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的結髮妻子,卻與兒子一起被處死,為何結局如此悲慘?

2020-12-13 小松觀娛樂

對於熟悉日本戰國歷史的人來說,「築山殿」這個名字並不陌生。作為德川幕府創始人德川家康的結髮妻子,卻一直被冠以「戰國惡女」的汙名。在這位三十八歲就被丈夫下令處死的悲慘女性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

「築山殿」瀨名姬

雖然德川家康父親早亡,自己也曾獨自一人流落織田家和今川家,淪為人質。但是今川義元卻對他很好,甚至在家康戴冠儀式時親手為他戴上烏帽,並且在家康十六歲時安排外甥女瀨名姬嫁過去。

兩年後,瀨名姬生下長男德川信康,翌年又生下女兒龜姬。到此為止,小夫妻感情應該還不錯。然而,桶狹間之戰卻徹底改變了兩個人的命運。

今川義元敗亡,全軍潰敗。德川家康撤軍途中,經過老家岡崎城,得知今川軍已經放棄了岡崎城,城內只剩下臥薪嘗膽苦等十年的松平家舊臣(德川家康原為松平氏),於是率兵入城。這一舉動無異於向今川家宣布獨立,正式脫離人質身份。

德川家康

此時,瀨名姬和兩個孩子依舊留在今川家,夫妻倆的立場一夕間倒轉,瀨名姬變成德川家康滯留在今川家的人質。兩年後,家康與織田信長同盟,攻打今川義元妹婿的居城,並俘虜了對方兩個兒子,在以此交換瀨名姬母子三人。今川家咽不下這口怨氣,命令瀨名姬的父親切腹以洩恨,瀨名姬的母親也在此時自盡。

就這樣,歷史潮流的發展,在這對夫妻之間劃下了無法填平的溝壑,瀨名姬的悲劇自此正式開始。

瀨名姬帶著兩個孩子來到丈夫的故鄉岡崎,卻因婆婆(家康生母)的命令,無法進城居住,家康只得在城外築山另外興建宅邸讓母子三人居住,從此德川家臣便稱她為「築山殿」。

岡崎城 1959年根據原貌重建

翌年,家康與信長為了鞏固同盟關係,讓長男信康與信長長女德姬頂下婚約。這種政治婚姻在戰國時代雖是家常便飯,但對築山殿來說,等於讓兒子娶仇人家的女兒過門,內心大概很不是滋味。

兩年後,家康擊敗今川家,將領土擴大至遠江,並於第二年將岡崎城讓給兒子信康,自己搬到遠江濱松城,以抵禦東邊甲斐國的武田信玄。然而,原配夫人瀨名姬卻被滯留在了岡崎城內。

濱松城 1958年以鋼筋水泥復建

之後德姬接連生下了兩個女兒,身為婆婆的築山殿眼看著自己的兒子兒媳卿卿我我,兒丈夫家康卻對自己棄如敝履,只能夜夜守空閨。某天,她終於忍不住,寫了一封信責備丈夫:「我是你的正房夫人,又是長子信康的生母,難道我就不能獲得你一絲愛意?你忍心看我每晚一個人獨立流淚?況且我父親因你被逼得切腹,本以為你會多疼愛我一些,沒想到你的心根本不在我身上……要是你再如此對我,恐怕我的內心會化為魔鬼,讓你於日後悔恨不及。」

這封信再日本戰國史上非常有名。可以看出築山殿是個直腸的女人。但是此時的家康在濱松城已經有好幾名側室,而且都是家康自己看中的女人,加上為了輔助織田信長,不時在戰場出生入死,他哪有閒暇顧及髮妻的內心情感

此時岡崎城的形勢日趨複雜,有擁護城主信康的,有在家康生母身邊的,有守護兒媳婦德姬的織田家臣,築山殿及身邊的今川家臣勢單力孤,別說呼風喚雨了,恐怕連打個噴嚏都要小心翼翼。

