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華中藥庫」之源 探訪湖北首個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庫

2020-12-24 荊楚網

全媒體記者 姚代鳳 通訊員 何銀生 羅倩

12月14日,走進位於州城學院路的省農科院中藥材研究所「湖北省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庫」,種子處理室工作人員正在處理剛收到的白朮種子。

工作人員從數千粒種子中精挑細選,留下顆粒飽滿、新鮮、有光澤、沒有病蟲害的優良種子,然後乾燥、包裝、編碼,再經過緩衝車間存入低溫庫。這是今年入庫的第1810份種子。這些白朮種,將在此開始幾十年的沉睡之旅。

「這裡就是我省首個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庫,也是全國繼國家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庫(北京)、華南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庫(廣州)、國家中藥材種質資源庫(四川)之後,建立的又一個專業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庫。」省農科院中藥材研究所育種與資源研究室主任張美德介紹。

全省第一個專業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庫為何落戶恩施?意義何在?建設如何?未來怎樣?記者就此深入探訪。

藥用植物資源保存成難題

「我省中藥資源非常豐富,種類達4000種,位居全國第五。恩施州特色資源尤為豐富,佔全省三分之二。」省農科院中藥材研究所黨委書記、所長劉翠君介紹。

我州道地藥材較多,主要有紫油厚樸、板橋黨參、利川黃連、巴東獨活、鹹豐雞腿白朮、來鳳藤茶以及貝母、竹節參等,還有江邊一碗水、七葉一枝花、頭頂一顆珠、文王一支筆等名貴中藥材,素有「華中藥庫」之稱。

近年來,中藥材已成為我州重要支柱產業。我州將生物醫藥作為四大產業集群之一來建設,推動恩施綠色發展。

「全省藥用植物資源保護較為滯後,目前依託華中藥用植物園遷地保護藥用植物1600餘種,僅佔全省藥用植物的43.7%。」劉翠君對此表示擔憂。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近200個特有物種消失,有的已瀕臨滅絕,一些藥用植物資源急劇減少。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境變化,藥用植物資源的遺傳多樣性受到的威脅越來越大。

劉翠君介紹,中藥野生資源因掠奪式開發導致眾多物種滅絕,地方栽培品種也因新品種推廣導致基因丟失,而地方種和野生種常常是抗逆性、豐產性等優良品質的來源。

「因此,建立湖北省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庫,保存湖北省乃至華中地區中藥種質資源,促進華中地區中醫藥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守護『華中藥庫』之源,勢在必行。」劉翠君表示。

打造華中地區種質資源庫

如何有效保存藥用植物種質資源?

研究人員深知,種質庫是當前最有效、最安全的保存方式。

「作為華中地區專門從事中藥材研究、開發和利用的科研機構,我們應義不容辭地扛起全省藥用植物種質資源保護這份責任!」劉翠君表示。

省農科院中藥材研究所以恩施藥用植物資源為基礎,以行業優勢為底氣,以高素質專業人才為保障,於2018年2月申請建立「湖北省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庫」。

通過近兩年建設,已建成一間中期庫、一間短期庫、一個緩衝間、「雙十五」乾燥間,以及一座600多平方米的溫室大棚。目前,已基本完成基礎建設。

種質庫立足湖北,面向華中地區,開展野生、栽培、珍稀瀕危藥用植物資源收集、保存等,以種子保存為主,兼顧其他形式遺傳材料保存,可容納藥用植物種質資源3萬份。

「通過種質庫可以有效保護我省90%以上的藥用植物資源。同時,對於部分無法在常規種質庫中長期保存的不耐受脫水和低溫的頑拗性種子,利用研究所現有的華中藥用植物園進行活體保存。」張美德介紹。

省農科院中藥材研究所還出臺了湖北省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庫藥用植物種質資源搜集規範、入庫規範、安全衛生、檔案管理、種質資源圃管理人員培訓及考核等五項管理制度,規範藥用植物種質庫管理。

利用科技手段實現安全保存

種質庫,是一個個物種延續的希望。

作為長期貯存作物種質的倉庫,種質資源庫就是利用儀器設備控制貯藏環境。

走進湖北省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庫的乾燥間和低溫庫,映入眼帘的,是室外牆上控制系統顯示的各種監測數據。

「短期庫的種子主要供鑑定、研究、分發材料用,屬臨時保存,可保存5至10年。中期庫種子可保存15至20年。」研究員劉海華介紹短期庫與中期庫功能。

進入中期庫要經過兩道大門。打開第一道大門,明顯感覺溫度偏低,這裡存放著部分種子。打開第二道門時,只見陳列架上,整齊分類排列著各種藥用植物種子,每袋上面都有二維碼。「掃描二維碼,就可以看到種子的品種、採集時間、地點、海拔、數量等信息。」種子處理室工作人員說。

為發掘和收集各種藥用植物種子,種質資源庫主要利用藥業植物園體系和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等資源平臺徵集。研究人員還不定期到野外採集藥用植物種子。

