濁水溪畔訪西螺(圖)

2020-12-24 央視網

濁水溪畔訪西螺(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21日 23:47 來源:

來源:人民網

西螺與濁水溪相依相鄰,西螺人民依水而居,憑水而生。特殊的地理條件,特殊的歷史際遇,使西螺在臺灣人心中有了不同尋常的符號意義

濁水溪畔訪西螺

人民網記者 姚小敏 孫立極

2007年06月21日20:5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踏著午後的陽光,我們走進西螺,一個許多臺灣人心中有著特殊記憶的古老小鎮。

  西螺位於雲林縣北部,這裡平原遼闊,土地肥沃,早在清康熙年間便有大陸移民陸續前來開墾,一直是臺灣南部墾殖的重鎮。西螺又緊鄰濁水溪,曾經是彰化、雲林兩地居民往來的渡口,也是臺灣民眾橫渡濁水溪的重要水陸轉運站。隨著西螺大橋的興建,西螺又成為臺灣西部縱貫公路的交通要津。

  長街清寂

  歲月悠悠地走過,在西螺古鎮上刻畫出道道風情。

  延平路是當年西螺最為繁華的三條街道之一,現今街上還保存了不少古洋樓建築,成為風華獨具的歷史街廓。

  我們沿街東行。66號是螺陽齒科,約建於1935年。這是座三層小樓,三樓的兩彎弧形立面窗臺,配上三角形木窗,形成視覺的焦點;二樓門窗則以工整的水平、垂直線條作框架,鑲嵌箭羽狀的窗欞,構成簡潔的畫面。而一樓的亭仔腳(騎樓)頗具古意,保存了日據時期的原貌。

  許捷發,一家販賣茶葉的老店,專做來往大陸的茶葉買賣。建築為傳統的長條街屋形式,前後共有三進,中間設有天井。茶行的建築立面風格樸實,細部裝飾卻豐富細膩,假山牆、雨庇、凹字形陽臺、二樓的垂直立柱,形成交叉的幾何變化,使整體顯得穩重典雅卻不呆板。

  茶行、醫院、鐘錶店、布莊、市場……昔日的老商號,如今多已歇業,只剩下優美的建築身影,勾勒出當時街坊上的生活輪廓。

  據說在延平路最興盛時期,沿路酒家多達16家,留學日本的學生每年都有數十名,一時文風鼎盛,生意興隆。如今,西螺的商業中心已轉移,老街上一些商店也隨時間消失,只剩悽清寂靜的長街和稀落的人跡,憑弔昔日的輝煌。

  濁溪橫流

  出延平路,上堤岸,有一精緻的小亭,安置有一尊臺灣現存最大的「泰山石敢當」。此乃地方居民為了防堵水患,祈求平安,於道光七年(1827年)所立。

  石敢當高五尺六寸,加上基座更達丈餘。上端刻獅頭,闊嘴寬鼻的造型,拙稚有趣,臉上鬚眉俱現,雕工相當細緻。

  堤岸外,就是臺灣的母親河——濁水溪。

  濁水溪發源於合歡山南麓,橫穿西部平原,流經南投、彰化和雲林縣,全長186公裡,是島上最長的河流。

  西螺的興衰起落與濁水溪密不可分。濁水溪不但是西螺世代居民安身立命的泉源,也是西螺鎮昌榮的動力。西螺4000公頃農田,依賴濁水溪的灌溉,成為農產豐饒的「嘉南穀倉」。

  濁水溪還是臺灣的天然分界線。溪南為熱帶氣候,溪北為亞熱帶氣候。不過,「濁水溪」這個地理名詞,隨著臺灣政治的演變和選舉的挑動,慢慢發展成為「本土派」和「外省人」的政治分水嶺——北部民眾多支持泛藍,南部多傾向於泛綠。

  這種南北分裂並不全是因為濁水溪這種地理因素和南北部長期積累的經濟和歷史因素,更重要的還是野心政客長期製造對立的惡果。

  一條濁水溪,在此卻有了特殊的政治含義。

  紅橋夕照

  我們沿著堤岸西行。遠處,一座紅色大橋宛如長龍飛架兩岸,這就是曾有「遠東第一橋」之稱的西螺大橋。

  大橋起自雲林西螺鎮,終於彰化水尾村,全長1.93公裡,橫跨濁水溪,鋼鑄的鮮紅橋身在濁水溪綠野平原上劃出優美的線條。黃昏時分,霞光燒天,形成絢爛的背景,襯得西螺大橋越發宏偉。「紅橋夕照」就這樣成了西螺八景之一。

  西螺大橋建成於1953年。在那個年代裡,僅有兩車道的西螺大橋,成為聯繫西部平原的主要交通動脈,帶領臺灣走過往昔歲月,從農業時代到工業時代,默默記錄了臺灣建設發展過程。

