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關-雁門

2020-08-20 路上的老鄧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李賀的這首《雁門太守行》估計是描寫雁門關最有名的詩句了。


素聞雁門關為塞下雄關,路過山西代縣當然不能錯過。雁門關是呂梁山與恆山相交之地,自古為戍邊要地。景區離代縣縣城約30公裡,來此遊玩最好自駕。我從南向北進的雁門關,進山途中可見八路軍雁門關伏擊戰遺址。最初建關的是戰國時趙武靈王進行軍事改革後,大敗林胡、樓煩的入侵,建立了雲中、雁門、代郡。李牧奉命常駐雁門,防備匈奴。所以名將李牧是守備雁門關的第一任「關長」。


進山後的路馬上變得彎急坡陡,人們起名為18彎。當然18是概數,實際得有幾十道彎。我在13彎處稍息。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派遣大將蒙恬率兵三十萬,從雁門出塞,「北擊胡,悉收河南(河套)之地」


漢高祖劉邦時期,匈奴圍韓王信,韓王信投降,匈奴引兵南逾雁門關,直逼晉陽。劉邦親自率領32萬大軍迎擊匈奴,先在銅輥(今山西沁縣)告捷,後來又乘勝追擊,直至樓煩(今山西寧武)一帶。時值寒冬天氣,天降大雪,劉邦不顧前哨探軍劉敬的勸解阻攔,輕敵冒進,直追到大同平城,結果中了匈奴誘兵之計。劉邦和他的先頭部隊,被圍困於平城白登山(大同東北的馬鋪山),達7天7夜,完全和主力部隊斷絕了聯繫。後來,劉邦採用陳平之計才得脫險。


漢武帝繼位後面對匈奴不斷越雁門關南犯,著手反擊。元光五年,漢武帝下詔發卒整修雁門關。漢朝名將衛青、霍去病、李廣等都曾馳騁在雁門古塞內外,多次大敗匈奴,立下汗馬功勞。「猿臂將軍」李廣在做代郡、雁門、雲中太守時,先後與匈奴交戰數十次,被匈奴稱為「飛將軍」。圖中碑賦為建國後國道208通過雁門關,政府在18彎途中立碑賦頌古道變通途。


北宋初期,雁門關一帶是宋遼激烈爭奪的戰場。楊業(又稱楊繼業)及其楊家將士都曾在這裡大顯身手,為國立功。在宋太平興國四年,楊業任代州刺史兼三交駐泊兵馬都部署以後,曾多次以少勝多,大敗遼兵,當時人們譽楊業為「楊無敵」。雍熙三年,在雁門附近的戰鬥中,楊業陷入重困,最後士卒全部覆沒,他自己身負重傷為遼兵所執,寧死不屈,終至絕食殉國。


明清以後,關城雖屢有重建。但隨著民族統一國家疆域的逐步形成,內長城作為「內邊」的作用已經失去,當時所屬的雁門雄關也隨之荒廢。關城僅存東門、西門、小北門三個門洞和靖邊寺前的一對石獅,一副石旗杆,明鐫李牧碑石一塊,以及寺後的數株青松。


路過「十八彎」過山頂後馬上就可以見到題字的雁門關景區。景區門前路對面題了三個大字「雁門關」,未聽說毛主席專門為雁門關題字,孤陋寡聞了,呵呵。


進來景區購票後到檢票的明月樓約兩公裡。大多數遊客都選擇擺渡車前來。參觀的第一站即古代雁門關城廓的北口第一道門戶——明月樓,正中嵌「雁門寨」石額現在已字跡不清,城樓西是關溝河水域景觀帶;東是明月湖。


過明月樓後拾階而上,路兩側為售賣旅遊用品的商戶。雁門關村原有50多戶,200多人,歷史的變遷使得如今的村莊僅剩6戶。現在都以旅遊業為主了。這條由七十多間仿明建築組成的邊貿街是其收入來源之一。


