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幕府時代,天下太平,但大名們為何不敢反抗幕府?

2020-12-14 解讀歷史迷霧

摘要:德川幕府時代,天下太平,但大名們為何不敢反抗幕府?

德川幕府成立後,為什麼其餘大名不敢反抗幕府?關於這個問題我們要從德川家康時期開始說起。慶長8年,在江戶成立幕府後,德川家康開始對在關原之戰中跟隨德川的大名論功行賞,賜予這些大名新的領地。對於參與西軍的大名給予嚴厲處分,包含改易、消封等。

關原之戰結束之際,德川家康沒收的知行高達415萬石之多,再加上減知行即削減的知行高,總計高達622萬石。這個數目約相當於全國石高的三分之一。同時,德川家康將68家親藩、譜代大名部署在畿內周邊,而豐臣家則從原來的220萬石降為66萬石。

12年後的慶長20年,大阪夏之陣中,豐臣家覆滅。第二年德川家康去世,德川幕府對於各大名的處分也沒有停止。從第二代將軍到第三代將軍家光,為了穩定幕府的統治,一直貫徹抑制大名權利的方針。

如果大名流露出反對德川幕府的傾向,或者是對於德川幕府的統治表示不滿等,幕府就會毫不猶豫地對這些大名進行嚴厲處分。如果沒有繼承人也會成為處分對象。而處分的方式簡單、粗暴,即沒收知行、更改領地。

特別是對於那些沒有後繼者,或者後繼者不穩定,幕府就會迫不及待地認定履行義務不善。比如池田家就是因為後繼者年齡太小,而被更改領地到了石高較小的藩。這種事情在當時的幕府時期不在少數。

到了第三代幕府將軍家光時期,日本全國遭遇改易處分的大名高達130位,而這都是在40年的時間裡發生的,據說單單這40年裡幕府沒收的領地就達到1400萬石。這些被沒收的領地,一部分封給德川一門,一部分封給譜代大名。

德川幕府之所以能夠對這些大名進行管制、處分,只要原因在於德川將軍家是當時日本最大的,也是擁有最強武力的大名。所以人都清楚,如果不遵從德川將軍的命令,就會遭到幕府武力討伐。

更為關鍵的是,當時日本大約擁有3000萬石的領地,幕府領地加上旗本領地再加上親藩領地,總計達到1000萬石左右。哪怕是前田家這樣的的大名,也不過擁有100萬石的領地。因此,哪怕是半數的外樣大名同時反動對於幕府的戰鬥,德川幕府也足以輕鬆應對。

而德川幕府之所以最終覆滅的原因,除了經濟因素外。主要還是在於火器的大量使用。原本冷兵器時代,石高等於軍事力量等於戰鬥力,這也是德川幕府能夠統治數百年的關鍵。不過在火器面前,原本衡量實力的方式發生根本性變化,而幕府沒能跟上時代,最終被淘汰出局。

