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理解本質還是先理解現象,其實沒有確定答案。有的事物,本質比現象更容易理解,也有些事物,本質則深深地藏在現象後面,錯綜複雜。
一、透過現象看本質
生命的本質。如果我們在街上看到一個有4隻手的人,其實也不用感到奇怪,因為我們跟他是沒有區別的,本質都是基因表達的結果,只是有4隻手的人,他的基因發生了突變,導致表達出來的形狀跟我們常規的認知有了衝突。人們覺得奇怪,問題是出在人類的常規認知,而不是基因表達的本質。站在生物學的角度來講,所有生物的本質都是基因表達的結果。我們所看到的貓狗花草,高矮美醜,都僅僅是地球上基因庫中的一部分因子。借用佛教的一句話來說:眾生平等。這就是生物學上,生命的本質。(但人類產生了文明,文明讓生命在哲學上產生了另一種本質。不過這不是此處討論的範疇。)
基因的表達沒有任何目的性,正常情況下它並不會受到人類認知的影響(當然在生物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人類開始擁有了能夠改變基因表達的能力,甚至在未來還可能直接控制基因的表達。)就好像明天下不下雨跟我們需不需要雨水無關,這背後是由各種氣象因素決定的,正巧各種因素都滿足了,自然就下雨了。如果有一種氣象因素不滿足,那麼你再怎麼需要一場雨,也都於事無補。人類頂多只能製造一些條件去滿足個別因素,從而達到自身的目的,比如人工降雨。
自然界的現象,也許有規律,但是都沒有目的性。而人類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三觀的形成,都是伴隨著目的性的。這種目的性就會導致人類的常規認知也就是對一種現象的理解跟大自然的本質規律有衝突。這種衝突也必將導致偏見這種現象的產生。一般人覺得4隻手或者3隻眼的人類是怪物,那只是因為人們沒見過或者極少見過這種例子,如果人類最初的進化方向就是有4隻手或者3隻眼,那麼此刻,人們就會覺得2隻手和2隻眼睛的人類是怪物了。所以,偏見這種現象,其實就是人類認知跟事物本質規律的一種衝突。
自從人類進入文明社會,在解決了溫飽問題之後,金錢利益,面子名譽也成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比如社會中的天價彩禮,高價的紅白宴等,其背後的本質問題,也是金錢和面子的問題。這是屬於非常錯綜複雜的問題。
在一個社會高速發展的過程中,不同階段會出現不同的問題,如果一種問題成為了一種大眾現象,那背後可能是社會的發展所遺留的問題。然而這種社會現象所牽扯到的本質,估計社會學家都難以下定論。比如天價彩禮可能只是拜金問題的一個側面,那麼拜金問題又是什麼問題的側面呢?剖析下去,一環又一環,沒完沒了。到最後,都丟出一個統一的結論:人性的問題。
二、透過本質看現象
我們知道資本和貨幣的本質之後,可以通過操作貨幣去引導資本的行為,可以知道超發貨幣最終會導致哪些負面影響,這就是透過本質看現象。政府可以根據貨幣的本質屬性制定貨幣政策,什麼時候該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什麼時候該減少市場的流動性,該向哪個方向(產業)注入流動性,央行在向市場注入流動性或者減少流動性的時候,肯定是預測到這些操作能夠帶來的經濟效果。因為那些效果都是貨幣能產生的一種現象。央行利用貨幣的本質,去引導或者控制市場中的貨幣最終所能帶來的現象。比如加息後,貨幣會從市場流向銀行,導致市場流動性減少;而降息後,貨幣會從銀行流向市場,市場流動性增加。這是資本的本質屬性驅動的現象。
打桌球,看起來就是簡單地將桌球彈來彈去,但是我們能夠預測到桌球會落到什麼位置,彈到什麼位置,形成一條怎樣的弧線,所以我們能夠知道到哪個地方去接球,然後預計要將球打到哪個位置,彈到哪個位置,預計用多大力氣,往哪個方向用力,會產生什麼樣的弧線,這一切都已經在我們意識裡計算好了,這是一個很複雜的數學和物理過程,如果用公式表現出來,對於普通人來講,都會有不小的難度。但卻幾乎每個正常人都能在意識裡在極短的時間內完美的計算好這些,只需要多幾次練習,就能不斷提高準確度。如果要我們用公式去表現出這個過程,大多數人不一定能完美的計算出來。這也是用本質來看現象的一個過程。本質是力和力的方向,速度之間的問題,所表現出來的現象是球的運動軌跡。在這種情況下,人類是更好地透過現象先理解到該事物的本質,然後再完美的掌握該本質所表現出來的現象。
三、本質和現象的關係
經常看到一些自媒體文章寫怎麼透過事物的現象看清事物的本質。這些命題往往都是過於武斷的。把一種現象的導致因素拆分出來,找出影響較大的一種因素,就說該因素是這種現象的本質。這樣理解一種事物未免太過草率。
打個比方,假如導致一種現象A的的因素拆分出來有主要3種,a因素佔比80%,b因素佔比19%,c因素佔比1%,我們會習慣性的理解a因素就是決定現象A的本質。但這種理解並不完全正確。當b因素和c因素無關緊要的時候,a因素確實是決定現象A的本質因素。但有很多種現象是適用短板理論的。也就是說決定一個木桶能裝多少水的,是最短的那塊木板,而那塊木板可能只佔木桶材料很少的一部分。當一種現象的各個因素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的時候,極少數的部分也是不能忽略的。缺一不可的時候,一就是一切。
回到前面所說的天價彩禮的現象。如果簡單地把它的本質歸結為拜金的問題也是很不恰當的。比方說也有的家庭經濟能力尚可,但是風俗如此,照顧到風俗跟面子問題,也要了天價彩禮,那麼在這個角度看,這個現象跟拜金沒一毛錢關係。
所以當我們想要去評價一種事物現象的時候,其實應該先想想,我們對它了解多少,有多少因素能導致這種現象。這樣不至於隨隨便便被各種網絡操盤手牽著走。
天下萬事萬物,互為表裡。所謂本質和現象,就像你和鏡子中的你。一個是你想看到的,一個是你能看到的。而你能看到的,往往只是你想看到的東西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