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達丸:日本德川幕府時代的跨太平洋外交

2020-12-13 騰訊網

評論區話題丨你怎麼看德川幕府的對外戰略改變?

17世紀初,德川幕府已完成對豐臣家族的逆襲,但彼時的日本已經很難回到過去。因而在這個特殊的戰略迷茫期,新的江戶當局也渴望在新世界中尋覓自身的位置。這便有了西式帆船伊達丸的建造,和跨越太平洋的對歐美外交活動。

德川家康接見 原名威廉-亞當的三浦按針

早在德川家康死後,幕府當局就已經通過英格蘭籍武士三浦按針幫助,建造了2艘屬於自己的西式蓋倫帆船。其中只有80噸的幕府將軍號,被專門用於在日本沿海航行,以便測繪更詳細的海岸地圖。較大的聖布埃納文特拉號有120噸,被認為可以進行長距離的跨洋航行。加上每年定期到訪的歐洲黑船和持有幕府執照下南洋的紅單船,構成了當時日本的對外交流網絡。

早期德川幕府允許持有執照的紅單船出海

1609年,1艘西班牙大帆船在日本沿海遭遇風暴沉沒。足足有317名倖存者被救起,並滯留日本,其中就包括菲律賓總督羅德裡格。他隨後遠赴江戶會見了第二代幕府將軍-德川德川秀忠。期間,西班牙總督向幕府將軍保證,西屬美洲可以帶來遠超荷蘭人的貿易規模。以此贏得了江戶方面的好感。總督甚至建議從墨西哥調派50名開礦專家到日本,協助國內銀礦的開採工作。作為一種交換,幕府當局則應保護境內的天主教神職人員。

護送西班牙人返回美洲的聖布埃納文特拉號

1610年,德川秀忠便下令用聖布埃納文特拉號護送西班牙人返回美洲。同時也借給菲律賓總督以4000個金幣作為路費。隨行人員還包括日本歷史上首支抵達美洲的使團。墨西哥總督區也在1613年派塞巴斯蒂安-維茲卡諾擔任駐日大使。他攜帶歸還給幕府將軍的4000金幣,搭乘在美洲停留許久的聖布埃納文特拉號返回亞洲。

幕府當局為此開建 更新更大的伊達丸

然而,菲律賓總督的建議卻沒有得到執行。包括墨西哥方面在內的殖民地勢力,對於扶持日本持保留意見。他們非常害怕作為島國的日本,可以發展出成熟遠航能力,打破自己在太平洋地區的壟斷地位。倒是德川幕府對當時的跨太平洋貿易很敢興趣,並著手組織人力打造足以滿足這項任務的新西式帆船。

伊達丸的模型 她完全就是艘西式的蓋倫帆船

1613年,全新的伊達丸開始在原本航海業不發達的本州東北部開工。其排水量高達500噸,並配有16門專用火炮,遠超此前的2艘小打小鬧。為此,幕府依靠沿海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工程師協助,動用800名造船工人、700名鐵匠和3000名木匠參與工作。最終用45天完成了被西方人稱為聖胡安-巴蒂斯特號的日本最大遠航船隻。

伊達丸走的就是西班牙人開發的太平洋航線

這年10月28日,伊達丸開始執行自己的首次跨太平洋航行。除了有40多名伊比利亞籍水手協助,還有22名武士和300名來自各地的商人。當然,最重要的旅客,還是天主教徒由支倉常長所率領的特使團。他們的目的不僅僅是抵達美洲,還要繼續向東去往歐洲,嘗試同羅馬教廷建立聯繫。

擔任日本首位駐西方大使的支倉常長

伊達丸在1615年的1月抵達墨西哥港口阿卡普爾科。支倉常長的特使團繼續向東趕路,而其餘人這在進行貿易之餘,忙於招募礦業專家。第二年4月,圓滿完成任務的伊達丸開始返回日本,再次用4個月時間橫渡廣袤的太平洋。回國後的船員卻發現,幕府當局的政策風向已發生了180度偏轉。在三浦按針和荷蘭商人的勸說下,他們已經對屬於天主教世界的西班牙抱有極大敵意。加上本土教區和傳統封建領地的必然衝突,也促使德川秀忠開始執行禁令。

