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原之戰,小早川秀秋為何背叛石田三成,投靠德川家康?

2020-12-18 歷史上的今天官網
德川家康

關原之戰,石田三成為首的西軍對峙德川家康為首的東軍,當時其他的大名都在權衡搖擺,小早川秀秋也是如此,最終他選擇帶著自己的15000人馬投奔德川家康,這也被不少人視為是對豐臣秀吉的「背叛」。那麼小早川秀秋為何選擇投靠德川家康呢?

小早川秀秋

有人認為,小早川秀秋的倒戈不過是因為他無能,其實不然,隨時變換陣營保全自身是戰國時代的基本法,所有事情都要按照它來,忠誠、信義什麼的在那樣一個時代反倒是特例。小早川秀秋倒戈的背後還是利益的考量。

小早川秀秋

應該說,早在關原決戰之前,毛利家已經做好了作壁上觀的打算,毛利家的目的既不是維護豐臣政權,也不是扳倒德川家康,他們要的是始終是毛利家的霸權。所以,石田三成討伐德川家康的時候,毛利家表面上看起來很積極,但他們的大軍走到大阪就不動了。

當時的小早川秀秋還不到20歲,無論威望、資歷、人脈以及能力都很難讓他在小早川家立足,他需要毛利家的支持,所以他最後的倒戈很可能是因為他發現投靠德川家康他能夠得到更大的利益。

石田三成

小早川秀秋和石田三成關係並不好,倒是和德川家康關係不錯。這還要追溯到關原合戰20多年前小早川出戰不利,石田要豐臣殺他,還是德川求的情。還有,秀秋從蔚山戰役後回國,小早川的筑後封地被轉封給石田三成和淺野長政,自己被減封到越前,還是以德川家康為首的五大老做主才把筑後復封給秀秋。

德川家康

雖然家康和秀秋有沒有秘密搭線我們不清楚,但是如果不是事先有聯絡,倒戈的軍隊是不大可能受到歡迎的。所以,秀秋很可能和家康事先就有聯絡,家康之所以願意和秀秋磋商也是因為他手上有15000的人馬。

石田三成

秀秋剛開始的時候也是舉棋不定,後來德川派布施孫兵衛朝松尾山方向放槍。秀秋是明白家康的實力的,他當時要麼是害怕家康向自己進攻,要麼就是想到或許藉助家康,他就可以擺脫毛利家和石田三成的鉗制,於是選擇了倒戈。

德川家康

不知道秀秋有沒有考慮到一件事情,就是即使家康勝利了,他也不會有多好的待遇,畢竟他是毛利家的人又姓豐臣,家康怎麼可能容得了他。關原之戰後,家康還不敢動加藤清正就對他出手了。秀秋的結局很令人嘆息,莫名其妙就死了。不過就算他選擇了豐臣家和毛利家,結局估計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關原之戰,小早川秀秋為何背叛石田三成,投靠德川家康?