這家酒店以楊繼業故事為背景招攬遊客。


王昭君出塞時不知道有沒有這樣的牌樓,周天子西巡時一定沒有。小說裡郭靖從漠北通江南一定是這。呵呵


古雁門關,即鐵裹門,前身為北陵、西隃、勾注塞,址西陘關舊址。西陘關因位於勾注山之西,即陘嶺之西而名。《唐志》載:「西陘,關名也,在雁門山上,東西山崖峭拔,中有路,盤旋崎嶇,絕頂置關,謂之西陘關,亦曰雁門關」。歷為中國北境重鎮要隘和重要的戍邊軍政治所。「漢高祖北徵」、「昭君出塞」、「宋欽徽二帝北擄」、「楊家將鎮守三關」等重大歷史事件均於此關聯。


雁門關城門建有寧邊樓(圖中左側門樓),二層歇山頂結構,所建門樓為楊六郎祠,兩側塑孟良、焦贊像,供設楊六郎鐵刀一把,城樓上供設大炮兩尊。


宋明以前,越過這段長城,北邊就是塞外、漠北。長城盤於山間呈雁型,雁門之典我猜來源於此吧。


天險門為關城南側之門,是關南第一道城門。我是初春前來的,天險門下仍有積雪,證明山頂氣溫還是挺低的。


天險門上建有雁樓,坐西朝東,主體為明代所築,殘缺部分已於2010年整修如初,恢復了明代風貌。門洞上方額匾篆體書刻「天險」二字。門洞內的青石板為明代原物,上有600多年間清晰車轍。


明正德六年為紀念戰國時趙國的守關大將李牧而建,稱武安君廟,俗稱李牧祠。李牧守邊十餘年,威鎮塞北,使匈奴始終不敢越雁門半步,因而成為了後世守關將士的楷模而被建祠奉祀。清朝改名護國鎮邊寺。山門前有石砌平臺,上豎石旗杆1付,配設石獅1對。正中左右各築踏垛臺階,並配以石雕、石欄柱、石攔板。山門兩旁建有鐘鼓二樓,祠院分前後兩進,為中軸式建築,前院兩側為廂房,正面有過殿,過殿兩側留過道。後院有正殿,東西各有配房。1937年日軍佔領雁門關後使鎮邊寺遭到毀滅性破壞,再加之文革浩劫等多次劫難,寺院地面建築盡數遭毀,僅存地基。2009年以來按原樣復建後改名鎮邊祠,成為展示幸偃公、李牧、薛仁貴、楊家將等西周至明朝2600多年間的守關名將事跡的主題展館。


這是政府立的最早的文物保護碑記


雁門古道,有多少詩人像李賀在此吟誦,有多少大將像楊業在此據守。


過關即拾級而下了,有西北軍戰鬥的遺址及歷代石刻。比較搞的是景區還弄了個蕭峰跳崖處,估計金庸先生知道這事在天上也會笑出來。下山往南即是太原盆地一馬平川可達南邊黃河進而去洛陽或西安。


因為我要北去大同,於是沿路返回了,出景區門口迎面立了一面碑牆。


碑牆上浮刻了歷史上駐足雁門關的人物:李牧、衛青、霍去病、李靖、王昭君、薛仁貴、李克用、孫傳庭、李自成、陳毅等等。有顯赫的,有屈辱的、有黯然的、有昂揚的。他們構成了中華民族的底色!

