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雕塑揭幕,有人提起了「活人不立像」忌諱,到底合不合適?

2020-12-15 騰訊網

今天,一則鍾南山院士親臨母校華南師範大學附中,為「鍾南山塑像」揭幕的消息,引發眾人熱議。

作為「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獲得這樣的殊榮毫不為過,就像華師附中校長姚訓琪所言,「舉行鍾院士塑像揭幕儀式是為了號召全體華附人見賢思齊,向鍾院士學習。」

不只是鍾院士的校友,全網網友也認為鍾院士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完全配得上樹立雕塑的禮遇,有助於在社會上培養崇敬英雄的風氣。

不過,也有網友小心翼翼地提出,民間流傳著「活人不立像」的忌諱,這樣做不太符合傳統文化,尤其是鍾南山名字下面的那一行出生日期(1936年10月——)讓人看著彆扭。

那麼,今天我們就從傳統文化和民間忌諱的角度,跟大家探討一下,給健在的有聲望社會賢達立像真的不合適嗎?

其實,在母校為鍾院士立雕塑前,今年4月份,在網絡平臺銷售「白衣天使鍾南山」的兵人模型時,有人已經探討過活人立像的問題。

當時,紅網發布的署名梁勇的一篇評論就認為,網絡上出現的這些兵人雖然是玩具,但具備了縮小版雕塑性質,此舉相當於給鍾院士立像,這顯然不太符合文化傳統。評論認為,「中國傳統文化重視給聖賢立雕像,但是同時又忌諱給活人立像。不給活人立像,有迷信的成分,但也有合理的因素。」

作者表示,「對一個知名人物的評價,不經過時間的沉澱,是難以有定論的。匆匆給活人立像,顯得過於草率。」為了澄清大家的誤會,作者進一步解釋,「筆者這麼說,絲毫沒有認為鍾南山老先生的功績還需後人評說的意思。」「雖然這個兵人玩具客觀上能起到宣傳鍾老先生的作用,有利於培育崇敬英雄的社會風氣,但鍾老畢竟還健在,為他塑像,不太符合傳統觀念。同時,很多人對給自己塑像,也比較忌諱和反感。」

基於以上分析判斷,作者認為「製作鍾老的兵人模型,未必是合適之舉」。由於在前文,作者已經闡述了「玩具相當於縮小版雕塑」,一定意義上也可以理解為「給活人立雕塑」未必合適。

不可否認,我國民間確實存在「給活人立像」的忌諱,但對於前生立像、立碑、立生祠,在堪輿從業者眼中,卻也有另一番解讀。

有人認為,單就命理與天文地理分析,給活人立像、立碑並沒有特殊禁忌,但立像、立碑的對象必須是「立德、立功、立言」,否則不僅沒有意義,一般人也很難承受這番厚愛。

在我看來,母校給鍾院士立雕塑,一方面是出於對其貢獻的肯定,另一方面是為了激勵校友學習鍾院士追求卓越的科學精神,而且結合為社會所作貢獻,母校做法合情合理,鍾南山院士完全擔當得起「立雕塑」待遇。

說完鍾院士雕塑這事,再來跟大家分享幾例現實社會中引發爭議的活人立雕塑事件。前幾年,西北大學為了感謝「恩人」對學校的重大貢獻,在圖書館前樹立起兩座雕塑,不過,為了規避「活人不立雕塑」忌諱,雕塑借用了雅典娜和女媧的身體,並在雕塑碑文註明:「雅典娜面像採自我院創始董事郭女士,女媧面像採自我院創始董事李女士,以示女士對學院徵地建校重大貢獻之永久紀念。」

當時,媒體評論稱,將"恩人"塑造成心中的"女神"這還是首創,只不過這創新精神用錯了地方!校董捐錢、辦學校,甚至以她的個人魅力對學生產生積極影響,這都是值得感謝的,但把一個"人"的貢獻誇大為神話就可笑了,有錢未必就是雅典娜。

