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臨終前一首詩,短短28字,道盡人生三境界,多數人只到第二層

2020-12-15 歷史國學智慧

人生的意義絕不在於單純的追求物質上的充裕,精神上空虛的人,走這一生就是白來一趟罷了。

畢竟,賺再多的錢,倘若精神上空虛,那麼難免會感到人生寂寞沒有什麼方向。可是,說來道去,這世界能夠真正明白自己想要什麼,領悟到人生境界的人少之又少。

可倘若自己悟不透,那麼也無需枯等時間教給我們答案,我們倒不如求助於前賢。蘇東坡在臨終前為世人留下4句詩,卻道破了人生的三大境界。

前人之事,後人之師。

儘管蘇軾所處的宋朝已經距離我們過於遙遠。可是,回首這位偉大先賢的一生,我們卻會不自覺的被其吸引,其一生曾到達過巔峰,卻也成落入深淵。

在最苦難時,他被小人作怪,貶到了當時最落魄,最南面的海南島。

在最輝煌時,其落筆也曾使得洛陽紙貴。

所以,這樣一位偉大先賢留下的人生智慧,在任何一個時代都絕對不會落伍。

這首詩的名字叫做《廬山煙雨》

唐以詩為榮,而宋則以詞為榮。蘇軾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詞上的造詣登峰造極。可其作詩卻同樣入木三分,首首結為經典之作。而蘇軾臨終前作此詩,即為一代文豪的臨終絕唱,也是他為子孫後代留下的忠告。

《廬山煙雨》北宋.蘇軾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全詩細細數來,不過二十八字,卻具有諸多妙處。其中最明顯的一處是,詩的開頭和結尾是同一句。

這種相同細細品來,卻是蘇軾想要告訴後代的人生哲理。

廬山煙雨浙江潮

這句聽起來是簡簡單單,卻剛好是涵蓋了山水。

前後兩句,山水未曾變過,可心境,時間不同,看到的東西也就全然不同。

這看到的第一重境界便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大多數人在處出社會時,都仍處於這最簡單的第一層境界。由於對外知之甚少,從象牙塔到社會圈,這中間大部分人都要挨一次社會的毒打。

所以,在這次毒打之前,這些人仍處於見山是山的境界。

第二層境界則是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這往往是大部分人在入社會多年之後到達的境界,因為現實的磨練,我們不再單純的將山視為山,水視為水。而大部分人也是停留在這一層境界,再未曾走出去。

可是,真正的第三種境界,卻可能是萬人中未必能有一人能夠達到。

這種境界還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可這時候的人已經進入了一種返璞歸真的狀態。

當一個人有放下的覺悟,能夠超越世俗的限制。這時候這個人就已經達到了最難做到的第三種狀態。雖然是萬裡無一,可是,向這個方向努力,卻也可以讓人的一生受益無窮。

蘇軾一生的經歷,決定了他擁有常人難及的智慧和人生觀,這讓其作品具有一種理性的智慧。多讀蘇軾詞,你會發現,你在不知不覺中,會將他的智慧提煉出來,化為己用。《蘇軾詞傳》便是這麼一本人生的智慧之書。

讀蘇軾的詞,可以醫心;品蘇軾的人生,讓人奮發。

讀《蘇軾詞傳》不是讀他的詩,是品讀他的人生,品讀他的豁達。

《蘇軾詞傳》囊括了了蘇軾一生中所作的詞和傳,而且,還以蘇軾的詞為主題,以當時的時代背景與社會觀念為出發點,對蘇軾的一生、詞傳藝術、官場活動等進行了透徹的分析,再現了蘇軾以文傳世、以官入世的典型宋代文官形象。

文筆華麗而不浮誇,如此心靜方能品人間至味。

用唯美深情的筆觸將蘇軾的一生娓娓道來,既豐富了文章內容,又能從東坡的生平中體會到他作詞時的心情,從而更加了解蘇軾的思想。

除此之外,這套書還有《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

這套書不僅包裝精美,更是根據人物的不同背景形象設計了優美的封面,紙質也很棒,閱讀起來可以說是一種享受。

一套5本書,僅需兩包煙的價錢還不夠一支口紅錢就能讀懂5位詩人的名作,並能從中感悟到大家風範的人生哲理,何樂而不為?

點擊下方商品卡把它們帶回家吧!

