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元璋明孝陵的傳說
去過南京的人都知道,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墓,在南京東郊的紫金山,叫明孝陵。史書記載,裡面安葬的是朱元璋和大腳馬皇后。但民間有一種說法,說孝陵裡只有馬皇后,朱元璋並沒有埋在明孝陵,所謂的孝陵只不過是一座疑冢而已。曹操設疑冢很多人都知道,朱元璋設疑冢的說法還是讓很多人覺得新鮮。
-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葬於明孝陵,為什麼600年來卻無人敢盜?
明孝陵是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與馬皇后合葬之墓,也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皇家墓葬之一,現在已經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為南京市唯一的文化遺產中心。 由於出殯時的神秘感,後世之人就會懷疑朱元璋是否真的葬在明孝陵之中。正如很多帝王的墓葬一樣,時隔已久連是否真的是其墓穴都無法證實,歷史學家克羅齊說過「一切真歷史都是當代史」。
-
南京旅遊攻略之明孝陵
明孝陵明孝陵作為中國明清皇陵之首,代表了明初建築和石刻藝術的最高成就,直接影響明清兩代五百餘年20多座帝王陵寢的形制,依歷史進程分布於北京、湖北、遼寧、河北等地的明清皇家陵寢,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規制和模式營建
-
高科技揭秘明孝陵 朱元璋是否葬南京將大白[圖]
為了弄清歷史真相,研究明代第一陵的建築規制及其對後來的影響,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和江蘇省、南京市文物主管部門的安排,自1997年起,南京市文物研究所與中山陵園管理局文物處對明孝陵進行了長達6年的考古勘探和研究。首次採用磁法、GPS定位系統等諸多高科技手段,結合傳統勘探方法探測地宮,對明樓四周2萬多平方米的地區進行了探測分析,取得2萬多個數據,終於成功地查明了明孝陵地下玄宮的位置。
-
明孝陵神道的正確行走方式:步行2.6公裡,感受朱元璋的霸氣
說白了,就是明孝陵的守衛部隊宿舍。明代,一衛有官兵5600名,一衛又分五個所,每所為1120人。孝陵衛建於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至今衛所已無任何蹤跡可尋,僅存有地名。現只有一個地名朱元璋,葬於金陵龍蟠腳下明孝陵,位於南京紫金山南麓的獨龍阜山下,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及其皇后馬氏的合葬墓;南京市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紫金山,是古金陵城的龍脈。相傳,當年諸葛亮受劉備之命,南下東吳會孫權,遊說其合力抗曹。
-
明孝陵明清皇家第一陵,傳統建築更是獨特!不去都會後悔!
明孝陵作為中國明皇陵之首,代表了明初建築和石刻藝術的最高成就,直接影響明清兩代五百餘年20多座帝王陵寢的形制,依歷史進程分布於北京、湖北、遼寧、河北等地的明清皇家陵寢,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規制和模式營建,在中國帝陵發展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譽。
-
明孝陵神道的正確行走方式:步行2.6公裡,感受朱元璋的霸氣
說白了,就是明孝陵的守衛部隊宿舍。明代,一衛有官兵5600名,一衛又分五個所,每所為1120人。孝陵衛建於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至今衛所已無任何蹤跡可尋,僅存有地名。現只有一個地名朱元璋,葬於金陵龍蟠腳下明孝陵,位於南京紫金山南麓的獨龍阜山下,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及其皇后馬氏的合葬墓;南京市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紫金山,是古金陵城的龍脈。相傳,當年諸葛亮受劉備之命,南下東吳會孫權,遊說其合力抗曹。
-
明孝陵(二)方城、明樓與寶頂:南京行記三
明樓,古代帝王陵墓正前的高樓。樓中立帝廟諡石碑,下為靈寢。明孝陵明樓,位於南京東郊的明孝陵方城之上,為六百多年前朱元璋所建,明孝陵遺址內現存體量最大的建築。清文宗鹹豐三年(一八五三)太平軍攻克南京,明樓屋頂毀於兵火。
-
南京明孝陵導遊講解
各位遊客,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世界文化遺產明孝陵。明孝陵位於紫金山獨龍阜玩珠峰下,它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明孝陵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馬氏的合葬墓,因馬皇后死後的諡號為「孝慈」,所以稱為孝陵。
-
為何康熙每次去南京,都要去祭拜明孝陵,還行三跪九叩大禮?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康熙帝對明太祖朱元璋的禮遇,才讓人非常覺得神奇。原來,康熙帝曾經六次南巡,每次南巡都會停留在南京。而在南京的時候,康熙帝一定會祭拜明孝陵,也就前後一共6次祭拜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寢。更讓人驚奇的是,康熙帝不但是簡單的祭拜明孝陵,還要行三跪九叩大禮,這是新皇朝對前朝前所未有的禮節。
-
朱元璋的明孝陵,為何600多年無人敢動?