於是,瀨名姬把多年的怨氣發洩在兒媳婦德姬身上。她花了大價錢在岡崎找出一名武田家家臣女兒,讓她成為信康的側室。據說這女子是個朱唇玉面的美女,而且年齡已經二十八歲(表示對男人已有豐富經驗),信康立即沉溺在側室懷中,將德姬冷落一旁。

加上信康的行為在這時期逐漸暴戾乖張,隨意斬殺無辜民眾,令德姬無法忍受。

如此這般,德姬終於私下寫了一封告狀信給父親織田信長,內容是關於婆婆和丈夫的十二條罪狀。信長看了女兒的信後大吃一驚,喚來岡崎城首席重臣酒井忠次,逐一質問。結果酒井之惡能辯解其中的十條罪狀,於是織田信長下令:「殺掉築山殿和信康。」

此時的家康於信長兩家的關係,美其名曰是同盟,其實是主從關係,織田是主,德川是從。家康我發抗拒織田的命令,假召回之名喚來築山殿。這時築山殿內心一定欣喜若狂,因為總算可以回到丈夫身邊。不料啟程後第四天,便在途中遭到暗殺。信康則被幽閉城中,並於母親過世二十天後切腹自盡。這一年,築山殿三十八歲,兒子信康二十一歲,一對命運悲慘的母子就這樣攜手赴黃泉。

織田信長

不過,也有消息說,織田信長並沒有下達殺掉築山殿和信康的命令。家康曾經為築山殿和兒子的事情找信長商量,信長聽後回說:「你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因此,殺掉築山殿和信康完全是家康本意,並非織田信長的命令。

實際上,築山殿不過是一朵成長於溫室(今川家)的蘭花,卻因暴風雨失去庇護,拼命想躲進德川家康這唯一能夠避難的屋簷下,無奈這屋簷也是風雨飄搖。即便她真的如傳言那樣,在岡崎城內恣意妄為,充其量也不過是個想讓丈夫回眸一笑的可憐妻子,一個在動蕩戰國局勢下身份尷尬的悲慘女子而已。

