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市立現代美術館影像典藏展

2021-01-20 藝術中國

《齊達內,一幅二十一世紀的肖像》2006

《馬拉松人生》2005

《圓眼睛》2007

影像藝術描繪的齊達內肖像

進門的大空間內,正在播放著來自藝術家道格拉斯·戈登和菲利普•帕雷諾的作品──《齊達內,一幅二十一世紀的肖像》,他們共同製作了這部關於法國足壇傳奇人物的影片。採用長焦特寫來刻畫齊達內的電影肖像,對他在現場比賽中每一段的情緒變化和波動進行多角度跟蹤,影片的長度剛好相當於一場足球比賽的時間。十七架攝像機圍繞著球場,聚焦齊達內,像是十七雙凝固時間的眼睛。你有沒有嘗試過看這樣的雙屏電影?如果場地夠大,說不定會安排環形劇場來播放。此刻,作品的呈現形式只採用左右雙屏幕對接播放,參和著裁判的哨聲、解說聲、球迷的歡呼聲,每一臺不同角度的攝影機都是一個單獨的劇本,雙畫面觀看總比單幅來得有感召力。據悉短片曾經在各大院線播放過,上映數月後又製作了DVD,該作品同時保持著影片和雙銀幕版本。相比中國的大多數常規美術館的收藏體系,影像藝術收藏並不是主打,而巴黎市立美術館卻以此為傳統發行渠道找不到位置的藝術家們提供了展示場所,鼓勵藝術家這種以開放敘事的形式來呈現作品,同時,也為公眾參與、認識藝術提供了全新的途徑,這種公開性紀實的方式,也讓更多的觀眾體驗到了影像藝術那最直接的、超越時空的鮮活生命。

地理學家的馬拉松人生

湊在幾排觀眾中看作品《馬拉松人生》,似乎有點單調,畫面以一名一邊自言自語,一邊向前跑步的男青年為主畫面。他沿著昏暗的街道,路過明滅相間的住宅房屋、窗戶、貼著打折標籤的商場、停車庫……這些身後的背景悄無聲色,像是一座凝固了時間的空城。同步跟隨的鏡頭時而靠近、時而遠攝,我們看不太完整這位跑步者的清晰面目,他穿著運動衫,服裝打扮和通常情況下的跑步者絲毫沒有什麼區別,他以中性的聲音開始了內心獨白。敘述從回憶童年的零碎片語開始──花園中的櫻桃、小謊言、初戀、小學生的恐懼。接著是青少年時期,和「同伴們」在花園裡一塊兒抽大麻。生活的一慣流程在繼續:公寓、夫妻生活、離婚、搬家、接著是退休、憂傷、煩惱、嘟囔著的女友名字、前妻的名字以及和她們的過往… 碎嘮的敘述交代仍在繼續,聽不出任何榮耀之事,孤獨的跑步者開始變得氣喘籲籲。

看了一旁的介紹,才了解到這位於連先生居然是位地理學家。我開始可以將他的創作和他的本職聯繫起來了,地理學家看問題的角度習慣性地偏向重視空間概念,於是跑步青年就變得很能理解是將主觀個體和宇宙時間的思考串聯到了一起。猜測青年也許就是他本人,像是人生走到盡頭後站去某一種高度回望,從他口中道出的是平淡無奇的常態化人生軌跡,聲音中聽不到喜怒哀樂的情感波動,這是大多數平凡人生的概述,從出生到死亡,一本徹底的流水帳。而他不停往前跑,路過重複或相似的場景,時隱時現的燈光,籃球落地拍打的聲音寓意著日常生活的節奏單調。終於被自己的生命追趕得「精疲力竭」而停止腳步,並從畫面中消逝,唯有呼嘯而過的散景繼續空蕩在風中。藝術家的表達是簡練而到位,不追求場面有多刺激,也無需加入戲劇衝突,只通過單一的跑步動作來表達人的主觀感受和精神狀態。跑步者的疲憊感和敘述長度成正比例,昭示著人們一生的起落。敘述是乏味的,但我相信跟著看完短片的觀眾一定不會覺得無聊,因為無論觀眾的年齡有多懸殊,這一直觀的視覺信息傳遞都正在調動著大家的私人經歷,都將他們牽入了各自人生的倒敘中。

