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家底」行動正在進行全省文化和旅遊資源普查查什麼

2020-12-21 東方財富網

9月17日,記者從省文化和旅遊廳規劃指導處了解到,目前全省文化和旅遊資源普查已經啟動近一個月,各市州的普查推進正如火如荼。

8月中旬,興文縣作為首批試點,率先進行文旅資源普查,已取得初步成效。「預計明年6月底完成全省183個縣的普查。」資源普查專家組負責人告訴記者。□李嬌本報記者楊藝茂摸清家底

今年1月,在全國31個省市區中,我省被確定為全國旅遊資源普查試點省。8月中旬,全省文化和旅遊資源普查工作正式啟動。

「開展此次普查工作,將摸清我省文化和旅遊資源的總量、規模豐度、品級品質、開發潛力等,也是科學謀劃我省『十四五』的現實需要。」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認為,「普查工作還將促進我省有效解決以下兩個問題——區域文旅經濟發展不均衡的問題、文化旅遊產品和服務供給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消費需求的問題」。

全省文化和旅遊資源普查包括文化資源普查和旅遊資源普查兩個部分。全省計劃用一年半時間分三個階段推進普查,2019年1-9月為前期基礎工作籌備階段,10-12月為旅遊資源普查階段,2020年1-6月為普查結果編制階段。

如何確保普查工作有序推進?記者了解到,我省已經組建了普查專業領導機構——省普查辦,制定了全省普查工作總體方案。同時,委託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結合四川實際編制了《四川省旅遊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試行)》標準,組建成立省級專家委員會,為普查提供專業標準和指導。

試點先行

興文縣是首批省內文化和旅遊資源普查的試點,已累計收集、審查旅遊資源調查表399份。「在操作上,制定了《工作任務及時間安排表》,讓各單位責任人一目了然;在方法上,堅持『查找問議』四字要訣。」興文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縣政府副縣長周麗虹表示。

「在普查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新的資源,很驚喜。」興文縣文廣旅局黨委委員、機關黨委書記鄭海松告訴記者,本次普查興文縣初步新發現八大類旅遊資源375個,「之前以為興文縣沒有古籍,此次調查發現興文二中圖書館內竟然還收藏有二十九冊線裝古籍。」

為何要試點先行?參與本次普查指導的行業專家告訴記者,資源普查涉及面廣,複雜有難度,周期長,不能一次性全面鋪開。「試點縣不但要善於發現問題,還要找出問題背後的原因和規律,供全省吸取經驗和教訓。試點縣不但要向175個縣輸出經驗和模式,還要培養自己的專業人才隊伍,今後可能採取『結對子』的方式來深入推進全省普查工作。」省文化和旅遊廳規劃指導處副處長袁媛補充道。

有序推進

9月17日,記者採訪各市州了解到,目前21個市州的文化和旅遊資源普查工作均已開始,省普查辦也建立了周報和月報制度,及時跟進各地普查工作的開展情況。「眉山已建立了文旅資源普查工作執行機制。」眉山市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都江堰市、峨眉山市、閬中市、南江縣、汶川縣、瀘定縣和西昌市是本次普查工作的第二批試點,並將於9月30日前完成隊伍組建、文化類資源普查和旅遊資源預目錄填報。「瀘定縣初擬了文旅資源普查方案,基本確定專家組和工作組成員。」瀘定縣廣播影視和文化旅遊局副局長程榆棋說。

「藉助這次行動可以讓閬中『摸清家底』,也可以幫助閬中理清文旅資源的保護、開發的思路。」閬中市文化旅遊廣播影視局副局長王君認為,此次普查能夠為擦亮閬中「天府旅遊名縣」金字招牌助力。

對於正在開展普查工作的市州,全省文旅資源普查外業執行總負責黃青松給出建議,「要以資料收集為主,實地普查為輔;要以區縣為基本單元,因地制宜地開展;要明確預目錄的重要性,既不能填入過多無效信息,也不能漏填重要資源點。」同時,他也點出普查中要注意的一些問題,如對標準理解不清晰、對預目錄審查力度不足等等。

(文章來源:四川日報)

