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史:在德川幕府時代,江戶與大阪是兩個類型不同的城市

2020-12-14 百家號

大家好歡迎來到小鍛說歷史,在德川幕府時代,江戶與大阪是兩個類型不同的城市。江戶是武家盯,在城市發展與管理方面顯示出典型的封建等級制特徵;而大阪是市民盯,在商品經濟的影響下,在城市布局與管理方面有著更多的近代因素。在室盯幕府中期,由太田道灌正式營造江戶城,由於這裡背靠關東平原,水陸交通方便,便開始發展。

1591年,德川家康移居江戶,在他的苦心經營下,江戶逐漸成為關東地區的中心。1600年以後,隨著德川幕府統治秩序的確立,江戶成為全國的政治中心。江戶除了幕府直轄的八万旗本以及兩萬御家人之外,還因為參勤交代制,集中了全國300諸侯的二分之一。又由於大名的妻子以及侍衛等都要留駐江戶,因而江戶集中了全日本好幾成的財富。

相應地,大批尋求生與發展的商人、工匠也相繼到來,從而導致江戶畸形發展,江戶遂成為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巨大城市。全國各地的大名都在江戶修建住宅,考慮到居住、玩賞、隱居、火災等因素,大名的住宅一般都在3處以上,有上屋敷、中屋敷、下屋敷、藏屋敷、抱屋敷等。像因州鳥取的池田家就造了10處,長州的毛利家建了9處,紀州的德川家置了8處。

大藩在江戶的常住人口多達七八千人,小藩也有數百人幕府對各藩藩主根據其封地的大小給予一定的宅地。營造面積最大的是尾張藩,有21萬坪,最小的為麻生藩,有1800坪。在住宅的修造方面,藩主們哪怕再困難也力爭豪華,尤其秉視外觀。幕府的旗本因為財力比不上人名,住宅相對儉樸。由於諸藩互相攀比,導致天下不堪重負,地方民眾不斷反抗。

幕府中期以後,由於火災頻發,很多奢華住宅都化為灰燼,幕府以此為契機,屢下節儉令,限制大名新建宅邸的規格、高度、裝飾等。武家的住宅主要集中在江戶的西北部,也就是山手一帶,這一帶地勢較高,靠近山地,風景優美。市民主要集中在東南部地區,這一帶地勢低洼,易發水患,但地價低廉,而且由於靠近河川,交通便利,適合做生意。

至於盯人的房屋,幕府為了維持等級秩序,以禁止奢侈為名,只讓盯人建兩層以下房屋,且只能用板頂草頂。後來因為大火頻發,尤其是1657年的大火,死亡數萬人,幕府才開始提倡「土藏造」,也就是板築夯土牆中置有板芯,使用瓦頂,牆壁大都塗成黑色。這種房屋有一定防火功能,且比較美觀,之後逐漸在商業區日本橋一帶流行開來。不過普通盯人的住宅仍然是簡陋的草房、板房。

江戶還有很多面向出租戶的長屋,更是狹小簡陋,僅能容身,多家共用一個廁所、水井,排汙設施缺乏,衛生條件極差。江戶的五條街道都以日本橋為起點。街路的寬度為五間。在品川、板橋、內藤新宿、千住都設有木門,有道路奉行管轄。又開了五個港口,日本橋成為人員與物資的集散地,整個城市以水路交通為主。陸上交通方面,在江戶市街,只有武士可以乘馬,普通市民只能步行。

至於轎子,原來也規定只有武士階層才能使用,後來擴大到病人、老人、小兒、婦人。但是由於城市擴大,違反規定的人很多,屢禁不止。到幕末,轎子就是江戶市民普遍的交通方式。貨運當時用牛車或用大八車(人力車),馬是馱物而用的。一直到1866年馬車才被作為運輸工具使用。在面積方面,武家地面積在幕末時代有11692591坪,寺社為2661747坪,叮為2696000坪(20%)。可見,武家土地佔絕對優勢。

