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日本走向的關原之地和悲慘壯烈的西軍的戰鬥

2020-12-15 夢幻終有夢醒時

導語:

豐臣秀吉統一天下後為了治理天下,組成了兩個組織,其中一個組織以石田三成為首,作為五奉行一起管理天下的政務,另一個組織以德川家康為首,作為五大老共同輔佐幼子豐臣秀賴。原本秀吉安排五大老的初衷是為了讓其他幾位權臣一起制約德川家康,防止其壯大。但是事與願違,德川家康對於人心的掌控遠超過豐臣秀吉的預計。

秀吉死後,德川家康開始網羅天下大名們的心,企圖瓦解豐臣政權的團結,五奉行之首的石田三成率先發現了德川家康的野心,於是開始組織各方一起抗擊家康。雙方最終在關原展開對決,不管從兵力還是布陣上來看都是石田三成穩贏的戰役,然而老謀深算的德川家康早已洞悉人性的弱點,隨著西軍大部分軍隊的叛變,西軍慘敗於關原,無數的忠臣名將永遠的沉睡在關原這片土地之上。關原之戰結束後,豐臣政權再無可能抵抗德川家康的野心,最終被德川家康所吞併。

野心的發端

1598年,豐臣秀吉在與韓戰期間病逝,秀吉生前留下來的五奉行和五大老開始支撐著豐臣政權和年幼的豐臣秀賴。開始的一年,全國的政治穩定,發展有序,仿佛太平盛世即將到來。然而,一年後的一場變故將一切都變得不同。

圖一 前田利家

1599年,五大老中唯一可以抗衡德川家康的前田利家病逝,他的兒子前田利長繼承了五大老,但是利長的威望遠遠不及其他四位五大老。德川家康藉此機會,開始吸收豐臣政權的人心,網羅了很多自己的羽翼。

五奉行的石田三成看穿了德川家康的野心,儘管自己的權力遠遠不及家康,但是三成立刻開始組織忠於豐臣的大名一起對抗德川家康。於是很快,豐臣政權分為了對立的兩派。

上杉的吶喊

五大老之一的小早川隆景先於豐臣秀吉病逝,之後由上杉謙信的繼承者上杉景勝繼任五大老,上杉景勝由於參與政治太晚。在朝中沒有足夠的人脈和發言權來抵抗德川家康,繼承軍神血性的上杉景勝決心起兵攻打德川家康。

圖二 上杉景勝

然而,德川家康早就安排了周圍的勢力監視上杉家的一舉一動,察覺到景勝起兵之意的大名密告德川家康。於是家康也準備大軍悲傷打算與上杉景勝決一死戰。

圖三 直江兼續鎧甲

為了激發抵抗德川家康的決心,作為"天下陪臣"的直江兼續同當年官渡之戰時的陳琳一樣寫下了轟動全國的《直江狀》,狀中歷數了德川家康的罪行,諷刺了德川家康假仁假義的作態。讀了這篇文章的德川家康罕見的暴怒,大罵直江兼續,並親自率領大軍向上杉景勝開去。

大一大萬大吉

得知德川家康向上杉景勝出兵,國內許多支持德川家康的大名打算支援德川家康。得知這件事情的石田三成立刻著手阻止大名們的步伐,在五奉行的共同努力下,大部分大名被阻止,但仍有不少的大名拒絕罷兵。

圖四 石田三成家徽

面對無法阻止的戰事,石田三成立刻組織動員所有支持豐臣的大名舉兵對抗德川家康。很快時間石田三成就組織了八萬多的兵力向東推進,得知此事的德川家康兵分兩路,自己親自領兵十萬向西與石田三成開戰。

圖五 德川家康

在石田三成的現行預備下真田昌幸在上田城依靠有利地形和百出的計謀阻止了德川秀忠的大部隊。德川家康無奈之下只能自己帶兵往關原開進,一路上有不少大名響應德川家康並加入東軍,瞬時間德川家康又集結了十多萬部隊。

兩軍的前哨戰在伏見城打響,守城的是德川家康自三河起家就以忠誠出名的鳥居元忠,在石田三成的猛攻之下,鳥居元忠奮起抵抗,儘管阻擋了一段時間但是最終寡不敵眾,包括全城的士兵在內全部戰死,聽到鳥居元忠戰死的消息,德川家康痛哭流涕,發誓為元忠報仇雪恨。