相關焦點

  • 摸清文旅資源的家底!四川啟動全省文化和旅遊資源普查
    封面新聞 記者李媛莉摸清全省文化和旅遊資源的家底,四川已經開始了行動——12月26日,記者從四川省政府官方網站獲悉,《四川省文化和旅遊資源普查實施方案》於近日經省政府同意並印發,對全省文旅資源普查提出了詳細要求。
  • 重慶旅遊資源「家底」如何?即日起開始普查
    7月3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重慶市文化旅遊委獲悉,從即日起,我市將進行旅遊資源普查,摸清旅遊資源「家底」,同時,將建立全市以區縣(自治縣)為基本單元的旅遊資源資料庫,讓旅遊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據了解,預計於今年年底前全市完成旅遊資源普查。
  • 四川廣元朝天完成1666個文化和旅遊資源普查
    王瑋 付玲 鄢懷林 封面新聞記者劉彥谷近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廣元市朝天區文化旅遊和體育局獲悉,自2019年11月全區文旅資源普查工作開展以來,該區迅速成立普查領導機構,精心組織實施,始終做到「應查盡查、應普盡普」,目前進展順利,成效顯著。
  • 全國紅色旅遊資源普查試點城市:廣州這座英雄城,已摸清「家底」
    近日,作為全國紅色旅遊資源普查試點城市——廣州,這座英雄城市已全面系統摸清了廣州紅色旅遊資源家底,形成了《廣州市紅色旅遊資源普查報告》《廣州市紅色旅遊資源普查單體調查圖文集》《廣州市紅色旅遊資源普查技術標準》等系列普查成果。
  • 摸清家底!江陽區文旅資源普查調查組帶你走進「憶家香」天然曬場
    近日,一場摸清江陽區文旅資源家底的普查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
  • 因地制宜 為科學應用做好保障——旅遊資源普查系列報導
    例如,內蒙古成立了文化資源普查專項組,注重挖掘少數民族文化資源和紅色文化資源;浙江注重用好現有的文物普查、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等成果,從中提取出可轉化為旅遊產品、旅遊活動的文化資源;青海依據地方旅遊資源特色,系統性梳理了10個主類,其中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人文活動、文物、文化相關機構與產業等文化資源。
  • 人口普查 查什麼
    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於11月1日零時開始進行了。全國人口普查是一項重大的國情國力調查,就好比對全國近14億人口進行一次全國大點名。不過這次人口普查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不但要「查人口」,甚至要「查房數」!
  • 讓文化和旅遊資源普查更科學高效
    近日,由文化和旅遊部資源開發司主辦的2020年文化和旅遊資源普查工作培訓班在四川省宜賓市舉辦。本次培訓班採用理論授課、現場教學和交流研討相結合的方式,各地代表交流了文物普查、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開展情況,四川省等旅遊資源普查試點省份的代表分享了在文化和旅遊資源普查、數據平臺建設中的經驗和做法。
  • 秦皇島市旅遊和文化資源普查圓滿結束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史娜)為全面摸清和掌握全市旅遊和文化資源的總量、質量、布局、功能、結構等情況,建立全市文旅資源名錄庫,為文旅資源規劃開發打下堅實基礎,今年3月,秦皇島市旅遊和文化廣電局在全市範圍內組織開展了「旅遊和文化資源普查」,現普查工作已圓滿結束。據介紹,此次普查分別對旅遊資源和文化資源進行普查。
  • 【深度】人口普查,世界大國扎堆「摸家底」
    當今世界正逢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讓人口普查工作面臨不少新挑戰,但「摸清家底」依然重要,在有的國家,人口普查結果直接決定政治和經濟資源如何分配,而對於幾乎所有國家來說,人口及相關信息都是一國發展並提升競爭力的基石之一。■「純數據性事務」竟捲入黨爭——美媒:可以重來嗎?「當選總統拜登能重新進行一次人口普查嗎?」
  • 「大美青海文化旅遊資源我推薦」倡議書
    尊敬的各位朋友:青海之美,美在純淨的生態環境,美在壯麗的自然風光,美在悠久的歷史文化,青海成功打造「大美青海生態高地旅遊淨地」的全季皆宜遊玩品牌形象離不開每一位市民的努力。為切實發揮「全民參與、全城協作」的作用,全覆蓋、全方位、無死角摸清全省文化旅遊資源家底,挖掘和展現青海省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的文化旅遊資源,推進我省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現省文化旅遊資源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開展「大美青海文化旅遊資源我推薦」活動,倡議大家積極參與、踴躍推薦。