相關焦點

  • 探雁門 遙想「雁行商」穿越雄關艱難北上
    其實,雄關雁門更是一條聞名天下的商貿之道,它是清代晉商赴蒙、俄貿易的必經之路,人們也稱這條商道為用生命堆砌的「命關道」。地勢險峻,雁門關十八彎,每走一步都是險。蒼涼、凝重、肅穆、雄渾、大氣,雁門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風土人情,詠頌著一代又一代邊貿往來的傳奇。
  • 速來圍觀|長城攝影家楊東鏡頭下的雁門雄關之銀裝素裹
    當銀裝雁門遇見勵志一生拍長城的熱血少年在他的鏡頭裡被尊為「九塞之首」的雁門雄關蒼茫壯闊中氣勢磅礴中氤氳著靜謐的美好在他的鏡頭裡「千裡冰封、萬裡雪飄」的北國風光銀裝恢弘中閃爍著青春的熱忱南思洞庭水 北想雁門關
  • 千裡來尋故地——雁門關
    雁門關被稱為「天下第一關」,位於山西忻州代縣城北。蘆芽山距離雁門關大約有130公裡,開車大概要3個小時左右。這裡也是楊家將徵戰的地方先上一張「天下第一關」雁門關是我國古代極其重要的雄關要塞明清以後,內長城戍邊的作用逐漸消弱,所屬的雁門雄關也隨之荒廢。現在能看到的雁門關,主要由關城、甕城和圍城三部分組成。
  • 天下九塞 雁門為首-雁門關之行
    從小到大就喜歡各個地方之間跑來跑去,曾經三次到達雁門關,但都因120元的門票望而卻步,如今資金稍有富裕加之學生購票半價終於有幸踏上這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中華第一關」雁門關。上午十點驅車出發,從太原方向前往雁門關若走高速則必須經過雁門關隧道。
  • 天下九塞 雁門為首
    來源:環球網-文旅頻道【環球網文旅特約作者 米廣弘】雁門雄關,號稱「九塞尊崇第一關」,其東西兩翼,連綿起伏,山脊長城,氣勢宏偉。地處咽喉要道的古雁門關,是極其重要的軍事要塞,也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千百年來,在這個呈「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的地方,上演了漢擊匈奴、唐防突厥、宋御契丹、明阻瓦剌等多場激戰,狼煙四起,烽火連綿;黃沙蔽日,屍橫遍野;壯志豪情,忠義齊天。
  • 趙立德原創詩詞丨長城萬裡詠雄關(七首)
    七律(新韻)長城萬裡詠雄關文/趙立德1、山海關2020/10/44、雁門關2020/10/8.雁門盛夏六出花,嵲屼雄關肅氣殺。刀影劍光民泣淚,枯蓬遍地士埋沙。奇塞偏頭華夏罕,雄關扼水巉巖堅。金湯四座降邪氣,蒙漢八荒舞醉天。中土德華馳內外,巍然紫塞鎮妖煙。
  • 雁門關 憑山北眺千古狼煙不在
    第二天一早直奔雁門關。雁門關位於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裡處的雁門山中,它「外壯大同之藩衛,內固太原之鎖鑰,根抵三關,咽喉全晉」。相傳每年春來,南雁北飛,口銜蘆葉,飛到雁門盤旋半晌,直到葉落方可過關。
  • 三關衝要無雙地,九塞尊崇第一關——雁門關
    第三站:雁門關按照行程計劃,我們早上10點從內蒙清河縣老牛灣出發,中午到達雁門關,吃過午飯,下午兩點左右進入雁門關景區。,更加對雁門關充滿了憧憬,雁門關的模樣,也隨著不同的古詩詞,在心中變幻著模樣,一直嚮往能親身體驗雁門雄關遙遠、肅殺和悲涼。
  • 萬裡長城雁門關曾發生1400場戰鬥,現在什麼樣?「原創」
    仰起頭,看見高高的山頂上有城牆敵樓,這才知道雁門關不是在平地,也不是在峽谷,更不在半山腰,而是一個高山埡口,僅僅低於最高峰,怪不得介紹上說是「絕頂置關」。無論關外民族進犯中原,還是出關圍剿敵人,都得從這高山頂上翻越,一定是沒有更低的地方可以通過,這裡是最低的了。雄關建在高山絕頂,這與萬裡長城所有關口都不一樣。
  • 山西忻州一縣,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境內一雄關還是國家5A級景區
    在山西忻州,有個這樣的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長城古道綿延不斷,雄關盤踞,古蹟眾多,是響噹噹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境內一雄關,現已開闢成國家名勝風景區,為國家5A級景區。這個縣叫代縣,其境內的雄關叫雁門關
  • 雁門關 我家姑娘曾經拍過一張照片
