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全面啟動第六次古樹名木普查

2020-12-13 南報網

2020-08-04 15:08圖文來源: 紫金山新聞

8月4日上午,南京市綠化園林局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全面啟動第六次古樹名木普查。將分四個階段進行,年底結束並向社會公布普查結果。據悉,南京市現有古樹名木1397棵,其中最具歷史意義的是東南大學四牌樓校區西北角的一株六朝松,已有1500多年歷史;樹齡最長的是溧水石湫上方村的一棵銀杏,已有1800多歲。

根據相關規定,古樹名木每5年普查一次。通過普查可以進一步更新完善古樹名木基本信息,從而加強保護管理。

近年來,由於南京市城市建設發展以及區劃調整,新成立江北新區和街道轄區調整、政府機構改革等因素,古樹名木主管單位,以及涉及的社區均有相應變更,導致古樹名木日常管護單位出現變化,亟需更新完善。

「普查中,通過核查保護責任單位(人)情況,可以進一步落實市、區、具體管養單位的『三級』保護管理模式。」南京市綠化委員會辦公室處長李銘介紹,為摸清古樹名木「家底」,及時掌握古樹名木動態,南京市為古樹名木建立了詳盡的檔案,做到一樹一檔,並且為每棵古樹名木確定責任單位,籤定養護責任狀。各區每年也會開展一到兩次古樹名木巡查,並根據需要,為有些古樹名木安裝圍欄、避雷針,以及邀請專家實地查看診斷等。

此次古樹名木的普查範圍為南京全市12區。其中主城6區普查重點是公園景區、企事業單位、歷史遺蹟周邊及綠地範圍內的古樹名木;新城6區主要普查城鎮建成區、公園景區、歷史文化名村範圍內的古樹名木。

普查對象主要是核查現有的1397棵古樹名木,以及現有古樹後續資源,包括自然狀況、管理單位變更情況、有關歷史文化信息等內容,將逐樹核對基本信息。審核符合《南京市古樹名木保護和管理辦法》規定的新增古樹名木。調查樹齡超過80年的樹木作為古樹後續資源進行存檔。調查城市現有樹齡50年以上的大樹情況,主要為具有地方特色、稀有、具有一定歷史文化、科研等價值的大樹,作為城市一級綠化指標要求的資料整理備存。

南京市綠化園林局一級調研員袁必新表示,通過新一輪全面、規範的古樹名木調查、核實、登記、鑑定、拍照、建檔、掛牌等,可準確全面掌握我市古樹名木和後續資源狀況。從而進一步挖掘園林文化特色,弘揚生態園林內涵,宣傳生態保護理念,增強全社會保護樹木和綠化意識,推動南京市「美麗古都」建設和區域綠色生態高質量發展。

新聞連結:

南京古樹名木掠影

1、六朝松

東南大學六朝松是位於東南大學四牌樓校園西北角的一株圓柏,相傳為1500多年前的六朝遺物。據說當年梁武帝親手將此樹植於言苑之中,隋車滅陳之後將建康城邑宮苑全部平毀,而此樹卻倖存至今。明朝國子監就建在這株六朝松所在的南朝言苑舊址上。民國初年,在明國子監址上又建立起兩江師範學堂,成為後來國立中央大學的濫觴。因此,這株六朝松成為南朝文脈流傳千年、歷喪亂而不息的象徵。

2、東南大學墨西哥落羽杉

墨西哥落羽杉是生於墨西哥南部的一種柏科大樹,當地印第安人稱為"阿胡胡特"。在原產地高達50米,胸徑可達4米;樹幹尖削度大,基部膨大。

我國於1900年前後開始引種,首先在南京種植。現在南京東南大學、南京師範大學附中校園內和個別居民庭園中尚保留有百年生大樹幾株,樹高近30米,胸徑130釐米,冠幅16米。 

3、中山陵音樂臺紫藤

在中山陵半圓形音樂臺的較高外緣上建有一條紫藤花架。紫藤長廊呈半圓形展開,廊架上攀援著紫藤等花木,是遊人休息納涼的佳境。一串串碩大的花穗垂掛枝頭,深深淺淺的紫色花瓣,像是一串串美麗的珠簾,開得空幽而爛漫。

4、千頭赤松

千頭赤松在中山陵園現存6株,栽植於中山陵墓道盡頭,陵門前廣場中軸線左右兩側,是目前南京市乃至華東地區最大的千頭赤松植株。這6株赤松均為人工實生嫁接苗,1980年從中山陵園苗圃移栽於此。現在這6株赤松已有近50年樹齡,樹高平均5米,冠幅約為5米,主幹約0.5米,地徑約30釐米。

