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5 09:55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千年銀杏六朝松,還有多少「綠古董」?
我市古樹名木再次普查「家底」
中山陵園現存的六株千頭赤松,是華東地區最大的千頭赤松植株。市綠化園林局供圖
南報網訊(融媒體記者 孫琳)昨天,市綠化園林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全面啟動第六次古樹名木普查,年底結束後將公布結果。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我市現有古樹名木1397棵,其中最具歷史意義的是東南大學四牌樓校區西北角的一株六朝松,已有1500多年歷史;樹齡最長的是溧水石湫上方村的一棵銀杏,已有1800多歲。
據介紹,古樹指樹齡在100年以上的樹木,名木指在歷史上或社會上有重大影響的中外歷代名人、領袖人物所植或者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紀念意義的樹木。古樹分為國家一、二、三級,國家一級古樹樹齡500年以上,國家二級古樹300—499年,國家三級古樹100—299年。國家級名木則不受年齡限制、不分級。
根據相關規定,古樹名木每5年普查一次。普查目的是進一步更新完善古樹名木基本信息,從而加強保護管理。近年來,由於我市城市建設發展以及區劃調整,新成立江北新區和街道轄區調整、政府機構改革等因素,古樹名木主管單位以及涉及的社區均有相應變更,導致古樹名木日常管護單位出現變化,亟需更新完善。
「普查中,通過核查保護責任單位(人)情況,可以進一步落實市、區、具體管養單位的『三級』保護管理模式。」市綠化委員會辦公室處長李銘介紹,我市為古樹名木建立了詳盡的檔案,做到一樹一檔,並且為每棵古樹名木確定責任單位,籤訂養護責任狀。各區每年也會開展一到兩次古樹名木巡查,並根據需要,為有些古樹名木安裝圍欄、避雷針,以及邀請專家實地查看診斷等。
此次古樹名木的普查範圍為全市12區。其中主城6區普查重點是公園景區、企事業單位、歷史遺蹟周邊及綠地範圍內的古樹名木;新城6區主要普查城鎮建成區、公園景區、歷史文化名村範圍內的古樹名木。
普查內容包括:核查現有的1397棵古樹名木,以及現有古樹後續資源,包括自然狀況、管理單位變更情況、有關歷史文化信息等;審核符合《南京市古樹名木保護和管理辦法》規定的新增古樹名木;調查樹齡超過80年的樹木作為古樹後續資源進行存檔;調查城市現有樹齡50年以上的大樹情況,主要為具有地方特色、稀有、具有一定歷史文化科研等價值的大樹,作為城市一級綠化指標要求的資料整理備存。
市綠化園林局一級調研員袁必新表示,通過普查,可準確全面掌握我市古樹名木和後續資源狀況,從而進一步挖掘園林文化特色,弘揚生態園林內涵,宣傳生態保護理念,增強全社會保護樹木和綠化意識,推動我市美麗古都建設和區域綠色生態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