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初學者配速每公裡十分鐘正常嗎?
這麼慢的速度,讓任何一個正常人來跑都是不正常的!
我曾經為了比對跑步速度與走路速度的差距,特地開了跑步軟體測量了我慢悠悠散步的走路速度(下圖為真實測量記錄)。
這個速度是我散步的速度,如果我再走快一點,很可能就會超越正在以10分鐘每公裡配速跑步的你。
這是怎樣一幅畫面?你正在蹦蹦躂躂地往前跑,但後面走路的人卻一個又一個的超越你。這個畫面中那強烈的違和感,就是配速完全不正常的證據。
堅持用這麼慢的配速會有什麼問題呢?
跑步速度快時,腿部肌肉就會緊繃發力,發力需要大量的能量維持,而且緊繃的肌肉能起到很好的保護與緩衝作用,有效減輕關節要承受的衝擊。
而跑步速度慢時,肌肉放鬆,腿部關節被迫完全承受整個人跳躍著地的大部分衝擊,尤其是相對脆弱的膝關節。長期下去,就會出現跑得慢反而傷膝蓋的後果。
同時,所有人跑步的目的都是想改善身體狀況,比如提升心肺功能,比如減肥。而這個改善的過程,其實是:
通過跑步給身體施加壓力;
身體感受到需要增強體質的信號;
在跑步之後的恢復過程中增加恢復程度;
最終身體素質得到一丟丟的進步。
提升後的身體能承受更大的運動強度,再開始新一輪進步。
跑步對身體的改造就是這樣一個過程。十分鐘才跑一公裡的速度,首先就很難達到給身體施加壓力的程度,接下來的提升也無從提起了。
跑步速度太慢,也許增加跑步距離,同樣可以給身體增加壓力,讓身體進步。但是由於慢配速讓腿部肌肉太過放鬆,關節與肌肉都很容易出現損傷的情況。這種情況在現實中就很常見,跑步跑五公裡雙腿一點事都沒有,走路走五公裡大腿後側得疼得要命。
正常女人最低的配速也應該達到八分鐘每公裡,正常男人最低配速應該達到七分鐘每公裡。如果達不到,就先減少跑步距離,跑步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運動,距離與速度都可以逐漸提升的,不需要一步到位。但速度的最低標準還是需要把握好,不然沒辦法讓跑步能力快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