「接收種質前先要對照種質資料庫查找,避免同一種質重複貯存。」劉海華介紹,「採集回來後,需進行清選、活力檢測、乾燥脫水等入庫保存前處理,然後密封包裝入庫。同時,將種子信息輸入計算機資料庫。」

研究人員介紹,種質資源庫除具有保存功能外,還具有科研價值。篩選優良種質,選育新品種;解決品種退化,有效保障栽培類道地藥材質量;保護瀕危資源,促進可持續利用。

「持續開展藥用植物種質材料系統性徵集,強化種質資源庫信息管理系統和資料庫建設,加大種質鑑定評價等方面研究;通過打造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分類鑑定評價、種質保存研究和種質資源持續利用的技術體系和科研平臺,爭取『湖北省藥用植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中心』落戶恩施,助力恩施州和全省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描繪未來,劉翠君眼裡有光。

相關焦點

  • 我國首個熱帶亞熱帶植物種質資源庫在廣州建成
    新華社廣州6月29日電(記者梁鋼華)記者從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獲悉,由該園承擔的「廣東省熱帶亞熱帶植物種質資源庫」日前在廣州通過了專家組驗收,這標誌著我國首個熱帶亞熱帶植物種質資源庫已正式建成。    據介紹,該熱帶亞熱帶植物種質資源庫建設項目是在廣東省科技廳和廣州市科技局的聯合資助下於2005年初立項的。
  • 留住希望的「諾亞方舟」——探訪亞洲最大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
    新華社昆明12月9日電題:留住希望的「諾亞方舟」——探訪亞洲最大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新華社記者安曉萌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地下,有一座「熱鬧」的冷庫。珙桐、喜馬拉雅紅豆杉、彌勒苣苔……包括許多珍稀瀕危植物在內的上萬種野生植物的種子,一同棲身於這座位於昆明的「諾亞方舟」。這處設施便是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全國唯一一座國家級野生生物種質庫。穿過兩重厚重的金屬門,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陳列架,形形色色的種子分類整齊地躺在透明密封罐內。
  • 武漢3種花卉種質資源庫入選「國家隊」
    呂文君 攝  12日,記者獲悉,武漢3處花卉種質資源庫,成功入選「國家隊」。  它們分別是:東湖風景區磨山管理國家梅花種質資源庫、武漢市園林科學研究院國家櫻花種質資源庫、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國家莢蒾屬種質資源庫。在國家林業草原局10日公布的第二批33個國家花卉種質資源庫名單中,它們榜上有名。這是武漢地區的花卉種質資源庫,首次躋身「國家隊」。
  • 我國建成首個以耐鹽植物為主的種質資源庫
    近日,我國第一個以耐鹽植物為主的種質資源資料庫在山東省科學院生物所建成。該資料庫涵蓋了自1953年以來世界上各相關研究單位公開發表的耐鹽植物信息,涉及99638個分類種。同時,與資料庫相對應的,耐鹽植物種質資源實體庫正在建設中。 耐鹽鹼性極強的小灌木——白刺,常常匍匐於地面生長,它的株高30—60釐米。作為荒漠、半荒漠地區的重要植被之一,白刺的耐鹽鹼度可以達到30%。
  • 廈門花企建成國家林業和草原種質資源庫首個三角梅基地
    本網訊  記者柏斌報導 廈門千日紅園藝有限公司自2018年以來,投資上千萬元在廈門同安古坑建設的三角梅種質資源庫,目前已收集國內外三角梅品200多種,成為國家林業和草原種質資源庫掛牌的首個三角梅基地。
  • 國家中藥材種質資源庫(四川)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
    中藥材種質資源是中藥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儲備資源,由成都中醫藥大學承擔的「國家中藥材種質資源庫(四川)建設」項目是全國中藥資源普查重點項目,經過2年多實施,項目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
  • 全國首個耐鹽植物種質資料庫建成
    □記者 王亞楠 通訊員 陳強 報導    本報濟南訊 近日,我國首個耐鹽植物種質資源資料庫在省科學院全面建成,該資料庫涵蓋了自 1953年以來世界上各相關研究單位公開發表的耐鹽植物信息
  • 中國已收集逾300份油桐種質資源
    湘西自治州油桐國家林木種質資源庫油桐花盛開。資料圖片 新華社長沙12月24日電(記者張玉潔、席敏)記者近日從湘西自治州油桐國家林木種質資源庫獲悉,該資源庫作為中國面積最大、品系最多的油桐種質資源庫,截至目前,已收集了317份油桐種質資源,進一步擴充了油桐種質資源庫。 「我們資源庫中收集的油桐種質資源是目前全國最全的。」
  • 深圳市中國科學院仙湖植物園國家蕨類種質資源庫正式掛牌 王國賓...
    12月10日上午,深圳市中國科學院仙湖植物園國家蕨類種質資源庫揭牌儀式在仙湖植物園管理處蕨類中心舉行。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局長王國賓、副局長張國宏、市公園管理中心主任何濤、一級調研員周瑤偉出席揭牌儀式,並實地參觀了蕨類中心。
