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觀光,浪漫淨土黎巴嫩,文藝青年心頭好

2020-12-11 潘那白

有朋友問,黎巴嫩那麼無聊,為什麼要去哪裡?

喜歡一個人需要理由嗎?

喜歡旅遊也不需要理由。

很多時候只是突發奇想來打個卡而已。

就好像是冰島,絕美也非同尋常的景色,但總有人來追隨三毛的足跡,常年流連忘返。黎巴嫩的名字對我來說並不陌生,曾經出現在著名青春疼痛文學小說電影裡,讀起來就在舌尖上留下輾轉的味道。

只是彼時無太多關注,以至於出行之前,我還是對於黎巴嫩一無所知,關於這裡的影像也不多,遊記更稀少,還好我也過了好奇的年紀,不期望也就不失望了。

位於亞洲西南部地中海東岸的黎巴嫩有些特別,東部和北部與敘利亞接壤,南部與以色列為鄰,西瀕地中海,習慣上稱之為中東國家。黎巴嫩倒過來讀就是嫩巴黎,也是音譯巧妙,100年前,這裡就稱作中東小巴黎。

說起來黎巴嫩算是中東地區最西化的國家之一,它與基督教有著非常密切的歷史關聯,人類最早一批城市與世界遺產依然存留在此,最古老的文明古蹟甚至具有長達5000多年的歷史,長期以往,黎巴嫩的旅遊業也發展火熱,與銀行業共同撐起了一片天空。

黎巴嫩沒有沙漠,沒有石油,但是有中東少有的綠色。然而多年的內外交戰讓這個國家傷痕累累。實際上每個地方的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在內戰之後一度蕭條的黎巴嫩想盡了各種辦法,本就以旅遊業為主的地方只能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造。如今的黎巴嫩酒店行業可以說是非常成熟了,如果你來到這裡就會發現各種高端星級酒店飯店,在小小的地方有將近四百家,競爭非常激烈。

這裡主要旅遊點就是腓尼基時代興建的畢卜魯斯城、古羅馬時代興建的巴爾貝克城和十字軍時代興建的賽達城堡。如果滑雪愛好者來這裡也可以盡興,因為黎巴嫩北部的雪山有很多滑雪場,每年都有大量的遊客被吸引至此。

只不過黎巴嫩太小眾了,就算是來度假的人多,到了高峰期,也不會出現擁擠的地方,那種熙熙攘攘的鬧市是不指望了,生存在這個城市縫隙裡的各種店鋪都用它自己的節奏營業,散漫自由且值得探究,倒也是一個不錯的度假選擇。

黎巴嫩的首都貝魯特應該是世界上破敗程度僅次於古巴哈瓦那的城市了。到處都是爛尾樓,在市中心,在海灘邊,唯二的景點就是藍色清真寺和鴿子巖。彼時的黎巴嫩,應該風華正茂,歲月正好。

逛了一圈又一圈,我還是蠻喜歡這個地方帶給我的感覺,一如小說中描寫的那樣,連空氣中的情緒都充分發酵,只是不知落日時分是誰在等我低眸淺笑。偶爾回憶一下年輕時代的文字還是讓人感嘆不已,只願時光不老,我們不散,能一直在世界盡頭大步向前。