相關焦點

  • 德川家康的妻子和她的兒子一起被處決,為什麼結果如此悲慘?
    雖然德川家康的父親早逝,但他曾經獨自離開了志天一家,現在川家成了人質。在德川家康撤退的路上,經過家鄉岡崎市後,他得知川軍已經放棄了岡崎市,只有松平位老部長(德川家康是松平)在城裡等了十年,於是他帶兵進城。此舉無異於向進川家宣布獨立,正式脫離人質身份。
  • 德川家康與織田信長結盟後,德川家的這些年
    引言:1562年,織田信長派遣了家臣瀧川一益前往三河,希望可以和松平元康(德川家康)和談結盟。這時候的松平元康糾結了一陣後,最終選擇了與織田信長結盟。當時酒井忠次的哥哥忠尚也離開了松平家,忠次在家康的支持下成功打敗了忠尚,奪回了上野城,並成為酒井家的家督。最終經過大半年的艱苦徵戰,在松平元康的用心經營下,三河的一向一揆被瓦解。1566年,在統一三河後,松平元康改名德川家康。
  • 霸主德川家康寧願捨棄自己妻子和兒子,也不願得罪這位重臣
    上次說到作為戰國三傑之一德川家康的重臣本多重次,兩次救了家主德川家康的性命。因為本人耿直的性格、無話不說的毛病,註定看不慣不慣家主家康對豐臣秀吉等各個諸侯低聲下。所以,他一度指桑罵槐,大罵德川家康。事後,也只能家主家康向豐臣秀吉和各諸侯道歉。
  • 創建德川幕府時代的德川家康,為何早年被逼殺死自己老婆與兒子
    德川家康是日本戰國時代最著名的三個霸主之一(另外兩個是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他從年輕時實力薄弱,到最後戰勝織田家族和豐臣家族,讓日本進入德川幕府時代,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是,他早年卻被人逼迫殺死自己的老婆和兒子。這是怎麼回事呢?
  • 德川家康殺繼承人,全是織田信長的錯?信長:怎麼又怪我?
    按照19世紀的記載,家康嫡子之妻五德姬(織田信長之女),因為發現婆婆慫恿夫君信康意圖聯合武田勝賴顛覆德川家,隨即寫信告訴父親織田信長,信長大怒立即命令家康殺妻、殺子。萬般無奈下的家康,只能殺了妻子和兒子。那麼,這起人倫悲劇的兇手,真的是織田信長嗎?
  • 閱讀德川家康的「隱忍」
    德川家康對於日本而言就是如此。家康出生在日本戰國時代封閉落後的三河地區。三歲與生母離別,六歲作為人質流寓他國。成年後繼任城主,但內部豪族林立,外部強敵環伺。  為了在亂世中求生存,他不惜充當今川義元的炮灰,剛贏得了自己的生存空間,卻不得不為取信於織田信長,殺妻滅子。信長死後,秀吉搶先控制了局勢。他一方面屈累代尊貴武士之膝,拜服在出身寒微的秀吉腳下;一方面埋首於在局部區域擴張勢力範圍。
  • 德川家康明明對織田信長忠心耿耿,為何織田還要殺家康嫡長子
    被殺掉的是德川家康的嫡長子德川信康。他驍勇善戰,十幾歲就開始四處徵戰,是德川家康寄予厚望的繼承人,然而在他20歲時卻被織田信長逼迫切腹自殺,這是怎麼回事呢?1560年,織田信長在桶狹間今川戰役中,消滅了東海道最強大名今川義元,德川家康趁機獨立,成為三河國的大名。不過,三河國境內的貴族大家,不肯聽命於德川家康。為了鞏固勢力,本依附於今川勢力的德川家康,迅速與勢力強大的織田信長結盟。而織田信長也考慮到想要西徵,必須穩住東方的形勢,無疑與他年少即是好友的德川家康是最合適的盟友。
  • 嫡長子是繼承人,非常重要,為何德川家康逼殺嫡長子德川信康
    德川信康是德川家康的嫡長子,也就是德川家康的正妻築山殿生的兒子。我們知道,嫡長子在古代中國是十分重要的,他將是王侯將相們天然的第一繼承人,甚至也是唯一的繼承人。日本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對嫡長子也十分重視。但是,德川家康卻命令嫡長子德川信康自殺,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德川家康能稱得上日本的司馬懿德川家康的名聲為何比司馬懿好
    曹操生前,司馬懿就是一個秘書,曹氏集團的內部事務他是參與的,這和織田信長、德川家康之間的關係很不一樣。 清州同盟結交之初,織田信長是尾張國主,家康是岡崎城主/西三河領主,儘管兩人實力上有很大的差距,但根本不存在像曹操和司馬懿那樣的上下級關係,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是各自為政的。
  • 織田信長上洛,德川家康為何不作壁上觀,而是全力支持
    1568年9月,織田信長以天下布武的大義名分,擁立足利義昭為第15代將軍並開始上洛,彼時的德川家康沒有選擇作壁上觀,而是全力支持信長上洛,那麼,他為何這麼做呢?
