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
吳宏鑫,1939年出生於江蘇丹徒,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科技委副主任、博士生導師。196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自動控制系。現任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主要從事航天和工業領域的自適應控制和智能控制理論與應用研究。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他提出的理論方法已應用於「神舟」飛船返回控制、空間環境模擬器控制、衛星整星瞬變熱流控制和鋁電解過程控制等九類對象400多個控制系統,特別是在「神舟」飛船返回再入自適應控制中的成功應用,其控制精度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他的「基於智能特徵模型的智能控制方法」在鋁電解控制中成功應用,鑑定會認為在鋁行業屬於國內外首創,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已有多年未回來看看家鄉的吳宏鑫,此番回來他感慨頗多。作為從鎮江走出去的航天人,吳宏鑫帶著對家鄉的美好祝願參加了此次江蘇發展大會「鎮江行」活動。採訪中,80歲的吳宏鑫回答記者問題時,依舊讓在場的人精神振奮。
記者:覺得現在的家鄉有變化嗎?您覺得變化最大的是什麼?
吳宏鑫:變化很大。現在的家鄉,氣候很好,交通發達,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富,家鄉人也好,勤勞熱情。我覺得最大的變化是壞境,以前我住的村裡環境不好,現在再回去一看,池塘乾淨了、路也修了、環境也好了;而鎮江面貌變化也非常大,這些年發展真的很好,鎮江很有前途、很有希望 。
記者:您剛才說的「鎮江很有前途」,是總書記視察鎮江時的寄語,看來您很關注鎮江啊?
吳宏鑫:(激動)只要電視臺裡播放出現有關鎮江,我是必看的! 1959年去北京前,我都一直生活在這裡,很有感情。
記者:您現在研究的方向和專業?
吳宏鑫:我目前研究的領域是航空太空飛行器的控制問題;從國家層面來看,我國航空航天技術發展很快,但成果很慢,距離成為世界領先,還有一段艱難的路要走,這也是我們航天人共同的奮鬥目標;可喜的是,我國飛船返回載入的落地精度及飛船跳躍式返回(進入大氣層再躍出大氣層)等技術,中國都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包括我國北鬥導航系統代替美國GPS技術,這些也指日可待。
記者: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作為航空航天人,您肯定對我國的發展感觸非常深,有什麼想對家鄉的年輕人說的話?
吳宏鑫:航天如果不發達,我們就要受人家的欺負了!我國現在的發展很不錯,美國的軍艦一旦進入南海地區,我國立馬就能發現,換做以前是做不到;未來,航天航空領域的技術發展任務很重,依舊任重道遠。前些年,他們邀請我去大港中學演講,我希望家鄉的孩子把航天事業做下去!要把我國從航天大國轉變為航天強國;也希望家鄉能有更多的年輕人加入航天隊伍,為國家貢獻鎮江力量,為民族做出應有貢獻!
(陳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