圖六 鳥居元忠

伏見城大捷的西軍士氣大振,浩浩蕩蕩向關原進軍。兩軍即將在關原這個地方相會,一場世紀大戰即將拉開帷幕。

關原的軍魂

兩軍在關原之地碰上,各自尋找有利地形進行布陣。西軍軍師島左近建議先打一場接觸戰以提振士氣,於是兩軍在杭瀨川打響了第一仗,在島左近的出色指揮之下,東軍在杭瀨川大敗,一時間西軍士氣大振,接觸戰的失利讓東軍的士氣下降。

圖七 島左近

1600年10月21日,世紀大戰在關原正式打響,西軍布下鶴翼陣,在西軍的陣容和布陣來看,西軍穩操勝券,就連後世許多西方的軍事家也一致認同西軍必勝。

然而,儘管戰鬥開始時西軍佔盡優勢,但是統率著15000人的小早川秀秋卻遲遲不動,察覺到異樣的大谷吉繼把本陣放到了秀秋旁邊以監視他。秀秋不知道該加入哪一方,但是家康派鐵炮隊對秀秋進行威嚇。害怕的秀秋立刻叛變,15000人向石田三成本陣衝鋒。

圖八 大谷吉繼

就在小早川秀秋旁邊的大谷吉繼首當其衝,大谷吉繼以4100人對陣15000人,經過浴血抗戰大谷吉繼最終不敵只能切腹自盡。隨著小早川秀秋的叛變,戰局急轉直下,西軍頃刻間崩潰,島左近在正面戰場上被黑田長政的鐵炮打成重傷,生死不明,無數的西軍士兵戰死在關原。

圖八 關原合戰布陣圖

在西軍浴血奮戰之下,石田三成從關原撤退,但是很快又被追兵抓到後在京都被斬首,自此包括總帥在內的西軍幾乎全軍覆沒葬送在了關原。西軍全體官兵都是豐臣家的忠魂,他們用鮮血捍衛豐臣家的榮耀。石田三成"大一大萬大吉"的夢想最終無法實現。

圖九 石田三成

值得一提的是,石田三成的忠義感動了東軍的將領,他的兩個兒子都被東軍的大名收養或是保護下來,免於被德川家康殺死。石田三成死後,豐臣秀賴只被允許保有大阪城一座城池,從此豐臣家失去了一切抗擊德川家康的可能,終於在15年后豐臣政權被徹底毀滅,家康建立江戶幕府後也去世了

結束語:

關原大戰是天下的分水嶺,這是一場決定日本走向的大戰,石田三成從"三獻茶"服侍秀吉開始一直到關原合戰都是忠心耿耿守護豐臣家。由於石田三成在關原戰敗,後世總是認為石田三成缺乏統兵的能力,事實上在秀吉時代,石田三成經常作為總帥統兵作戰,且經常勝利。可以說豐臣秀吉是在石田三成的輔佐之下才能夠迅速統一日本

而在外交方面,作為五奉行之首的石田三成在政治和外交方面也是十分傑出的,遺憾的是歷史的記錄者是作為勝利者的江戶幕府。因此,石田三成落下了不會帶兵,昏庸的將領的描繪。實際上,我們也可以從石田三成的交友看出石田三成其人,石田三成及其看中義理,於是才會有真田幸村,直江兼續,島左近和大谷吉繼等人衷心的和他做朋友。

筆者細讀了石田三成的人生不由得為他落淚,三成是一個人格極其高尚的名將,他本可以建功立業將自己的才能交給自己鍾愛的國家,但是卻在戰場之上被人背叛,怎不令人唏噓!然而歷史就是歷史,後人只能評說不能改變。