相關焦點

  • 關原之戰,小早川秀秋成決定勝負的關鍵?他不倒戈,西軍也贏不了
    一般的說法認為,小早川秀秋的倒戈成為決定關原戰事走向的關鍵因素,但他在關原之戰中的具體作用是什麼依然沒有定論。假設小早川秀秋在關原沒有倒戈,石田三成的西軍有沒有可能擊敗德川家康的東軍呢?關原之戰倒戈德川家康後,小早川秀秋被轉封,本來想著大幹一場,沒想到2年後就掛了,所以即便秀秋有才能,也沒能發揮的出來。
  • 德川家康以石田與景勝聯合謀反為由,舉兵討伐,爆發關原之戰
    德川家康以石田與景勝聯合謀反為由,舉兵討伐,爆發關原之戰日本戰國末期統一全國的著名武將豐臣秀吉死後,德川家康為奪取豐臣氏政權,於1600年在美濃國關原(今岐阜縣不破郡)進行的一場戰爭,史稱關原之戰。結果,豐臣氏一派失敗,權力轉入德川氏手中。
  • 如果「關原之戰」中石田三成勝利了,日本會變成怎樣?
    對於石田三成,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的話,那就是:這是一個好人,只不過,他不適合做天下的領導者。不給面子地講,他石田三成敗得好,幸虧是他敗了,不然日本人民就遭難了。如果你覺得我說得過分了,那麼我們就來做一個合理的推測吧:假如關原之戰中石田三成勝利了會是怎樣?
  • 格局決定結局:目光短視的石田三成,將豐臣家輸給了梟雄德川家康
    認為如果不是小早川秀秋的倒戈和豐臣家盟友勢力毛利家的騎牆觀望,或許豐臣家中興有望,也不像秦朝一樣二世而亡。故而後世的很多影視作品往往在敘事的時候喜歡將石田三成包裝成為一個忠義家臣的形象,而德川家康的則完全是一個玩弄權術的奸雄人物。因此民間就有了「勝利在東軍,正義屬於西軍」的說法。
  • 關原之戰後,宇喜多秀家被流放,他是否後悔沒有投靠德川家康?
    但也有人認為,司馬遼太郎寫的是基於歷史故事的通俗小說根本不足為信,400多年前宇喜多秀家能在丈八島那種鬼地方活到83歲才病逝,他的日子不會苦到哪裡去。當然,流放終歸不是什麼好差事,那麼,宇喜多秀家晚年是否後悔當年沒有加入西軍投靠德川家康呢?
  • 石田三成,作為德川家康最害怕的人之一,不僅是能吏,軍事也厲害
    1577年,他以小姓的身份追隨秀吉前往記錄成從軍,跟隨秀吉軍團攻略中國。從1577年到1582年,石田三成前後參加過上月城之戰、三木城之戰、鳥取城之戰、水淹備中松山城。在這些戰鬥力,他的才華已經初現。在小田原之戰中石田三成甚至是先鋒,先鋒這個職務,一般來說只有能徵善戰的猛將才能擔當。他率領1500騎攻下館林城和忍城,使得小田原城孤立,小田原之戰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北條氏才被迫投降。可以說,石田三成是小田原之戰的首功。在九州徵伐戰中,他勸降了新納忠元。
  • 決定日本走向的關原之地和悲慘壯烈的西軍的戰鬥
    秀吉死後,德川家康開始網羅天下大名們的心,企圖瓦解豐臣政權的團結,五奉行之首的石田三成率先發現了德川家康的野心,於是開始組織各方一起抗擊家康。雙方最終在關原展開對決,不管從兵力還是布陣上來看都是石田三成穩贏的戰役,然而老謀深算的德川家康早已洞悉人性的弱點,隨著西軍大部分軍隊的叛變,西軍慘敗於關原,無數的忠臣名將永遠的沉睡在關原這片土地之上。
  • 關原之戰後,德川家康對西軍大名進行改易減封,他們為何不反抗?
    關原之戰關原之戰,石田三成為首的西軍戰敗,除了必死的石田三成之外,德川家康對其他的西軍大名的處置方式基本就是改易和減封。石田三成首先,西軍雖然把家康樹為共同的敵人,但其實西軍中除了石田三成、宇喜多秀家和德川家康的關係比較差之外,基本上多數西軍大名對德川家康並不反感,這些人包括總大將毛利輝元、石田三成死黨大谷吉繼以及聯署討伐家康的增田長盛和前田玄以
  • 德川家康欲討伐前田利長,石田三成等反家康派為何沒站出來反對?
    德川家康打著豐臣旗號欲討伐前田利長,奇怪的是,反家康派卻沒有1個人站出來聲援前田家。這是怎麼回事呢?石田三成實際上,當時除了石田三成外,也沒什麼人敢把自己貼上反家康的標籤,家康最大的反對派石田三成之所以沒有站出來反對是因為,他已經因為七將襲擊事件回到居城佐和山城蟄居,所有聯絡工作轉入了地下
  • 德川家康為何能輕鬆拿下關原合戰?豐臣家人心不齊,統帥缺乏魄力