將文明與自然並的置圓眼睛

阿里亞納·米歇爾的《圓眼睛》作品被安放在了民生美術館展區走廊一端的上方,這一位置可不是隨意的,它正好符合了作品中主角貓頭鷹的視線:它棲息在夜色中的樹枝上,專注乖巧地觀看著夜幕中的世界,視線鎖定在巴黎市中心協和廣場上的燈火,圓眼睛看出去的模糊光斑,好似攝像機大光圈景深中的世界。路上有三三兩兩行走著的人,來往輕微轟鳴的車輛,逐漸擴散在周圍的空氣中,大部分的空氣是靜謐的。看到這裡,觀眾不得不問:艾菲爾鐵塔的一側怎麼會出現貓頭鷹呢?其實這是藝術家充滿戲劇化的安排。將人類文明和自然生靈並置於同一個空間語境中,看似突兀,但這種大膽的設想是耐人尋味的,對生命和自然的感知來自不同的注視。不得不稱讚藝術家那敏銳的眼光和豐富的想像力。

「清空巴黎」的瘋狂念頭

把巴黎清空,真是一個瘋狂的念頭!藝術家尼古拉•穆蘭主要利用電腦photoshop處理,將巴黎街道上的人類生活痕跡全部擦除,沒有麵包房,沒有花店,沒有車輛、沒有午後咖啡館裡坐一個下午看報紙的人們,只留下城市結構的空殼,所謂的「清空」由此被點題。觀眾視野中的巴黎只剩下了單調的建築畫面,開始令巴黎的空氣變得冰冷和恐懼,仿佛這個地方從來沒有人類居住過,像極了電影《盜夢空間》中的場景。高牆的畫面一幅接著一幅,空茫悽美,配合著平靜的背景聲,以極其緩慢的速度切換,沒有次序,可以說看完這件作品其實是相當考驗觀眾耐心的。人類總是假借「生活更美好之名」來改變世界,使得我們的地球成了一個為建築而存在的世界,假如回到最初那個沒有被人類太多改變和建設的原始狀態,香豔的巴黎,古老的樓宇,人文遺蹟遍地,它究竟是怎樣的一座城?跟著藝術家的這種假設走,去掉人為添加的城市風景,這種和習慣牴觸下的城市可能會令人失語,從現代回到舊時年華,引發了關於歷史和現實中城市建設的思考。

除了這幾件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之外,卡德•阿蒂亞(Kader Attia)的作品《著陸跑道》,通過一百五十多張幻燈片的播放,畫面切換的機械聲帶領觀眾回到生活在巴黎的馬格里布人的世界,藝術家用定格的影像,記錄生活在社會邊緣的族群,為我們揭開了不為人知的陌生世界,因為害怕在自己的國家被殺,他們來到了法國,沒有籤證,只能夠依靠暴力、吸毒和賣淫為生。他們將巴黎北部的位於城市與環線之間的那條大道稱為「著陸跑道」,並在這條跑道上展開生活。熱烈的色彩、洋溢著異國情調的曲調、眼神遊離的男青年、街邊穿著放蕩、濃妝豔抹的妓女,路燈下陷入沉思的側影,我們領略到其中有藝術家探索不同種族、文化和社會差異的更深意圖,作品也正因為感官世界裡真實的敘述而打動人心。此外,彼德拉·米齊克和讓-弗朗索瓦·莫裡索的作品《感覺》,算是我個人覺得最有趣的一件作品,動畫片的簡單形式也總是最能讓各個年齡層次的觀眾接受。黑白線條構成元素,快速的產生然後變形成為另一些新的,扭動舞蹈著的保險套,男人變到女人、樓房變到牌車、假山變到皇宮和女人指尖的鑽石,觀眾跟著藝術家進入迷一樣的自由發想國。是否可以理解為人類最原始的欲望帶動了社會的發展?而每個圖形變化下的源頭下遊又有很多個支流,這些錯綜的變化令人發笑並拍案叫絕。

當然,介於年代和國界的差異,九十年代的藝術家們總是挑自己最熟悉和敏感的段落去探索,相比繪畫,影像閱讀更具有挑戰性,對觀眾的認知也有一定的要求。如果只是走馬觀花,自然看不到什麼深層次的意味。比如瓦萊麗· 瑪裡珍(Valérie Mréjen)的《天氣非常好》、安妮-瑪麗·施耐德(Anne-Maie Schneider)的《無題》,就讓觀眾看得有點摸不著頭腦了,好在主辦方為每件作品都配備了簡要的文字解說,用以幫助觀眾們從身體、觸覺、視覺、語義等多個層面理解和感知。總體來說,不管觀眾們反應是好奇還是讚嘆的,是能產生共鳴還是一頭霧水,這樣的跨文化體驗性展覽對中國觀眾的接受程度是一種全新的嘗試,也必將會受到觀眾的歡迎。