相關焦點

  • 蘇軾臨終前一首詩,短短4句,道盡人生三境界,多數人只到第二層
    對於人生境界的感悟,從古至今都有不同的理解。如今,大多數人比較認同中國哲學家馮友蘭所說:"我們可以把各種不同的人生境界劃分為四個等級。從最低的說起,它們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這是從境界的分類而言談的,但是我覺得,關於人生的境界,沒有誰能比古人蘇軾還說得清,他在彌留之際為兒子寫的一首《廬山煙雨》,短短28字內,道盡了人生的三大境界。《廬山煙雨》北宋·蘇軾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 蘇軾的這首「感悟詩」,短短28個字,卻道出了成年人的人生境界!
    我們每個人都在糾結如何才能不渾渾噩噩地度過這一生,誰都希望自己的一生活得精彩一些,那麼,不妨來讀讀蘇軾臨終前寫的這首涵蓋其一生思想的詩吧,雖然只有短短28個字,卻道盡了人生的三大境界。蘇軾晚年寫下的這首詩,短短28字,卻是成年人的人生境界!
  • 蘇軾人生最後一首詩,僅28字,道盡人生三境界,不少人卡在第二界
    」這句話一經問世好像戳中了很多人的痛點,不少人引起了共鳴,同時也點出了人們內心深處的迷茫與困惑:追求人生價值的正確方式是怎樣的?什麼樣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這個問題,其實千年前的大文豪蘇軾很有發言權。
  • 蘇軾臨死前一首詩,短短28字,道盡人生3境界,不少人卡在第2層
    在眾多的文學家中,蘇軾是集大成者,他不僅是詞中高手,而且詩也寫得很出彩,再加上書法、繪畫,似乎就沒有他不精通的。這樣頂尖的天才,在晚年留下了一首詩,也是他一生的智慧總結。臨死前寫一首詩,短短28字提起蘇軾,大多數人對他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個詩人,但他還是一個身有官職的朝廷官員。二十歲那年他就考中了進士,稱得上是年少有為,但是他的仕途走得卻並不平坦,做官期間他有過三次被貶的經歷。
  • 蘇軾臨終絕筆,人生最後一首詩,僅28字,卻道盡人生的三重境界
    其實蘇軾的一生過得也十分坎坷,屢次被貶,挫折不斷,但是他照樣能夠過得很瀟灑,用一種樂觀的態度面對一切,即便是前一秒深陷苦海,下一秒也能夠談笑風生,實在是令人佩服。蘇軾臨終之前寫下的最後一首詩《廬山煙雨》,雖然只有短短的28個字,卻道盡人生的無常!
  • 蘇軾臨終前寫下一首詩,首句和最後一句一樣,卻道出人生三重境界
    1101年夏天,蘇軾長途跋涉,身困力乏,腹瀉之後,又遇熱毒,齒間出血不止,竟氣絕而逝。蘇軾在去常州之前,寫給兒子一首《廬山煙雨》,也是臨終前寫的最後一首詩。第三句「到得還來別無事」,是進一步的轉折,如果第二句的消極轉折還不明顯,則第三句則非常明顯了,自己跟自己說,消停了,別再折騰了,再折騰也改變不了什麼了。第四句重複第一句 ,起碼多了層感慨和感悟,無論人生經歷了諸多種種,大多低沉消彌,但廬山的煙雨不改其美妙、浙江潮不改其壯闊,世界仍舊美妙,可自我的人生已難有美妙的可能。
  • 蘇軾臨終頓悟留下1千古奇詩,道破人生3重境界,多數人只到第2層
    而有的詩則特別在內涵意蘊方面,比如我們今天要講的這一首。蘇軾的生平,大部分人都很了解,但我們還是簡單介紹下這首詩創作的背景:蘇軾先後娶了王弗、王閏之為妻,生下4個兒子,小兒子早夭,另外三個分別是蘇邁、蘇迨、蘇過。
  • 蘇軾在初冬寫給好友的一首詩,短短28字,安慰了世人上千年
    今天要講的是蘇軾在初冬寫給好友的一首詩,短短28字,安慰了世人上千年。 根據《石林詩話》記載,王安石任江東提舉刑獄時,巡查到此處,原本對劉景文的政績十分不滿,想要治罪於他,但是看了其堂上屏風所題的一首詩,詩云「呢喃燕子語梁間,底事來驚夢裡閒」,大為讚賞,便不再過問酒務一事。 後來蘇軾出任杭州太守時,和他相識相交,稱其為「慷慨奇士」,甚至向朝廷上表推薦。
  • 蘇軾人生最後一首詩,短短24個字「語出驚人」,開篇便是千古名句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西方宗教裡,信徒臨死有懺悔的環節,就是為了讓信徒在臨死之前將自己的罪過全部說出來,不帶一絲隱瞞的去往天堂;而在中國,也有這樣的現象,人在將死之際說出的話往往不像平日裡的作風,永遠是希望一切事情都能向好處發展的。今天呢,我們就來看一看蘇軾的絕筆詩,這首他在去世前兩個月寫下的「人生總結」,是否也如古語所說「其言也善」呢?
  • 一首揚州人該全文背誦的古詩,短短28字,讓蘇軾服氣,讓揚州揚名
    而後,徐凝還因為寫了首《廬山瀑布》,引起了蘇軾的不滿,稱他這首詩是惡詩。按理說,蘇軾在世的時候徐凝早就離世了,為何蘇軾偏要和他過不去?原因是蘇軾認為這首詩是模仿自己的偶像李白的《望廬山瀑布》,而且仿得還很沒有水平。
  • 蘇軾臨終前的醒悟,留給兒子一首詩,前後兩句相同,卻成千古名句