不過,德川幕府採取的這種方式,保證了日本進入了數百年的和平時光,同時避免了幕府被家臣奪取的事情發生。在這點來看,德川幕府做的比鎌倉幕府及室町幕府要好得多。

點擊「關注」獲得更多歷史趣聞;參與評論,將你的有趣觀點分享給其他用戶

相關焦點

  • 德川幕府的困擾,為什麼新田開發的越多,幕府越窮了呢?
    摘要:德川幕府的困擾,為什麼新田開發的越多,幕府越窮了呢?我在之前的文章(《德川幕府的煩心事,天下太平,可幕府沒錢了,怎麼辦?》)中說過,德川幕府在八代將軍德川吉宗時,為了解決幕府的財政危機而採取的改革。
  • 江戶幕府的「安全氣囊」,分封的譜代大名為何如此維護德川家?
    實際上,江戶幕府的分封在實質層面上大大不同於先秦分封,幕府雖然分封,可幕府不僅自己掌握全國膏腴之地,控制海關、金山,也通過歷代效忠德川家的譜代大名控制險要地方,和臣下建立極強的主從關係,維持穩定,不安勢力自然不敢輕舉妄動。
  • 德川幕府的「是」與「非」
    在日本三個幕府時期,德川幕府無疑是最為集權同時也是最能體現國家統一的時期。沿著歷史的車輪,而且又看到了東方文明的成果,因此德川政權能夠建立起更加完善的統治秩序。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德川幕府帶領日本從毀滅走向了重生,從地獄走到了煉獄。
  • 反抗還是不反抗?幕府之前的問題,如何確定幕府的生死?
    自從佩裡乘坐美國軍艦到日本進行"黑船航行"後,日本德川幕府被迫打開了封閉多年的日本國門。此時,日本國內反抗外國人的浪潮此起彼伏,針對外國人的暗殺行動也接踵而至。而可憐的德川幕府成了風箱裡的老鼠――兩頭受氣,打得不比西方國家多,打不著,反夷派的刀劍就衝到自己頭上來了。此時,擺在幕府面前的問題是抵抗與否,這將決定幕府未來的存亡。
  • 在群雄割據的戰國時代,德川家康為何能殺出重圍,建立德川幕府?
    春秋時期是中國的戰國時代,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節點。不過,在日本也有一個戰國時代,只是要從中國找出類似的歷史時期的話,它倒與三國時期很像。與三國一樣,日本的戰國時代天皇淪為傀儡,失去實權,大名們割據一方,爭奪霸權,就連結束這個時代的梟雄德川家康,也與司馬懿十分相像。
  • 江戶時代,為何德川幕府規定,同一旅店嚴禁連續住宿?
    摘要:江戶時代,為何德川幕府規定,同一旅店嚴禁連續住宿?江戶時代,德川幕府從上至下施行嚴格的統治,不但對大名、武士進行嚴格的管理,就連底層平民同樣也被各種規章制度約束。違反這些規章制度,就會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甚至面臨奉行所的處罰。
  • 江戶時代,德川幕府放寬參勤交代,這次比德川吉宗時期還嚴重
    摘要:江戶時代,德川幕府放寬參勤交代,這次比德川吉宗時期還嚴重文久二年閏八月十五日,幕府將軍德川家茂出席江戶城黑書院,向諸大名下達上意書。主旨是命諸大名致力於強化軍事。此外,幕府二十二日發布主旨為放寬參勤交代的改革令。
  • 日本的統一和德川幕府的統治
    戰國時期,守護大名的力量在長期混戰和鎮壓農民起義的過程中消耗殆盡,完全衰落,代之而起的是和幕府權力無關的地方領主和武士——「戰國大名刀。戰國大名趁守護大名混戰之機,發展自己的實力,形成新的割據勢力。他們是新興的武士地主階級。
  • 日本歷史上最強盛也是最後的武家政治組織:德川幕府
    1600 年6月,德川家康發兵對「西軍」進行進攻,9月兩軍在美濃國的關原(位於今歧阜縣不破郡)地方決戰,史稱關原合戰,依靠三河家臣團,德川家康在關原之戰中取得大勝,豐臣秀吉之子豐臣秀賴被降為大名,也就是諸侯。此時天下已無任何勢力能與德川家康抗衡,九十餘家參加西軍的大名被沒收領地。
  • 日本史:在德川幕府時代,江戶與大阪是兩個類型不同的城市
    大家好歡迎來到小鍛說歷史,在德川幕府時代,江戶與大阪是兩個類型不同的城市。江戶是武家盯,在城市發展與管理方面顯示出典型的封建等級制特徵;而大阪是市民盯,在商品經濟的影響下,在城市布局與管理方面有著更多的近代因素。
  • 屬於自己時代的貢獻者,日本古代封建社會的德川幕府
