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觀象認識法」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

2021-01-15 記者張風順

關於伏羲氏作《易八卦》的地方,總計有山東省的鳧山(八卦山)、河南省的淮陽(宛丘)和孟津、甘肅省的卦臺山和龍馬山等等。那麼,伏羲氏作《易八卦》為什麼要跑這麼多地方呢?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要到這些地方去觀察客觀事物的真實情況。

對此,距今2500年前的孔子(前551—前479)在他編輯整理的《周易·繫辭下傳》中,有比較詳細的記載。他寫道:「古者包犧(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在這段極為古樸而凝重的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到「至純厚」的遠古先王伏羲氏,在為中華民族謀求生存與光明的工作中,是何等地勤勤懇懇和不知疲倦!更值得我們驕傲的是,早在上萬年乃至上百萬年以前,中華民族的傑出代表伏羲氏,就已經非常熟練地應用了當今所謂「透過現象看本質」的唯物主義反映論,這在人類歷史上該是一塊何等重要的「裡程碑」呀!

伏羲

通過認真觀察大量的客觀事物現象,廣泛搜集客觀事物的有關材料,從而認識客觀事物的本質和運動規律。——這個辦法,由於最初是中華民族遠古傑出代表伏羲氏發明創造的,所以我稱之為「伏羲觀象認識法」簡稱「伏羲方法」。

春秋時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不但在整理《周易·繫辭下傳》時介紹了這個方法,而且還繼承與發揚了伏羲氏「仰觀俯察」的這個優良傳統。據《論語·為政》記載:「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sōu,隱匿)哉,人焉廋哉!」《論語·衛靈公》也有記載:「子曰: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由此可見,孔子對於如何觀察和認識事物,是有深刻研究的。