  • 忍≠懦弱:殺妻棄子都能忍,德川家康為何能憑藉「忍道」一站到底?
    德川家康也難逃此命運,作為父親頗為倚重的兒子,千斤的重擔壓在了他的身上。三河武士在日本各大名中非常出彩,因此今川家族對於家康的到來起初也是滿心歡喜。今川義元指派了大德雪齋為家康的老師,並且還將權臣關口親永的女兒許配給了他,同時還收其為義子。在這方面,今川的做法並不是出於對德川家康的賞識,而是必須要拉攏他和他所代表的的三河勢力。
  • 關原之戰,小早川秀秋為何背叛石田三成,投靠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關原之戰,石田三成為首的西軍對峙德川家康為首的東軍,當時其他的大名都在權衡搖擺,小早川秀秋也是如此,最終他選擇帶著自己的15000人馬投奔德川家康,這也被不少人視為是對豐臣秀吉的那麼小早川秀秋為何選擇投靠德川家康呢?
  • 德川家康在關原之戰後,為何等待了14年才滅亡豐臣家?
    摘要:德川家康在關原之戰後,為何等待了14年才滅亡豐臣家?嚴格來講,關原之戰只是確定了德川家康在豐臣政權的地位,並沒有達到能夠確定日本歸屬的地步。關原之戰時,無論是石田三成的西軍,還是德川家康的東軍,雙方都承認自己是豐臣家臣。關原之戰也並非是消滅豐臣家,反而是一場「清君側」的戰鬥。
  • 在群雄割據的戰國時代,德川家康為何能殺出重圍,建立德川幕府?
    與三國一樣,日本的戰國時代天皇淪為傀儡,失去實權,大名們割據一方,爭奪霸權,就連結束這個時代的梟雄德川家康,也與司馬懿十分相像。德川家康的家系是三河國的國人富豪松平氏,而松平氏又源自藤原氏,但德川家康卻自稱源自源氏,與天皇牽扯上了血緣關係,這一點和劉備自稱中山靖王之後很像。德川家康的祖先松平氏一開始只是一個弱國的小豪族,經過多年的打拼,才佔據了整個三河。
  • 豐臣秀吉成為日本霸主後,為何重用德川家康?實在無人可用
    摘要:豐臣秀吉成為日本霸主後,為何重用德川家康?實在無人可用豐臣秀吉在織田信長身亡後,花費數年時間,先後擊敗反秀吉聯盟的所有勢力,成功將織田家權力握在手中。豐臣秀吉雖然重商但對農業同樣注重那麼,豐臣秀吉為何將德川家康移封關東呢?一是希望通過移封消耗德川家康的實力,二是關東地區桀驁不馴的武士會持續消耗德川家。
  • 她,豐臣秀吉的妻子,武官派的精神領袖,卻暗通德川家康打天下
    他們的證婚人正是豐臣秀吉的同事前田利家與其妻子阿松。由於豐臣秀吉出身卑微,只是足輕,所以結婚後與寧寧的生活有時都揭不開鍋,只能向鄰居前田利家夫婦借東西。誰喝了第三杯證明誰的身份更高一些,就在她們倆爭執之時,作為正室的寧寧突然把酒杯傳給了前田利家的夫人阿松的手裡,當場化解了爭執為題,也顯示了其正室之身份。德川家康此事發生兩個月後,戰國三傑之一的豐臣秀吉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享年62歲。此時,寧寧也五十三歲了。
  • 日本戰國三傑—德川家康
    1549年,松平廣忠被家臣巖松八彌殺死,而今川義元派遣太原雪齋(又稱雪齋禪師)率兵成功地將織田信秀的兒子、織田信長的異母兄長織田信廣於安祥城捕獲,經由太原雪齋的授意,今川義元向織田家提出交換竹千代為人質的條件。
  • 民族英雄鄭成功,臨終前,為何要下令處死自己的妻子和兒子?
    令人意外的是,一代民族英雄為何在自己臨死前,下令處死了妻子和兒子呢?這其中有何不為人知的秘密呢?鄭成功的兒子到底做了何事,惹怒了自己的父親,招來殺身之禍?後來得知是大兒子鄭經不守規矩,私通陳昭娘並且生下了一個兒子。
  • 傳說他是德川家康的「私生子」,德川秀忠的心腹,權傾朝野無人及
    伴隨著大阪之戰的結束,太閤豐臣秀吉傾盡畢生心血打造的豐臣政權從此落下帷幕,此戰中的勝利者德川家康成成為了徵夷大將軍,這標誌著紛亂的日本戰國時代就此終結,日本進入了德川家康建立的江戶幕府時代。德川家康在對麾下的將領以及降服的諸國大名重新分配了領地之後把手中的權利教給了兒子德川秀忠,德川秀忠也就是江戶幕府的第二代將軍。此時掌握權力的幕府重臣大都是很早就跟隨德川家康或者是伴隨德川家康一路走來徵討四方的譜代重臣。
  • 《德川家康》閱後有感
    花了幾個月的時間看完了13卷《德川家康》,感觸頗多。 從一位人質到幕府將軍,德川家康付出了終生的努力,從活在織田信長和豐成秀吉的陰影下,到獨當一面,最後到壓制伊達政宗,把握日本政局,確實有很多手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忍耐,等待機會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