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社門匾上的「德」字,為什麼多了一橫?

2020-12-15 我來說人文

眾所皆知,德雲社是中國最出名的大型專業相聲社團之一,由著名相聲演員張文順、郭德綱於1995年創建。「德雲社」以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培養曲藝人才,服務大眾為主旨,用曲藝演出的方式,傳播傳統文化藝術,頗受人們的歡迎和喜愛。而就是在這個充滿著文化和藝術細胞的德雲社,其大門匾額上,其中的「德」字卻多了一橫,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是寫錯了,還是另有其他的原因呢?

德雲社的這一塊門匾上的字,是著名相聲大師侯耀文先生生前所書,而且是郭德綱拜其為師之後沒多久,特地為德雲社所題寫的。如果根據漢字的書寫規範規則,和漢字在歷史上的演變過程,很顯然,這個多了一橫的「德」字,毫無疑問應該是個錯字。因為無論是古今,關於「德」字,只曾經存在過下半部的一橫爭論質疑問題。現在通用的「德」字寫法有兩種,一種是我們平常打字或手寫常用的標準「德」字,在「心」的上面有一橫。還有一種是諸如全聚德招牌上的那一種,「心」字上邊沒有一橫的寫法,目前在書法界仍然還有使用。依據普遍的說法是,清康熙以前,德字都是沒有下面一橫的,而《康熙字典》頒布實施後,下面帶一橫的德字一直沿用至今。

按照常理推測,作為著名的相聲作家侯耀文先生,應該不會真的因為疏忽大意而寫錯了這個字的。假設是當時的一時之誤,作為名人,又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恐怕早就改換掉了,絕對不會保留下來的。那麼,是不是有意為之,那就不得而知了。總之,筆者個人認為,這個不一樣不一般的「德」字應該是侯先生故意這麼寫的,而其中包含的意義和信息,作為徒弟的郭德綱,也一定知道師傅的深意,所以才能得以一直不動地掛著的。

其實,我們還是可以在歷史上許多書法作品中得到一些啟示的。在古今文化歷史中,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文人墨客,亦或平民百姓,在題字書寫時,有時就會故意寫錯字,而且將寓意深刻的含義,隱藏在字裡行間。比如最有說法的「花港觀魚」碑,是康熙的御筆,故意把「魚」字少了一點。據說是康熙信佛,有好生之德,連題字時他都不想「魚」下面有火烤著,於是有意少寫了一點,而三點成「水」,魚便能在水中快活地暢遊了。再如清光緒初年兩江總督劉坤一所提的,極富哲理的「風流宛在」牌匾,故意將「流」字上面的一點不寫出來,寓意為少一點風流,而「在」字卻多了一點,寓意多一點實在,從而起到了警示後人的良好效果等等。

可見,書法是門高深的藝術之一,完全可以寄託豐富的內涵。那麼,侯先生所書的「德」字,難道不可能如此嗎?也許是用「士」字做頂,「士」與「師」近音,暗示「師德」之意。是侯先生以師之名,希望郭德綱們能光大德雲社,弘揚相聲藝術和事業。也許是在告訴已身為人師的郭德綱,能時刻牢記師德,帶好徒弟。也許什麼都不是,只是故意寫錯,期望德雲社的全體人員,都能夠永遠牢記住這個「德」字,真正做到德藝雙馨,做好藝術,不要忘記了把「德」放在首要的位置上。

在此,也衷心祝願深受群眾喜愛的郭德綱們,永遠無愧於「德」字,以德為先,為人師表,厚德重藝,努力傳承和弘揚光大我國的相聲曲藝事業,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力爭做德藝雙馨的文藝工作者。

個人觀點,歡迎評論,敬請關注!