相關焦點

  • 日本戰國時代,毛利家為何加入西軍?關原之戰前的行動就能看出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毛利家為何加入西軍?關原之戰前的行動就能看出關原開戰前,毛利輝元、宇喜多秀家、石田三成、小西行長和大谷吉繼牽頭的西軍繼續拉攏各方勢力加盟。除了上杉景勝外,他們還寫信給前田利長,希望前田家懸崖勒馬,放棄繼續向德川家康妥協示弱,如果目的達成,五大老中將會形成四人集體反對德川家康的情況。
  • 造訪決定日本戰國天下的關原之戰西軍本陣:岐阜「大垣城」
    在日本戰國歷史之中,「關原之戰」可說是無人不知的著名戰役,這一場戰役又被稱為「決定天下之戰」,其中西軍名將石田三成當年指揮作戰的陣地就設在岐阜縣大垣市的「大垣城」,雖然廣大的城池因為時代變遷之下已不復存在,但是護城河遺蹟
  • 關原之戰前,西軍的三個戰略目標,個個困難重重
    摘要:關原之戰前,西軍的三個戰略目標,個個困難重重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爆發前,下野國的東軍決定轉向反攻時,將大阪和豐臣政權控制在鼓掌之中的西軍,早已開始了針對東軍的軍事掃蕩,以及儘可能地拉攏、呼籲其他大名加盟,同時也儘快對無意加盟的大名進行聯絡
  • 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戰力分析
    「關原之戰」作為近世日本歷史上最為重要的一場大戰,其規模是史無前例的,這場被後世日本史學界稱為「決定天下歸屬」的大戰,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都值得深思分析。此戰不只是在關原進行,而是從北邊的日本東北地區到西邊的九州各地都加入了對戰陣營。
  • 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前京極高次倒戈,對於豐臣西軍影響多大?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前京極高次倒戈,對於豐臣西軍影響多大?關原之戰前,就在西軍高舉反德川家康大旗後不久,以毛利輝元為首的西軍在近畿展開攻勢,以圖強化對京阪區域的控制之際,在眼皮底下遇到一個棘手的問題。那就是原本已經加入西軍的大津城主京極高次突然倒戈,明示自己加入東軍。
  • 德川家康為什麼放過了關原之戰的西軍重要武將島津義弘?
    慶長五年(1600年),以石田三成為首的西軍與德川家康為首的東軍圍繞全日本的統治在關原展開了大戰,這就是「關原之戰」。由於各種原因,關原之戰最終以東軍的大獲全勝而告終。
  • 關原之戰後,德川家康對西軍大名進行改易減封,他們為何不反抗?
    關原之戰關原之戰,石田三成為首的西軍戰敗,除了必死的石田三成之外,德川家康對其他的西軍大名的處置方式基本就是改易和減封。石田三成首先,西軍雖然把家康樹為共同的敵人,但其實西軍中除了石田三成、宇喜多秀家和德川家康的關係比較差之外,基本上多數西軍大名對德川家康並不反感,這些人包括總大將毛利輝元、石田三成死黨大谷吉繼以及聯署討伐家康的增田長盛和前田玄以
  • 關原之戰,小早川秀秋成決定勝負的關鍵?他不倒戈,西軍也贏不了
    一般的說法認為,小早川秀秋的倒戈成為決定關原戰事走向的關鍵因素,但他在關原之戰中的具體作用是什麼依然沒有定論。假設小早川秀秋在關原沒有倒戈,石田三成的西軍有沒有可能擊敗德川家康的東軍呢?關原之戰倒戈德川家康後,小早川秀秋被轉封,本來想著大幹一場,沒想到2年後就掛了,所以即便秀秋有才能,也沒能發揮的出來。
  • 日本大名行動反常,未能趕上關原之戰,為何德川家康還給予獎賞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爆發前,前田家為何行動反常?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爆發前,西軍和東軍分別向諸大名發出號召——請加入我方。對於任何一家大名而言,這是一個事關家業延續的選擇,如何選擇成為當時各大名內部激烈討論的重大事項,前田家同樣如此。
  • 【黨史故事】陝西隴縣固關戰鬥