5、南京大學爬山虎

南京大學北大樓建於1917年,同年爬山虎開始生長,至今已過百年。「一陣風拂過,一牆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葉聖陶先生在《爬山虎的腳》中,如此描述這種在金陵古城裡隨處可見的綠色生物。如今城市裡,爬山虎已不多見,因此,南京大學北大樓的滿牆爬山虎便更顯珍貴,2015年12月被南京市園林局命名為「南京市古樹名木」。

6、中山北路259號南京飯店主樓西雪松

雪松是世界著名的庭園觀賞樹種之一。它具有較強的防塵、減噪與殺菌能力,也適宜作工礦企業綠化樹種。雪松樹體高大,樹形優美,最適宜孤植於草坪中央、建築前庭之中心、廣場中心或主要建築物的兩旁及園門的入口等處。其主幹下部的大枝自近地面處平展,長年不枯,能形成繁茂雄偉的樹冠,此外,列植於園路的兩旁,形成甬道,亦極為壯觀。

7、中山陵靈堂平臺兩側球形龍柏

龍柏又名刺柏、紅心柏、珍珠柏等,是圓柏(檜樹)的栽培變種,龍柏長到一定高度,枝條螺旋盤曲向上生長,好像盤龍姿態,故名「龍柏」。主要產於長江流域、淮河流域,經過多年的引種,在中國山東、河南、河北等地也有龍柏的栽培。

8、中山陵櫻花園民國廊西側梅花

梅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首,與蘭花、竹子、菊花一起列為四君子,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

9、玄武湖無刺枸骨

無刺枸骨,是冬青屬枸骨的自然變種,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樹種枝繁葉茂,葉形奇特,濃綠有光澤。樹冠圓整,4-5月開黃綠色小花,核果球形,初為綠色入秋成熟轉紅,滿枝累累碩果,鮮豔奪目,經冬不凋直至來年春季,經修枝整形可製作成大樹形,球形及樹狀盆景,是良好的觀果觀葉觀形的觀賞樹種。

10、玄武湖環洲月季園銀杏

銀杏出現在幾億年前,所以銀杏又有活化石的美稱。變種及品種有黃葉銀杏、塔狀銀杏、裂銀杏、垂枝銀杏、斑葉銀杏等26種。

銀杏樹生長較慢,壽命極長,自然條件下從栽種到結銀杏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後才能大量結果,因此又有人把它稱作「公孫樹」,有「公種而孫得食」的含義,是樹中的老壽星。

