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原之戰後,德川家康對西軍大名進行改易減封,他們為何不反抗?

2020-12-15 歷史上的今天官網
關原之戰

關原之戰,石田三成為首的西軍戰敗,除了必死的石田三成之外,德川家康對其他的西軍大名的處置方式基本就是改易和減封。那麼,西軍大名們為何都束手就擒,而不是選擇固守封地、拒絕改易呢?

石田三成

首先,西軍雖然把家康樹為共同的敵人,但其實西軍中除了石田三成、宇喜多秀家和德川家康的關係比較差之外,基本上多數西軍大名對德川家康並不反感,這些人包括總大將毛利輝元、石田三成死黨大谷吉繼以及聯署討伐家康的增田長盛和前田玄以。可見,西軍這群大名雖然表面上喊著要討伐德川家康,其實在思想上並沒能達成一致,所以一旦戰敗就望風投降了。

德川家康

再來,豐臣秀吉死後,德川家康已經是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人了,這一事實,無論是東軍大名還是西軍大名都很清楚。即使他們之前沒有實感,戰敗後怎麼會沒有實感。反抗的下場只有死路一條,身死家滅。自己死了倒還好,子孫後代總得留著吧,就連石田三成也為了留下子嗣把自己的兒子給送走了。

關原之戰

還有,關原之戰實際上是豐臣秀吉手下文臣派和武將派之間的對決,只不過武將派比如福島正則、加藤清正被德川感化利用而已,西軍雖然是豐臣正氏,但秀吉死後秀賴年幼威信不高,而且秀吉本人統一日本也並沒有讓所有人從心底心悅誠服,所以西軍內部矛盾重重,很多大名在戰前就已經對西軍很不看好了,他們心裡多多少少還是偏向德川家康的,前面也說了,德川家康的實力有目共睹。

關原之戰

最後,關原之戰中西軍可是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兵卒潰不成軍,主將或戰死,或自盡,或被俘。想要逃回本領都很困難,保命都難,還想著反抗。石田三成、宇喜多秀家、安國寺惠瓊不是都沒躲過。其實即使他們能夠回到本領,再次舉旗反抗也沒用,能打的兵馬都拼光了,根本沒有兵馬反抗了。倒是接受改易和減封是一條退路,名可以保住是一點,好的話還可以保住部分財產,何樂而不為?

德川家康

機會這種東西總會有的,誰會在看清的局勢的情況還和對手死磕到底,這不是存心找死嗎?除非你是豐臣秀吉的腦殘粉兼死忠,否則怎麼會明明已經不成氣候了還要把命送上去。

關原之戰後,德川家康對西軍大名進行改易減封,他們為何不反抗?