相關焦點

  • ...謝子龍影像藝術館與巴黎國立網球場現代美術館籤署友好協議
    同時,謝子龍影像藝術館也與本次展覽的合作方——巴黎國立網球場現代美術館籤訂了友好館協議,兩館將在多個角度展開合作以推進影像相關領域的文化交流。△圖片源自網絡法國駐武漢總領事貴永華,湖南省省委宣傳部文藝處處長祝平良,巴黎國立網球場現代美術館館長昆汀·巴耶克,謝子龍影像藝術館館長謝子龍,謝子龍影像藝術館理事長謝嘉祺、謝子龍影像藝術館執行館長盧妮,巴黎國立網球場現代美術館展覽部主任弗雷德裡克·梅迪,《相形詩意》攝影藝術展藝術家布魯諾·赫基亞出席了本次籤約儀式。
  • 謝子龍影像藝術館與巴黎國立網球場現代美術館首次合作
    此次展覽共展出藝術家的80餘幅珍貴攝影作品、影像資料和手稿文獻,這些作品為星城的觀眾帶來了一個「不太一樣」的巴黎。據悉,此次展覽將持續到10月13日結束。 同日,謝子龍影像藝術館與本次展覽的合作方——巴黎國立網球場現代美術館籤訂友好館協議,兩館將在多個角度展開合作以推進影像相關領域的文化交流。
  • 臺南市立美術館應確立典藏與經營方向
    臺南市藝術家輩出,作品在家鄉卻苦無典藏、展示之處,在藝文界人士積極呼籲下,臺南市政府終於宣布,以原臺南市警察局及公十一停車場,做為臺南市立美術館館址。例如:創立"臺南美術研究會"(簡稱「南美會」)的前輩畫家郭柏川教授,以揉合野獸派與印象派的畫風聞名,一九七四年去世後,近百件極具代表性的遺作,由家屬捐贈給臺北市立美術館與臺中美術館,府城無緣收藏其珍貴作品,是在地藝文界的一大憾事。
  • 臺北市立美術館2010年展望
    文/臺北市立美術館公關小組  2009年是美術館豐收的一年,承襲了過去25年的經驗累積,今年在展覽、參觀人次、教育推廣、典藏修復、研究表現、文宣推展等各美術專業領域裡皆有精彩的表現,在國際交流、網站經營上同樣具有顯著的進展。
  • 曾梵志大型回顧展登陸巴黎市立當代美術館
    曾梵志(巴黎市立當代美術館)大型回顧展現場 圖中作品為剛剛在香港拍的1.8億港元的《最後的晚餐》 一進入巴黎市立當代美術館,觀眾就會看到曾梵志為這次展覽特別創作的大型風景畫從最新的一個系列「風景」開始,館長 Fabrice Hergott與曾梵志一起選擇了曾梵志在法國第一次大型回顧展的作品。一個空間一個系列,是本次展覽為觀者預設的線路。按照這個線路,觀看者會不知不覺地深入曾梵志創作的歷程,而這並不是一般布置回顧展的方式。
  • Ocula 對談|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 林平
    在這20年之間,她成為東海大學美術系主任,設立展覽策劃專業,思考與研究「展覽策劃」的歷史與方法,運營東海大學藝術中心、臺中20號倉庫、2006年臺灣前衛文獻展,設計國美館典藏庫與收藏策略、威尼斯雙年展(美術/建築)評審委員、臺北美術獎的評審委員,這些豐富多元的藝術行政經驗,使得她在上任後得以遊刃有餘地運營兩屆臺北雙年展,並且更是成功地在2017年得到政府與市議員的同意,以一年的時間整修已經有34年歷史的臺北市立美術館
  • 臺灣行旅——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品特展_ 藝術中國
    將由上海美術館與臺北市立美術館共同主辦兩場兩岸文化交流的美術展覽。去年10月,「兩岸城市藝術節——上海文化周」在臺北舉行,作為其中唯一的美術展覽活動,上海美術館率先在臺北市立美術館舉辦一場名為「上海故事——上海美術館館藏展」,此展覽結合上海美術館自身館藏資源,以最近六十年來「海派」文化的發展為立足點,講述上海面向世界的多元化文化格局,也反映上海這座城市所孕育出的特有的文化性格和文化故事。
  • 上海思南公館酒店聯袂法領館打造中法現代藝術交流平臺
    2011年12月,上海——"獨具藝術人文氣質"併兼顧了"典藏新意,融古匯新"的思南公館,聯袂法國駐上海領事館贊助"民生現代美術館及法國市立現代美術館"2個權威藝術機構,誠邀三位來自與法國市立現代美術館的資深策展人於
  • 上海西岸美術館開館展:時間的形態——蓬皮杜中心典藏展
    上海西岸美術館開館展:時間的形態——蓬皮杜中心典藏展
  • 釜山市立美術館館長金善姬:策劃更好的藝術展
    日前,韓國釜山市立美術館館長金善姬接受採訪。金善姬現任韓國釜山市立美術館館長,此前曾先後在東京森美術館、上海喜馬拉雅美術館、韓國大邱美術館以及濟州道立金昌烈美術館等國際知名美術館任職,是韓國著名的美術專家。
  • 亞洲展訊 | 韓國光州市立美術館北京創作中心第10期開放展
