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多少「綠古董」?南京古樹名木再次普查「家底」

2020-12-15 南報網

2020-08-05 09:55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千年銀杏六朝松,還有多少「綠古董」?

我市古樹名木再次普查「家底」  

中山陵園現存的六株千頭赤松,是華東地區最大的千頭赤松植株。市綠化園林局供圖

南報網訊(融媒體記者 孫琳)昨天,市綠化園林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全面啟動第六次古樹名木普查,年底結束後將公布結果。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我市現有古樹名木1397棵,其中最具歷史意義的是東南大學四牌樓校區西北角的一株六朝松,已有1500多年歷史;樹齡最長的是溧水石湫上方村的一棵銀杏,已有1800多歲。

據介紹,古樹指樹齡在100年以上的樹木,名木指在歷史上或社會上有重大影響的中外歷代名人、領袖人物所植或者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紀念意義的樹木。古樹分為國家一、二、三級,國家一級古樹樹齡500年以上,國家二級古樹300—499年,國家三級古樹100—299年。國家級名木則不受年齡限制、不分級。

根據相關規定,古樹名木每5年普查一次。普查目的是進一步更新完善古樹名木基本信息,從而加強保護管理。近年來,由於我市城市建設發展以及區劃調整,新成立江北新區和街道轄區調整、政府機構改革等因素,古樹名木主管單位以及涉及的社區均有相應變更,導致古樹名木日常管護單位出現變化,亟需更新完善。 

「普查中,通過核查保護責任單位(人)情況,可以進一步落實市、區、具體管養單位的『三級』保護管理模式。」市綠化委員會辦公室處長李銘介紹,我市為古樹名木建立了詳盡的檔案,做到一樹一檔,並且為每棵古樹名木確定責任單位,籤訂養護責任狀。各區每年也會開展一到兩次古樹名木巡查,並根據需要,為有些古樹名木安裝圍欄、避雷針,以及邀請專家實地查看診斷等。

此次古樹名木的普查範圍為全市12區。其中主城6區普查重點是公園景區、企事業單位、歷史遺蹟周邊及綠地範圍內的古樹名木;新城6區主要普查城鎮建成區、公園景區、歷史文化名村範圍內的古樹名木。

普查內容包括:核查現有的1397棵古樹名木,以及現有古樹後續資源,包括自然狀況、管理單位變更情況、有關歷史文化信息等;審核符合《南京市古樹名木保護和管理辦法》規定的新增古樹名木;調查樹齡超過80年的樹木作為古樹後續資源進行存檔;調查城市現有樹齡50年以上的大樹情況,主要為具有地方特色、稀有、具有一定歷史文化科研等價值的大樹,作為城市一級綠化指標要求的資料整理備存。

市綠化園林局一級調研員袁必新表示,通過普查,可準確全面掌握我市古樹名木和後續資源狀況,從而進一步挖掘園林文化特色,弘揚生態園林內涵,宣傳生態保護理念,增強全社會保護樹木和綠化意識,推動我市美麗古都建設和區域綠色生態高質量發展。