相關焦點

  • 德川家康為什麼放過了關原之戰的西軍重要武將島津義弘?
    慶長五年(1600年),以石田三成為首的西軍與德川家康為首的東軍圍繞全日本的統治在關原展開了大戰,這就是「關原之戰」。由於各種原因,關原之戰最終以東軍的大獲全勝而告終。
  • 德川家康在關原之戰後,為何等待了14年才滅亡豐臣家?
    摘要:德川家康在關原之戰後,為何等待了14年才滅亡豐臣家?關原之戰被認為是一場決定日本歸屬的戰鬥,通過這場戰鬥,德川家康消滅了以石田三成為首的反家康派,確立了自己在豐臣政權中獨一無二的地位,豐臣秀吉生前立下的規則也就此終結,在隨後一系列的運作中,德川家康被朝廷任命為徵夷大將軍,從豐臣政權中獨立而出。
  • 日本大名行動反常,未能趕上關原之戰,為何德川家康還給予獎賞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爆發前,前田家為何行動反常?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爆發前,西軍和東軍分別向諸大名發出號召——請加入我方。對於任何一家大名而言,這是一個事關家業延續的選擇,如何選擇成為當時各大名內部激烈討論的重大事項,前田家同樣如此。
  • 關原之戰,小早川秀秋為何背叛石田三成,投靠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關原之戰,石田三成為首的西軍對峙德川家康為首的東軍,當時其他的大名都在權衡搖擺,小早川秀秋也是如此,最終他選擇帶著自己的15000人馬投奔德川家康,這也被不少人視為是對豐臣秀吉的那麼小早川秀秋為何選擇投靠德川家康呢?
  • 同樣是打贏了關原之戰,前田家的實力在戰後為什麼沒有增長?
    慶長五年(1600年),以德川家康為首的東軍在關原之戰中取得了最後勝利。而東軍大名的實力(主要是領地規模)在戰後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包括很多德川家康有些猜忌的親豐臣大名。
  • 關原合戰中,福島正則、加藤正清等人為何加入德川家康的東軍
    福島正則、加藤正清等人都是豐臣秀吉提拔的武將,出身低微的他們能夠成為一方諸侯是豐臣秀吉給的機會,所以豐臣秀吉對他們可謂恩重如山。可是,豐臣秀吉死後,關原合戰爆發,福島正則、加藤正清等人卻加入了德川家康的東軍,為德川家效力,這是為什麼呢?
  • 關原之戰前,為何德川家康從按兵不動,到10天急行軍350公裡?
    摘要:關原之戰前,為何德川家康從按兵不動,到十天行軍350公裡?昔日織田信長用心打造的名城岐阜城不到三天便失守,西軍第二道防線大垣城直接面對威脅,可以想像這個消息使西軍感到何等震驚。在他們趕到之前,只能死守大垣城附近,阻止蓄勢待發的東軍前線諸將繼續西軍,同時為各地盟軍趕到大垣附近爭取時間。不過,為岐阜城之戰感到吃驚和焦慮的,不只西軍一方,遠在江戶的德川家康的震驚程度也是不相上下。雖然站在家康的立場而言,未免其他地方生變,主戰事越快結束越好。但是,越快越好也必須在他的主導下才有戰略意義,也最完美。
  • 德川家康為什麼只殺了石田三成、小西行長和安國寺惠瓊?
    慶長五年(1600年),德川家康在關原之戰中打敗了西軍,取得了歷史性的勝利,坐上了日本實際最高統治者的寶座。西軍的主要將領石田三成、小西行長和安國寺惠瓊則在戰後被德川家康斬首。
  • 德川幕府時代,天下太平,但大名們為何不敢反抗幕府?
    摘要:德川幕府時代,天下太平,但大名們為何不敢反抗幕府?德川幕府成立後,為什麼其餘大名不敢反抗幕府?關於這個問題我們要從德川家康時期開始說起。慶長8年,在江戶成立幕府後,德川家康開始對在關原之戰中跟隨德川的大名論功行賞,賜予這些大名新的領地。對於參與西軍的大名給予嚴厲處分,包含改易、消封等。關原之戰結束之際,德川家康沒收的知行高達415萬石之多,再加上減知行即削減的知行高,總計高達622萬石。這個數目約相當於全國石高的三分之一。
  • 關原合戰後,島津家沒被改易,井伊直政也有1份功勞
    關原合戰前後,井伊直政積極參與對諸大名的勸誘及外交斡旋,比如,關原合戰期間與本多忠勝連署致信小早川秀秋雙璧平岡賴勝和稻葉正成的書狀,傳達家康的旨意,堅定秀秋寢反之意;關原合戰後也參與了勸說毛利輝元退出大阪城
  • 德川家康為何能輕鬆拿下關原合戰?豐臣家人心不齊,統帥缺乏魄力