    湖南具象作品交流展,蔚山文化會館,蔚山,韓國   2015 大仁Cecibong展,Dada畫廊,大仁市場,光州,韓國   2014 Soso美術館開館紀念展-給你,小故事,Soso美術館,和順,韓國   2014 無等藝術節-小件作品出售店,無等畫廊,光州,韓國
  • 《徐冰:回顧展》將在臺北市立美術館展出
    臺北市立美術館將於2014年1月25日為國際當代藝術家徐冰主辦亞洲地區首度大型個展《徐冰:回顧展》,並邀請臺灣資深策展人暨藝評學者王嘉驥策展。展覽將持續子至4月20日。《徐冰:回顧展》是藝術家徐冰的國際首次回顧展,集結他自1975年以來,長達40年創作的重要代表性作品,包括1980年代早期行動藝術計劃與版畫、成名作《天書》與《鬼打牆》,1990年代《英文方塊字書法》、《蠶花》,到2000年以後多項重要作品計劃如《菸草計劃》、《地書》、《背後的故事》、《漢字的性格》等共20組件。
  • 「雅藝之美」梵克雅寶典藏臻品回顧展即將亮相今日美術館
    「When EleganceMeets Art雅藝之美」VanCleef & Arpels梵克雅寶典藏臻品回顧展將於2018年4月21日至8月5日期間在北京今日美術館精彩呈現,展現世家傑作的詩意情趣與雅致韻味。自2012年在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初次展出以來,本次典藏臻品回顧展將首次在華停留近4個月。
  • 【合藝典藏】第十屆上海雙年展之陳界仁
    上海雙年展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當代藝術雙年展,也是中國最重要的國際性視覺藝術大展。本屆雙年展將展出超過七十餘個藝術家及藝術家組合的精彩作品,涵蓋了繪畫、影像、裝置等多種媒介。展覽會持續至2015年3月31日。合藝典藏將在接下來的微信中推介參展藝術家和他們的作品。
  • 臺北市立美術館為池田亮司舉辦最新大型機構個展 | AR藝術家
    「池田亮司個展」@ 臺北市立美術館
  • 高雄市景點探尋:高雄市立美術館(圖)
    高美館於1994年6月開館,由於在臺灣三大都會美術館中最晚成立,因此立館精神揉合了當代的重要思潮,包括關注本土歷史、融入社區意識、強調環境景觀。  在成為一個「美術史美術館」的宗旨下,高美館的研究方向和典藏政策側重臺灣地區,特別是大高雄地區(泛指高雄縣市、屏東、澎湖)的美術發展。
  • 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展:「不朽的傳承——中國美術館藏法蘭西...
    2020年12月11日,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展「不朽的傳承——中國美術館藏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選展」開展。本次展覽從中國美術館收藏的163件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中精選118件,涵蓋油畫、中國畫、版畫、雕塑、攝影、綜合材料等多種媒介。
  • 為臺南市立美術館規劃宏遠的方向
    中華日報發表社論文章稱,美術館代表城市的藝術水平,也具有美學經驗傳遞與教育等功能,臺南市有「文化古都」之稱,卻以沒有夠分量的美術館為憾。臺南市立美術館籌備會日前召開第一次籌備會議,積極為南美館催生,希望籌備委員能為美術館的選址、定位、典藏、營運擘劃完整藍圖,讓這座藝術殿堂早日呈現在市民面前。
  • 一周觀展指南|引發排隊的「中國美術館典藏精品展」又亮相了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美術館上月閉幕的「美在新時代:中國美術館典藏精品特展」,展期僅9天,曾引發中國美術館難得的排隊景觀,中國美術館從12月21日起又將原展覽在五樓重新對外開放,並增加了一些新作品。在海外,美國亞洲藝術博物館的「漆佛的奧秘」展出了美國僅存的三座6-7世紀中國彩繪漆金夾紵佛像;日本的「唐代胡人俑」則呈現歷史上的絲綢之路中,曾經活躍的胡人氣息。
  • 印象臺北 | 臺北市立美術館
    如果您已不止一次到過臺北,不願意在三萬六千裡路以外,一脈同宗的現代都市裡,繼續遵循大多數遊客的遊玩規律,只匆匆一瞥臺北的晝與夜、如果您願意尋多一份藝術的靈感,享多一片平靜產生的愉悅,那麼何不伴著青草香,步入這座灰白色調的心靈殿堂,嘗試著去感知由時間、記憶、音律和語言構成、前所未有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