相關焦點

  • 南京市全面啟動第六次古樹名木普查
    將分四個階段進行,年底結束並向社會公布普查結果。據悉,南京市現有古樹名木1397棵,其中最具歷史意義的是東南大學四牌樓校區西北角的一株六朝松,已有1500多年歷史;樹齡最長的是溧水石湫上方村的一棵銀杏,已有1800多歲。根據相關規定,古樹名木每5年普查一次。通過普查可以進一步更新完善古樹名木基本信息,從而加強保護管理。
  • 韶關南雄:「綠色古董」古樹名木有了新「身份證」
    古樹名木資源是大自然和前人留給我們的自然風景和文化遺產,不僅具有綠化作用,還以其獨具的科研、科普、歷史、人文和旅遊價值日益為人們所重視,被人們譽為具有極強生命力的「綠色古董」。據統計,在粵北山區粵贛兩省交界地帶的韶關南雄市,共有這樣「綠色古董」級別的古樹名木2073株,其中單株古樹1500株,古樹群25個。為保護這些古樹名木,南雄市近年來通過普查建檔、掛牌保護、成立保護協會以及認捐認養等方式,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 習近平囑咐保護琴島古樹名木 曾摸清廈門風景區「家底」
    領導規劃小組摸清「家底」  「時間我記得很清楚,就是1987年的夏天,七八月份的時候成立了規劃小組。習近平對我們這個規劃小組非常關心,經常來指導工作。」章維新介紹,1987年下半年,廈門市政府委託當時的市規劃局局長李茂榮、規劃院院長林蔭新等人啟動鼓浪嶼-萬石山片區的總體規劃。
  • 每株「綠古董」的信息都將製成二維碼,手機一掃,前世今生全知道...
    南京共有多少株民國行道大樹?南京第五次古樹名木普查顯示,南京共有2702株民國行道大樹,其中法桐2583株。此外,這次新增134株古樹名木,這也意味著,南京現在共有1397株掛牌的古樹名木。園林部門也已陸續為這些古樹名木上「電子戶口」,市民掏出手機,掃描二維碼,便可查閱它們的「前世今生」。
  • 四川現有古樹名木7萬多株 「家底」如何摸清?保護遇到哪些難題?
    去年,省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四川省古樹名木保護條例》(下稱《條例》),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是我省首次以地方立法形式,確立對古樹名木的保護範圍和路徑。前不久,我省又出臺了古樹名木認養辦法……四川所有古樹名木的「家底」是如何摸清的?近年來,尤其是《條例》實行一年來,四川採取了哪些措施來保護古樹名木,效果怎麼樣?在古樹名木保護實踐中,遇到了哪些難題?
  • 廈門同安區:規建30座古樹小公園 保護古樹名木
    ­  木棉古樹­  昨日,記者從同安區農林局獲悉,廈門同安區第七期古樹名木保護與利用工程將於下月完成。值得一提的是,10年來,同安區分7期對595株古樹名木中的214株進行掛牌保護和開發利用。­  為摸清同安區古樹名木的「家底」,從2009年至今,同安區農業與林業局組織開展了共7期的古樹名木保護與利用工程。2015年,又對全區古樹名木進行全面普查,經實地調查,共普查出595株古樹名木並掛牌。據介紹,每一株掛牌的古樹名木有了新版「身份證」,上面有16位數字,每個號碼對應一株古樹名木,通過該號碼,可以找到古樹名木的準確位置。
  • 上海再尋古樹名木,1200多歲的「樹王」會不會被超越?
    海沙爾 攝目前,上海登記建檔的古樹名木已超過1610株,這次大規模普查,預計會有許多未納入現有保護名冊的古樹、名木和古樹後續資源浮出水面。古樹名木是一座城市生態文明底蘊的見證者,然而上海建城至今,這樣的見證者還有多少健在?
  • 黟縣普查出古樹名木1582株 共有62個樹種
    據黃山在線報導,日前,黟縣古樹名木資源普查結束。此次普查共認定公布古樹名木1582株。其中一級35株,名木4株,二級214株,三級1329株。按古樹名木分布特點,散生238株;群狀1344株,古樹群59個。共有62個樹種,主要樹種為香樟、羅漢松、圓柏、香榧、楓楊、糙葉樹、木樨、楓香、小葉櫟、烏桕、麻櫟、苦櫧等。
  • 南京共有1397棵古樹名木,一起來認識下Top10
    記者獲悉,南京現有1397棵古樹名木。目前,南京園林部門已啟動新一輪古樹名木普查,古樹名木「大家族」將迎來新成員加入。你知道南京有哪些古樹名木嗎?在園林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起來認識下南京城十大代表性古樹名木。  1、六朝松  東南大學六朝松是位於東南大學四牌樓校園西北角的一株圓柏,相傳為1500多年前的六朝遺物,故名六朝松。
  • 【萬載資訊】萬載的古樹名木入選《宜春古樹名木》畫冊
    其中萬載縣仙源鄉的仙源村710年銀杏、清溪村300年銀杏、新市百年苦櫧、160年古楓、樂坪村800年南方紅豆杉;雙橋鎮的龍田村450年欏木石楠、590年苦櫧、310年烏桕;赤興鄉的書塘村200年鉤栲、鏡山村苦櫧群、300年烏桕、婁山村500年銀杏、皂下村300年皂莢;康樂街道猛輝村百年稜角山礬;白良鎮的坑口村200年黃檀、錦江村300年黃檀;三興鎮的杭橋村220年南酸棗等古樹名木入選該畫冊。
  • 南京飯店雪松廣玉蘭:蔣介石宋美齡的壽禮(圖)