由於關東落後,江戶的主要物資都從遙遠的關西運來,因此大阪到江戶的船運非常發達,有很多船運屋―巡船。1782年後,幕府鼓勵成立「仲間」行會組織,以減少弊病。行會在幕府財政困難之際經常獻金,商人因此聚集了大量財富。在管理方面,武家一般由大目付、目付管理。寺社由寺社奉行管理,叨-地由明奉行管理。三個系統平時獨立,但在遇到涉及各方的問題時也會聯合辦公。

盯奉行是管理盯人的,一般由旗本擔任,有3000石傣祿,一般為3名。隨著江戶的擴大,叮也逐漸增加,在1714年有933盯,1792年1168叮,1847年1685田T。一般情況下,一盯有90戶,350人左右。在盯奉行之下設有「與力」、「同心」,「與力」的祿米是200石,「同心」傣祿微薄,所以另外給予一些土地作為彌補。儘管奉行人選屢屢更換,但是「與力」、「同心」經常世襲。他們同各盯民的自治組織配合,行使對盯民的管理權力,維持秩序。

武家地設什番,分為幕府設的公議什番、大名設的大名什番、旗本共同設的組合什番,其中旗本的組合什番有669所。盯地設「自身番」,每盯一所,在1853年有rol6所。番頭一般由商人擔任,住在盯的木門附近,晚上10點關閉木門。此外還承擔其他日常事務,如處理火警、防範盜賊等。盯奉行之下是盯年寄,一般為世襲。盯年寄之下為管理一叮乃至二十盯的盯名主或盯役人。然後是終端組織―市民五人組,由成員選舉產生,一般都是由大商人或者有影響力的人出任。