相關焦點

  • 黎巴嫩-最不像中東的中東國家
    針對這個有趣的現象,我曾試著問過一個黎巴嫩青年,他也說黎巴嫩是有這個現象沒錯,大部分黎巴嫩人會覺得自己不是阿拉伯人,但他認為他們就是阿拉伯人,這是沒有辦法去否認的,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們都一致說阿拉伯語。以上是對黎巴嫩這個國家基本事實的一個簡單介紹,接下來我會針對自己在黎巴嫩的一些親身經歷和體會,來給大家具體聊聊這個國家,文章僅代表我的個人看法。
  • 黎巴嫩|最不像中東的中東國家
    針對這個有趣的現象,我曾試著問過一個黎巴嫩青年,他也說黎巴嫩是有這個現象沒錯,大部分黎巴嫩人會覺得自己不是阿拉伯人,但他認為他們就是阿拉伯人,這是沒有辦法去否認的,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們都一致說阿拉伯語。我會著重兩點來討論,關於黎巴嫩是最不像中東的中東國家,但卻又是最真實的中東國家。
  • 中東戰火,與黎巴嫩人的思鄉情結
    位於地中海東岸的黎巴嫩對於中國讀者來說是一個陌生的國度,每當其出現於公眾視野,往往都與這兩者相關:戰亂與旅遊。一個飽受戰爭之苦的國家總能讓旅行者的流連忘返,這種矛盾性恰好凸顯了這個國家的特質:悠揚久遠的歷史積澱與動蕩不安的當下處境。曾經的文明交匯之地為何成為了中東的火藥桶?幾個世代以來漂泊四海、背井離鄉的黎巴嫩人又是如何重塑自己的身份認同?
  • 黎巴嫩真主黨威脅駐中東美軍
    黎巴嫩真主黨領導人哈桑·納斯魯拉5日警告,駐中東的美國士兵、軍艦、基地要為美軍襲殺伊朗高級將領卡西姆·蘇萊曼尼「付出代價」。美聯社認為,真主黨發聲令因蘇萊曼尼遭襲身亡而高度緊張的中東局勢再度升溫。不清楚他講話的地點,講話視頻經由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南郊數塊大屏幕播放。納斯魯拉說,回應蘇萊曼尼之死不僅是伊朗的責任,同樣是盟友的責任。美軍3日發動空襲,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國際機場炸死蘇萊曼尼等人。蘇萊曼尼生前領導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下屬「聖城旅」。「聖城旅」涉足敘利亞、伊拉克、葉門、黎巴嫩等中東國家。
  • 黎巴嫩炸了,炸出中東間諜之都的辛酸
    在以前的節目中,我提到過,黎巴嫩是中東小香港,這當然不是說這裡有多反華,畢竟那地方都是產油大戶,富裕的中世紀國家林立,我的意思是說貝魯特是中東的間諜之都,各國勢力盤根錯節。蒼蠅不叮無縫的蛋,黎巴嫩的癥結就是政出多頭,政治混亂,那麼本期驍話一下,我們就聊聊,間諜之都黎巴嫩。 黎巴嫩位於地中海東岸,和敘利亞以色列兩國接壤。
  • 黎巴嫩這個中東國家,為何有這麼多的基督教徒?
    我們經常會提到中東,提到這邊,自然就會想起這麼多的阿拉伯人都信仰伊斯蘭教,即便不是阿拉伯人,如土耳其人、波斯人,他們也是如此。自然有例外的,像以色列,信仰是猶太教,不過以色列人並不是阿拉伯人,且他們是相當特殊的存在。
  • 從黎巴嫩歷史看中東亂局
    一聲巨響 黎巴嫩震驚了全世界 一筆勾銷 阿聯與以色列 一笑泯恩仇 回顧歷史 以色列曾與兩個阿拉伯國家籤訂過和平協議 但巴以衝突卻愈演愈烈 而黎巴嫩雖被譽為 「中東巴黎」 卻多次遭受以色列的入侵 如今 以色列搞不定近鄰黎巴嫩 捨近求遠 去跟阿聯握手言和 意欲何為 本期大新聞大歷史為您講述 從黎巴嫩歷史看中東亂局黎巴嫩與法國2020年8月4日,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發生劇烈爆炸