在浙江寧波,2005年,為了表彰和紀念院士們的豐功偉績,當地專門為了近百位寧波籍貫的兩院院士修建了一個院士雕塑園,成為當地的一個著名景點,對社會免費開放,園內建有路甬祥、韓啟德、談家楨、貝時璋、童第周等著名人士的塑像。

不過,對於這個院士雕塑園,社會上卻有不同聲音,認為將這麼多已故、健在的院士雕塑放在一起,似乎不太妥當。

據說,在趙本山的老家遼寧鐵嶺,出於對其貢獻的肯定,當地粉絲就曾為他設立了一座雕塑,不過,近來卻由於缺乏保護導致年久失修,已經破敗不堪。

據網友介紹,趙本山銅像雖不是自己所立,但粉絲在立後又不保護,導致如今銅像破敗不堪,整體雕像因銅所築影響雖不大,但腳下基座和背後的扇子早已缺胳膊少腿,和當初剛剛立起來實在是天差地別。

2012年,成名後的朱之文給村裡出資修了路,為了表示對他貢獻的認可,村裡不僅將這條路命名為「之文路」,還專門為其樹立了一塊「功德碑」,上書「功德千秋美名揚」、「想人民所想」等。

不過,沒幾年這塊功德碑卻被人在深夜砸毀了,原因至今未知。據朱之文透露,「有人說路沒有修到自己家門口,不配這塊功德碑。」

說起給路命名,再說一下金庸的例子。在江西婺源,這裡的一條道路在金庸去世後直接更名為金庸大道,以示對一代武俠巨匠去世的緬懷。

據稱,將原本名為「才士大道」的道路改為「金庸大道」,這是金庸先生的遺願。原來,此路修建完成之初,當地致信金庸表達了希望以其名字命名的願望,金庸先生在寫給當地的親筆信中婉拒,稱將迎賓大道以自己名字命名不敢當,可以叫「才士大道」,表達對朱熹、詹天佑等鄉賢的敬意。

