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討論華強北「電子沒落、美妝興起」的現象的帖子。如果不是看到這個帖子,我還不知道華強北已經轉型做美妝。這幾年的確沒有留意華強北的信息。
翻查媒體的報導,其實早在2018年華強北就已經轉型做進口化妝品,據行內人士的觀點,手機數碼轉型做美妝是深圳跨境電商繁榮發展的結果。
大概四五年前我和朋友到過華強北,到了一家電腦城。從進入大門開始就有一個人尾隨我們,問我們是否需要買電腦,我們從一開始就表達了不需要。但是他還是一直跟著搭乘手扶電梯上到四樓,最後見到我們真的不需要,他才調頭走,走的時候。說了幾句難聽的粗口。
生意難做,估計商家靠賣電腦在華強北很難支撐下去。
我們還專門逛了手機賣場,裡面很熱鬧、忙碌,店員在忙出打包裝出貨。那裡以批發為主,像我們這些打算零售的顧客並不多。
從我個人對華強北的認識來看,華強北的繁榮跟水貨有關。以前每次有新產品,第一時間就出現在華強北。那時候,新品的消息資訊經常提及華強北,好像不提及華強北都不算是一篇時效高的數碼文章。所以即使也沒去過華強北,很多人也記住了「華強北」的稱號。
以前從華強北購買手機,主要的原因無非就兩個:一是第一時間體驗新品,因為港版比國行的先上市;二是用便宜的價格買入,港版的官方售價比國行的便宜。
遙想iPhone 4、iPhone 4S年代,港版手機是非常搶手。有人專程跑一趟香港就只為買手機。華強北因為地理優勢,佔領了水貨的市場。
不過,現在華強北的水貨市場不如以前,慢慢淡出大家的視野。有兩個原因。
一是沒有時間優勢。因為現在國行版本在第一批發售地區名單,水貨沒有時間上的優勢。
二是沒有價格優勢。國行版本經常有促銷優惠。即使是官方的渠道,也有免息分期。24期免息分期,對消費者的吸引力還是挺大的。
現在的數碼文章已經不愛提及華強北,越來越多普通用戶不知道華強北是何物。
另外,除了因為水貨市場沒落,還有因為大家不愛折騰手機。
第一次知道華強北轉型做美妝感到有些意外,畢竟與原來的不是同一個領域,並且完全不搭邊。不過細想兩者還是有共同點,跟跨境產品有關。
現在手機廠商形成頭部效應,山寨手機沒了市場,華強北為了生存而轉型也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