    對每一個人而言,生命僅有一回,因此它才顯著尤其寶貴。因此,這句話引發了很多人的共鳴,講出了很多人心裡的疑惑和茫然:追求人生價值的正確方式是什麼?什麼樣的人生才是最有意義的?關於人生的意義,應當沒人比得上蘇軾說得更清晰。
  • 蘇軾的臨終絕筆,一改豪放、婉約之風,詩中暗含人生的3重境界
    這麼可愛、有趣的蘇軾,臨終絕筆之時,卻一改他一貫的豪放之氣,也沒有用其擅長的婉約之風,如輕聲細語般娓娓道來,給兒子留下了一首詩——《廬山煙雨》,寫盡了人生真諦。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 蘇軾慫恿歌女向高僧表白,高僧回敬一首詩,短短28字卻驚豔了千年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雖然經常被反調侃,但是蘇軾好玩的本性卻一直不變。他在徐州任職時,另一好友道潛特意從杭州去拜訪他。道潛也是北宋著名的詩僧,寫文作詩不在話下。蘇軾的弟子陳師道曾盛讚他「釋門之表,士林之秀,而詩苑之英也」。得知道潛要來,蘇軾便設下酒宴以招待好友。
  • 李白臨終前絕筆詩 對自己人生做了一個總結
    李白被後人譽為「詩仙」,他一生共有3000多首詩,李白的詩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詩,表現了他一生的心路歷程,是盛唐社會現實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藝術寫照。李白一生都懷有遠大的抱負,然而一生坎坷,晚景悽涼,他在臨終前的一首絕筆詩,讀起來悽涼悲壯。
  • 蘇軾的這首詩僅有28字,卻蘊含人生大智慧,值得一讀再讀!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是我國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其在詩、詞、散文、書、畫等領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蘇軾的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多表現對人生的理性思考。所以在蘇軾的詩中,我們總是能夠看到詩境背後的哲理意蘊。譬如蘇軾的經典詩作《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 陸遊臨死前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卻震撼了無數中華兒女!
    陸遊詩中所表現的愛國熱忱,無不催人淚下。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示兒》,便是陸遊最為膾炙人口的一首愛國詩篇。這首詩歷來深受世人所推崇。明代胡應麟在《詩藪》中說:忠憤之氣,落落二十八字間,每讀此未嘗不為滴淚也。愛國作家朱自清更是認為《示兒》一詩,是陸遊愛國熱忱的理想化,也是現在所說國家至上信念的雛形,也許只有陸遊才配稱為愛國詩人。
  • 秦觀寫了首連環詩,只用14個字便構成一首28字七絕,只有蘇軾能解
    (連環詩《賞花歸去》) 原來,秦觀信中寫的是一首典型的連環詩,雖然只有14個字,卻能讀出一首28個字的七言絕句需要兩步:第一步,找到起始字;第二步,把每一句的後四個字作為下一句的前四個字重複使用。成詩如下: 賞花歸去馬如飛,去馬如飛酒力微。 酒力微醒時已暮,醒時已暮賞花歸。
  • 李清照最大膽的一首詩,短短28字令人熱血沸騰,才女果然不簡單
    本期就以千古才女李清照的一首詩為例,來感受一下千古才女的筆力。詩名《題八詠樓》,這是李清照在丈夫離世,國破家亡時寫的詩,此時她無家可歸,寄居在親戚家,登上高樓寫下這首絕唱。短短28字,有豪情有霸氣震撼了800年。讓我們來品一品。
  • 古今最得意的一首詩,短短28字,寫出人人豔羨的人生
    ……人生或許有許許多多不得意甚至失意的時刻,但在我們人生中也必定有那麼幾個得意而難忘的時刻,正是因為這些得意而美好的記憶,才讓我們的生活有苦有甜、有悲有喜、有憂愁有歡樂。於李白而言,人生最得意的時刻應是「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 高僧被歌女不斷撩撥,笑著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彰顯大師風範
    另外,道潛還是一位才子,除了念經誦佛之外,他喜歡研究詩詞,所以與蘇軾的關係不錯。有趣的是,道潛曾因寫詩得罪了宋哲宗,皇帝一生氣,後果很嚴重,儘管沒有把道潛打入大牢,卻下旨勒令他還俗。真正修行之人,不在乎是否還俗,道潛不敢違抗聖旨,還俗後依舊不為凡塵之事擾亂心境,過著僧侶般的生活,謹記佛門清規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