  • 平潭普查野生植物資源家底 將編製成《平潭海島植物圖錄》
    筆筒樹、珊瑚菜、濱海前胡、珍珠菜……平潭島孕育了大量海島特色的珍貴野生植物資源。近來,福建農林大學一行師生對平潭野生植物資源進行普查,通過實地考察與調查,收集和記錄到平潭近450餘種原生植物種類,目前正將普查結果編製成《平潭海島植物圖錄》。
  • 全省新發現、新認定超6萬個文旅資源 一大波新美景或將「驚豔」亮相
    廣元朝天望遠山上,簡直就是一個360°的觀景平臺——四季皆景,東方遇日出,轉身西現晚霞,光所及皆為雲海……據了解,這是四川首次大規模開展的覆蓋全省的文化和旅遊資源普查工作,縣級普查完成後將開展市級層面的抽查認定工作,以摸清全省「家底」,更好地對文旅資源進行保護、開發及利用,加快推進四川全域旅遊發展。
  • 貴州:摸清資源家底 推動旅遊「井噴式」增長
    2016年4月,貴州省人民政府啟動實施旅遊資源大普查工作,以全面查清和掌握全省旅遊資源狀況,進一步發現、拓展和整合旅遊資源,構建旅遊資源保護和開發體系,為高標準編制各級各類旅遊發展規劃、動態管理旅遊資源、宣傳促銷旅遊產品、招商推介旅遊項目、旅遊行業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 旅遊資源普查|船山區新發現一處旅遊資源點 當地人稱「樊噲山」
    文化和旅遊資源普查工作是國家、省市作出的一項重要決策部署,船山區啟動文旅源普查工作以來,始終堅持「應普盡普、應查盡查」的原則,紮實有序推進普查工作,進展順利,成績斐然。目前,文化類資源已通過區級專家委員會評審,旅遊類資源已完成預目錄填報、實地調查核查、省外業實地核查四五級優級資源等工作。
  • 「創建天府旅遊名縣」省地礦局專家組赴雨城區開展文旅資源普查...
    四川新聞網雅安5月20日訊為切實摸清全區文化和旅遊資源家底,推進文旅資源有序開發,積極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和天府旅遊名縣,加快建設國際生態度假旅遊目的地,近日,雨城區文體旅局邀請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副總工程師李忠東一行赴雨城區開展文旅資源普查調研指導。
  • 四川召開全省文化和旅遊資源開發工作現場會
    界面四川訊,6月20日,文化和旅遊廳在閬中召開全省文化和旅遊資源開發工作現場會暨產品品質提升培訓會。資源開發處負責同志傳達了5月19日全國文化和旅遊資源開發工作會議精神,對2019年文化和旅遊資源開發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一是堅決控量增效,高質量推進產品供給,引導各地積極作為轉型發展;二是堅持重點突破,嚴格實施評定覆核,強化產品動態管理和退出機制;三是創新制度供給,著力促進文旅融合,制定《四川省旅遊景區文旅融合發展實施辦法》;四是強化示範引領,標準化景區服務,推動創建精品旅遊景區體系;五是推進體制創新
  • 四川共有多少旅遊資源?僅興文縣就新發現認定480處!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田之路四川是文化和旅遊資源大省,全省到底有多少旅遊資源呢?其實,四川從未全面系統地開展過文化和旅遊資源普查工作,這個數據還不得而知。近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四川省地礦局獲悉,自今年1月份文化和旅遊部將四川省確定為全國旅遊資源普查唯一試點省以來,涉及21個市(州)183個縣(市、區)的全省文旅資源普查工作現已全面鋪開,擬於明年6月結束,到時候我們就能準確地知道四川有多少旅遊寶藏了!
  • 河北省公布全省地理國情「家底」 陸地國土總面積18.80萬平方千米
    長城網9月29日訊(記者 煙成群)9月29日上午,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向社會公布了河北省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成果。本次普查全省共投入普查人員1612名,投入普查裝備1498臺(套),投入普查經費3.3673億元,歷時三年。
  • 南京古樹名木再次普查「家底」
    中山陵園現存的六株千頭赤松,是華東地區最大的千頭赤松植株。普查目的是進一步更新完善古樹名木基本信息,從而加強保護管理。近年來,由於我市城市建設發展以及區劃調整,新成立江北新區和街道轄區調整、政府機構改革等因素,古樹名木主管單位以及涉及的社區均有相應變更,導致古樹名木日常管護單位出現變化,亟需更新完善。 「普查中,通過核查保護責任單位(人)情況,可以進一步落實市、區、具體管養單位的『三級』保護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