相關焦點

  • 德雲社牌匾上的「德」字為什麼多一橫?是錯字嗎?
    一般來說,題作牌匾的字是不應該出現錯別字的,畢竟,書與出來後,它還要經過裝潢、製作、鎦金等這麼多道工序,才懸掛出來,如果有人指出有錯,書寫者也承認有錯,早就改正過來了。另外,在古代,很多字都有異體字的。
  • 德字到底有一橫還是無一橫?
    一段習字,一份感悟,一種生活期待你的關注要說德字,就不得不說一下「多一橫、少一橫」的問題。研究一下歷史上「德」字的寫法,可發現其原因並不簡單,它反映了這個字在我國文字書寫史中的演變過程。除此之外,「德」字最早的寫法,見於周代的青銅器《麥彝》,「雙人旁」的半邊,只寫個「四」字,上無「十」下無「一」無「心」。而在周代的《散氏盤》中,其寫法已與後代的寫法相近,但「德」字中間無一橫。這種寫法從先秦至漢魏六朝至隋至唐初,在大篆、小篆、竹簡、帛書以及漢隸、魏碑中,「德」字中間無一橫的寫法都一貫未變。
  • 神吐槽:拿汶川地震做逗梗,德雲社還配得上德字嗎?
    只是從有房有車有醫保,網絡哭窮求募捐的吳鶴臣到近日拿汶川地震砸掛的張雲雷,就談不上什麼面上增光了,只能讓德雲社的德字搖搖欲墜。 與其「棒殺」,不如以德化之? 此言差矣。 先說說什麼是砸掛?相聲演員之間彼此戲謔取笑的一種手段。雙人相聲兩人分飾捧哏逗哏,也是現在的一種主流表演方法。「哏」從哪來?
  • 為什麼趵突泉的「突」字少一點,大明湖的「明」字多一橫呢?
    關於趵突泉的「突」字少一點,大明湖的「明」字多一橫的解讀,濟南民間通常是關聯在一起的,最流行的說法是:趵突泉三股水的流勢太大,把那一點給衝走了,然後流到大明湖裡,所以「明」字就多出了一橫……突寫「突」字少一點的人叫胡纘宗
  • 大名鼎鼎的宣德爐,僅靠一個「德」字就可鑑定?專家這麼說!
    對宣德爐為什麼「德」字沒有一橫的問題,歷來都有很多說法。其實「德」字沒有一橫並非為了避諱,況且真要避諱,也只是在書寫皇帝姓氏名號有關的文字時才應避諱的。比如宣德年的錢幣上,宣德通寶是明朝政府鑄造的官錢,「德」字有一橫;反倒是越南仿製我們私鑄的錢幣,「德」字就沒有這一橫。為什麼「德」字沒有一橫?
  • 德雲社徒弟要排雲鶴九霄龍騰四海,八字輩分一樣,為何不用一個字
    收完這八個字就不收啦,剛開始雲鶴兩字的徒弟劃分沒那麼明確,之後比較正規啦,希望德雲社越來越好。德雲社作為傳統相聲的代表,在創建之初就借鑑舊時戲班的坐科之法,由創社元老張文順先生按照「雲鶴九霄,龍騰四海」定好了家譜的排字,兩年一科,所有科均為同輩,目前已經排到「霄」字科。所以說在這一點上一直沿用著相聲行業裡的傳統規矩。
  • 情報站|濟南大明湖牌匾上的「明」字為啥多了「一橫」?你知道嗎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互動編輯 王雪飛大明湖是山東省濟南市區湖泊、濟南三大歷史名勝之一,大明湖景色優美秀麗,湖水水色澄碧,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天下第一泉風景區的核心組成部分之一。那麼,你知道大明湖的牌匾上,「明」字為什麼多了「一橫」呢?11月23日下午,壹粉「老馬視圖8612」向齊魯晚報官方客戶端齊魯壹點情報站發來一則情報,壹粉發現濟南大明湖的牌匾上,明字多了一橫,這到底是故意為之還是錯字呢?經常行走在大明湖的你,是否也發現了這一情況呢?
  • 看到德雲社龍字科的待遇,霄字科徒弟真要哭了
    德雲社已經準備充足的龍字科招生儀式即將登場,而且德雲社也已經官宣2020年12月21日會直接在某平臺上直播此次招生的新聞發布會,可以說這次關於龍字科的招生,德雲社從上到下真的是花費了不少心血,從還沒有開始正式的招生就這麼大陣仗的宣傳,看來今年德雲社龍字科的學員註定是德雲社最不平凡的徒弟啊!
  • 圈內人講述德雲社名字的由來 有網友揚言要提告 這到底是咋回事?
    給莫歧伴奏的就是馬歧,他倆是學員班同學 前些天,馬歧在某音上講「郭德綱外傳」。除此之外,他還說一說德雲社名字的由來。以下內容系蕭陶根據馬歧的兩段視頻整理而成(略有刪節): 德雲社,這個名起的時候,一定有張文順。張文順他故去了,是我非常非常好的朋友。我跟張文順的關係遠比郭德綱近。張文順他還有家屬在德雲社工作。我不說名字。他起這名時跟我說了,為什麼叫德雲社?對於這個名啊,作為說相聲說書的老藝人全有意見。您該說了,撐瘋了?您是站在觀眾立場。您聽玩意兒,可樂,買票。
  • 郭德綱當初為什麼允許趙雲俠三進三出德雲社?
    想當年,趙雲俠從黑龍江老家來北京發展的時候,為了學藝沒少上當受騙,據他自己在舞臺上講,曾經花了3000塊錢和某相聲藝術家合影,以為憑藉這張合影就能夠得到認可,獲得演出機會,結果當然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類似的虧可沒少吃,直到進入德雲社,才有機會正正經經的學本事。他有東北二人轉的功底,嗓子也不錯,人長的也有特點,是個好苗子,當年郭德綱也比較重視他。
