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科學院建成全國首個耐鹽植物種質資料庫
近日,我國首個耐鹽植物種質資源資料庫在省科學院全面建成,該資料庫涵蓋了自 1953年以來世界上各相關研究單位公開發表的耐鹽植物信息,涉及99638個分類種,其中鹽生植物種類為1937個。實現了耐鹽植物種質資源的信息化管理,解決了我國面臨的耐鹽植物系統資料缺乏的問題。目前,該院已克隆獲得4個重要耐鹽相關基因。
-
我國建成首個以耐鹽植物為主的種質資源庫
近日,我國第一個以耐鹽植物為主的種質資源資料庫在山東省科學院生物所建成。該資料庫涵蓋了自1953年以來世界上各相關研究單位公開發表的耐鹽植物信息,涉及99638個分類種。同時,與資料庫相對應的,耐鹽植物種質資源實體庫正在建設中。 耐鹽鹼性極強的小灌木——白刺,常常匍匐於地面生長,它的株高30—60釐米。作為荒漠、半荒漠地區的重要植被之一,白刺的耐鹽鹼度可以達到30%。
-
我國首個熱帶亞熱帶植物種質資源庫在廣州建成
新華社廣州6月29日電(記者梁鋼華)記者從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獲悉,由該園承擔的「廣東省熱帶亞熱帶植物種質資源庫」日前在廣州通過了專家組驗收,這標誌著我國首個熱帶亞熱帶植物種質資源庫已正式建成。 據介紹,該熱帶亞熱帶植物種質資源庫建設項目是在廣東省科技廳和廣州市科技局的聯合資助下於2005年初立項的。
-
啟東建成全省首個耐鹽鹼植物主題公園
中國江蘇網訊 (記者黃海)5日,位於啟東高新區的鹽生植物園正式建成開放,據悉,該園為全國第三個、全省首個以耐鹽鹼植物為主題的公園。啟東鹽生植物園距黃海僅1公裡,佔地350畝,投資3000萬元,全園根據植物特點劃分為「竹報平安」「槐香四溢」「松柏常青」「百花齊放」等18個特色小遊園,同步種植的植物包含32個科、110個品種。
-
守護「華中藥庫」之源 探訪湖北首個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庫
「這裡就是我省首個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庫,也是全國繼國家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庫(北京)、華南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庫(廣州)、國家中藥材種質資源庫(四川)之後,建立的又一個專業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庫。」省農科院中藥材研究所育種與資源研究室主任張美德介紹。全省第一個專業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庫為何落戶恩施?意義何在?建設如何?未來怎樣?記者就此深入探訪。
-
植物耐鹽機制揭示
植物耐鹽機制揭示 發布時間:2018-10-17 14:29:04 來源:科技日報 記者 王延斌 通訊員 王靜 > 在鹽漬化土壤中,為何有的植物耐鹽而其它植物卻不能?
-
廈門花企建成國家林業和草原種質資源庫首個三角梅基地
本網訊 記者柏斌報導 廈門千日紅園藝有限公司自2018年以來,投資上千萬元在廈門同安古坑建設的三角梅種質資源庫,目前已收集國內外三角梅品200多種,成為國家林業和草原種質資源庫掛牌的首個三角梅基地。
-
科學網—揭示鹽生植物「幼年」耐鹽機制
本報訊(記者彭科峰)全世界超過20%的農業用地受到鹽漬化的威脅,但一些植物能夠在高鹽環境下生活,被稱為鹽生植物。
-
高鹽廢水人工溼地處理中耐鹽植物的篩選
針對塘沽本地汙水中含鹽量較高的特點,人工溼地中耐鹽植物的篩選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構建了高鹽度進水條件下人工溼地的實驗裝置,比較了不同耐鹽植物對氯離子的去除效果,並研究植物對鹽分的去除率達到最大時的生態系統條件,篩選出耐鹽範圍較高的植物,為利用人工溼地處理高鹽廢水提供了科學依據。
-
「綠苑海篷子」主攻開發耐鹽植物品種
綠苑海蓬子公司成立於2003年,註冊資本1285萬元,是一家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培育耐鹽鹼植物和鹽生植物新品種,並對其生物資源進行深度開發的高新技術企業。這家公司在鹽城沿海建有5000畝耐鹽植物生產示範基地,在東臺沿海經濟區建有年生產能力1000噸的有機海水蔬菜加工廠,並開始在河北的安固裡淖鹽湖等多個內地鹽湖種植相關作物,為當地生態改善做貢獻。
-
三亞海邊有個月亮島:將建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
不久的將來,全球進口的優質動物、植物種質資源將匯聚到海南三亞崖州灣近海的一座形如彎月的小島上。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了解到,作為海南建設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的起步區,這座陸域面積631畝的月亮島上將建設隔離檢疫區等項目。