相關焦點

  • 注水還是被注水,馬蜂窩事件需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第一,參與轉發馬蜂窩事件新聞的微博幾乎沒有任何引爆點,但卻獲得了大量傳播,這種不正常的現象多出現在水軍轉發的情況下;第二,轉發趨勢從剛開始一路飆升,但隨後卻瞬間斷崖式下跌,這意味著有可能是「水軍」在集中轉發;第三,參與轉發的微博,其評論詞語高度相似,轉發用戶基本都沒有暱稱。如此「詭異」的傳播趨勢和過程雖然不能明確就是「水軍」,但卻頗有「水軍」特色並且耐人尋味。
  • 本質和現象的關係,應該這樣理解
    先理解本質還是先理解現象,其實沒有確定答案。有的事物,本質比現象更容易理解,也有些事物,本質則深深地藏在現象後面,錯綜複雜。一、透過現象看本質生命的本質。自然界的現象,也許有規律,但是都沒有目的性。而人類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三觀的形成,都是伴隨著目的性的。這種目的性就會導致人類的常規認知也就是對一種現象的理解跟大自然的本質規律有衝突。這種衝突也必將導致偏見這種現象的產生。
  • 透過現象看本質,為什麼今年酒店的價格那麼好?
    透過現象看本質,關注嬉遊這個號,偶爾也能學點旅行上的小知識哦。 經過幾個月的疫情,大家普遍的現象是沒錢沒假,所以報復性消費在旅行行業是不存在的。今年大家普遍會降低自己在旅行上的開銷。
  • 《論語》:觀察言行,透過表象看本質,才是識人的智慧
    《論語》:觀察言行,透過表象看本質,才是識人的智慧。在與人交往的時候,能準確的判斷一個人的習性非常重要,以便於你了解他。不管是與他相處還是任用他,只有先了解一個人的習性,才能合理的安排,否則會因為自己的疏忽而給自己導致災禍。
  • 透過現象看996/007/955爭論的本質
    近段時間以來,一個企業大佬有關996的論調,引發了社會有關996、007955的大討論,這也許就是名人效應的影響力吧。人云亦云者有之,趨炎附勢者將大佬言論極盡加持、吹捧者有之,更有無數的粉絲們不加思考的推崇備至(一直以來,我都是將粉絲這個網絡詞彙當作腦殘者的代名詞),若大一個網絡世界,確少有獨立思考的個人觀點。
  • 揭曉龍魚鱗片中隱藏的秘密,透過表象看本質!
    挑選一隻好的金龍要看的地方有很多:珠鱗、鱗框、底色、頭型、眼晴、七鰭、遊姿……太多了,這篇就先說一下最重點的三個要素:珠鱗、鱗框、鱗底。因為金質是可以通過泡藥強燈光做出來的,但鱗框不行,所以挑魚只看魚的框明不明顯,而不是看所謂的金質,魚的鱗框明顯則長大後魚的金質感強。
  • 透過現象看本質,生活必然回歸平凡
  • 透過現象看本質,這是資本的惡
    1、從雲南協會的聲明看阿里問題:雲南咖啡協會的回應其實已經很好地指出了阿里在這次事件中的圖謀。首先咖啡行業有我國自己的行業標準,阿里作為領域外的電商平臺竟然試圖對專業領域的事情指手畫腳,這手伸得有些長。即便是要調整行業標準,也應該由國家層面出手協調製定,輪不到一個外行來說三道四。
  • 透過現象看本質:螢火蟲漫展事件,爆發的根源在哪裡?
    活動出現事故,對他們就是一記重擊。問題根源在何處?此次走秀出現如此之大的事故,螢火蟲與華裳九州都有責任。場館的備案、出現意外時處理的效率、對商家模特的通知解釋、後續的補償方案……他們都做得不盡如人意。作為一場大型漫展的承辦者、組織者,螢火蟲的處理可以說是令人失望的。
  • 品諾兄弟帶你一起透過現象看本質!
    因為自己不愛好這個工作,認為只是一個掙取生活所需要的工具;心態不一樣,驅動力就是不一樣的。而是要看我們自己怎麼去做。你越是愛一個行業,就越是能夠在這個行業上面去開花結果,最終實現自己價值的同時,也會產生更多的商業價值。
  • 丁真現象的本質是對「人間美好」的再發現
    當前,在中國的社交媒體上,「丁真現象」儼然已是最熱話題。網紅常有,丁真不常有。儘管如今熱搜霸榜、紅得發紫,但丁真仍不失本真,仍舊是那個藏族少年,而不是新晉網紅、不是頂流IP。素人成名而不形變,丁真是難能可貴的一個。當然了,丁真是一回事,由其所衍生的網絡狂歡則是另一回事。所謂「丁真現象」,很大程度上已經超越了丁真本人的意志,而成為網際網路文化場域內的一場嘉年華。
  • 朱大可:中國旅遊業的本質就是反文化
    大部分從事旅遊業的,他們不太認同自己跟文化有多少關係,他們認同和智慧產業有一定的關係,最最重要的還是跟金錢相關的,這毫無疑問,它不管怎麼樣是一個產業,而產業的目的是為了賺錢。就像剛才王琪先生所說的,這個認知支配了整個旅遊產業。 首先講旅遊的屬性。旅遊產業的文化屬性,是由國家的產業定位來決定。
  • 透過現象看本質!態極2.0Pro的背後,是匹克更龐大的布局
    其實在發布會當天,匹克的CEO許志華先生公布了態極2.0會一口氣推出兩個版本的時候,我就感到很驚喜,從另一個方向看,我覺得態極2.0是延續了態極1.0「物競」和「天擇」兩條路線的策略,而且是加以精進。和態極2.0相比,態極2.0Pro最大的改變毫無疑問就是鞋面。Pro的鞋面採用了強度更大,密度更高的編織,毫無疑問這能帶來更好的包裹和支撐體驗。而且就我的體驗來說,Pro的鞋楦比起態極2.0要略窄一點點,帶給我的包裹體驗會更好。
  • 磁現象的本質是什麼?地球磁場如何產生?
    磁場是存在於磁體周圍的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物質,這種物質的作用是對磁鐵有力的作用。也就是說:一個磁鐵會在周圍空間產生磁場,而這個磁場就會對另一個磁鐵有力的作用。如果在磁鐵周圍放置一堆小磁針,那麼小磁針的N極(下圖中紅色部分)指向就會與磁場方向相同。也就是說:在磁體外部,磁場是從磁體的N極指向磁體的S極。
  • 愛情,就是獸性和神性的混合,本質上是悲劇性的
    愛情,作為獸性和神性的混合,本質上是悲劇性的。獸性驅使人尋求肉慾的滿足,神性驅使人追求毫無瑕疵的聖潔的美,而愛情則試圖把兩者在一個具體的異性身上統一起來,這種統一是多麼不牢靠啊。由於自身所包含的獸性,愛情必然激發起一種瘋狂的佔有欲,從而把一個有限的對象當作目的本身。
  • 解析法式和港風背後的本質風格
    看不出妝容的痕跡。港風:濃妝。強調五官立體度、眉眼、唇妝。加重眼線、唇妝顏色。全包眼線正紅色、橘紅色唇妝為主港風與法式呈現的風格差異法式:舒適、自然、簡約、精緻、優雅港風:明豔動人、性感柔媚、灑脫隨性但也有相似之處:看似簡單不難模仿,但都沒有學到真正的精髓和本質的風格。
  • 生活中,共振現象無處不在,但你知道什麼是共振嗎?其本質是什麼
    如果「物理學中的共振」這個話題,引起了一些問題,那我建議你閱讀這篇文章,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詳細地描述共振現象。在談論共振之前,你需要了解什麼是振動及其頻率。振動,最簡單的例子就是「蕩秋天」。這個例子對於我們理解共振現象的本質很有用。共振只能發生在有波動的地方。包括電壓的波動,聲音的振動,或是機械的振動。什麼是波動?它們有什麼特點?
  • 透過「二選一」看本質:跟老百姓爭奪口糧的人不是商人,是資本家
    首先看「二選一」是啥,就是你進了包子鋪吃包子,就不能從隔壁買油條,你入駐了天貓,就不能再入駐京東或者其他平臺,這是什麼邏輯?其實豈止是阿里,在用戶為王的時代,國內的網際網路巨頭哪個沒有這樣的想法?之前螞蟻金服已被約談暫緩上市,螞蟻金服是什麼?一家宣揚著大數據、金融創新、高科技的公司,其實本質上就是是一家放貸公司。
  • 光瓶酒熱,現象背後本質是什麼?
    這些現象不禁讓人有個疑問:市場還是那個市場,為什麼廠家撕掉包裝盒、光瓶上陣,產品就能賣得更好?市場就能獲得新的增長?而這些新市場、新增長究竟從何而來呢?以下我們來探討一下這些問題。 光瓶酒熱原因:「隱性契約」失效中國白酒包裝大概分為三個階段。
  • 《八佰》的本質是什麼?這個時代是變了還是和以前一樣
    八百有人問,《八佰》值得一看嗎?如果看票房,當然值得一看,這個一部電影可以讓幾個大老爺們大哭一場,這是一部愛國主義的軍事電影,有人說,看完這部電影,他們覺得戰士們不需要打這場戰爭,大家都知道,影片中呈現的畫面確實是這樣,沒必要打這場仗,但如果透過現象的本質來審視,就會發現這個真相其實忽略了問題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