  • 黎巴嫩:中東唯一一個沒有沙漠的國家
    造物主對世人是公平的, 說到中東地區很多國家都沙漠國家,水在中東比油貴,而沙漠國家恰恰有著豐富的石油,讓那裡的人們過的豐衣足食,土豪加身。中東地區確實是一個石油與沙漠共存的地方,很多小夥伴應該都比較羨慕中東地區的國家,因為這些國家石油都非常的豐富。
  • 黎巴嫩,地中海沿岸的繁華與貧窮,值得一看
    在歷史上 黎巴嫩 是一個非常悠久的地區,早在2000多年前,腓尼基人就生活在這片土地上,腓尼基人是第一個環非洲航行的民族,發明了腓尼基文字。經濟發展迅速的另外一個原因是, 黎巴嫩 有宜人的氣候和很多歷史上著名的地標建築以及世界遺產的景點,不斷吸引著大批旅遊者來此觀光,拉動了經濟發展。著名景點「鴿子巖」,位於 貝魯特 城市邊緣 地中海 上凸立的兩座石頭,像小島一樣,巖石有著波浪狀的條紋,其中一塊上面有洞,如同一座石拱門一般。每當夕陽西 下時分,很多當地人和遊客來到這裡欣賞日落。
  • 法國黎巴嫩兩國領袖對中東面臨的戰爭深感憂慮
    法國黎巴嫩兩國領袖對中東面臨的戰爭深感憂慮   新華網巴黎2月13日電(記者 王敬誠)法國總統席哈克拉和黎巴嫩總理哈裡裡13日在巴黎愛麗舍宮就中東問題舉行的會談中
  • 黎巴嫩真主黨威脅駐中東美軍
    黎巴嫩真主黨領導人哈桑·納斯魯拉5日警告,駐中東的美國士兵、軍艦、基地要為美軍襲殺伊朗高級將領卡西姆·蘇萊曼尼「付出代價」。美聯社認為,真主黨發聲令因蘇萊曼尼遭襲身亡而高度緊張的中東局勢再度升溫。不清楚他講話的地點,講話視頻經由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南郊數塊大屏幕播放。納斯魯拉說,回應蘇萊曼尼之死不僅是伊朗的責任,同樣是盟友的責任。美軍3日發動空襲,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國際機場炸死蘇萊曼尼等人。蘇萊曼尼生前領導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下屬「聖城旅」。「聖城旅」涉足敘利亞、伊拉克、葉門、黎巴嫩等中東國家。
  • 美麗又衝突的中東巴黎 全中東最開放的國家黎巴嫩探秘!
    剛入境黎巴嫩的我,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沒有遊客諮詢中心的入境大廳,從機場到市區也沒有大眾交通工具,行前朋友耳提面命的囑咐我,黎巴嫩的計程車都是喊價計費,要我上會對外國人亂開價的計程車,也別相信任何人。"中東巴黎"的美麗與哀愁黎巴嫩的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和法語,除了是詩人紀伯倫(Kahlil Gibran)的故鄉外,首都貝魯特還有個"中東巴黎"的美稱。只是歷經內戰後的黎巴嫩,許多建築上仍有清晰可見的彈孔痕跡,美麗的奧斯曼式建築也難以倖免。
  • 黎巴嫩:曾是中東最富裕的國家之一,卻因接收難民陷入戰亂
    中東小國,富裕繁榮黎巴嫩位於地中海東岸,亞洲西南部,在習慣上人們通常會將黎巴嫩歸位中東國家,其東北部毗鄰敘利亞,南部與以色列(或巴勒斯坦,邊界問題存在爭議)接壤,內部有大量名勝古蹟,最悠久的可追溯至5000年前。
  • 「中東的明珠」——黎巴嫩,原來風景這麼美豔!