相關焦點

  • 火器時代:日本戰國——德川幕府
    德川幕府  TokugawaBakufu  「江戶幕府」又稱「德川幕府」。日本第三個封建軍事政權。德川氏以江戶為政治根據地,開幕府以統制天下,故亦稱江戶幕府。自公元一六○三年德川家康受任徵夷大將軍在江戶設幕府開始,至一八六七年第十五代將軍慶喜,將政治大權奉還朝廷(即大政奉還)為止。約二百六十五年,為繼鎌倉,室町幕府之後,最強盛也是最後的武家政治組織。  德川幕府時期  一、上升期(一六〇三~一六五〇):歷家康、秀忠、家光三代將軍。
  • 屬於自己時代的貢獻者,日本古代封建社會的德川幕府
    導語:日本的歷史上有一個非常具有影響力和力度的名字——德川,是德川幕府的姓氏,也就是江戶幕府,家族定居在江戶地區,而這個家族越過日本天皇統治了日本近二百六十年,大約兩個多世紀,德川幕府可以說是日本的最高政治權力中心。
  • 德川家康逝世四百年:江戶幕府何以「基業長青」
    德川將康肖像畫。狩野探幽作,藏於大阪城天守閣。       首先,為確保幕府將軍的頭銜能夠順利地世襲罔替,德川家康於1605年便提前把「徵夷大將軍」之位傳給了三子秀忠。希望藉此避免其死後可能出現的激烈動蕩,讓幕府政權逐步提前過渡。家康自己則以「大御所」的名號,移居駿府城,在幕後掌控大局。二代德川秀忠在政治生涯的晚年同樣效仿其父家康的這個作法。
  • 中心的轉移——淺析江戶時代日本政治、文化中心的轉移
    前言曾經去過日本旅遊,或是對日本有所了解的朋友應該知道,如果到日本遊玩,京都和東京一定是兩個必去的城市。東京和京都一個是現代化的大都市,另一個則是古色古香的歷史名城,在這兩個城市中,遊客可以體驗到截然不同的風情。
  • 江戶時代與日本近代化的起源
    但就認識江戶時代的出發點而論,北島正元在書中採取的路徑並無過時之處:日本歷史進入江戶時代的過程也是專制主義在列島社會得到確立的過程,這一過程由16世紀末短暫的豐臣政權開啟,最終於17世紀藉德川政權之手得以完成。 如果阿禮國不是在江戶幕府統治末期的19世紀,而是在西方人第一次登陸日本的16世紀中葉接觸當時的列島社會,他所能見證的「封建」性恐怕會超過他的想像。
  • 江戶時代,德川幕府放寬參勤交代,這次比德川吉宗時期還嚴重
    摘要:江戶時代,德川幕府放寬參勤交代,這次比德川吉宗時期還嚴重文久二年閏八月十五日,幕府將軍德川家茂出席江戶城黑書院,向諸大名下達上意書。主旨是命諸大名致力於強化軍事。此外,幕府二十二日發布主旨為放寬參勤交代的改革令。
  • 德川家康之後,江戶幕府到底有多強大?經濟和軍事實力極強
    他憑藉出眾的謀略和政治、軍事手段最終完成了日本的統一,在江戶城建立了日本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幕府時代,而江戶幕府之所以能夠維持兩個世紀的統治,離不開其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實力。  而幕府出面沒收的領地數量在第二代將軍時期就已經超過了1000萬石,不得不說從這個時期就打下了堅實的經濟基礎。而到了17世紀末期,這一數量維持在700萬石。要知道整個日本石高最大者前田家族也只有102萬石,幕府直接管理的「天領」佔到了全日本石高的1/4。
  • 江戶時代,為何德川幕府規定,同一旅店嚴禁連續住宿?
    摘要:江戶時代,為何德川幕府規定,同一旅店嚴禁連續住宿?江戶時代,德川幕府從上至下施行嚴格的統治,不但對大名、武士進行嚴格的管理,就連底層平民同樣也被各種規章制度約束。違反這些規章制度,就會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甚至面臨奉行所的處罰。
  • 1603年-1868年德川時代日本首都在哪裡?其實不是京都而是江戶
    通常意義上,遷都是一個國家政治中心的轉移,但日本這次所謂「遷都」完全不是這樣,因為日本的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本來就是在東京,不需要遷徙!但是,一般不都是認為德川幕府時代,日本的首都是京都嗎?日本首都到底是哪裡?
  • 日本古代史,德川幕府的統治時代,新儒學和日本文化的發展
    歷史原創作者:婉君觀歷史哈嘍大家好,小編今天給大家講講德川幕府的統治。 1603年,德川家康已接受了天皇敕封的徵夷大將軍的稱號,建立了江戶幕府。在16世紀攫取軍事霸權的過程中,戰國領主們可能已經砍光了日本的山林,而到了17世紀,日本的政治景象遠比自然景象井然有序。
