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臨終前一首詩,短短4句,道盡人生三境界,多數人只到第二層

2020-12-25 毛妹日記

對於人生境界的感悟,從古至今都有不同的理解。

如今,大多數人比較認同中國哲學家馮友蘭所說

"我們可以把各種不同的人生境界劃分為四個等級。從最低的說起,它們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這是從境界的分類而言談的,但是我覺得,關於人生的境界,沒有誰能比古人蘇軾還說得清,他在彌留之際為兒子寫的一首《廬山煙雨》,短短28字內,道盡了人生的三大境界。

《廬山煙雨》北宋·蘇軾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乍一看到這首詩,首尾兩句是一模一樣的,是不是懷疑小編寫錯了。不是的,正是由於這首詩的首尾相同,才是蘇軾的高明之處,道出了人生的大智慧。

這首詩譯文:廬山煙雨美景和錢塘江宏偉潮汐,很值得去觀賞一番。無緣去觀賞,會遺憾終身的。終於親臨時,看到了蒙蒙煙雨、澎湃潮水,卻發現過去的衝動妄念不過如此、並無驚奇,只覺廬山煙雨就是廬山煙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這是一首禪詩,青原惟信禪師有一段著名的禪話:

"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

這段禪話表現了一個達者先入小乘禪境,再入魔境,爾後臻抵大乘真理人生境界的過程。

《廬山煙雨》中的"廬山煙雨"和"浙江潮"分別是山和水,因此,這段禪話成為蘇軾這首《廬山煙雨》最好的註解。

人生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純潔無瑕即:"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每個人剛來到這世間都是純潔無瑕的,人們告訴你這是"山",在你的眼裡就是"山",告訴你這是"水",那麼這就是"水"。

第二重境界:深陷困惑即:"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人長大之後發現,這世界是如此的複雜,山不是單純的山,水也不是單純的水,這時候你會產生困惑,甚至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第三重境界:返璞歸真即:"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

有些人經歷了一生,最後才恍然發現一切不過是虛幻,再以最原始的赤子之心去看待山水,心中已無雜念,"山還是山","水還是水",山水則回歸了最真實的面目。

林語堂先生用"天真的小孩"來形容蘇軾。

蘇軾一生坎坷曲折,但卻總能像孩子蹣跚學步一樣,摔倒了再爬起來,這才是人生的坐高最高境界。

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只能達到第二種境界,而達到第三種人生境界的少之又少。

讀蘇軾的詞,可以醫心;品蘇軾的人生,讓人奮發。

《蘇軾詞傳》中選取了蘇軾一生中所作的詞和傳,難得的是,這本書還以蘇軾的詞為主題,從當時的社會觀念與時代背景出發,對蘇軾的生平際遇、詩詞藝術、社會活動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再現了蘇軾以文傳世、以官入世的典型宋代文官形象。

這一套書中還有一本《李清照詞傳》。這本書中介紹了一代"婉約詞宗"李清照的跌宕起伏傳奇人生,作者文筆優美,將李清照天真爛漫的少女時代、相夫治學的少婦時代、顛沛流離的老年時代都作出描述,中間穿插了她在不同時期的詞作,詞人形象躍然紙上。

除此之外,還有《辛棄疾詞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

這套書不僅包裝精美,更是根據人物的不同背景形象設計了優美的封面,紙質也非常的棒,閱讀起來可以說是一種享受。在飯餘茶後隨便捧起一本,就可以陶醉其中,無法自拔。

六本書,也就是一張電影票的錢,就可以讀到6位詩人的名作,來一場古典行,並能從中感悟到古人的人生哲理,何樂而不為?