位於墨西哥西海岸的阿卡普爾科

1616年,伊達丸再次起航遠赴墨西哥海岸。此行的目的是為了接遠赴羅馬的支倉常長等人回國。西班牙人也異常警惕的關注這艘日本船隻,在每個可以觀察到的地方都傳回報告。他們也幸災落禍的發現,伊達丸在半程中遭遇嚴重的風暴襲擊,大量乘員遇難。一直到來年的5月才勉強抵達阿卡普爾科。為了不讓美洲的白銀儲備外流,西班牙人還強制要求日本商人將大部分貿易所得都用於採購當地商品。

伊達丸(D)的一舉一動都被西班牙人監視

1618年,伊達丸帶著大量美洲商品和外交使團抵達太平洋西部的菲律賓。西班牙人再次出手,將這艘大船強制買下,用於抵抗荷蘭東印度公司可能發起的襲擊。支倉常長等人也被迫在馬尼拉逗留到1620年,才艱難的輾轉回到日本。國內日益嚴重的反天主教情緒,也讓他在歐洲的全部外交成果都化為虛無。

支倉常長與伊達丸還是給歐洲人留下深刻印象

支倉常長的出使路線圖

此後,德川秀忠義無反顧的倒下荷蘭一邊,逐步將西班牙人和更早就來日本的葡萄牙人驅逐。隨著漫長鎖國時代的開啟,完全按照西式標準建造的伊達丸便不再會有後繼,連原本的紅單船制度也被取消。一直到200多年後,幕府才重新著手建立西式艦隊。其實早在數個世紀之前,他們原本就有希望打造東亞地區的最強海軍。

德川秀忠最終選擇了驅逐天主教陣營國家

當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準備在1637年進攻西屬菲律賓時,發現自己的海運實力嚴重不足。哪怕有荷蘭戰船的協助也缺乏必勝把握。這場日本歷史上的初代南洋攻略方案,也因此而胎死腹中。

1993年重建的 新伊達丸號

1993年,日本為了紀念自己在大航海時代的壯舉,重新建造1艘復刻版的伊達丸。雖然當初的設計圖紙早已不翼而飛,但此船的尺寸和技術細節都有完整記錄。這艘全新的伊達丸也就成為石卷市當地的著名主題公園。2011年的311大地震中,新伊達丸號遭遇海嘯侵襲而倖免於難,並在之後成為當地人重建家園的象徵圖騰。