-
測序技術鎖定水稻關鍵耐鹽基因
近日,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熱帶稻種保護與遺傳改良研究組吳鋒玲等,成功定位到「海稻86」耐鹽相關基因。這一新的重要成果,對解析水稻耐鹽機理,以及我國新的優質耐鹽水稻品種的選育具有重要意義。此前的調查研究結果表明,水稻在幼苗、生殖和2—3葉期最容易受到鹽脅迫的影響。鹽度的高低,會在滲透脅迫、離子毒性和氧化脅迫3個階段影響水稻生長。在精英種質資源中鑑定耐鹽數量性狀基因座或相關基因並將其應用於培育新的耐鹽品種具有巨大的價值。
-
發現珍稀資源 傳承優良種質
種質資源事關糧食安全、生物安全、國家戰略安全。我省在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中,挖掘出一批古、珍、特、優地方品種,搶救性收集了一批珍稀、瀕危野生種質資源,為我省發展優勢產業注入「源頭」動力。 記錄了生物物種多樣性 今年5月,我省正式啟動、全力推動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工作,從此次普查結果看,我省農作物種質資源仍保持豐富的多樣性與分布。特別是在太行山、呂梁山地區,種質資源豐富的多樣性特徵表現明顯。
-
山東:耐鹽鹼植物出新成員 即椒樣薄荷
數據顯示,全省人均耕地1.21畝,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全省草地較第一次調查減少242萬畝,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鹽鹼化導致的草地退化。據了解,山東省黃河以北地區有700多萬畝接近荒蕪的鹽鹼地,如果能夠得到有效開發利用,其綜合效益不可限量。似乎是巧合,山東省科學院生物研究所培育的「科院1號」椒樣薄荷近日通過了山東省草品種審定委員會的審定,並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
-
Plant Cell:植物耐鹽機制研究
Plant Cell雜誌在線發表題為「Phosphorylation of SOS3-LIKE CALCIUM BINDING PROTEIN8 by SOS2 Protein Kinase Stabilizes Their Protein Complex and Regulates Salt Tolerance in Arabidopsis」的文章,該文章報導了SCaBP8在體內被SOS2磷酸化在調節植物耐鹽性中的作用
-
研究揭示細胞壁蛋白調控植物耐鹽的新機制
研究揭示細胞壁蛋白調控植物耐鹽的新機制 2018-12-07 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 【字體:大在該項研究中,科研人員發現當把LRX蛋白家族中的LRX3、LRX4和LRX5三個基因同時突變後,植株表現出生長矮小且對鹽脅迫非常敏感的表型。
-
發現珍稀資源 傳承優良種質 - 山西新聞網
種質資源事關糧食安全、生物安全、國家戰略安全。我省在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中,挖掘出一批古、珍、特、優地方品種,搶救性收集了一批珍稀、瀕危野生種質資源,為我省發展優勢產業注入「源頭」動力。 記錄了生物物種多樣性 今年5月,我省正式啟動、全力推動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工作,從此次普查結果看,我省農作物種質資源仍保持豐富的多樣性與分布。特別是在太行山、呂梁山地區,種質資源豐富的多樣性特徵表現明顯。
-
海南周刊 | 海南引進耐鹽植物 萬畝鹽鹼荒地變身良田
海南引進耐鹽植物,多管齊下改良海水倒灌地 萬畝鹽鹼荒地變身良田 文\海南日報記者 袁宇 在文昌市鋪前鎮潭欖村,一片距離海邊僅40米的農田,因海水倒灌,表層鹽分達到2.8%,種不了農作物而撂荒。
-
武漢3種花卉種質資源庫入選「國家隊」
呂文君 攝 12日,記者獲悉,武漢3處花卉種質資源庫,成功入選「國家隊」。 它們分別是:東湖風景區磨山管理國家梅花種質資源庫、武漢市園林科學研究院國家櫻花種質資源庫、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國家莢蒾屬種質資源庫。在國家林業草原局10日公布的第二批33個國家花卉種質資源庫名單中,它們榜上有名。這是武漢地區的花卉種質資源庫,首次躋身「國家隊」。
-
最耐鹽鹼土的植物
鹽角草(學名:Salicornia europaea L.)是藜科,鹽角草屬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35釐米。鹽角草是耐鹽的陸生高等植物種類之一。可作為生物工程措施的重要手段。我們居住的陸地,在遠古時候,有很多地方原來是海洋。後來陸地上升,海水乾涸,但海水裡的鹽分仍舊留在土壤裡。這些鹽鹼,是植物生長的大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