  • 山東科學院建成全國首個耐鹽植物種質資料庫
    近日,我國首個耐鹽植物種質資源資料庫在省科學院全面建成,該資料庫涵蓋了自 1953年以來世界上各相關研究單位公開發表的耐鹽植物信息,涉及99638個分類種,其中鹽生植物種類為1937個。實現了耐鹽植物種質資源的信息化管理,解決了我國面臨的耐鹽植物系統資料缺乏的問題。目前,該院已克隆獲得4個重要耐鹽相關基因。
  • 關注|武漢3種花卉種質資源庫躋身「國家隊」
    12日,記者獲悉,武漢3處花卉種質資源庫,成功入選「國家隊」。它們分別是:東湖風景區磨山管理國家梅花種質資源庫、武漢市園林科學研究院國家櫻花種質資源庫、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國家莢蒾屬種質資源庫。在國家林業草原局10日公布的第二批33個國家花卉種質資源庫名單中,它們榜上有名。
  • 種質資源庫的特點是什麼,它的功能都有哪些
    打開APP 種質資源庫的特點是什麼,它的功能都有哪些 tpyn2020 發表於 2021-01-13 15:09:10 TPZY
  • 讓蘭花在山野間自由綻放——保護野生蘭科植物需要社會各方參與
    近年來,根據對地理分布重點區域的調查結果,我國加強了對現有蘭科植物的保護力度,包括開展就地和遷地保護、對部分極度瀕危物種開展引種和對需求量比較大的藥用蘭科植物開展人工繁殖等。  國家林草局野生動植物保護司司長張志忠說,隨著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逐步建立與完善,我國蘭科植物的就地保護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約有70%的蘭科植物在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地保護與分布。
  • 武漢植物園在肯亞西部切蘭加尼山區藥用植物資源調查研究中獲進展
    受到地理地勢、氣候、土質和人類活動等因素的影響,肯亞的植被類型多樣,植物種類豐富。切蘭加尼山區(Cherangani hills)位於肯亞西部,由12個大小不一的森林組成,存在相對未受幹擾原始的森林,以及受幹擾的次生林、沼澤和河岸森林、亞高山植被及天然沼澤地等。較多植物學家已在切蘭加尼山區採集了大量的標本,但是目前未對該地區開展植物多樣性的綜合研究。
  • 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 為植物建造「諾亞方舟」
    遵循這一標準,國家一、二級珍稀瀕危植物如喜馬拉雅紅豆杉,中國特有的珙桐、滇桐等被優先保存。 截至2014年底,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已收集保存各類種質資源20955種,169281份(株),其中野生植物種子8855種,佔我國野生植物物種的30%。
  • 「最大的藥用植物園」藥用植物活體保存數逾7400種
    」的廣西藥用植物園,經過幾年集中建設,園區內藥用植物物種活體保存數增加到7400多種。廣西藥用植物園主任繆劍華介紹,藥園剛開始建設時,園內保存的藥用植物活體物種只有2500多種,以後年年增長,截至2012年底廣西藥用植物園物種保存已達到282科1773屬7400多種,其中珍稀瀕危藥用植物710種。中醫藥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非常重要地位,但傳統中醫藥所依託的藥用動植物資源近年來退化趨勢十分嚴重。
  • 廣西藥用植物園、國家基因庫共建藥用植物資料庫
    它不僅有4A級景區的超高顏值,還有顯赫的「江湖地位」和產業價值,早在1959年便已落成,2011年由「金氏世界紀錄」正式認證為世界「最大的藥用植物園」,據悉,這也是該領域首個金氏世界紀錄。廣西藥用植物園(圖片來源:廣西藥用植物園)多維的保育基地,3D的《本草綱目》廣西有著「天然藥庫」的美譽,廣西藥用植物園(簡稱「藥園」)聚其菁華,成為全球最大的藥用植物遷地保護基地
  • 數量僅300個!瀕危物種大花石蝴蝶「飛入」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
    記者從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今年,經過數月的觀察監測,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以下簡稱「種質資源庫」)工作人員成功採集到第一批大花石蝴蝶的種子,並將其保存至種質資源庫。據悉,目前,大花石蝴蝶野外僅發現兩個分布點,總計個體數量約300個個體。根據IUCN評價標準,大花石蝴蝶瀕危等級應為「極危」。
  • 泰達植物資源庫200餘種芍藥花等你去
    泰達植物資源庫負責人介紹,這牡丹園內芍藥共有200餘個品種,包括白色、粉色、紫紅色等色系,花型包括菊花型、薔薇型、託桂型等。   然而……   不少網友一直在後臺問,   泰達植物資源庫在哪呀?
  • 植物愛好者的樂園: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位於武昌東湖之濱,磨山南麓。 全園共建有珍稀植物區、觀賞植物區、水生植物區、藥用植物區、獼猴桃園、松柏園、樹木園、竹園等十多個專類園區和園林景區,成為中國華中地區最大的植物種質資源收藏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