  隨著臺灣經濟的發展,曾幾何時,一座座跨越濁水溪的大橋逐一興建,西螺大橋交通功能逐漸被取代,鐵橋也因長年日曬、風吹、雨淋而斑駁鏽蝕,更因每次的維修經費高達數千萬元新臺幣,一度傳出公路局有意拆毀西螺大橋。

  為了凝聚民眾對西螺大橋的關注,「螺陽文教基金會」每年都會在春假期間舉辦「西螺大橋觀光文化節」,希望重新喚起臺灣人對西螺大橋的回憶和依戀。

  現在西螺大橋已不再具有「臺灣第一」的冠冕,但它仍是臺灣人早期共同的記憶。對於西螺人而言,大橋不僅僅是曾經走過的路途,更是離鄉背井的遊子日夜繫念的鄉愁。

責編:張健

相關焦點

  • 濁水溪畔訪西螺(行走臺灣)(圖)
    踏著午後暖暖的陽光,我們走進西螺。  西螺位於雲林縣北部,是臺灣南部的墾殖重鎮。這裡平原遼闊,土地肥沃,早在康熙年間,便有大陸移民陸續前來開墾。  西螺與濁水溪,相依相鄰。特殊的地理條件,特殊的歷史際遇,使西螺在臺灣人心中有了不同尋常的符號意義。  歲月悠悠走過,在古鎮刻劃出道道風情。
  • 一頁 | 西螺
    西螺大橋位於濁水溪下遊,橫跨雲林西螺及彰化溪州,是第一座橫跨雲林及彰化兩縣的大橋。建橋前的濁水溪水域幅員廣大,水流錯綜複雜深淺難測,是當時南北交通的一大障礙,早期只能以步行涉溪或是搭乘竹筏兩種方式通行。
  • 星球 · 景點 | 戀戀古鎮悠遊雲林西螺
    建橋前的濁水溪水域幅員廣大,水流錯綜複雜深淺難測,是當時南北交通的一大障礙,早期只能以步行涉溪或是搭乘竹筏兩種方式通行。香Q好吃西螺米濁水溪從上遊帶來的土壤黏性高,配合著濁水灌溉,便產出了濁水米。因為西螺是濁水溪流域中土質最好的地區,所生產的稻米,晶瑩剔透不但香且Q,在日據時代,連日本天皇都指定要吃臺灣的西螺米,可見其受喜愛的程度。
  • 西螺大橋觀光文化節登場 圖
    圖片來源:中廣新聞網  邁入第七年的西螺大橋觀光文化節,七月七日登場,今年活動主題設定為「雲林的流金歲月」;不同以往的是,今年的活動主場地「西螺大橋」上,將以西螺及雲林縣的風土人情為展覽主軸,希望塑造出西螺大橋觀光文化的特色。
  • 芙蓉花開在溪畔,也凋零在溪畔
    芙蓉花不僅開在拱橋這邊的民宅旁邊,也開在拱橋那邊的溪畔上。拱橋那邊的溪畔上,芙蓉花朝開暮落。我們早上從拱橋這邊走過去時,可以看見溪畔的芙蓉花是潔白或者微紅的,中午散戲回家時看它,已經變成粉紅色,下午散戲回家時再看它,紅色變得很深了。去看戲的長沙村孩子喜歡從小路繞到溪畔,繞過淹沒他們的芙蓉花,走進小溪,把腳泡在溪水裡。
  • 臺灣西螺大橋
    今年是西螺大橋通車60周年。西螺為昔日的武學重鎮,其中最為著名的名勝古蹟莫過於西螺大橋了。西螺大橋橫跨濁水溪,用以連接雲林縣西螺鎮與彰化縣溪州鄉兩地,以鋼鐵作架,水泥做橋墩,橋面寬7.3公尺,全長1940公尺。位於大同路178內的泰山石敢當,高達五尺,也是西螺僅存、全臺灣最大的一座石敢當。在當地石敢當被居民供奉起來,每逢祭祀之時,附近居民總會奉上鮮花束果,祈求保佑。
  • 【文化】老橋"記憶"——臺灣中山橋及西螺大橋
    圖1 臺北中山橋    臺北市中山橋,歷經多年的討論,決定拆除搬遷,走入另類保存歷史的展現模式。臺灣中部的西螺大橋有其歷史的定位,在很多地方文物工作者的努力下,憑著微薄的力量號召民眾,以提高橋梁的附加價值,準備將其轉型為觀光功能,延長其使用壽命。
  • 余光中·西螺大橋
    矗然,鋼的靈魂醒著  嚴肅的靜鏗鏘著  西螺平原的海風猛撼著這座  力的圖案,美的網,猛撼著這座  意志之塔的每一根神經,  猛撼著,而且絕望地嘯著  而鐵釘的齒緊緊咬著,鐵臂的手緊緊握著  嚴肅的靜。
  • 西螺感官之旅 體驗無敵三寶味
    (記者羅建怡/攝影)      走進西螺小鎮,老人家常說「西螺有三寶」,雖是老掉牙的開場,但「三寶」卻是西螺玩樂重點──在老街、大橋與醬油之間打轉,興味十足。(記者羅建怡/攝影)      西螺大橋是西螺的地標,沒到橋頭拍張照,不算足跡到西螺。
  • 上萬信眾西螺接駕(圖)