相關焦點

  • 蘇軾臨終前一首詩,短短28字,道盡人生三境界,多數人只到第二層
    蘇東坡在臨終前為世人留下4句詩,卻道破了人生的三大境界。前人之事,後人之師。儘管蘇軾所處的宋朝已經距離我們過於遙遠。可是,回首這位偉大先賢的一生,我們卻會不自覺的被其吸引,其一生曾到達過巔峰,卻也成落入深淵。
  • 蘇軾臨終前寫下一首詩,首句和最後一句一樣,卻道出人生三重境界
    1101年夏天,蘇軾長途跋涉,身困力乏,腹瀉之後,又遇熱毒,齒間出血不止,竟氣絕而逝。蘇軾在去常州之前,寫給兒子一首《廬山煙雨》,也是臨終前寫的最後一首詩。詩的第一句「廬山煙雨浙江潮」,意指這世界雄渾壯闊,美輪美奐,實在美妙得不得了,因此才有第二句「未到千般恨不消」,總是要不停去追、去求,企圖達到與世界一樣雄渾壯闊、無比美妙。
  • 蘇軾人生最後一首詩,僅28字,道盡人生三境界,不少人卡在第二界
    」這句話一經問世好像戳中了很多人的痛點,不少人引起了共鳴,同時也點出了人們內心深處的迷茫與困惑:追求人生價值的正確方式是怎樣的?什麼樣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這個問題,其實千年前的大文豪蘇軾很有發言權。
  • 蘇軾臨終頓悟留下1千古奇詩,道破人生3重境界,多數人只到第2層
    蘇軾的生平,大部分人都很了解,但我們還是簡單介紹下這首詩創作的背景:蘇軾先後娶了王弗、王閏之為妻,生下4個兒子,小兒子早夭,另外三個分別是蘇邁、蘇迨、蘇過。甚至蘇軾被貶到海南,也是蘇過陪在身邊照顧。蘇軾臨終前非常擔心兒子,所以特意手書了一首詩提醒他。提醒什麼呢?不妨先看看詩的內容。
  • 蘇軾的這首「感悟詩」,短短28個字,卻道出了成年人的人生境界!
    我們每個人都在糾結如何才能不渾渾噩噩地度過這一生,誰都希望自己的一生活得精彩一些,那麼,不妨來讀讀蘇軾臨終前寫的這首涵蓋其一生思想的詩吧,雖然只有短短28個字,卻道盡了人生的三大境界。蘇軾晚年寫下的這首詩,短短28字,卻是成年人的人生境界!
  • 蘇軾臨終絕筆,人生最後一首詩,僅28字,卻道盡人生的三重境界
    其實蘇軾的一生過得也十分坎坷,屢次被貶,挫折不斷,但是他照樣能夠過得很瀟灑,用一種樂觀的態度面對一切,即便是前一秒深陷苦海,下一秒也能夠談笑風生,實在是令人佩服。蘇軾臨終之前寫下的最後一首詩《廬山煙雨》,雖然只有短短的28個字,卻道盡人生的無常!
  • 蘇軾臨死前一首詩,短短28字,道盡人生3境界,不少人卡在第2層
    在眾多的文學家中,蘇軾是集大成者,他不僅是詞中高手,而且詩也寫得很出彩,再加上書法、繪畫,似乎就沒有他不精通的。這樣頂尖的天才,在晚年留下了一首詩,也是他一生的智慧總結。臨死前寫一首詩,短短28字提起蘇軾,大多數人對他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個詩人,但他還是一個身有官職的朝廷官員。二十歲那年他就考中了進士,稱得上是年少有為,但是他的仕途走得卻並不平坦,做官期間他有過三次被貶的經歷。
  • 蘇軾寫一首千古奇詩,一般人只能讀懂3句,能讀懂4句堪稱高手
    詩的作者大家都比較熟悉,他就是蘇軾,號東坡。蘇軾的生平大部分人都很了解,但我們還是簡單介紹下這首詩創作的背景:蘇軾先後娶了王弗、王閏之為妻,生下4個兒子,小兒子早夭,另外三個分別是蘇邁、蘇迨、蘇過。其中,蘇過出生於1072年,當時他父親蘇軾35歲,中年得子,本來應該開心。
  • 蘇軾臨終前的醒悟,留給兒子一首詩,前後兩句相同,卻成千古名句
    對每一個人而言,生命僅有一回,因此它才顯著尤其寶貴。因此,這句話引發了很多人的共鳴,講出了很多人心裡的疑惑和茫然:追求人生價值的正確方式是什麼?什麼樣的人生才是最有意義的?關於人生的意義,應當沒人比得上蘇軾說得更清晰。
  • 秦觀很冷門的一首詩,卻一句比一句美,短短4句令人神往!
    曾遊學於蘇軾門下,與黃庭堅、晁補之、張耒並稱為「蘇門四學士」。秦觀才華出眾,在詩、詞、文和書法等多方面均取得了很高成就。其中以詞的成就馳名於世,被尊為婉約派一代詞宗。小編今天要向大家分享的,便是秦觀的一首詩《還自廣陵》。《還自廣陵》是秦觀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主要描寫了秦觀自廣陵返回高郵家鄉途中所見到的水鳥在江邊嬉戲的景象。
  • 黃庭堅登上高樓眺望,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美到令人心醉!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鄂州南樓書事》,便是一首夏夜乘涼的佳作。它是北宋著名文學家黃庭堅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黃庭堅在詩、書、畫等領域均有很高成就,其中以詩的成就最高。他是江西詩派的開山之祖,詩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又與張耒、晁補之、秦觀,合稱為「蘇門四學士」。
  • 宋朝詩人寫了一首清明節的詩,短短4句,卻足以超越杜牧的心境
