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鞭炮,貼對聯,家家戶戶過大年。過年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習俗文化之一,又叫春節。紅色的對聯紙上寫著吉慶的祝福,大紅的燈籠高高掛,紅色的鞭炮響的噼噼啪啪,整個春節都充滿了紅紅火火的氣息 ,人們戴新冒穿新衣,走親訪友吃大餐,好一派吉祥和喜慶。放鞭炮這個環節可以去掉嗎?
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除了經典的社會遺產文化,其它的都是在社會演變中不斷修改和補充。2020年是一個特別的春節,首先是國家從環保出發,禁止祖國人民在春節期間燃放煙花爆竹。對此人們有很多的爭議,因為習俗就是一種普遍的習慣,一旦改變了這個習慣就感覺非常不習慣了。放鞭炮是從古老的傳說中的衍生出來的一種習俗,據說是為了驅趕異獸,後來人們把放鞭炮當成了熱鬧氛圍的催化劑,也有除去晦氣的一種說法。人們在新的一年到來的時候,有很多美好的願望,但寄託的和表達的方式有很多種,我認為貼美好寓意的對聯就非常完美,充滿了濃濃的文化氣息,又表達了意願。放鞭炮這種行為從科學的角度來分析,就和抽菸一樣,首先產生的化學煙霧直接汙染了我們時刻呼吸的空氣,給肺的健康造成了危害,其次還溫室效應,破壞大自然的生態系統的平衡,其次就是噪音汙染,對聽力比較脆弱的老人和小孩影響很大。
過年如果不放煙花爆竹了,首先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做了一個很大的貢獻,其次是節約了大筆的資金。每年放煙花爆竹的農村人家按保守的數量來說,最少有一個億,平均每戶燃放爆竹費用按節約值來算,最少是五百元,全國節約的資金就是五百億,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了,如果把這些資金用來建設基礎設施,是非常龐大的。雖然現今人們的生活富裕了,但錢不是風颳來的,還是要好鋼用在刀刃上,錢要花的值,最好還要花的有利社會。
國家領導人所做的每一個決策,都是為了人民和社會的利益得到實現。燃放煙花爆竹的習俗是應該廢除了 ,這是時代進步的偉大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