    而德川幕府時期之所以成為了日本歷史上不能忘記的時代,除了是因為德川幕府成為了日本近代化的強大阻力,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不管是幕府這個制度,還是德川幕府這個具體的權力統治中心,都對日本的封建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們不能因為他阻礙了一個新時代的到來就完全否認他們對於封建時代的貢獻。
  • 德川幕府控制天皇頗受好評,最終卻沒有「跟風」被賤民唾棄?
    由天皇到幕府只是「改朝」但仍舊沒有「換代」,而六百二十年的幕府時期也不禁讓人產生疑問,這樣的政府是如何在「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形式下既不激起民眾的反抗,又合理的保證自己政府的權威性呢?是強權?是高壓?又或是有著一些其他的奧秘呢?
  • 德川家康逝世四百年:江戶幕府何以「基業長青」
    老謀深算的德川家康在這場決定日本命運的大戰中,擊敗了年輕氣盛的挑戰者石田三成。       此役之後,德川家康已成為日本實際上的主宰者,徹底消滅大阪城豐臣家殘餘勢力只不過是時間問題而已。那些敢於起兵反抗德川氏的大名,除島津義弘、鍋島直茂等極少數外,絕大部分都遭到了領土減封乃至除封的嚴厲處分。
  • 德川家康為何不把幕府西遷,而是將統治中心移到江戶?
    他們依然統治著舊領,佔地雖廣,但數量繁多,石高合計不低。所以,入主西國對德川家康來說很不利。另外,島津這樣即使面對一統中國,幾內加東中北三道的豐臣,依然選擇決戰的瘋子,德川肯定也是敬而遠之吧。德川家康關東就不同了,德川氏進入關東後即將自己的譜代大名安插在關東內部或者關東附近,德川家康在這裡有一個強有力的根基,而且他還利用手下親信在幕府周邊布置了一條防線。
  • 火器時代:日本戰國——德川幕府
    德川氏以江戶為政治根據地,開幕府以統制天下,故亦稱江戶幕府。自公元一六○三年德川家康受任徵夷大將軍在江戶設幕府開始,至一八六七年第十五代將軍慶喜,將政治大權奉還朝廷(即大政奉還)為止。約二百六十五年,為繼鎌倉,室町幕府之後,最強盛也是最後的武家政治組織。  德川幕府時期  一、上升期(一六〇三~一六五〇):歷家康、秀忠、家光三代將軍。
  • 日本幕府時代一次失敗的美人計
    然,更多的美人們,在利用價值被榨乾之後,或慘死,或被拋棄,最終成為悲劇。聽多了中國的美人計,今天我們來說說日本的。1856年11月,藤原敬子成了當時的幕府將軍德川家定的正室(稱為御臺所),入居大奧,也就是將軍的後宮。此時藤原敬子正好二十歲。在她之前,三十二歲的德川家定已有過兩任正妻,鷹司任子與一條秀子。
  • 德川幕府復興與滅亡時代的兩個苦命女人
    日本近代經濟史學家內田銀藏說——吉宗的時代是德川時代最光輝的時代。話有點拗口。說的是,德川吉宗復興德川幕府,使他成為一代明主。1716年,七代將軍德川家繼八歲去世,德川宗家絕嗣。在六代將軍御臺所天英院等人支持下,32歲的德川吉宗,入繼大統。在德川將軍的後宮大奧,他遇上了一個女子。她是下級女官,服侍將軍沐浴。德川吉宗看上了她,問高級女官御年寄她的姓名。
  • 淺析日本德川幕府時代對天主教的禁令與閉關鎖國
    戰國時代的日本群雄割據,大名們希望利用天主教加強經濟和政治實力。他們急需戰略物資,但是,由於連年戰亂,國內貿易無法正常進行,只有依靠南蠻貿易維持經濟,而接受天主教是實現南蠻貿易的先決條件;普通民眾則對佛教的信仰已感到失望,天主教的「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說教,使他們得到新的精神上的安慰。此外,也與葡萄牙傳教士的傳教方式和努力有很大關係。
  • 1613年日本的大航海時代:德川幕府為何看完了世界卻堅決閉關鎖國
    這套完整的邏輯被看做是中國人反思近代史最基礎也最通用的邏輯,但這套邏輯不能直接等價到日本的主要原因是,在德川幕府剛建立時,日本已經有不少人睜眼看過世界了。使團出發的同一年,明智光秀於京都本能寺發動政變,織田信長被謀害;五年後,派遣使團的大村大名、大友大名先後去世,豐臣秀吉下發《伴天連追放令》,驅逐一切外國傳教士,直到兩年后豐臣秀吉特赦,使團才返回了長崎港。
  • 伊達丸:日本德川幕府時代的跨太平洋外交
    評論區話題丨你怎麼看德川幕府的對外戰略改變? 17世紀初,德川幕府已完成對豐臣家族的逆襲,但彼時的日本已經很難回到過去。因而在這個特殊的戰略迷茫期,新的江戶當局也渴望在新世界中尋覓自身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