同時,金庸表示,若不嫌棄,等到他去世後,道路可以改名「金庸大道」。不難看出,即便是一派武俠小說宗師,金庸也很在意傳統文化影響,拒絕用活人名字命名道路。

綜合來看,給活人立像、立碑,確實應該慎之又慎,一方面此舉風險頗大,另一方面也應該考慮下傳統文化影響。

當然,這話並不是針對鍾院士而言,畢竟,以鍾院士的資歷、貢獻和聲望,完全能夠承受得起母校厚愛。

相關焦點

  • 鍾南山雕塑母校剛揭幕,有人卻提起了「活人不立像」忌諱
    不過,也有網友小心翼翼地提出,民間流傳著「活人不立像」的忌諱,這樣做不太符合傳統文化,尤其是鍾南山名字下面的那一行出生日期(1936年10月——)讓人看著彆扭。 那麼,今天我們就從傳統文化和民間忌諱的角度,跟大家探討一下,給健在的有聲望社會賢達立像真的不合適嗎?
  • 鍾南山院士的母校為他立了一個塑像,為什麼那麼多人認為不合適?
    鍾南山院士的母校火了,華南師範大學附中竟然為鍾南山院士做了一個塑像。 雕塑位於華南師範大學附中奧校樓前廣場,高度超兩米,下半截為長方體碑身,上半截為鍾南山院士半身塑像。鍾南山院士戴著眼鏡凝望遠方,脖子上掛著聽診器。
  • 鍾南山院士母校火了,只是立了一個塑像,為何有那麼多人反對?
    前些天鍾南山院士的母校火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是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竟然為鍾南山院士做了一個塑像,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一件好事啊,為什麼會遭到很多人的反對呢?其實這裡面的因素太多了,確實有些細思極恐。
  • 鍾南山母校為他立塑像,評論眾說紛紜,為什麼很多人認為不合適?
    鍾南山,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學專家,他出生於醫學世家,父親是紐約州立大學醫學博士、兒科專家,母親是廣東省腫瘤醫院創始人。他從華南師範大學附中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後獲得英國愛丁堡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榮譽博士。
  • 華南師範大學附中為鍾南山立塑像,引網友熱議,這樣做合適嗎?
    由於今年是最特殊的一年,也正是因為在這一年中,讓全中國的人都認識了鍾南山院士,在這次的抗疫中,可以說鍾南山院士給國家做出了非常的貢獻。前段時間有人在微博上質疑鍾南山,但是被無數網友以及知名人士給批判了,從這件事可以看出來,每一位國人都非常敬佩這位國家功臣,也備受社會關注。
  • 為「紀念」本山大叔,鐵嶺建了這個「破雕像」,網友:活人立像?
    而很多國家都會將對這個國家,這個城市有貢獻的人做成雕塑,以供後人瞻仰,讓後人銘記,銘記他們對這個時代做出的貢獻。而做出貢獻的不只有那些政界,法界,商界的人,還有一個特殊的職業,演員,代表著一個國家影視的發展。甚至有的演員,一個人帶動的整個家鄉的經濟發展。本山大叔,就是這樣優秀的一個演員。
  • 為自己塑像揭幕驚詫眾人 鍾南山人設遭遇兩極分化
    ,日前在母校為自己的塑像揭幕引起輿論爭議。  據《羊城晚報》報導,雕像位於該校奧校樓前廣場,高度超兩米,下半部為長方體碑身,上半部為鍾南山半身胸像。雕像刻劃出的鐘南山戴著眼鏡凝望遠方,脖子上掛著聽診器。 到場出席活動的鐘南山為雕像揭幕後感謝母校,並稱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全世界新冠患者已經超過7000多萬,但中國情況還是非常平和。他說,「大家可以在這裡舉行校慶來之不易,需要珍惜,因為我們的國家和政府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 趙本山雕像已殘破不堪,活人立像的操作厲害了,不知道他看到後作何...
    在我們的童年記憶裡,趙本山可以說是春晚舞臺上的常客了,他的小品一直以來都是相當經典的存在,不知道帶給了我們多少的歡聲笑語,連續20多年來,我們都可以看到趙本山給我們帶來東北二人轉的精彩表演。
  • 趙本山雕像已殘破不堪,景區無人問津,活人能立像還是頭一回見
    趙本山雕像已殘破不堪,景區無人問津,活人能立像還是頭一回見說起中國最具有影響力的明星,那麼不得不提到的就是趙本山老師了,連續這麼多年登上春晚,也讓他的形象被全國人民都熟記在心,而他不僅帶來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也給人們帶來新的喜劇體驗
  • 景區景點常見到活人雕塑,大家疑惑真的能賺錢嗎?導遊:日進鬥金
    大家如果說是每年都出去玩很多次的話,那肯定會知道現在有很多景區景點裡面都有活人雕塑的存在。,那就不得不提起武漢黃鶴樓的銅人雕塑表演了,每當有什麼大型活動或者民宿節日的時候,這些人都會出來進行表演。那可能有人會問了,這些活人來扮演雕塑是有錢賺的嗎?
