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全力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等多重國家和全省重大戰略機遇,積極探索「全面小康後發展路子怎麼走」的時代命題,全面推進「三個走在前列、一個積極探索」新實踐,市委、市政府經過深入調研、充分論證、科學謀劃,決定以常州高鐵新城建設為主要抓手,明確「城市新中心、中軸新支點、產業新高地、智慧生態城」的總體定位,舉全市之力,全面提升常州城市能級和區域競爭力,參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競合,為江蘇高質量發展探索常州經驗、作出更大貢獻。建設常州高鐵新城,主要有三重重要意義:
首先,建設高鐵新城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戰略決策。當前,「長三角區域一體化」「長江經濟帶」「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十四五規劃」、新基建建設等諸多國家戰略加快推進;省委、省政府要求常州實現「跨江融合中軸崛起」高質量發展的戰略任務;市委、市政府也提出強力推進「五大明星城」建設。常州作為蘇南模式發源地之一,一批本地企業發展壯大,成為上市公司、龍頭企業,對轉型升級有著內在需求,對布局區域總部、集聚人才資源有著強烈願望。在國家、省、市多重疊加戰略機遇下,立足全市發展需要,2月7日,市委書記齊家濱專門對常州高鐵新城建設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常州高鐵新城建設對於提升城市檔次、能級十分重要。要認真研究功能定位、高水平規劃,作為常州市重點城市建設工程集全市之力抓。」作為常州最為成熟的高鐵板塊,高鐵新城依託常州國家高新區已經布局形成了「兩特三新一現代」產業格局,將聚焦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位造業,進一步推動產城融合發展、產業轉型升級,成為代表常州參與未來長三角城市競爭的「明星客廳」和彰顯常州「五大明星城」建設成效的核心載體,推動常州從「運河時代」闊步邁向「長江時代」和「雙鐵時代」。
其次,建設高鐵新城是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引領江蘇中軸崛起的關鍵之舉。常州高鐵新城位處國家主動脈京滬高鐵和江蘇南北中軸的交匯點,東接無錫、西連鎮江、北望泰州、南依常州CBD核心區,規劃總面積約56平方公裡。常州機場、常州港、常州高鐵北站坐落其中,滬蓉高速穿境而過,交通優勢得天獨厚。隨著常泰過江通道的加快建設,江陰城際輕軌S2線和城市1號、3號、4號、6號線等4條規劃地鐵線匯集於此,常州輻射南北、連結東西、通江達海的支點作用日益突顯。常州高鐵新城圍繞高鐵北站打造區域交通樞紐,致力於開發第四代站城一體化新模式,將極大放大常州作為長三角中軸樞紐地位,形成對周邊縣域城市的「強磁場」,成為錫常泰都市圈的引領型城市,並進一步撬動江蘇南北中軸的加速崛起。
再有,建設高鐵新城是落實好新發展理念、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實踐。高鐵新城緊靠常州25公裡長江岸線。我市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編制了常州沿江地區生態優先綠色轉型發展規劃,從國土空間、產業定位、綜合交通、生態景觀、城市設計、跨江融合等六個方面引導沿江地區綠色轉型發展。特別對沿江片區84家化工企業(1公裡範圍內34家),通過實施「停、轉、拆、綠、提」五大行動,破解化工圍江難題,增添綠色底色。作為全市唯一的濱江板塊,規劃建設過程中,我們將充分貫徹新發展理念,發揮周邊萬畝生態林、千畝湖面和十大公園的生態優勢,通過水系增藍、田林擴綠,溝通河道、湖泊與長江、運河的聯繫,打造「水系環繞、綠滿新城」生態城市畫卷。高鐵新城還將致力於「萬物互聯、智慧升級」的管理方式,構建城市智慧綜合體、打造智慧園區與社區,建設新時代智慧低碳樣板區。
常州高鐵新城建設啟動以來的半年多時間內,建設團隊秉承「勇爭一流、恥為第二」的常州精神和「幹則一流、出則精品」的工作標準,在全國範圍內深入考察、學習借鑑雄安新區、臨港新片區、錢江新城等一流新城規劃建設先進理念和成功經驗,由東南大學段進院士團隊、德國歐博邁亞工程諮詢公司、中國國際化設計師代表馬巖松團隊、全球頂級區域規劃智庫德勤諮詢公司等,組成國內頂級的規劃設計、城市設計、建築設計、產業設計聯合體開展深度研究,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的總體要求和「一年打好基礎、三年基本成形、五年展現風貌」的工作部署,目前已經完成56平方公裡總體規劃和10平方公裡核心區城市設計。同時,我們還將出臺若干支持高鐵新城發展政策,完成一批專項規劃設計方案,圍繞產業定位全面推進一批高質量項目籤約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