    南京登記在冊的古樹名木有1263株,最近又查出200多位「新成員」。揚子晚報記者昨日從南京市園林局獲悉,今年5月啟動的第五次古樹名木普查工作,一些以往沒有發現的古樹進入了「備選庫」。昨天,揚子晚報記者跟著園林部門的專家對部分「準古樹名木」進行「體檢」。據悉,9月底前將完成對這批「新成員」關於傳說、樹齡等各方面的考證,符合條件的將「轉正」掛牌保護。
  • 古樹名木的紫薇盆景,你見過嗎?很震撼
    南京玄武湖公園盆景園內,有一株特殊的古樹紫薇盆景,已被列為南京市古樹名木(紫薇,編號710)。古樹名木,以頑強的生命力和蒼勁的姿態見證了自然環境的變遷,以飽經滄桑的閱歷記錄著城市的歷史。古樹紫薇盆景,枝葉繁茂,樹齡已達105年,應該是南京最古老的紫薇盆景了。
  • 關於加強古樹名木保護力度, 推進儋州市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建設的...
    根據向儋州市林業局了解,2018年儋州市林業局已對全市古樹名木進行了第二普查,確認了全市古樹名木總數量2130 株,其中散生古樹名木 1973 株(含名木 13 株)、古樹群 6個(157 株),再次對儋州市古樹名木資源進行了深入的普查和登記,為進一步做好古樹名木保護提供了重要的條件,並正在對全市的古樹名木進行設立保護牌
  • 儋州市對2130株古樹名木掛牌保護!
    我市的古樹名木資源極為豐富,為進一步掌握古樹名木資源現狀,以便更好地開展保護工作,我市近兩年來對古樹名木資源開展了一次全面詳細的普查,認定全市現有古樹名木2130株,其中散生古樹名木1973株;古樹群6個,157株;隸屬 34科52屬69種。按樹齡分,500年以上的一級古樹7株,300-499年的二級古樹95株,100-299年的三級古樹2022株。
  • 儋州掛牌保護2130株古樹名木
    記者 李紹遠 攝儋州古樹名木,大成鎮最多「古樹名木是一種獨特的生態景觀,更是最好的基因資源保存庫。」儋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營林科(市綠化委員會辦公室)科長陳文說,從2018年開始,儋州在全市範圍內開展古樹名木普查工作,2019年開始給古樹名木掛牌上證,至目前,2018年普查的古樹全部掛牌完成。
  • 獨小川:甘肅禮縣古樹名木及有關問題
    2001年,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局又下發了《關於開展古樹名木普查建檔工作的通知》(全綠字[2001]15號),其附件《全國古樹名木普查建檔技術規定》第一章《總則》又確定了古樹名木的範疇、分級及其標準。其第三條:「古樹一般係指在人類歷史過程中保存下來的年代久遠或具有重要科研、歷史文化價值的樹木。
  • 壯麗70年古樹名木保護篇|滄桑年輪琢歲月
    四次普查千株古樹有了「身份證」武義是個「八山半水分半田」的縣,共有林業用地面積176.9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3.9%。境內複雜的地形和溫暖溼潤的氣候,孕育了豐茂的森林資源,遍布眾多古樹名木。1998年對全縣範圍的古樹名木進行首次普查,並掛牌保護;2002年對在冊的8723株古樹名木進行複查、拍照,建立電子檔案;2009年2月,縣政府出臺《武義縣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2012年又開展了古樹名木保護情況補充調查;2017年,武義縣古樹名木普查建檔工作在省森林資源監測中心的指導下,以2002年的檔案資料為基礎,開展了新一輪古樹名木資源普查。
  • 十堰竹山縣為630棵古樹名木發放「身份證」
    湖北日報訊(通訊員程平、杜登豔、肖豔華)6月23日,十堰市竹山縣林業局野保站工作人員在該縣城關鎮南門村五福堂、潘口鄉小漩村水晶溝等地,為皂莢等古樹名木進行掛牌保護髮放 「身份證」。這批「身份證」按照統一規格製作,標牌上有醒目的統一編號,樹名、學名、科屬、保護等級、樹齡及管護責任單位、公布單位、日期等內容,此次根據2016年至2017年古樹名木普查結果,將對全縣範圍內共有630棵古樹名木(其中古樹群3群)實施掛牌保護。
  • 2000多棵古樹名木有了「護身符」
    ●珠海出臺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試行辦法:古樹名木上張貼懸掛物品或被罰    ●照顧古樹名木有望領補貼,認養古樹名木可享有一定期限署名權    南都訊 記者楊亮 歷經多年醞釀,千呼萬喚的《珠海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試行辦法》)正式發布,今後對古樹名木的保護除了普查、建檔、掛牌等常規動作,珠海市民和企業還可以捐資、認養名木古樹,並享有一定期限的署名權。
  • 海口數百株古樹名木將有「電子身份證」 掃碼可查
    ,為期三個月的海口主城區古樹名木資源普查工作如今已接近尾聲,目前已有300餘株古樹名木的信息被登記在冊,普查人員正在進行查漏補缺工作。下一步,還準備為這些古樹名木編發「電子身份證」,以方便大家掃碼識古樹。  海口園林局義務植樹處處長程凡介紹,此次正在進行的海口主城區古樹名木資源普查,是海南省第二次古樹名木資源普查工作的一部分。早在十幾年前,我省就已經對全省古樹名木分階段進行了普查,並動態監測其生長現狀,逐年增刪現存的古樹名木數量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