明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漢族建立的王朝,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一統江山建立明朝,從此,一個由漢族人民建立的封建王朝開始了長達276年的生涯。提起明朝,不得不提的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作為一個從乞丐逆襲到一國之君的人物,朱元璋一統江山靠的就是自己的鐵血手段和出色的軍事頭腦。
-
躺在南京明孝陵裡的朱元璋
南京明孝陵 明太祖朱元璋陵墓1398年6月24日,操勞了一輩子的明太祖朱元璋壽終正寢,被他的繼承人朱允炆按照計劃埋進了南京明孝陵。按理說,朱元璋這下可以徹底休息了。躺在明孝陵裡面的朱元璋覺得還不滿意,認為還沒有殺盡天下貪官。宋朝前後歷時319年,沒有因為官員說錯話殺過一個文官,對武將也十分寬容,打了敗仗一般就是換個崗位。朱元璋覺得趙家人缺乏陽剛之氣,宋朝之弱就弱在這裡。為此朱元璋主張殺,只要觸犯他的法律底線,格殺勿論。
-
南京鐘山明孝陵
我不清楚這個匾額上的字是誰寫的,難看不說還有錯別字,不會是朱元璋的親筆吧?明太祖的寶城明樓規模之大簡直不輸於一般的城牆。我以前單純看照片還用明清皇陵的寶城明樓來度量明孝陵的。這回實地一看,明孝陵的這套東西要大的多。而且人家那個明樓都是正方形,明太祖這個直接是長方形,正面開了三個門!!!只不過,明樓頂子也是近些年修的。明樓的新鮮與前面的殘破真是鮮明的對比。
-
遊記| 南京·明孝陵
歷史上先後有10個朝代在此建都,故有「十朝都會」之稱。來到南京不得不說一說南京唯一世界文化遺產——明孝陵,其四季變換的優美景色、深厚悠遠的歷史底蘊,也深深吸引著各地的攝影師們前來採風。明孝陵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至明永樂三年(1405年)建成,先後調用軍工10萬,歷時達25年。承唐宋帝陵「依山為陵」舊制,又創方墳為圜丘新制。將人文與自然和諧統一,達到天人合一的完美高度,成為中國傳統建築藝術文化與環境美學相結合的優秀典範。
-
為什麼趵突泉的「突」字少一點,大明湖的「明」字多一橫呢?
關於趵突泉的「突」字少一點,大明湖的「明」字多一橫的解讀,濟南民間通常是關聯在一起的,最流行的說法是:趵突泉三股水的流勢太大,把那一點給衝走了,然後流到大明湖裡,所以「明」字就多出了一橫……突寫「突」字少一點的人叫胡纘宗
-
山東小夥總結遊覽南京明孝陵必看點
明朝自1368年建都,至1644年滅亡,前後有16位皇帝,除南京明孝陵外,其它都在北京。南京朱元璋明孝陵遊覽順序:下馬坊、大金門、四方城、神道、金水橋、文武方門、碑殿、享殿、內紅門、方城、明樓、寶頂1、下馬坊 一門二柱沖天式石牌坊,明王朝皇權的象徵,文武百官至此均得下馬步行,現在我們能看到的下馬坊是1980年重新修復的。
-
南京朱元璋的明孝陵隱藏著什麼秘密,破解了嗎?
城樓後邊有一個大土丘那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和馬皇后的墳墓,土丘前有道牆,牆面是一層層青磚堆砌,經過了近八百年的年月洗禮,竟也完好無缺,且暗暗地透出威嚴。明孝陵的主人朱元璋是苦寒身世,但是在挑選自己的陵寢時,仍是非常考究、非常挑剔的。這從他所挑選的陵址的風水上便可探知一二。 明孝陵是在蔣山寺的原址上締造而成的。相傳蔣山寺原為掩埋寶志法師的玩珠塔,經唐朝改建,並終究演變為寶公禪院。
-
南京明孝陵憑什麼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到了明太祖朱元璋,他創新了,不僅取消上下宮,還新創了方樓、明樓、享殿及長方形陵宮的制度,改方墳為圜丘,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北京的明十三陵、明顯陵、清東陵等基本都沿襲了這種風格,並且,規範著明清兩代500多年20多座帝陵建設的總體格局和風貌,地位崇高。
-
明孝陵(三):神道、碑亭、升仙橋:南京行記三
四方城是一座碑亭,位於衛橋與中山陵之間,是明成祖朱棣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為其父朱元璋建的「大明孝陵神聖功德碑」。其頂部已毀,僅存方形四壁,內有立於龜趺座上的石碑一塊,碑高8. 78米。碑文由朱棣親撰,計2746字,詳述明太祖的功德。碑座、碑額雕琢瑰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