  • 《江戶時代》:日本現代文明的前夜
    江戶為東京舊稱。1603年,德川家康於江戶開設幕府,其後綿延265年,史稱「江戶時代」。德川家康進駐江戶、幕府官制改革、儒學與武士道的融合、浪人與任俠者對新秩序的挑戰、「好色」文學與町人文化的興盛、連年頻發的農民起義、國民文化的萌發……日本近世史研究學者北島正元曾撰寫了《江戶時代》,以對日本幕藩體制確立過程及政治體制權力結構的研究而聞名的北島正元曾提出「江戶幕府政權論」,該論點影響了20世紀60年代的日本歷史學界。
  • 江戶幕府的源頭!來岡崎城探訪初代江戶幕府徵夷大將軍德川家康
    無論是在文學創作、影視作品、電玩、動漫中,只要是以日本戰國歷史為背景的作品幾乎都會出現江戶幕府開創者──德川家康,大家一定對於這個名字並不陌生!德川家康為江戶幕府的初代將軍,生於現在位於愛知縣的「岡崎市」,也因此岡崎城從江戶時代開始對日本人民來說就有非常重要且神聖的地位。而現代的「岡崎」有什麼好玩的?
  • 德川幕府統治日本260多年,倒臺以後何去何從了?
    德川幕府,在日本江戶時代橫行的封建政權,自掌權起,建立起260多年的統治。當時的日本仍處於封建社會,德川幕府建立統治後,不斷加強中央集權,還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此時的外界風雲變幻,日本全然不知,直到國門被打開,才開始進行改革。一直推行封建統治的德川幕府,早已無法控制覺醒的國民,被無情地推翻。
  • 德川幕府時代,天下太平,但大名們為何不敢反抗幕府?
    摘要:德川幕府時代,天下太平,但大名們為何不敢反抗幕府?德川幕府成立後,為什麼其餘大名不敢反抗幕府?關於這個問題我們要從德川家康時期開始說起。慶長8年,在江戶成立幕府後,德川家康開始對在關原之戰中跟隨德川的大名論功行賞,賜予這些大名新的領地。對於參與西軍的大名給予嚴厲處分,包含改易、消封等。關原之戰結束之際,德川家康沒收的知行高達415萬石之多,再加上減知行即削減的知行高,總計高達622萬石。這個數目約相當於全國石高的三分之一。
  • 德川家康為何不把幕府西遷,而是將統治中心移到江戶?
    德川家康信長的本據在安土,秀吉則在大阪,二者的共同點是靠近京畿商旅通暢,家康取得天下之後卻把統治中心放在遠離京畿的關東江戶,而且最終都沒把把幕府西遷,這是怎麼為什麼呢?德川家康作為日本兩大平原之一,關東平原有不遜於濃尾的經濟。
  • 伊達丸:日本德川幕府時代的跨太平洋外交
    評論區話題丨你怎麼看德川幕府的對外戰略改變? 17世紀初,德川幕府已完成對豐臣家族的逆襲,但彼時的日本已經很難回到過去。因而在這個特殊的戰略迷茫期,新的江戶當局也渴望在新世界中尋覓自身的位置。
  • 德川幕府的困擾,為什麼新田開發的越多,幕府越窮了呢?
    摘要:德川幕府的困擾,為什麼新田開發的越多,幕府越窮了呢?我在之前的文章(《德川幕府的煩心事,天下太平,可幕府沒錢了,怎麼辦?》)中說過,德川幕府在八代將軍德川吉宗時,為了解決幕府的財政危機而採取的改革。
  • 日本歷史上最強盛也是最後的武家政治組織:德川幕府
    「幕府」一詞,最早是源於中國,意為古代將軍出徵時的幕營。傳到日本之後,它的意思幾經轉變,後來專門指日本的武家政權。後來,人們習慣以幕府所在地或者將軍的姓氏稱呼某個武家政權,如「「足利幕府」、「江戶幕府」等。
  • 江戶幕府的「安全氣囊」,分封的譜代大名為何如此維護德川家?
    德川家康日本江戶時期似乎學習了中國先秦的分封制,不僅分封了德川家打天下時的一眾親族功臣,甚至連投降的敵對勢力都有分封。(《史記·秦始皇本紀》)的春秋戰國;反觀日本卻維持了二百多年的和平,直到西方列強的到來。實際上,江戶幕府的分封在實質層面上大大不同於先秦分封,幕府雖然分封,可幕府不僅自己掌握全國膏腴之地,控制海關、金山,也通過歷代效忠德川家的譜代大名控制險要地方,和臣下建立極強的主從關係,維持穩定,不安勢力自然不敢輕舉妄動。
  • 世界史:日本德川幕府和封建制度的落幕
    但卻也有一個例外,出現在亞洲,那便是我國古來稱之為東瀛」、「扶桑」的日本。此事委實表明了一條至理,即是封建制度終歸須讓位與資本制度,環球各地概莫能外。誰個無力追及這股大潮,落在後面,依舊無法避開潮流,勢必要遭受資本列強的殖民之苦,仍被納入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之中。那資本勢力之霸道,一至於斯。卻說日本近代時期,在明治維新之前,統治日本的是德川幕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