  • 「開學第一課」怎麼上?網友:不就是扯淡嘛
    開學季,中小學和高校都迎來了新生。「開學第一課」成了老師們的必備課程。如何上好「第一課」自然成了老師們相互交流的話題。若設計不精細,很容易陷入套路,甚至被認為是「扯淡課」。前段時間,媒體廣泛報導新生入學,各校如何開展「開學第一課」。有網友結合自身經歷在評論區「直言不諱」:不就是扯淡嘛。筆者也曾與部分高中生交流過「如何評價自己上過的開學第一課」,有學生一臉茫然;有學生表示:先是老師、學生之間相互介紹一下,然後就閒扯;還有學生表示:老師開學第一節課就正式教書本上的內容了。
  • 「固定套餐」換「自助餐」——江蘇海洋大學體育課之變
    新華社南京12月11日電 題:「固定套餐」換「自助餐」  ——江蘇海洋大學體育課之變  新華社記者王恆志 梁金雄  走進江蘇海洋大學校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隨處可見學生們的運動身影,足球、籃球、桌球、遊泳、輪滑、撞球、龍舟、太極、舞龍、皮划艇……  不僅參與運動的人多,項目也是豐富多彩
  • 綿陽中小學校這樣上好「開學第一課」
    「開學第一課」,全市中小學生都學了什麼?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各地各校紛紛通過舉行升國旗唱國歌、舉行開學典禮、組織收看《開學第一課》、開展主題班會等形式,上好「開學第一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 體育,中國校園最沒存在感的一門課
    ●●● 體育 ,中國校園裡最沒存在感的一門課 每逢八月,如果要問什麼是讓日本少年們都感到青春熱血的事,他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回答:夏季甲子園棒球賽。
  • 複課在即,開學第一課怎麼上?不妨給孩子們來一次生命教育的「開學...
    今天,我們為大家請到了全國知名班主任 田冰冰老師,與我們分享如何設計以「生命教育」為主題的開學節,快來一起看吧~如何上好複課當日的開學第一課?當我們帶著對嶄新生活的嚮往,帶著重回正常生活的期許返回校園,不妨以多學科聯動、多模塊組合的方式,從健康意識、協作意識、居家意識、規劃意識四個板塊,來設計複課首日「生命教育」為主題的開學節,將這段非常經歷課程化,帶著學生上好「回頭看」的課,上好「向前看」的課,認真開啟有序有質量的新學期生活。模塊一 生命·健康意識書到用時方恨少,練到熟悉才生巧。
  • 趣味體育課腦洞大開 扒一扒大學裡那些「奇特」的體育課
    隨著大學生學業壓力的增大,很多高校都開設了趣味體育課,為學生的校園生活增添色彩。但近年來,很多高校開設的趣味體育課讓人啼笑皆非,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大學中那些「奇特」的體育課:攀樹運動課最近,成都大學新增的攀樹運動課成功吸引了大量關注,不少學生都表示感到新奇。其實,國內已經有很多學校都開設了這門課程,比如西北大學、湖北大學、許昌學院等。
  • 別的國家的孩子,是怎麼上體育課的?看到新加坡我震驚了……
    別的國家的孩子,是怎麼上體育課的?看到新加坡我震驚了…… 原標題:別的國家的孩子,是怎麼上體育課的?看到新加坡我震驚了……體育佔高考成績的10%、在體育課上演「荒島求生」、體育課越野跑是怎樣一種體驗?
  • 健康校園亞洲唯一高校代表!北大開減肥課16年,學生搶選
    談起設置這堂課的初衷,盧福泉認為,大學體育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觀」,進而「會生活,有好生活」。有學生認為鍛鍊的時間是可以被犧牲的,以換來更好的學業成績或者事業的機會,但實際上,「所有的生活質量是建立在良好的生活方式基礎上的,而生活方式的兩大基石,體力活動和飲食,是我們自己能控制的」。
  • 課內、社團、競賽,學會、勤練、常賽 東華大學體育美育落地有聲
    東華大學體育美育推進會現場(央廣記者 吳善陽 攝)央廣網上海12月1日消息(記者吳善陽 通訊員孫慶華 李盈頡)如何實現「面向人人」的學校體育?「課內、社團、競賽」「學會、勤練、常賽」,這所高校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鑰匙。在藝術資源極為豐富的魔都,能否打通校園內外藝術場館間的「牆」,主動借力,增強育人合力?
  • 西南醫科大學:深化體育教學改革 實施「三位一體」體育育人模式
    「三位一體」體育育人模式,即通過「課內體育教學、課外體育鍛鍊、體育訓練競賽」,培養學生「健康知識,運動技能,健全人格」。為何如此重視體育工作?西南醫科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體委主任李尚志表示,體育工作是學校育人體系的重要一環,肩負著培養大學生掌握運動技能,使大學生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
  • ...體育課戴口罩有何危險?低風險區能否「摘口罩」?聽聽專家怎麼說
    另一方面,4月中旬以來,河南、湖南等地發生學生體育課時猝死,引發極大關注。海南省教育廳、廣州市教育局等曾相繼發布通知,緊急叫停戴口罩上體育課。低風險地區中小學校園內學生「摘口罩」之後,疫情防控還面臨著哪些風險?中小學生上體育課、進行戶外運動戴口罩的危險有多大?
  • 爬樹課玩玻璃球課 這些大學新奇葩體育課亮瞎雙眼
    這門課程取名「攀樹運動」,60名大一新生成為首批學員, 其中有近一半是女生,他們在學習2節理論知識課後,將進入戶外實踐階段。圖為廈門大學老師進行爬樹演示。 張向陽 攝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說起大學中的各類課程,除過專業課之外,同學們最期待的無疑是種類繁多的體育課。與中學常見的足籃球、桌球遊泳等傳統體育課程不同,一些大學的體育課不僅可以修到學分,而且還趣味十足。
  • 湖南婁底:「開學第一課」照亮校園最美風景
    9月1日晚上,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製作的「開學第一課」專題電視節目開播,婁底市教育局部署全市師生全程收看該節目,並以此為契機拉開了全市教育系統2019年秋季「開學第一課」系列主題教育活動的序幕,「開學第一課」,成為了婁底教育戰線的一道美麗風景線。
  • 長治醫學院:杜絕舌尖浪費 校園盡吹節約風
    長治醫學院:杜絕舌尖浪費 校園盡吹節約風 2021-01-04 09: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泰州:開學第一課 文明禮儀進校園
    開學第一課上,市實小四(8)班的同學在分享春節拿的紅包怎麼用。2月22日是泰州春學期開學第一天,市區中小學都開展了各具特色的開學第一課,「文明禮儀」是各校第一課的關鍵詞。   開學就講文明禮儀  22日早晨,泰州市城東中心小學鼓樓校區校園又恢復了往日的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