  • 景點裡的「活人雕塑」,需長時間保持固定姿勢,熱到中暑也不敢動
    近年來行為藝術逐漸走進大眾的視野,越來越多的藝術創作者通過許多種方式向人們傳達著藝術的魅力,而活人雕塑則以一種新奇的方式引起了人們的注意。活人雕塑指的可不是將活人製作成雕塑,而是活人裝作一件雕塑工藝品,這種行為藝術起源於西方國家,通過把各色顏料噴塗到表演者的身體各處,從而使表演者看起來仿佛一座真正的雕塑,在這個基礎上,表演者擺出各種姿勢來使雕塑更加的逼真。
  • 景區裡的「活人雕塑」,熱到中暑是常事,為何應聘者源源不斷?
    旅遊是解壓的好選擇,有人旅遊的時候喜歡去景區,而有的人旅遊就喜歡就比較刺激的地方,比如徒步之類的,經常出去的小夥伴,應該都會看到景區有各種各樣的活人雕塑吧,有的雕塑在站在陰涼處,有的雕塑就站在太陽底下,光是看著就讓人覺得累。
  • 為什麼景區有那麼多「活人雕塑」,明明熱到中暑,卻依然有人做
    我們現在出門旅遊的時候,其實常常會發現有很多的活人雕塑,就是由人來扮演的,全身塗滿顏料,然後站立在那一動不動,仿佛真的是一座雕塑一樣,而當你走近的時候,他就會動起來,很多人都會因此被嚇到。 不過這樣的活人雕塑還沒有那麼普遍,畢竟這個還是要根據景區的氛圍來進行選擇的,而且也有考慮民眾的適應能力,萬一真的嚇出毛病了,那事情就不大美好了。
  • 景區中的「活人雕塑」,嚴寒酷暑都不能動,為何還有人搶著當?
    旅行不僅可以讓我們欣賞到美麗的風景,心情愉悅,還能讓我們了解一些我們不知道的稀奇古怪的事情,解決我們內心的疑問。例如經常出去旅遊的朋友們,應該會發現很多景區都有活人雕塑,但你們知道他們是怎麼賺錢的嗎?一起來看看!其實活人雕塑在景點中也算是一項人文藝術,通過塗抹一些油彩來裝扮自己,將自己打扮成一些歷史人物的樣子,矗立在那一動不動,十分逼真。
  • 趙本山銅像出現破損,景區無人打理略顯「悽涼」,活人可以立像?
    不禁令我想起一句話:「過了山海關,就找趙本山。」可以說趙本山算是東北演藝界的門面了,雖然很少出現在熒幕當中,但是他對演藝界影響也非常大,自己的徒弟們在他的保護下,逐漸成為娛樂圈頗有人氣的喜劇演員。我個人認為他是東北二人轉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雖然活人立像這樣的事情聞所未聞,但是可以讓我們直觀地感受到當年的鐵嶺地區有多風靡,這尊銅像證明了鐵嶺人們對趙本山的喜愛和尊重,還代表了他當初的輝煌時期。
  • 活人立雕像?趙本山鐵嶺景區銅像破敗不堪,昔日風光早已不在
    雕像是為紀念生前具有傑出貢獻的人或者神佛而立,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活人不立雕像這一說。但活人立像非不可,可雕像還是不一樣的。其實按照現代來說,給活人立像就相當於給活人建生祠,意味著要接受人們的供奉,一般來說只有對國家有重大突出貢獻以及改變人類歷史進程的人故去以後才有資格,才會有人建祀紀念,受人間香火。
  • 景區中的「活人雕塑」迅速走紅,網友:他們是靠什麼賺錢呢?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無論是我們在各種軟體上,還是景區當中,都會有一些古色古香的青銅雕塑並且擺出各種造型來吸引遊客,而說從外表來看,這些雕像的面部表情完全可以用栩栩如生來形容,其實,這些雕塑就是真實的人通過穿上這樣的衣服,並且畫上妝後選擇一個應景的造型站在公園的某處。
  • 金雞雕塑正式揭幕 可以不停旋轉 象徵中國電影人永不止步
    金雞雕塑正式揭幕 可以不停旋轉 象徵中國電影人永不止步 2019-11-19 19:10:14 來源:廈門網  |  作者:詹文 | 字號:A+ | A- 【金雞雕塑揭幕】今天下午,第28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金雞雕塑揭幕儀式在海峽大劇院前廣場舉行。
  • 有人質疑鍾南山德不配位?事實是什麼?
    前段時間鍾南山獲得了共和國勳章!很多人都說實至名歸,但網絡上也有人說鍾老德不配位,並列舉出了對鍾老的十點質疑!總結一下大致有鍾南山疫情期間沒有實質性貢獻,抬舉神藥炒作自己,還可能有秘密的商業帝國,更可惡的是居然有不少人支持。什麼叫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這就是!其實鍾老早就遭受過一次次的網絡暴力!2015年他曾痛批某醫生為了多賺錢而在病人體內多放支架。結果就被發酵成鍾南山反對放支架!
  • 秦始皇兵馬俑裡究竟有沒有活人俑?兵馬俑復活到底是真是假?
    秦朝時期,燒紙陶俑的技術已經很成熟,秦始皇兵馬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已發掘的兵馬俑中,他們的面部輪廓千人千面,幾乎沒有長的一樣的,有人就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