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終於,趕在中秋節前,將十二金釵送到了各位茶友們手中。
其中有位茶友,拆了包裝後,隨機抓了一包鐵羅漢,泡來試喝。
然後,發來了這樣的評價:「跟鬼洞的有點像,喝不出來啥區別。」
看到這,麻花不由感慨,這真是對十二金釵最好的讚賞!
這次為了中秋節禮,重新推出的中足火版十二金釵,在此前籌備了許久。
以至於,不少相熟的茶友,先後紛紛給麻花發來了私信。
A茶友:「你們家的中秋茶禮,什麼時候開始推阿?」
B茶友:「今年的中秋,你們還會推十二金釵嗎?」
C茶友:「看你連發了好幾篇試茶的文章,有沒有好茶推薦?」
……
為此,麻花逐一的回覆過去,中心內容圍繞一句話:
等候好茶,不能心急。
畢竟,傳統工藝的好巖茶,就得等到中秋期間,才能上市,根本急不來!
《2》
在很早前,今年七月中旬左右,剛吃上當年荔枝的時候。
麻花就看到了朋友圈裡,有位外省賣茶具的朋友,曬起了慧苑老叢。
「蟬鳴不停的午後,喝上一泡老叢消暑。」
構圖講究的配圖裡,展示的是他們家新推的蓋碗。
由於生意上有過幾回往來,和那位賣茶具的老闆,還算相熟,於是順手留言問:
「這是今年的新茶嗎?」
不想,那位老闆回到,「當然是新巖茶!」
這下,輪到麻花震驚了,這到底是哪家的老叢,能這麼早就上市?
想到這,給武夷山那位坑主朋友打去電話,了解情況。
「老叢怎麼可能現在就上市?現在外面買到的都是牛鬼蛇神!」
也是,按照武夷山人的做茶習慣,手裡邊有這麼好的茶青,做茶時怎麼捨得不顧品質?
單為了趕早上市,就大刀闊斧的簡化工序。
哪怕想,他們手裡邊的老客戶也不會讓他們這麼幹!
這明擺著不是為了撿芝麻,而丟了西瓜嘛?
憑武夷山人的精明,但凡是有正巖山場的茶農,都不會幹這樣毀自家招牌的事!
《3》
六大茶類裡,武夷巖茶的工藝,最是繁複。
講究中開面採摘的巖茶,每年光是採茶,就能採到五月上旬(正巖山場)。
等茶青採下來後,還得及時的攤晾,走水,做青。
等走水焙後,巖茶還得經過挑揀,將老葉和茶梗從茶葉裡挑剔去除,讓茶葉內部殘留的水分,重新均勻分散到各個部位後,才能進行第一次焙火。
講究文火慢燉的巖茶,焙火的時候,更是不能操之過急。
將巖茶文火慢燉的好處,在於可以將巖茶的品質調整到更佳的狀態。
在「慢燉」之下,茶葉的內在物質可以得到進一步醇化,讓茶味物質達到盡善盡美的釋放狀態。
同時,還能更好的保留葉片內部的芳香物質,讓巖茶的香氣和滋味,都達到更好的狀態。
故而,正巖的武夷巖茶,哪怕是輕火茶,也得等到六月下旬,才能上市。
至於中輕火的巖茶,則需要等到7月中旬到8月上旬。
中足火的茶,上市時間需要等到8月的中下旬。
至於要等到足火,則要到中秋節前後,甚至有些茶農還會把時間繼續推後。
每年到了七八月,這時候的巖茶,陸續焙到了二道火,讓茶的品質得到進一步的穩固。
與此同時,根據市場的需求,調整相應的焙火。
對巖茶進行「精修」,通過火功上的微調,讓一款好茶,風味達到最佳。
可以說,在中秋節前這一個多月的時間,是成就一款好茶的關鍵時期。
若是為了搶先中秋節禮市場,早早就提前一個多月上市,根本不利巖茶的核心品質!
《4》
寸土寸金,核心正巖產區出產的茶,不會輕易提早上市。
尤其是像慧苑老叢這樣內質豐厚的茶,更是不會白白自損修為,只焙到中輕火,就推向市場。
這樣的做法,對于慧苑坑裡的那些百年水仙而言,無疑是明珠暗投。
耐得住火的水仙,焙火越是透徹,茶葉內質物才能更好的醇化。
如此,經過衝泡後,才能得出老叢水仙如漿般的質感的茶湯。
輕輕搖晃,稠得等泛起光圈。
小口的慢慢細品,在茶湯吞咽入喉時,能感受到如小米湯般的厚度和飽滿度。
八月底,麻花和村姑陳去了趟武夷山。
到了坑主的家裡,我們喝到了泡他家今年的老叢。
據當時的坑主介紹,他們家今年的水仙,目前還差了一道火候。
然,把這樣的半成品老叢水仙泡來喝,茶湯就已是分外的淳滑,又糯又軟,叢香盡顯。
喝下一杯後,回甘裡洶湧澎湃返上來的,儘是極馥鬱的花香和叢香。
那個下午,喝到了老叢後,麻花喝得戀戀難忘。
哪怕是半成品,就已經這麼驚豔,等到它工藝成熟了以後,那得是怎樣的不可芳物?
《5》
好茶,是急不來的。
過於心急,容易遇到巖茶裡的李鬼。
比如說,外山茶。
武夷山之外的產區。
這部分地區,會有一些心急的茶農,拿些不太好的料,隨意簡化幾道工序,就搶巖茶的上市時間。
趁著正巖茶還沒出來時,先搶先賣著。
把這空出來的市場缺口,及時補上。
於是乎,在五六月時,武夷山的巖茶都在抓緊採摘和初制時,這些「武夷巖茶」已經在大江南北,賣得火熱朝天。
對於外山的茶農來說,他們做巖茶,核心競爭力有限。
故而,能先做出一批茶先賣,是好事。
餘下來的,家裡邊更好一些的材料,再拿來慢慢的加工,等到中秋再上市,那也不遲。
買過早上市的巖茶,除了會容易遇到外山茶外,還很有可能,需要簡化工序的茶。
簡化工序,粗製濫造出來的茶,自然比不上常規工序。
這樣的做法,目的不外乎以次充好。
被簡化工序後,能夠提早上市的茶,不符合巖茶的正常生產規律。
甚至於,不能稱得上真正的武夷巖茶。
畢竟,對於武夷巖茶的工序來說,最關鍵的一步是焙火。
武夷焙法,實甲天下!
毫不誇張的說,正是因為焙火,才成就了武夷巖茶!
焙火,可以讓巖茶的品質穩定。
焙火次數的多與少,可以決定巖茶的口感、湯色和滋味。
做巖茶,打一次焙,成本不少。
故而,從節省生產成本的角度看,這樣搶先上市,簡化工序的行為,不難理解。
但,終歸到底,這樣走捷徑的方式,根本不可能讓巖茶走得更長,更遠!
《6》
焙火,是巖茶的靈魂。
白馬非馬,為了搶市場,火沒有焙到位的茶,根本稱不上巖茶!
做事,不能太心急。
在上大學時,麻花從一位老婆婆那,買下來籃子裡剩下的荔枝。
因為心急,一口氣和舍友們吃完後。
不料,隔天就因為牙齦上火腫痛,什麼東西都吃不下了。
在這前車之鑑下,麻花衷心建議大伙兒,買好茶不要心急!
畢竟,心急可是吃不了熱豆腐!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李麻花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