南報融媒體記者 孫琳

相關焦點

  • 南京古樹名木再次普查「家底」
    市綠化園林局供圖南報網訊(融媒體記者 孫琳)昨天,市綠化園林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全面啟動第六次古樹名木普查,年底結束後將公布結果。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我市現有古樹名木1397棵,其中最具歷史意義的是東南大學四牌樓校區西北角的一株六朝松,已有1500多年歷史;樹齡最長的是溧水石湫上方村的一棵銀杏,已有1800多歲。
  • 【萬載資訊】萬載的古樹名木入選《宜春古樹名木》畫冊
    其中萬載縣仙源鄉的仙源村710年銀杏、清溪村300年銀杏、新市百年苦櫧、160年古楓、樂坪村800年南方紅豆杉;雙橋鎮的龍田村450年欏木石楠、590年苦櫧、310年烏桕;赤興鄉的書塘村200年鉤栲、鏡山村苦櫧群、300年烏桕、婁山村500年銀杏、皂下村300年皂莢;康樂街道猛輝村百年稜角山礬;白良鎮的坑口村200年黃檀、錦江村300年黃檀;三興鎮的杭橋村220年南酸棗等古樹名木入選該畫冊。
  • 黟縣普查出古樹名木1582株 共有62個樹種
    據黃山在線報導,日前,黟縣古樹名木資源普查結束。此次普查共認定公布古樹名木1582株。其中一級35株,名木4株,二級214株,三級1329株。按古樹名木分布特點,散生238株;群狀1344株,古樹群59個。共有62個樹種,主要樹種為香樟、羅漢松、圓柏、香榧、楓楊、糙葉樹、木樨、楓香、小葉櫟、烏桕、麻櫟、苦櫧等。
  • 古樹名木的紫薇盆景,你見過嗎?很震撼
    南京玄武湖公園盆景園內,有一株特殊的古樹紫薇盆景,已被列為南京市古樹名木(紫薇,編號710)。古樹名木,以頑強的生命力和蒼勁的姿態見證了自然環境的變遷,以飽經滄桑的閱歷記錄著城市的歷史。古樹紫薇盆景,枝葉繁茂,樹齡已達105年,應該是南京最古老的紫薇盆景了。
  • 壯麗70年古樹名木保護篇|滄桑年輪琢歲月
    四次普查千株古樹有了「身份證」武義是個「八山半水分半田」的縣,共有林業用地面積176.9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3.9%。境內複雜的地形和溫暖溼潤的氣候,孕育了豐茂的森林資源,遍布眾多古樹名木。1998年對全縣範圍的古樹名木進行首次普查,並掛牌保護;2002年對在冊的8723株古樹名木進行複查、拍照,建立電子檔案;2009年2月,縣政府出臺《武義縣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2012年又開展了古樹名木保護情況補充調查;2017年,武義縣古樹名木普查建檔工作在省森林資源監測中心的指導下,以2002年的檔案資料為基礎,開展了新一輪古樹名木資源普查。
  • 儋州市對2130株古樹名木掛牌保護!
    我市的古樹名木資源極為豐富,為進一步掌握古樹名木資源現狀,以便更好地開展保護工作,我市近兩年來對古樹名木資源開展了一次全面詳細的普查,認定全市現有古樹名木2130株,其中散生古樹名木1973株;古樹群6個,157株;隸屬 34科52屬69種。按樹齡分,500年以上的一級古樹7株,300-499年的二級古樹95株,100-299年的三級古樹2022株。
  • 廈門同安區:規建30座古樹小公園 保護古樹名木
    ­  木棉古樹­  昨日,記者從同安區農林局獲悉,廈門同安區第七期古樹名木保護與利用工程將於下月完成。值得一提的是,10年來,同安區分7期對595株古樹名木中的214株進行掛牌保護和開發利用。­  為摸清同安區古樹名木的「家底」,從2009年至今,同安區農業與林業局組織開展了共7期的古樹名木保護與利用工程。2015年,又對全區古樹名木進行全面普查,經實地調查,共普查出595株古樹名木並掛牌。據介紹,每一株掛牌的古樹名木有了新版「身份證」,上面有16位數字,每個號碼對應一株古樹名木,通過該號碼,可以找到古樹名木的準確位置。
  • 十堰竹山縣為630棵古樹名木發放「身份證」
    湖北日報訊(通訊員程平、杜登豔、肖豔華)6月23日,十堰市竹山縣林業局野保站工作人員在該縣城關鎮南門村五福堂、潘口鄉小漩村水晶溝等地,為皂莢等古樹名木進行掛牌保護髮放 「身份證」。這批「身份證」按照統一規格製作,標牌上有醒目的統一編號,樹名、學名、科屬、保護等級、樹齡及管護責任單位、公布單位、日期等內容,此次根據2016年至2017年古樹名木普查結果,將對全縣範圍內共有630棵古樹名木(其中古樹群3群)實施掛牌保護。
  • 獨小川:甘肅禮縣古樹名木及有關問題
    對古樹名木進行保護,也是近年來國家文化遺產保護的新理念和新任務。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方案中把古樹名木的普查規定為一項新的主要內容。[1]但目前國家文物保護法律法規尚未明確定性古樹名木為文物。[2]2007年始,禮縣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積極開展,從全縣文物工作的實際出發,2009年3至10月,縣文物局組建「禮縣古樹名木普查組」,對全縣古樹名木進行了專題調查,調查人員經集中培訓後,採取走訪、實地勘查、傳統測量和「GPS定位」(經、緯度及海拔)技術相結合的方法,依據國家建設、林業部門文件,特別是國家林業局下發的《全國古樹名木普查建檔技術規定》有關要求,結合甘肅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領導小組制定的
  • 韶關南雄:「綠色古董」古樹名木有了新「身份證」