    當時,人民解放軍第一師炮兵第二團配備有迫擊炮、山炮11門,主要任務是圍殲固關守敵,其主力向固關守敵正面攻擊,摧毀敵方主要火力網和主要預防工事,掩護人民解放軍西進。同時,另派1個營控制西北面山地去路,警戒甘肅省上關鎮一帶,阻止敵人由此路逃竄。馬繼援騎兵第十四旅到固關後,控制附近高地,緊急構築工事,在固關東小嶺上布置兩個團為第一防線。第二防線由旅直屬重兵器營、站防炮連和地方自衛團組成。
  • 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西軍為何慘敗?原因很殘酷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西軍為何慘敗?原因很殘酷日本戰國時代,為了爭奪對於日本的控制權,西軍和東軍在關原爆發大戰。按照正常的軍事戰爭而言,這場人數將近20萬的戰爭,需要多日才有可能結束,但讓人大吃一驚地是,此戰在一天內就結束,西軍全線崩潰。如果翻開史書,就能發現西軍失敗的緣由,原因其實很殘酷。
  • 關原合戰始末:決定了日本未來250年的戰爭
    儘管規模不大,但日本在整個歷史上都戰火遍地。外國入侵的數量相對較少,而內部的文化又有同質性,所以戰爭本質上是內部和封建性的。這些衝突持續了幾個世紀,並進行了許多決定性的戰鬥。但它們都沒有像關原之戰那麼重要。它是這一時期最大的一次,它決定了日本在未來250年的命運。
  • 日本戰國時代,井伊直政為何在關原之戰違反軍令,率先點燃戰火?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井伊直政為何在關原之戰違反軍令,率先點燃戰火?日本戰國時代,當關原之戰爆發時,率先點燃戰火的並非東軍前鋒福島正則等人,反而是德川四天王之一的井伊直政。那麼,為何不是由先鋒的福島正則等人打響戰鬥,反而是由井伊直政開始,這是否違背了德川家康的軍令?
  • 《關原》X《信長之野望》人氣武將投票結束,西軍大勝 - 信長之野望...
    《關原》X《信長之野望》人氣武將投票結束,西軍大勝 - 信長之野望:大志
  • 關原合戰時,宇喜多秀家、毛利輝元和上杉景勝為何選擇加入西軍
    豐臣政權下有五大老,關原合戰時,前田利長已經屈服德川家康,所以只有三大老加入西軍對抗同為五大老的德川家康,這三大老分別是宇喜多秀家、毛利輝元以及上杉景勝,那麼他們三位究竟為什麼加入西軍對抗德川家康呢
  • 日本戰國時代,被譽為北陸關原的淺井啜之戰,參戰雙方結果如何?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被譽為北陸關原的淺井啜之戰,參戰雙方結果如何?日本戰國時代,除了在關原爆發的關原之戰外,在其他區域同樣爆發戰爭。就如北陸地區,同樣爆發了一場次世代之戰。當時,前田利長交出年邁的老母,作為跟德川家康和解的重要條件,換取家康容許妻子和胞弟前田利政回國,以絕後顧之憂。
  • 日本戰國時代,他成為家臣後便步步高升,搶先衝鋒引燃關原之戰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他成為家臣後便步步高升,搶先衝鋒引燃關原之戰日本戰國時代,公元1575年,井伊直虎看準德川家康在郊外獵鷹的時機,將井伊家的嫡子虎松引薦給他。德川家康一見到他,就覺得:「這孩子與眾不同。」
  • 聯合諸侯,「偷襲」德川,西軍關原合戰戰敗是命中注定還是意料之外?
    兵敗關原,天命所歸西軍在一開始的優勢很強,石田三成聯合了大谷吉繼、增田長盛和安國寺惠瓊還有宇喜多秀等各方勢力。駐守在伏見城的鳥居元忠身邊只有不過一千八百餘人,而西軍則有整整九萬大軍。他派人趕忙向會見諸侯的家康報信,而島津氏也投靠了西軍。
  • 日本歷史上的「太平天國起義」——島原之亂
    島原之亂發生在德川幕府統治期間,是日本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宗教起義。德川家康統一日本戰國後,隨著日本開國步伐的加快,進入日本的不僅僅是外國的商品,還有帶著西方基督教義來到日本的傳教士。這些傳教士來到日本後,憑著虔誠的信仰分赴日本各地,傳播西洋基督教「眾生平等」的思想。
  • 同樣是打贏了關原之戰,前田家的實力在戰後為什麼沒有增長?
    慶長五年(1600年),以德川家康為首的東軍在關原之戰中取得了最後勝利。而東軍大名的實力(主要是領地規模)在戰後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包括很多德川家康有些猜忌的親豐臣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