    期間拍了很多的照片,唯有一張古樸蒼涼的雁門關讓我壯懷激烈:春風不度雁門關啊!此後一直尋找機會要去一趟雁門關。某日早晨對著鏡子刷牙,突然打了個激靈:春風不度雁門關?大爺,那是玉門關!「書到用時方恨少」,讀的少還不好好讀,豈不更加可恨?!雁門關建於秦朝。
  • 2012年中國長城徒步大會雁門關站比賽正式開賽
    8月1日,由國家體育總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山西省體育局、忻州市人民政府、代縣縣委、縣政府以及中國長城國際徒步俱樂部、雁門關風景區管理局聯合舉辦的「2012·中國長城徒步大會—雁門關站」,在邊塞雄關的雁門關長城拉開了帷幕。
  • 太行風骨•9•雄關虎踞
    大家都知道天下第一關雁門關,卻不知道是在忻州境內。大家都知道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的陳錫聯率部炸毀了日本鬼子的陽明堡機場,卻不知道就在忻州的代縣。還有,開國元勳十大元帥之一的徐向前,軍閥混戰的老魔頭、國民黨的大元老、山西的土皇帝閻錫山,誰人不知誰人不曉?卻不知道他們都是忻州人!
  • 九塞之首丨帶您聆聽忻州精選原創歌曲《雁門頌歌》
    寒雲帶飛雪,日暮雁門關」,再到李白的「昔別雁門關,今戍龍庭前。驚沙亂海日,飛雪迷胡天」,雁門關,自古以來不僅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文人墨客筆下撫今懷古、遣懷抒臆時經常提到的地方。這座著名的九塞之首,不屈地矗立在從中原進入漠北草原的咽喉之地,扼守著長城險要,過往的金戈鐵馬聲只留在歷史的長河中,只留下烈烈北風呼嘯,訴說著這裡曾經有過的刀槍爭鳴。
  • 千年雁門關,半部華夏史,中華兒女為何如此魂牽夢繞?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遇見雁門關文/Smirk boy一直想提筆寫寫雁門關以前我聽說過雁門關這個名字,但是對它卻沒有什麼概念,覺得它不過是萬裡長城的一道關隘而已,但是這次來到雁門關,給了我不小的震憾。
  • 中國九大雄關 3D版地圖: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哪個位置更重要?
    【山海關】論天下雄關,山海關當居第一。五代十國末年,石敬瑭將北地燕雲十六州拱手相讓於契丹,致使北宋王朝無險可守,任由遼金蹂躪,屈辱數百年,直至亡國。明朝末年,山海關甚至一度被大明王朝視為命門,即使在政權被內部起義推翻之後,山海關依然掌控在明朝守將手中,直至吳三桂降清。
  • 忻代走古城,風雪探雁門|重走晉商萬裡茶路
    「雁行商」穿越雄關艱難北上 天下九塞,雁門為首。雁門關,雄踞於忻州市代縣縣城西北20公裡處勾注山之巔,主峰海拔1800多米。它是萬裡長城最具代表性的軍事要塞之一,是長城軍事防禦體系之一。 其實,雄關雁門更是一條聞名天下的商貿之道,它是清代晉商赴蒙、俄貿易的必經之路,人們也稱這條商道為用生命堆砌的「命關道」。地勢險峻,雁門關十八彎,每走一步都是險。
  • 長城關隘②黃崖關「薊州雄關」
    1989年天津評選津門十景時,首景就是「薊北雄關」。黃崖關是明代薊州城的重要關隘,也是薊州唯一的關城。黃崖關城門上方鑲嵌漢白玉門石額「黃崖口關」,這是在這裡鎮守16年之久的抗擊倭寇的民族英雄戚繼光書寫的。黃崖關又稱小雁門關,據說是李自成給起的。
  • 中華第一關——雁門關,歷經千年烽火的五A景區,遊覽攻略多圖
    注意,敲黑板,劃重點啦,想去5A景點雁門關的朋友注意,人家雁門關不免費!不免費!在眾多免費景點中,一如當年中華民族抵抗外來侵略的鐵面一般,不免!就是不免!傲嬌存在,沒有原因。玩了好幾天免費景點,對於雁門關的傲嬌我們也沒辦法。
  • 雁門紅葉
    雁門村地勢高,又在雁門山下,封山又是後陰坡,所以一過晌午就看不到陽光了。這日早早來到,還是很多地方隱在暗處。直至沿著環山路到達山頂,才看到明媚的陽光,和陽光裡的燦燦紅葉……村莊地處雁門寨山腳下,佔地面積2.84平方公裡。雁門寨主峰海拔937米,西與油簍寨相對,北連盤龍山,東為紫峪嶺。雁門村名就是依雁門寨而得名。雁門村的地形是西北-東南走向的山嵧,從外到裡約3000米。1942年,雁門村自泉子村分出獨立成村,有25戶,80多人,均為漢族。原先,居民都在自己地頭上建住房,這些住戶大都屬於泉子村的住山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