    現如今,一說到中東,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財富與動亂並存,一邊是看似無窮無盡的石油財富,而另一邊則是衝突與戰爭殘酷無情,這種鮮明的對比讓我們經常忘記了隱藏其中的大自然的美麗。中東的綠洲之一是黎巴嫩,他位於敘利亞和地中海之間,南部是以色列,西部是賽普勒斯,是一個只有1萬多平方公裡土地的相對較小的國家。雖然國土面積不大,但是這個國家擁有眾多的山脈與森林資源,225公裡長的海岸線和風景秀麗的山谷更是給這個國家增添了一絲別樣的風景。天漸漸黑了下來,夜色籠罩了海空,大海隱在夜色裡,閃爍在海面上的燈象是大海的眼睛。
  • 黎巴嫩建築——傳統與現代碰撞之下的「中東小巴黎」
    黎巴嫩不僅擁有被認為保存最完好的羅馬神廟,還有數千座值得關注的宮殿以及城堡,這些都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寶藏。黎巴嫩位處地中海東岸,正是亞、非、歐的十字路口,被譽為「中東小巴黎」之稱的首都貝魯特如一顆珍珠嵌在版圖上閃閃發光。這座城市裡存留著歷史、宗教的印跡,自古以來就是地中海的要塞之地。
  • 黎巴嫩,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交融,歐洲小鎮和中東遺蹟並存
    曾經以為黎巴嫩是一個到處是戰爭的亂國家,去了以後才發現這是一個非常值得一遊的地方,從古代遺址到現代海濱風情一應俱全,然而貝魯特街頭的那些士兵又無時無刻的提醒著自己現在離戰爭發生的地方不遠了。黎巴嫩共和國(阿拉伯語:),位於亞洲西南部地中海東岸,東、北部鄰敘利亞,南界巴勒斯坦、以色列,西瀕地中海。習慣上稱為中東國家。沿海夏季炎熱潮溼,冬季溫暖。全境按地形可分為沿海平原;沿海平原東側的黎巴嫩山地;黎巴嫩山東側的貝卡谷地和東部的安提黎巴嫩山。黎巴嫩山縱貫全境,庫爾內特—薩烏達山海拔3083米,為黎最高峰。河流眾多,向西注入地中海。利塔尼河為全國最長河流。
  • 黎巴嫩|戰略地位扼要,抵抗以色列的前沿陣地,是中東困境的縮影
    毫不誇張的說,黎巴嫩的經濟正處在崩潰的邊緣。但是,在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初期(內戰發生前),黎巴嫩還是中近東的金融、貿易、交通和旅遊中心。有著地中海明珠美譽的首都貝魯特,更是被稱為「中東巴黎」,當時的黎巴嫩也是整個中東最富有的國家之一。
  • 第4010回:黎巴嫩扼守亞非歐,中東的巴黎貝魯特
    黎巴嫩位於亞洲西南部(西亞)、地中海東岸,習慣上歸屬於中東國家。黎巴嫩歷史上與基督教關係密切,是中東地區為數不多的共和國和西化的國家之一。境內有人類最早一批城市與世界遺產,最古老者有5,000多年的歷史,在旅遊業中相當著名。
  • 黎巴嫩這個中東國家,為何有這麼多的基督教徒?
    那麼黎巴嫩是怎麼回事呢?其實中東本來就是基督教的產出地,雖然在歷史進程之中,伊斯蘭教在中東的擴張,使得不少人改宗,但中東依然有很多信奉基督教的少數部落和少數民族,只不過這些少數部落和少數民族基本都位於山區。其實黎巴嫩也是如此,據黎巴嫩歷史學家布斯塔尼介紹:「……黎巴嫩多山,當時穆阿維葉只控制了平原,沒有控制山區,山區受外界影響小。」
  • 最時尚開放的中東國家——黎巴嫩,這裡美女如雲風情萬種
    位於地中海的黎巴嫩,是中東最西化的國家。這裡的時尚氣息不同於其他阿拉伯國家,可謂一個特殊的存在。作為阿拉伯國家,黎巴嫩姑娘打扮時尚、性感。當你置身於黎巴嫩,你會發現滿大街都是穿著時尚暴露的性感美女,仿佛置身於某個歐洲國家。這便是黎巴嫩,一個風情萬種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