    據統計,在粵北山區粵贛兩省交界地帶的韶關南雄市,共有這樣「綠色古董」級別的古樹名木2073株,其中單株古樹1500株,古樹群25個。為保護這些古樹名木,南雄市近年來通過普查建檔、掛牌保護、成立保護協會以及認捐認養等方式,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 海口數百株古樹名木將有「電子身份證」 掃碼可查
    ,為期三個月的海口主城區古樹名木資源普查工作如今已接近尾聲,目前已有300餘株古樹名木的信息被登記在冊,普查人員正在進行查漏補缺工作。下一步,還準備為這些古樹名木編發「電子身份證」,以方便大家掃碼識古樹。  海口園林局義務植樹處處長程凡介紹,此次正在進行的海口主城區古樹名木資源普查,是海南省第二次古樹名木資源普查工作的一部分。早在十幾年前,我省就已經對全省古樹名木分階段進行了普查,並動態監測其生長現狀,逐年增刪現存的古樹名木數量等信息。
  • 儋州掛牌保護2130株古樹名木
    記者 李紹遠 攝儋州古樹名木,大成鎮最多「古樹名木是一種獨特的生態景觀,更是最好的基因資源保存庫。」儋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營林科(市綠化委員會辦公室)科長陳文說,從2018年開始,儋州在全市範圍內開展古樹名木普查工作,2019年開始給古樹名木掛牌上證,至目前,2018年普查的古樹全部掛牌完成。
  • 2000多棵古樹名木有了「護身符」
    ●珠海出臺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試行辦法:古樹名木上張貼懸掛物品或被罰    ●照顧古樹名木有望領補貼,認養古樹名木可享有一定期限署名權    南都訊 記者楊亮 歷經多年醞釀,千呼萬喚的《珠海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試行辦法》)正式發布,今後對古樹名木的保護除了普查、建檔、掛牌等常規動作,珠海市民和企業還可以捐資、認養名木古樹,並享有一定期限的署名權。
  • 關於加強古樹名木保護力度, 推進儋州市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建設的...
    根據向儋州市林業局了解,2018年儋州市林業局已對全市古樹名木進行了第二普查,確認了全市古樹名木總數量2130 株,其中散生古樹名木 1973 株(含名木 13 株)、古樹群 6個(157 株),再次對儋州市古樹名木資源進行了深入的普查和登記,為進一步做好古樹名木保護提供了重要的條件,並正在對全市的古樹名木進行設立保護牌
  • 南京共有1397棵古樹名木,一起來認識下Top10
    記者獲悉,南京現有1397棵古樹名木。目前,南京園林部門已啟動新一輪古樹名木普查,古樹名木「大家族」將迎來新成員加入。你知道南京有哪些古樹名木嗎?在園林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起來認識下南京城十大代表性古樹名木。  1、六朝松  東南大學六朝松是位於東南大學四牌樓校園西北角的一株圓柏,相傳為1500多年前的六朝遺物,故名六朝松。
  • 探尋古樹名木:山水今城市 落墨古丹青
    其中,對森林資源中的瑰寶——古樹名木進行統一掛牌的同時更重保護,也是我市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特色之一。森林資源包含了多重功能效益,主要包括:能夠提供木材和多種林業副產品的經濟效益,對改善環境產生的生態效益,以及在保障農業豐收,供應木材和林產品的生產與就業等方面延伸出的社會效益。那麼,古樹名木緣何能被稱為森林中的「瑰寶」呢?
  • 成都哪裡古樹最多?請收下這份古樹名木分布圖
    據最新的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成都共有古樹名木11000餘棵,年齡最長的已有2500餘年歷史。成都的古樹名木主要分布在哪裡?有哪些特色?成都全搜索新聞網推出新一期民生點擊——尋訪古樹,公園城市的別樣風景。記者從成都市綠化工程隊拿到了一份分布圖,有興趣的朋友不妨按圖索驥,前往探訪。
  • 泉州市區古樹名木431株 今年將新增2個古樹公園
    本報訊(記者陳淑華 通訊員吳清渠 鄭智泉)記者從市市政公用事業管理局得知,泉州中心市區的古樹名木數量目前有431株。據悉,市政府於1983年、2000年、2017年先後公布三批(次)中心市區古樹名木普查名錄。前兩批的樹木集中在老城區,最新一批的古樹名木分布地遍及浮橋、江南、金龍、常泰、北峰、東海、城東等地,共125株。
  • 河南省具有代表性的古樹名木都有哪些?開啟古樹探尋之旅吧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古樹群立,可見文明之源。優越的自然環境,孕育了中州大地數千年的人類文明,也為各類樹木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古人栽下一棵樹,後人乘得千年蔭。【三】古樹·普查古樹之老,老在年歲,老在資歷。
  • 黃岡出臺最嚴古樹名木保護令,市縣兩級財政設專項管護經費
    湖北日報訊 (記者王兵、通訊員熊慶萍)從黃岡市政府獲悉,該市近日出臺進一步加強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工作的意見,將樹齡80至99年的樹木納入保護範圍,要求市、縣在財政預算中按不低於500元/年·株標準設立古樹名木管護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