    關原合戰電影劇照 而回顧和復盤這這一場「日本話事人」之戰,其實從一開始戰爭的主動權就一直被的德川家康所掌握,看似西軍8萬對東軍9萬,並無多大的劣勢的
  • 關原之戰後,宇喜多秀家被流放,他是否後悔沒有投靠德川家康?
    但也有人認為,司馬遼太郎寫的是基於歷史故事的通俗小說根本不足為信,400多年前宇喜多秀家能在丈八島那種鬼地方活到83歲才病逝,他的日子不會苦到哪裡去。當然,流放終歸不是什麼好差事,那麼,宇喜多秀家晚年是否後悔當年沒有加入西軍投靠德川家康呢?
  • 關原合戰時,宇喜多秀家、毛利輝元和上杉景勝為何選擇加入西軍
    豐臣政權下有五大老,關原合戰時,前田利長已經屈服德川家康,所以只有三大老加入西軍對抗同為五大老的德川家康,這三大老分別是宇喜多秀家、毛利輝元以及上杉景勝,那麼他們三位究竟為什麼加入西軍對抗德川家康呢
  • 關原之戰前,西軍的三個戰略目標,個個困難重重
    摘要:關原之戰前,西軍的三個戰略目標,個個困難重重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爆發前,下野國的東軍決定轉向反攻時,將大阪和豐臣政權控制在鼓掌之中的西軍,早已開始了針對東軍的軍事掃蕩,以及儘可能地拉攏、呼籲其他大名加盟,同時也儘快對無意加盟的大名進行聯絡
  • 決定日本走向的關原之地和悲慘壯烈的西軍的戰鬥
    秀吉死後,德川家康開始網羅天下大名們的心,企圖瓦解豐臣政權的團結,五奉行之首的石田三成率先發現了德川家康的野心,於是開始組織各方一起抗擊家康。雙方最終在關原展開對決,不管從兵力還是布陣上來看都是石田三成穩贏的戰役,然而老謀深算的德川家康早已洞悉人性的弱點,隨著西軍大部分軍隊的叛變,西軍慘敗於關原,無數的忠臣名將永遠的沉睡在關原這片土地之上。
  • 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西軍為何慘敗?原因很殘酷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西軍為何慘敗?原因很殘酷日本戰國時代,為了爭奪對於日本的控制權,西軍和東軍在關原爆發大戰。按照正常的軍事戰爭而言,這場人數將近20萬的戰爭,需要多日才有可能結束,但讓人大吃一驚地是,此戰在一天內就結束,西軍全線崩潰。如果翻開史書,就能發現西軍失敗的緣由,原因其實很殘酷。
  • 德川家康以石田與景勝聯合謀反為由,舉兵討伐,爆發關原之戰
    德川家康以石田與景勝聯合謀反為由,舉兵討伐,爆發關原之戰日本戰國末期統一全國的著名武將豐臣秀吉死後,德川家康為奪取豐臣氏政權,於1600年在美濃國關原(今岐阜縣不破郡)進行的一場戰爭,史稱關原之戰。結果,豐臣氏一派失敗,權力轉入德川氏手中。
  • 日本戰國時代,毛利家為何加入西軍?關原之戰前的行動就能看出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毛利家為何加入西軍?關原之戰前的行動就能看出關原開戰前,毛利輝元、宇喜多秀家、石田三成、小西行長和大谷吉繼牽頭的西軍繼續拉攏各方勢力加盟。除了上杉景勝外,他們還寫信給前田利長,希望前田家懸崖勒馬,放棄繼續向德川家康妥協示弱,如果目的達成,五大老中將會形成四人集體反對德川家康的情況。
  • 江戶幕府的「安全氣囊」,分封的譜代大名為何如此維護德川家?
    慣例,還是要讓過去的敵人照舊治理他們自己的領地,但德川家康又不放心,所以要建立新的家臣團,讓過去的敵人和自己建立主從關係,通過這種辦法,德川家康不斷吸收、擴大家臣團。家康、家康之子秀忠、秀忠之子家光被認為是「江戶幕府的支配體制的基礎形成和確立時期」(根岸茂夫《近世武家社會的形成與構造》)。此時只有關原合戰前投靠家康且萬石以上才稱譜代。關原合戰後,實際掌握日本的家康已經開始論功行賞,剝奪了很多敵對大名的領地,這些空白地則被德川譜代瓜分。
  • 日本史:1600年在關原之戰後德川家康取得了優勢地位
    大家好歡迎來到小麗的歷史觀,1600年,在關原之戰後,德川家康取得了優勢地位,使全日本的大名都成為自己的臣屬:1603年,德川家康從大皇那裡取得了「徵夷大將軍」的名號,在江戶建立了德川幕府。鑑於室盯幕府時代尾大不掉、內輕外中的弊病,德川家康加強了幕府本身的力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