    在秀吉逝世之後,內部實際上已經分成三派,一派是以五奉行元老石田三成為首的文官集團,一派是德川家康為首武將派(以前迫於壓力投靠秀吉的大名),還有就是很多其他大名組成騎牆觀望派。不過因為之前石田三成走的是強化中樞的治政策略,得罪過很多武將大名,因此福島正則、加藤清正、藤堂高虎都想要除掉石田三成。 所以實際上騎牆派的那些大名都是偏向於支持德川家康。
  • 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戰力分析
    這就不得不提雙方的總大將了,德川家康與石田三成兩位都是戰國亂世響噹噹的人物,而且都有機會在關原終結亂世之格局,但兩人在各方面差異太大。石田三成缺乏基本的軍事基礎和人格魅力,更為致命的是他的這種人格魅力和威儀的缺失讓他在這場決定天下走勢大戰裡竟然無法指揮其帳下各部,所以才會導致赤座直保,小川祐忠,朽木元綱,脅坂安治以及小早川秀秋等人的臨陣變節。
  • 與德川家康爭雄的男人!石田三成在九州劫中為何擁有「金蟬脫殼」
    說起日本戰國歷史,關原之戰堪稱最後的輝煌。德川家康從織田信長時代的合作,到豐成秀吉時代的隱忍,再到最終帶領東軍一戰定乾坤,顯示了自己作為政治家的手腕和謀略。因為歷史總是勝利者寫就,所以石田三成作為當時關原之戰西軍的領導者,其才能和實力並不是廣為流傳。
  • 德川家康為什麼只殺了石田三成、小西行長和安國寺惠瓊?
    慶長五年(1600年),德川家康在關原之戰中打敗了西軍,取得了歷史性的勝利,坐上了日本實際最高統治者的寶座。西軍的主要將領石田三成、小西行長和安國寺惠瓊則在戰後被德川家康斬首。
  • 為何豐臣秀吉不殺德川家康?
    秀吉對家康的態度很複雜,在他和織田家重臣柴田勝家決鬥的「小牧長久手之戰」裡,秀吉本想一舉拿下東海道的德川家康,可惜不但失敗了,連大將森長可都戰死了,這對秀吉的權威可謂是致命的打擊,不得已之下他才以豐厚的待遇來籠絡德川,把自己的妹妹和母親都送到了駿府城做人質,讓他倒戈來幫助自己奪取織田政權。
  • 誰才是關原合戰正義的一方:德川家康東軍雖得勝,卻輸掉日本民心
    因而石田三成這種因為朋友和私人友誼聚集的西軍,比德川家康靠著利益拉攏起來的東軍更讓人的信服。就算是於在戰敗之後石田三成,慷慨就義口渴拒絕吃柿子,展現了當時武士的忠義,相比德川家康,起碼在關原合戰的時候,石田三成更像是英雄。
  • 德川家康在關原之戰後,為何等待了14年才滅亡豐臣家?
    摘要:德川家康在關原之戰後,為何等待了14年才滅亡豐臣家?關原之戰被認為是一場決定日本歸屬的戰鬥,通過這場戰鬥,德川家康消滅了以石田三成為首的反家康派,確立了自己在豐臣政權中獨一無二的地位,豐臣秀吉生前立下的規則也就此終結,在隨後一系列的運作中,德川家康被朝廷任命為徵夷大將軍,從豐臣政權中獨立而出。
  • 聯合諸侯,「偷襲」德川,西軍關原合戰戰敗是命中注定還是意料之外?
    僅僅過了兩個小時,石田三成就有些不支。而且島津義弘以及小早川秀秋和毛利輝元等人都拒絕向其派出援軍。在戰場上,當一個隊伍的內部出現了問題以後,那麼就距離潰散不遠了。更何況,還是如此的生死決戰。小早川秀秋眼見形式不好,迅速投靠了東軍。於是乎西軍中的許多人也倒戈到了東軍的陣營。
  • 關原合戰 毛利氏一門三神 為何俱顯神勇忠烈?
    關原合戰,是日本中世史上最有名的一場合戰,也是決定天下歸宿之戰。而在這場決定天下歸宿之戰中,毛利氏一門俱顯「忠烈神勇」。雖然毛利氏所屬的西軍最終輸掉了這場戰爭,但毛利氏一門卻憑藉其「神勇忠烈」而為家族贏得了「關原三神」的至上美譽。
  • 石田三成起兵對抗德川家康,豐臣秀吉家臣卻沒有響應他,為啥?
    德川家康德川家康步步緊逼,石田三成無可奈何,只能選擇起兵對抗德川家康。可是奇怪的是,豐臣秀吉的家臣卻沒有響應他,這是怎麼回事呢?實際上,東西軍各大名的確立,既有派系的鬥爭,也有個人恩怨,比較複雜,我們可以比較一下石田三成和德川家康的實力和人緣,答案也是呼之欲出了。
  • 司馬遼太郎《關原之戰》搬銀幕 岡田準一飾男主角
    《關原之戰》將被改編搬上銀幕,據悉影片導演原田真人歷經25年終於完成了其電影化之路。演員方面,主人公石田三成將由岡田準一主演,與之相對的德川家康由役所廣司擔當,侍奉石田三成的伊賀忍者初芽由有村架純出演。     與原田真人首次搭檔的岡田準一所出演的石田三成在該片中是位強烈堅信個人正義、秉信愛的「純粹武將」的設定。這與此前多將其塑造成狡猾的形象不同,該片中的石田三成重視正義卻不會隨機應變的充滿人情味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