  • 從「樹德山莊」看德(圖)
    三塊門匾,除了「樹德山莊」外,還有「遇追來孝」、「祖德流芳」。更有意思的是「樹德山莊」這個德少中間一橫,據說主人的意思是說德不可能十全十美,要時時刻刻講德、崇德、樹德。  德,在我國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先秦諸子百家時代,中華民族文化就有兩大著名的學派:一個是老子的《道德經》所代表的道家,一個是孔子的《論語》所代表的儒家。這兩大家一直影響著中國幾千年的文化。
  • 「小學老師告訴我『具』字裡面有兩橫,現在你卻告我有三橫?」| 沸話
    已經8102年了,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早就不是生與死,也不是中秋節與國慶節,而是我說「具」字裡面有三橫,你卻告訴我裡面有兩橫。「具」字裡面到底有幾橫?許多網友一口咬定,具字裡面只有兩橫。但是,在鍵盤上敲出「具」字後,裡面分明是三橫。很多網友開始懷疑起了人生,難道漢字偷偷改革了?
  • 吳鶴臣「詐捐百萬」背後,德雲社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很多人很好奇,德雲社大腕兒雲集,場場爆滿,按理說應該富得流油,但「鶴」字輩吳鶴臣的工資,為什麼連北京市的平均薪水都達不到?   其實,德雲社,可遠不止是個說相聲的地方,這地方的規則和財富分配製度,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德雲社多有錢?
  • 同時是退出,為什麼只有趙雲俠能「三進三出」德雲社?
    導讀:同樣是退出德雲社,為什麼「六哥」趙雲俠能「三進三出」,可他們卻再也回不去了? 說到「退出德雲社」這個話題,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2010年德雲社的「八月風波」事件和何雲偉曹雲金兩人。正是「八月風波」事件促使何曹二人下決心退出了德雲社。
  • 明孝陵朱元璋的墓,「明」字多一橫,有人懷疑是康熙帝有意為之
    如果有心的朋友可能會發現,明孝陵墓碑上刻著這麼一行字,此山明太祖之墓,其中「明」字的「日」字旁,多了一橫。有人就此推測說,就是康熙遊明孝陵時故意所為,意在諷刺明朝「日月無光」的下場。
  • 德雲社原來有這麼多劇場,為什麼沒有嶽雲鵬的演出,德雲社節目單
    德雲社日前曬出九大劇場最新節目單(2020年11月16日-11月22日),可是小編找遍了所有劇場,沒有看到嶽雲鵬的演出。嶽雲鵬這是出名了,不再是劇場固定演員了,忙得都沒時間回來演出了嗎?去德雲社看演出,好多是奔著明星去的,可是德雲社的臺柱子都上哪去了?
  • 客家人的門匾原來這麼多故事,你注意過你家的嗎?
    文章來源:品藏天下常言道,一方一俗,「客家門匾」就是客家人的奇特風俗。走進客家,你不必問路人,只要看門匾就知村裡有幾姓人,各自從哪裡遷徙來,是什麼人的後裔。那麼,秘密在哪裡呢,秘密就在「門匾題詞」裡。門匾來源門匾源自漢魏時期的門閥制度,「衣冠南渡」的客家人把它作為崇尚祖訓、銘記歷史、愛惜名節的文化傳統帶到南方,以至千百年流傳下來,演變成現在的客家門匾。蔚為大觀的客家門匾客家人凡華廈落成,屋主往往會在大門上端鑲嵌一塊門匾,上面刻有與自家姓氏相關的成語、典故或體現房主理念的一個詞語。
  • 為什麼濟南趵突泉「突」少一點,大明湖「明」多一橫?
    關於趵突泉的「突」字少一點,大明湖的「明」字多一橫的解讀,濟南民間通常是關聯在一起的,最流行的說法是:趵突泉三股水的流勢太大,把那一點給衝走了,然後流到大明湖裡,所以「明」字就多出了一橫……突寫「突」字少一點的人叫胡纘宗
  • 當五萬多塊客家書法門匾匯集成「書法匾林」,會是個什麼景觀?
    (字數1500,閱讀約三分鐘)北宋紹聖年間(1094年),蘇東坡被貶到惠州,路過贛州時拜訪了當時著名隱士陽孝本,曾租一葉扁舟,沿贛江上遊的上猶江到陽孝本的家鄉上猶安和蓮花井等地遊玩遣懷,因此便有了蘇東坡稱頌上猶江的名詩:「長河流水碧潺潺,一百灣兮少一灣
  • 為什麼有的字「橫長豎短」好看,有的字「橫短豎長」好看?
    書法創作中,橫畫與豎畫是經常組合在一起的筆畫。它們在搭配組合時,往往要有主次之分,「橫長則豎短,橫短則豎長」,不能平均使力。那麼,有的字「橫長豎短」好看,有的字「橫短豎長」好看,這是為什麼呢?書法創作時,什麼時候「橫長豎短」,什麼時候「橫短豎長」呢?一「橫長豎短」當獨體字中有橫豎組合時,「橫長豎短」主要有以下兩種情況:第一,當豎畫下端有橫且未穿過橫時,一般「橫長豎短」。代表範字有「業、土、上、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