相關焦點

  • 火器時代:日本戰國——德川幕府
    德川幕府  TokugawaBakufu  「江戶幕府」又稱「德川幕府」。日本第三個封建軍事政權。  德川幕府歷任將軍  結城右近衛權少將  德川將軍家·德川御三卿:  德川將軍家  領地:天領(分布於日本各處的將軍家直轄領地,最盛時達680萬石)  將軍官位·通稱出自(生父、嫡出關係)在任時間  初代德川家康正一位徵夷大將軍左大將松平廣忠長男1603年-1605年  二代德川秀忠正一位徵夷大將軍右大將德川家康三男
  • 屬於自己時代的貢獻者,日本古代封建社會的德川幕府
    而德川幕府時期之所以成為了日本歷史上不能忘記的時代,除了是因為德川幕府成為了日本近代化的強大阻力,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不管是幕府這個制度,還是德川幕府這個具體的權力統治中心,都對日本的封建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們不能因為他阻礙了一個新時代的到來就完全否認他們對於封建時代的貢獻。
  • 1613年日本的大航海時代:德川幕府為何看完了世界卻堅決閉關鎖國
    文/石建房01黑船來航1853年,嘉永六年,美國海軍準將馬修·佩裡率領艦隊駛入江戶灣的浦賀港,打算以「炮艦外交」的方式打開日本的國門,次年,美日雙方籤訂了日本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神奈川條約》。
  • 淺析日本德川幕府時代對天主教的禁令與閉關鎖國
    1549年以葡萄牙國王為後援的天主教耶穌會來日本傳教,揭開了日本有史以來與西方文化接觸、碰撞的序幕。當時的日本統治階級對天主教的態度始終是矛盾的,他們既渴望與葡萄牙人通商帶來的貿易利益,又對天主教在日本的迅速傳播抱有很深的疑慮。1637年爆發的島原天草天主教起義,深深刺激了幕府,使幕府終於採取了根絕天主教的非常措施,實行了鎖國。
  • 在群雄割據的戰國時代,德川家康為何能殺出重圍,建立德川幕府?
    春秋時期是中國的戰國時代,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節點。不過,在日本也有一個戰國時代,只是要從中國找出類似的歷史時期的話,它倒與三國時期很像。與三國一樣,日本的戰國時代天皇淪為傀儡,失去實權,大名們割據一方,爭奪霸權,就連結束這個時代的梟雄德川家康,也與司馬懿十分相像。
  • 德川幕府時代,天下太平,但大名們為何不敢反抗幕府?
    摘要:德川幕府時代,天下太平,但大名們為何不敢反抗幕府?德川幕府成立後,為什麼其餘大名不敢反抗幕府?關於這個問題我們要從德川家康時期開始說起。到了第三代幕府將軍家光時期,日本全國遭遇改易處分的大名高達130位,而這都是在40年的時間裡發生的,據說單單這40年裡幕府沒收的領地就達到1400萬石。這些被沒收的領地,一部分封給德川一門,一部分封給譜代大名。
  • 日本德川幕府還政日本天皇
    1867年11月9號,日本德川幕府或者叫江戶時代結束,這一天,德川幕府正式宣布將大政奉還給天皇。看那個時代的日本歷史,總覺得日本在那段時間突然間特別幸運。這個時候日本長期以來形成的「雙頭政治」起了特別重要的作用,日本的「雙頭政治」是指日本的幕府和天皇。在京都有一個天皇,天皇其實並沒什麼實權,但日本人民還是很信任他,也沒有人去顛覆他。日本一直以來就是這一個天皇家族,中間沒有改朝換代過。而日本的幕府卻是來回來去改了好幾個,最後當權的是德川幕府或者叫江戶幕府,江戶就是現在的東京。
  • 德川幕府末代將軍,四個歷代第一,創下德川將軍之最
    而在近代日本,德川幕府的最後一任統治者德川慶喜,同樣被人研究,後人對他也是褒貶不一。不過他創下了四個歷任第一,堪稱德川將軍之最。繼任十五代將軍的德川慶喜,在歷任德川將軍中,擁有好幾個「歷代第一」的紀錄。首先,他擔任將軍的時間是十五人中最短的。他在慶應三年(公元1866年)十二月五日成為將軍,第二年十月十四日即大政奉還,將軍的寶座只坐了十個月。
  • 德川幕府統治日本260多年,倒臺以後何去何從了?
    德川幕府,在日本江戶時代橫行的封建政權,自掌權起,建立起260多年的統治。當時的日本仍處於封建社會,德川幕府建立統治後,不斷加強中央集權,還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此時的外界風雲變幻,日本全然不知,直到國門被打開,才開始進行改革。一直推行封建統治的德川幕府,早已無法控制覺醒的國民,被無情地推翻。
  • 德川幕府的「是」與「非」