    臺中大甲鎮瀾宮媽祖繞境行經西螺大橋,民眾爭相祭拜媽祖,場面熱絡、人潮擠爆。華夏經緯網4月2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中大甲鎮瀾宮媽祖9天8夜繞境活動,昨晚8點多抵達雲林縣境,大批信眾圍在西螺大橋邊迎接媽祖鑾駕
  • 臺灣「西螺醬油」百年歷史
    臺灣最出名的醬油是「西螺醬油」,產自雲林縣西螺鎮。近日,永春縣文史工作者在查閱民國《桃源大卿林氏族譜》(「桃源」為永春雅稱)時,發現一則與臺灣「西螺醬油」相關的珍貴資料,見證了永春與臺灣之間的歷史淵源。《桃源大卿林氏族譜》為永春縣石鼓鎮大卿村林姓族譜,清朝中後期大卿林氏有大批族人遷居赴臺,在族譜中多處可見「往臺灣」、「卒在臺灣」的記載。
  • 大甲媽祖抵雲林 數千人西螺大橋頭迎駕
    臺海網4月19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世界三大宗教盛事的大甲鎮瀾宮媽祖繞境進香團,19日晚8時許抵達雲林,西螺大橋南橋頭湧進數千信眾迎媽祖,接駕的西螺區各個宮廟,以大陣仗陣頭恭迎媽祖聖駕,大甲媽繞境西螺市區後駐駕福興宮,讓當晚西螺宛如不夜城。
  • 走近上海青草沙水源地:圍十個西湖長江水 濁水緩緩而清
    青草沙水庫主龍口合龍時的航拍圖。中國三峽上海院供圖  48公裡的長堤,圍壟近70平方公裡的水面,相當於10個杭州西湖。  2011年6月全面建成通水後,位於上海長興島西北側的青草沙水庫,便成為上海這座特大城市供水的主力軍。超過1300萬人口受益於此。  過去幾十年間,上海走過了波瀾壯闊的發展之路,水源地建設,則為它的歷史變遷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註腳。
  • 劉裡長雞肉飯40載 馬英九訪嘉義必吃美味(圖)
    劉耀聰是西螺子弟,火雞肉米飯採用故鄉的西螺米。雞肉飯店早上5點半營業,全家人4點就要起床,控制水分比例,將米粒蒸得粒粒分明,以利吸收雞肉飯醬料與湯汁。火雞肉採溫體火雞肉,長時間在大鍋悶煮,讓火雞肉Q彈鮮甜。  剔下雞肉的整付雞骨架熬成雞湯,加上獨門配料熬成醬汁,讓劉裡長雞肉飯有種獨特鮮甜。溫體豬油爆出的油蔥酥,更為雞肉飯香氣畫龍點睛。
  • 西螺古鎮,徜徉延平老街,體驗濃濃藝術氛圍
    西螺古鎮,沒有一般老街的商業氣息,有的是濃濃的藝術氛圍,值得細細品味。西螺大橋來到雲林縣西螺鎮,一定要先拜訪西螺大橋,西螺大橋至今已有61年的歷史,興建於1937年,全長1,939.03公尺,橋面寬7.32公尺,橋墩32座,每座基樁約2層樓高,完成於1941年,之後因戰爭鋼材挪作他用而中止建設,成為未完成道路,國民政府遷臺之後,在美援下於1952年再度開工並完工,
  • 「騎Liv夢想家」單車環臺團景點介紹篇——西螺大橋
    西螺平原的海風猛撼著這座力的圖案,美的網,猛撼著這座意志之塔的每一根神經,猛撼著
  • [新聞快車]中輻院東小區 水龍頭裡何來濁水
    [新聞快車]中輻院東小區 水龍頭裡何來濁水 中輻院東小區,水龍頭裡何來濁水。
  • 臺中市濁水巷櫻花提前開放 賞花人潮湧現(圖)
    原標題:臺中市濁水巷櫻花提前開放 賞花人潮湧現(圖)   中新網2月7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中市濁水巷櫻花林8日起開放賞花,周邊交通管制同步啟動。   今年櫻花提早綻放,賞花人潮從新春假期就開始湧現。
  • 臺灣西螺七崁武術文化傳承 韓國瑜20年前想的點子
    華夏經緯網10月28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一年一度西螺七崁武術嘉年華活動26日舉行,這項活動已延續近20年,主辦單位西螺七崁武術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縣議員李明哲指出,這個活動的源頭啟發者是韓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