    古代詩歌因其精練優美的語言,流傳了幾千年,不僅僅是我們傳統文學的代表,其實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寶庫,歷朝歷代的詩人們就寫下了許多與清明有關的詩作,而其中最為出名的絕對是杜牧的那首《清明》,短短4句就寫出了清明節那天最大的節氣特點與人的心理。
  • 蘇軾的臨終絕筆,一改豪放、婉約之風,詩中暗含人生的3重境界
    這麼可愛、有趣的蘇軾,臨終絕筆之時,卻一改他一貫的豪放之氣,也沒有用其擅長的婉約之風,如輕聲細語般娓娓道來,給兒子留下了一首詩——《廬山煙雨》,寫盡了人生真諦。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 白居易一首絕美小詩,短短4句驚豔千年,成為唐詩中的不朽名篇
    作為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之一,白居易有「詩魔」和「詩王」之稱。他的詩作內容多數都以描寫和揭露殘酷的社會現實著稱,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如《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生於亂世,在少年時代就經歷了很多戰亂,隨家人四處輾轉,躲避戰禍。因此,在他的所有詩作中,我們看到最多的就是政治的黑暗、社會的動亂、百姓生活的艱辛。
  • 柳宗元與朋友登山遠眺,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驚豔了千古!
    像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劉禹錫的「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內一青螺」,杜牧的「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都是想像奇特的千古名句。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便是柳宗元想像最奇特的一首詩。它是柳宗元就任柳州刺史期間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 蘇軾最奇怪的一首詩,沒人敢這麼寫,一般人讀不懂,解開後大頓悟
    蘇軾一生波折,生性灑脫飄逸,至晚年更是活的從容,在他的很多詩詞間,我們都可以領略到他非凡的人生境界。他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便是其中代表。宋·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 蘇軾的一首詩,短短4句話卻成千古名句,被後人誤讀了幾百年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和畫家。蘇軾年少成名,20歲便考中進士,蘇軾的大多數詩詞,都偏向於豪放派,留下了眾多膾炙人口之作,對後世影響巨大,不過蘇軾最絕的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卻被後人誤讀了幾百年。
  • 蘇軾臨終前頓悟,留給兒子一首詩,首尾兩句相同,卻成了千古名作
    對每一個人來說,生命只有一次,所以顯得很珍貴。所以這句話引起了許多人的共鳴,說出了許多人內心的困惑和困惑:什麼是追求生命價值的正確途徑?哪一種生活才是最有意義的生活?對於生命的意義,沒有人比蘇軾更清楚。
  • 杜甫最美的一首五絕,短短4句,一句一景,驚豔了千年時光
    事實上,作為一種十分考驗詩人創作水平的詩歌體裁,五言絕句在唐代文壇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在世人眼中,素有「詩聖」之稱的杜甫雖然是以律詩出名的,但是他的一些絕句也寫得很不錯,備受後人推崇,流傳千古。如今天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絕句二首 其一》就是杜甫最美的一首五絕,也是唐詩中描寫初春景色最美的一首五絕,短短4句,一句一景,驚豔了千年時光。讓我們走近它: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 秦觀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所描繪的春景,便美到令人心醉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春日》,便是一首歷來為人所稱道的詠春詩。它出自於宋代詩人秦觀之手,是秦觀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在這首詠春詩中,秦觀主要描繪了春雨過後的春景。即晨霧薄籠,碧瓦晶瑩,春光明媚。尤以芍藥、薔薇的描摹傳神,最為動人。總體來說,秦觀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所描繪的春景,便美到令人心醉。《春日》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