    在日本三個幕府時期,德川幕府無疑是最為集權同時也是最能體現國家統一的時期。沿著歷史的車輪,而且又看到了東方文明的成果,因此德川政權能夠建立起更加完善的統治秩序。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德川幕府帶領日本從毀滅走向了重生,從地獄走到了煉獄。
  • 日本幕府時代結束,最後一任將軍德川慶喜,最終結局如何
    德川慶喜是幕府時代的最後一任將軍,如果把幕府體制比作一個政權,那他該算亡國之君。按說,亡國之君一向沒有好結果。可是,他和明治天皇的政府兵打了一仗後,居然還得到明治天皇的厚遇,得以善終。這是怎麼回事呢?按道理,德川慶喜是沒有繼承幕府將軍的資格的。不過,他9歲時,由於德川一橋絕嗣,在第12代幕府將軍德川家慶的指示下,他被過繼給了一橋家,成為家督。這樣一來,他不僅得到了德川一橋豐厚的家業,還有可能成為未來的幕府將軍。
  • 從「以米為貴」到「商業經濟」,看日本德川幕府末期的思想轉變
    從農業大國發展到商業大國,日本也經歷了一個較為複雜的跨越時期。德川幕府末期,日本的國門被西方列強打開,這一時期的日本思想家,也接觸到了西方列強的商業思想。也是在這個時期,日本德川幕府的重農抑商思想,轉化成為了重商思想。而隨著重商思想在日本的根深蒂固,日本的商業實踐,也開始有了一定的進步。
  • 日本德川幕府,末代將軍德川慶喜,為何與倒幕派開戰?
    摘要:日本德川幕府,末代將軍德川慶喜,為何與倒幕派開戰?末代將軍德川慶喜一行人,在進入大阪城後,略作休息於翌日先接見立場親近幕府的法國公使侯許。英國公使巴夏禮無意間聽聞此消息後,認為大英帝國的駐日使節理應享有日本外交的優先權,豈能落在法國之後?12月14日是公元1868年1月8日,兵庫已經正式開港,巴夏禮緊急喚來使館通譯官薩道義,冒著傾盆大雨趕赴大阪城。由於巴夏禮臨時亂入,慶喜因而擱置原先和侯許的話題,改向侯許和巴夏禮述說五日前「王政復古大號令」的經過。
  • 德川幕府統治日本264年,末代幕府將軍退位後,他們家族依舊繁榮
    因此德川家康建立德川幕府的時候,天皇依舊還是日本的最高領導人。當然了,這僅限於一種象徵,真正的權力,還是在德川幕府手裡。德川幕府自此統治了日本264年之久,最後一任幕府將軍是德川慶喜,真是個喜慶的名字。列強用大炮打開了日本的門戶以後,德川幕府逐漸失去了人心。
  • 統治日本兩個多世紀的德川幕府被推翻後,德川家族有沒有被清算?
    讓我們來以日本的德川幕府為例,好好了解一下。 熟悉日本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明治維新是日本衝出亞洲、走向世界的標誌,正是因為進行了明治維新,日本才能不費吹灰之力打敗亞洲巨無霸大清帝國,還狠揍了沙俄帝國,躋身世界強國之列。
  • 日本的統一和德川幕府的統治
    1558年,尾張國大名織田信長(1534——1582年)應用從葡萄牙輸入的槍炮,依靠由武士組成的騎士隊和由農民組成的步兵隊,開始了統一日本的事業。1568年, 佔領京都。1572年,結束了室町幕府的統治。織田信長未能完成日本的最後統一,1582年他死時,僅統一了日本的一半。
  • 日本史:在德川幕府時代,江戶與大阪是兩個類型不同的城市
    大家好歡迎來到小鍛說歷史,在德川幕府時代,江戶與大阪是兩個類型不同的城市。江戶是武家盯,在城市發展與管理方面顯示出典型的封建等級制特徵;而大阪是市民盯,在商品經濟的影響下,在城市布局與管理方面有著更多的近代因素。
  • 德川幕府復興與滅亡時代的兩個苦命女人
    日本近代經濟史學家內田銀藏說——吉宗的時代是德川時代最光輝的時代。話有點拗口。說的是,德川吉宗復興德川幕府,使他成為一代明主。1716年,七代將軍德川家繼八歲去世,德川宗家絕嗣。在六代將軍御臺所天英院等人支持下,32歲的德川吉宗,入繼大統。在德川將軍的後宮大奧,他遇上了一個女子。她是下級女官,服侍將軍沐浴。德川吉宗看上了她,問高級女官御年寄她的姓名。
  • 江戶時代,德川幕府放寬參勤交代,這次比德川吉宗時期還嚴重
    摘要:江戶時代,德川幕府放寬參勤交代,這次比德川吉宗時期還嚴重文久二年閏八月十五日,幕府將軍德川家茂出席江戶城黑書院,向諸大名下達上意書。主旨是命諸大名致力於強化軍事。此外,幕府二十二日發布主旨為放寬參勤交代的改革令。
  • 日本史話:日本武士階層如何興起?德川幕府時期武士如何生存?
    日本鎌倉幕府最終在1333年垮臺,足利家族奪取了政權,建立了室町幕府。在幕府政權的紛爭中,相繼出現了三個武士,他們對國家大權的爭奪愈演愈烈,分別是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這三人都致力於統一全國,但只有家康最終達成了這一目標、將日本統一在德川幕府的旗下。